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断想散文

时间:2023-01-11 18:28:10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节断想散文

  端午节,具体的物象是,粽子,抽象的人物是,屈原。香甜软糯的粽子拿在手里、送入口中,当然是具体的,具体到有人干脆把端午节直呼为粽子节,而抽象的那一部分,则变得模糊,变得更像是某个时空曾经发生的一个传说故事。

端午节断想散文

  端午节过到这个份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更倾向于把端午节视作对大诗人屈原的纪念日。千年前的农历五月五,人们把粽子投入河中,为的是让鱼儿有得吃而不至于去噬咬我们的大诗人的身体。这个感性融融的举动,悲情而柔情,以至于原本一个临时的举动被年年岁岁地延续下来,演变为一种习俗、一个节日,直到端午节被指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便有了更为现实的外延——多放假一天,形成另一个小长假。六月初,阴霾季节才过、强对流气候未到,通常这个时段天气晴好、气温适宜,适合外出旅游。把处在这个时段的端午节指定为小长假,政府真是动了脑子的——小长假,最直接拉动的,是由旅游带动的消费、增加的内需。民众旅游了,心情舒畅,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双赢的事,当然皆大欢喜。但,归根到底,这个节日的文化属性注定让我们,特别是我们的文人,在这一天生发一些与生死有关、与文化有关的联想。

  端午节的粽子投入河中,鱼儿有得吃而不去“祸害”屈原的身体,让我们的大诗人有一方相对安静安宁的空间,那么,没入汩罗江的屈原,我们的大诗人,在幽幽的河水深处,满怀的忧愤、满腔的报国情是否得以宣泄、得以实现?

  大诗人屈原有着文人与生俱来的风骨。生前,时局不稳、战乱不断、国破山河残,满腔忧患,报国无门,他以死抒志。以死抒志,文人与世抗争、醒觉人世的方式,撼天动地,千年过去,仍不乏后继者追随。王国维、海子、顾城、三毛……文人以死的绝然表达痛思、传达自我,我为之震撼的同时,更有一份悲凉入骨。一个思想体系、一个血肉之躯,真的只有以死亡作为媒介来极端地“述说”?不不。我还是习惯我的逻辑——无论你的思想多么深刻,多么值得传承,只有活着,以站立的方式,以生的姿态,你所有的疾呼、所有的思虑,才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人,影响于世,但是,如果你死了,躺在泥土中、没在河水里,你深刻的思想、你所有的抗争,即时的剧烈震动后,势必在随后的时间长河中,被渐渐淡忘、慢慢弱化,就如今天的端午节,人们更容易地记住了小长假,而模糊了屈原何其人也、何其事也。这样的结果,如果屈原在河之灵有知,又该是怎样的死不瞑目?

  文人自戕,自古就有,延续至今,个例已少了许多。是和平年代、物质世界的文人血性淡了、刚性弱了么?我倒不以为然。实际上,对于时政、世事的关注、思考,我们现今的文人也是忧患满怀、入木三分。只是现在我们更愿意用书笔、用言词,去讲述,去游说,去争取。一次不行,就多几遍,再多几遍,一直到“我的主张”得以重视、付以兑现。我更欣赏这种处事方式。在我看来,活着,永远是最有影响力、最具积极性的生命姿态。一个人,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积攒最大的能量,把所有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把所有的不理想化作理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是的是的,现如今物质唯上,精神没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成了地产广告……种种现象让我们心灰意冷,让我们心生绝望。但,即便是这样,死也不是最有效的抗争办法,最有力改观方式。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的文人越是需要多一份理性,多一份超然,抵御物质的侵袭,耐住寂寞,独成一统,用身体去感受,用心智去感悟。当笔端滴血成字,文人的深刻、文人的思想便融入了作品,以无以比拟的影响力、感染力、扩张力,无限拓展。

  活着,一定要好好地活着。

  香甜软糯的粽子在口,端午节品咂出的,千万不要只是经济繁盛、文化没落的变异滋味,毕竟,我们的这个节日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毕竟,大诗人屈原,还在汩罗河深处,幽幽地、切切地,看着我们。

【端午节断想散文】相关文章:

花叶断想05-11

山水断想的经典美文04-10

断想高一作文05-11

位置断想的生活感悟05-11

高中作文漆黑的断想05-10

初中断想作文05-02

爱心断想伤感美文06-27

端午节优美散文04-21

有关端午节的经典散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