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节习俗15篇
七夕情人节习俗1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七夕图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除了2月14日的情人节,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东方情人节。那么在七夕节那一天,各有什么习俗呢?人们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天呢?
福建七夕情人节习俗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七夕情人节习俗2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今年XX年年七夕情人节是8月19日)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又称为中国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情人节习俗3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来到了。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南海口七夕的气息淡了很多,但有着海口特色的习俗和传说在延续。8月25日,知名文史学者邱达民先生为市民一一道来,这些习俗与传说并非只存活在记忆里,在海口的农村和城里部分怀旧的家庭里还依旧存在。
浓香绿豆粥承载相思泪
农历七月初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前夜,不少海口家庭熊熊的炉火中都会熬着一样平凡而又特殊的食品——绿豆粥。取一锅清水,撒一把绿豆,加几勺白糖,浓郁的绿豆馨香也便在那滚滚沸水中飘扬到人们的心里。煮熟之后,家中的大人小心翼翼地端着温热的绿豆粥,在房顶上找一块牢固的地方放好,第二天一早,绿豆粥被取下,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被分而食之。
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前夜,相思的泪水会划过长空,坠入凡间,落入绿豆粥中。所以七夕前夜若有些淅淅沥沥的小雨,是人们最高兴的,第二天的绿豆粥也会分外香甜。
邱达民解读说这粥名为“醒目汤”,实际上悠久的民俗里隐藏着科学,绿豆本身就是护肝明目的佳品,经过一个晚上的冷却,更是清香爽口。
绣花针祈盼爱情美满
在七夕的传说与习俗里,绣花针是必不可少的,岛外各地大多借助这一道具祈求心灵手巧,而在海口,绣花针又多了一层新的含义——祈求爱情。
七夕之夜,头顶一盏大灯,灯下一张八仙桌,桌旁几名未婚的年轻男女团团围坐。桌子中间盛一碗清水,清水中荡漾出年轻人的笑脸。()
年轻人们取了一根绣花针,放在手指尖上,深入碗中的水里。手指静止一小会儿,小心翼翼拿开,针便悬停在水面上了。年轻人们屏声静气将头凑到碗的上方,看针在水中的影子。年轻人们的表情随着绣花针影子的不同而或欢喜或失望。邱达民解读说,在民俗里如果针的影子笔直,那么昭示着这个年轻人的爱情将很美满,如果针的影子是弯的,则预示着爱情坎坷,如果影子中间粗两头细,那么预示着早年与晚年会有不顺。
“神秘”食品纪念坚贞爱情
在海口农村,每到七夕,不少村民都会嚼着一种不知名的食品。取几粒槟榔籽放在蒌藤叶中,用蒌藤叶层层包裹成一团,沾上少许石灰,放在口中大嚼。这个普通的习俗背后是一段凄美而坚贞的爱情。
话说古代一个小山村里,有兄弟二人互敬互爱,兄弟情深。更巧的是兄弟俩都在不知觉中喜欢上了村中一位美丽温柔的姑娘。最先觉醒的弟弟决定退出,成全大哥与心爱姑娘的.幸福。但弟弟深知大哥肯定会让着自己,于是一头撞向山石,血溅当场,死去后的弟弟瞬间化成了一块石灰岩。哥哥知道实情后痛不欲生,也撞,死在弟弟所化的那块岩石上,化作槟榔树与弟弟永世不离。伤心的姑娘也随之在岩石与槟榔树旁伤心气绝,化作蒌藤。蒌藤茂盛生长将石灰岩与槟榔树紧紧偎依,于是后人便将这三样东西,紧紧包裹,制成节日食品,以纪念他们的坚贞。
年轻人过七夕:快乐至上
作为南国省会,海口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追梦者,容纳并吸收着各地的文化。如同全国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一样,海口的年轻人已经逐渐忘却了七夕节的种种仪式,在他们的心中,过节就是快乐的一种形式。在山东来的于培江看来,七夕节的种种仪式与传说都成了记忆的一部分,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与生存的压力也将节日变成了一种快餐。
在于培江的记忆里,七夕之夜,一起乘凉的小伙伴会相约躲到葡萄藤下,竖起耳朵倾听。传说在这个日子里,在葡萄藤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听了那么多次,虫鸣、狗叫、人的喧哗声都听到了,就是没有神仙的声音”,于培江开玩笑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压力让于培江再也没有了探寻七夕节的兴趣。这个七夕节,于培江说没有什么打算,工作,吃饭,睡觉,最多找几个朋友狂欢。不知道海口的民俗,也没有女朋友,这个七夕节对于他来讲,似乎与平日里没有什么不同
七夕情人节习俗4
