- 相关推荐
元宵节有什么饮食习俗
元宵节,是一个很热闹的日子,万家团圆。说到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元宵。
有人说“汤圆,元宵是一样的东西”。其实,在中国,元宵、汤团是两回事,也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
南方吃汤圆,北方食元宵。虽然都是由糯米粉制作而成,但两者在制作方法上却有本质的区别。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是将糯米粉用水和成面团,包入馅料。而元宵是把馅作成方形小块,放在盛有糯米粉的箩筐中不停的摇晃,其间加入清水使糯米粉粘在馅上,“滚”成大小适中的圆球即可。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山楂、巧克力等,南方的汤圆则甜、咸、荤、素都有。
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都寓意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吃元宵的原因
元宵俗称“汤圆”“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下面为你揭秘。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泛舟长江,见江面上漂着个浮物,色白微黄,船工捞起来献给楚昭王。昭王食之,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昭王于是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世相沿成习。
还有一则传说是这样的。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
根据文字记载,在宋代以前是没有元宵的,当时的人们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直到到了唐代才有了“正月十五日作糕粥,以祠门户”的说法,而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演变,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流行一种新奇食物“浮圆子”,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汤圆,寓意着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直到明朝,元宵这个称呼才逐渐的多了起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20xx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
如今人们一说起元宵,大家就认为是团团圆圆之意,认为这一天吃元宵象征着对亲人思念。其实是后人根据谐音的浅近理解。事实上,在古人看来,天上一颗星,人间一个人,各种星象和中国习俗联系紧密,例如门上挂一个红灯笼寓意“吉星高照”,挂三个红灯笼则是“福禄寿三星在户”。而正月十五要点灯,灯就是对星的模拟,元宵其实也是。
建议吃法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的营养成分、热量和油脂高低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但都具有黏性大、含糖量偏高等特点。因此,专家提醒,元宵黏性大,不易消化,多吃会增加肠胃负担,不宜多吃。
吃元宵最好吃煮的或者蒸的,有些人喜欢吃炒元宵,使得本身就多油的元宵又增加了油,建议不多吃;吃剩下的元宵再吃的时候要热透;戴假牙的朋友吃元宵的时候,最好将假牙去掉。
在吃元宵时可以搭配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如芹菜、山楂、大麦芽汁、陈皮、生萝卜等,生萝卜中含有粗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也能降低油脂的吸收。汤也不要舍弃,在糯米中含有很多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等,煮元宵的过程中大概有一半会留在汤里,所以喝汤也是能促进消化的一个好习惯。
【元宵节有什么饮食习俗】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12-06
元宵节有什么习俗12-07
元宵节的饮食习俗12-07
除夕习俗有什么12-09
关于元宵节的饮食习俗和传说12-07
元宵节都有什么习俗12-07
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12-07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12-07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