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杂文随笔

时间:2023-03-10 06:19:13 中秋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秋节杂文随笔

  我小的时候喜欢吃稻香村的莲蓉蛋黄馅儿月饼,蛋黄是个橙黄色的小圆球,硬硬的,被包裹在莲蓉中间。其实我喜欢吃的是莲蓉,那蛋黄又咸又硬常被我挖出去扔掉,徒留一个坑在那里朝我发愣。

中秋节杂文随笔

  那个时候小,看见什么“饼”就会想起来稻香村莲蓉蛋黄馅儿的月饼。记得看过一本《小熊维尼》,有个细节是那只熊和小猪吃“雏菊饼”之类的点心,果不其然我就馋了。那天应该是吃完午饭不久,我原先是坐在床上盖着被子翻那本绘本的,之后立刻跑下床如饥似渴地去翻找家里剩下的月饼。我当时一定像极了一个毒瘾发作了的老太太,踮脚,佝偻着小脊背偷走了礼盒里的最后一块月饼,可惜是豆沙味儿的,我大概失望了很久。

  当时没有节日的概念,觉得一年只能吃一次月饼是件很烦人的事情。后来想想如果每天都可以吃到的话岂不是更烦了。

  我们一家三口在北京定居但亲戚们都在外省,因此母亲总是会想法子让我们的中秋节不那么孤单。不过恰好母亲大学时期的挚友一家也在北京。母亲的朋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北京工作,单位在很多年前给他们一家人分了个小房子作住处,是那种红砖之间嵌着厚重旧玻璃的小楼。小楼在当时看来没什么,但母亲的朋友一家十分欢喜,至少不用再考虑住处了。十年后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北京,这种想法很普遍但极没有前途,人们最终都只是无奈的大多数。前些年母亲每个中秋节前后都会带我去那间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拜节,踏进门的一瞬间那所小房子便挤满了狂躁跳动的心脏,空气被挤压而幅度小、频率高地颤抖。我和涛干脆躲藏在她的房间里,任由大人们在门外交流。

  那个时候我是十分喜欢过中秋节的。我喜欢涛家的房子,小小的破破的,感觉散发着橘色的光,腹中有暖流,是能填满一种轻飘飘的空虚感的,有种想大便的欲望。涛的房间里有一盏那种民国时期的台灯,金色的杆子和绿色灯管组合在一起,让整个房间充满着年代感。和涛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玩她的芭比娃娃们,那些娃娃脏兮兮的,衣服是涛自己做的。那个时候的娃娃还没有现在这样有一种“塑料油腻感”。娃娃们顶着纠缠在一起成疙瘩的头发散落在床上,就好像一片亚文化广场一样。可是小时候不会觉得压抑甚至恐怖,我们会拿着娃娃们编故事,玩地乐不思蜀。再长大一点会渴望买男芭比娃娃,好奇它的构造与女芭比娃娃有什么不同。还有一次和一个哥哥玩,他把芭比娃娃的上衣脱下来比划着切掉两只坚挺的乳房,说我们都是恶龙,然后好心和我假装分食掉猎物,这些自然都是后话了。

  那些年的中秋节玩得开心,大人们聊得也开心,不知稻香村的蛋黄莲蓉月饼像房子一样悄悄涨到好几块钱的速度之快。再后来就有了不少人开始计较和纠结自己本来就不用拥有的财富。

  前些年母亲的朋友意识到七十平米的房子随着涛的长大已经不够用了,于是在北京郊区找了个住处把涛的外公外婆送去住,这样一来此后的中秋节我们一家和涛一家就去郊区陪外公外婆过。新的住处很远,路途中我们挤在车上睡过去。

  母亲的车子很难开进外公外婆的住所院子内。那里是小路且坑坑洼洼,红色的破砖头散落在黄黄的硬泥地上,还有五颜六色的垃圾堆在路中间。我常常是屏住呼吸快跑进院子和那三只黑狗打招呼,黑狗是邻居家的,虽不认得我但我很喜欢它们。外公在院子里搭了个小架子,上面有自家种的丝瓜。有一次外公不小心摔了下来,好在还算敏捷地用手撑住了才剩下一笔医药费,为此涛还写了篇作文赞颂外公。

  外公外婆常站在门外等我们两家的到来,笑笑地,露出没剩多少的黄牙。

  中秋节聚餐的食材大多来自外公外婆自己种的东西,吃起来淡淡的却很有味道,也可能是老人口淡放少了盐或是什么别的原因。外婆说,为了准备一餐午饭他们会五点半起床,这不免使我们有些愧疚,于是开始搞突然袭击,只吃些剩菜,不料竟更香了。老人们似乎体会不到我们做子孙辈的小心思,他们常愧疚,愧疚没有提前准备饭菜,母亲说能吃上一顿叔叔阿姨的菜已经是极好的了,哪里准不准备,剩不剩的。我和涛吃得快,大人们又要在座位上喝酒聊天,屋子里有些热,人们的脸上出现红晕。于是我们会悄悄离开到附近闲逛。院子外面没有好路,我们翻越一座座砖头瓦片垒起的小山,漫无目的地走着。农历八月十五已经近了北京的秋,风不算太凉但有点大,吹得头发乱飞,起不少静电。有的树叶还算坚强,簌簌地在枝头作响,那声音直至掉落下来之前的最后一秒。风吹树叶落到垃圾堆上,叶子是黄色的还带了点绿,只可惜其宿命不是糜烂于泥土,等待一场大雪的洗尘。

  直到想起有月饼没吃,我和涛才慢慢回去。月饼不再是一人一块独立包装的那种,常是一大个月饼几个人分食掉。其实大家都已经吃不下多少,只不过图个习惯和传统罢了。吃一块不够,临走前还要被老人塞上许多,伴随着几句年年都有的“在大城市里生活的嘱咐”。我们在这时经常会撇开目光,不愿看四只干涩眼球里渗出的一点点光芒,这甚至会使终于明亮了一中午的心情又变暗了。父亲们喝了些酒,在这时喜欢蹲在邻居家门口,揉着小黑狗软软的肚子,才有些依依不舍的情绪悄悄溜出来。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要有归属感”。然而我们离家乡越来越远,追求归属感的欲望越强,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挣扎着寻找一片故土,一处联通彼岸的净地。后来为什么不再玩芭比娃娃或者是绞尽脑汁搞到一块月饼了呢?我或许不爱玩娃娃了,或许不爱吃甜食了,但我仍旧热爱着并虔诚期盼着每一个中秋节的到来。

  中秋节似乎不仅仅是思念家乡,近些年愈来愈多的游子仿佛给予了它新的含义,或者是终于理解到这一节日的深刻。中秋节是一场仪式,是被城市空气挤压后所剩无几的一种皈依,苟延残喘于微小缝隙中,竭力绽放自己如星子般的一点小亮光,无论这精神的慰藉被如何破烂的东西包裹,它仍是一种微小却永存的执念。

【中秋节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杂文随笔生活中的小感悟12-07

2020生活感悟生活杂文随笔11-30

谚语精集杂文12-08

我的中秋节随笔11-24

早安正能量句子杂文12-07

描述中秋节的散文随笔12-02

关于中秋节500字的随笔11-30

中秋节的思念散文随笔散文11-27

中秋节初中生随笔600字11-30

心目中的中秋节抒情随笔散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