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哪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时间:2024-08-14 17:35:05 腊八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腊八节是哪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宗教、农祀节日。因在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故名腊八节。

腊八节是哪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据史书记载,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用之当时。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

  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腊八节吃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最普遍的风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人喝腊八粥的习俗始于宋代。一般认为,这个习俗起源于佛教。据佛经记载,释A牟尼苦修时,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一个牧女盛了一碗乳粥给他喝,释迎牟尼因此恢复了精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农历腊月初八成佛。为了纪念释迩牟尼,佛寺在这天举行诵经大会,并效法牧女,用香谷和果实做粥供佛。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来经过演变,加上不同的地域特色,品种逐渐丰富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腊八粥的做法:“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这种腊八粥做起来麻烦,需要煮一夜,吃起来一定香软可口。

  吃腊八粥的起源

  吃腊八粥的习俗始于何时,众说不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始于唐代,普及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两代。它起于何因,也是众说纷纭,不过从民间传说中也可见一些端倪。

  民间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说喝腊八粥起源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但此说也有矛盾。据说,古时候有个净饭国,这个国的太子叫释迦牟尼,他在二十九岁上出家修行。有一天他走到尼连河附近,又累又饿,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将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后来,佛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腊八这天称为“成道节”,每到这天就举行诵经活动,还煮粥敬佛。由此积久成俗,人们每逢这天都喝腊八粥。

  还有一种说法与此近似。据说,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修道时,正闭目养神,人们忽然见天降五色雨,佛祖面上顿放红光,坐化圆寂。这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佛教徒们从此每年腊月初八这天,都以五色米谷加些果品熬成粥,敬奉佛祖,称之为“七宝五味粥”,俗称“腊八粥”;教徒们这天也都喝这种粥,表示对佛祖的怀念。在佛教的影响下,许多人也相信由此可以得福而喝起了腊八粥。这一习俗随着佛教的传开,在民间也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