5月29日早上6:30在指定地点集合启程去丹凤县竹林关桃花谷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6平方公里,由科技园、生态园和农业园组成。历经三年时间精心打造,现已累计投资上亿元,完成了三条沟四道坡的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水保治理和科技示范工程13类50多处,建成了翠竹林、桃花田园、桃花泉、观景亭、河道水域和水灾遗址等一批特色景观。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养生、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技生态示范园。丹凤县在该区域精心谋划打造“桃花文化”符号的生态旅游大餐,采取“现代绿色+古典民俗”套餐一起上的策略,努力烹调出大秦岭旅游盛宴的`一道道佳肴。县镇联手将进一步挖掘桃花寨文化,建设桃花岛、桃花坞、桃花庵等景点,开发桃花宴、桃花酒、桃花茶等产品,着力打造“竹林关人家”农家乐集群,打响桃花谷旅游品牌。并将逐步打造成为集生态科技、休闲观光、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为一体的AAAA级旅游景区。
随后去商於古道棣花古镇景区位于丹凤县城西15公里处,与商洛市接壤,是丹凤县“四大重点区域”之一。据了解,棣花古镇曾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以先秦、盛唐、宋金、当代等文化形态在此交织和融合,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曾经出过众多进士和举人,文人墨客无数,这里也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乡,其小说《秦腔》的原型实景地清风老街就在于此。宋金边城塞上风光在这里得以重现,凤山丹水,秦雄楚秀,荷叶田田,棣花古镇自然景观丰富独特,是陕南的一方风水宝地。
棣花镇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湿润的山地气候条件,水稻和莲藕的栽植成为本地特色经济。以林果业、大棚蔬菜、中药材为主的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尤以万湾的梅李享誉省内外,土特产品以巩家河的樱桃、南沟、条子沟的板栗闻名。
走进千亩荷塘,水清鱼跃、碧叶连天、蝶飞鹊鸣、花香四溢。走进千亩荷塘,赏荷花、留倩影、采莲藕、思莲洁,荡舟莲水间,垂钓荷塘岸。走进千亩荷塘,风雨桥上听故事,忠贞爱情传佳话。
最后去仙娥湖风景区位于商州城西北2.5千米许,自“说法洞”上溯是一道峡谷,涛涛丹江川流不息,暴雨季节,犹如黄河壶口,惊涛骇浪从天而降,十分壮观。两岸悬崖峭壁,状如刀切,峰峦峭峙,怪石嶙峋,林木葱郁,溪流潺潺,百花争艳,鸟语传情,有一种幽清明净的自然美。两水交汇,孤峰独立,构成二龙戏珠之妙,原有一群古庙建筑,每年正月最后三天庙会,三台大戏(秦腔、二簧、眉户)助兴,吸引了川、陕、晋、豫、鄂诸省香客朝商,顶礼膜拜。农副产品,相互交流;日用百货,琳琅满目;名优小吃,争相品尝;人山人海,甚为热闹。在峡谷石羊、石牛、石蛙、金鸡报晓,屹立江岸;王母娘娘的梳妆台、胭粉盒遗在岸边,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度假区游览完后,返回温馨的家。
七夕情人节习俗5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种油炸小点心,品种极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实花样”。因“巧”和“桥”谐音,因此人们认为在七月七日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来实现。
为什么人们在七夕要吃巧果呢?
传说是因为过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灵手巧,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祈求织女来送巧,希望织女也能赐自己一双巧手,于是巧果也就诞生了。
北宋时期的巧果品种极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将发面团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苹果、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各种花形图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将成形后的小饼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还被点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于壁间,以为装饰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环挂在小儿项间取乐的。相传七夕节晚上,妇女儿童将巧果抛掷屋背,喜鹊衔去搭桥,让牛郎织女夜渡银河相会。
巧果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先将面皮切成一两寸长的条形,然后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再把炸好的面皮捞起来,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
巧果还有另一种做法:在面粉中加入鸡蛋和糖,不掺一点水,而是用油和面。面和好后,揪出一块剂子,摁进用桃木或枣木刻成的精美模子里,然后照面板一磕,一个个可爱图形的巧果诞生了,进炉一烤,香飘十里。
北宋时的.七夕巧果主要成分是小麦面,这种制作传统至今还被遵循、保留着。为什么要用小麦面呢?这就跟前面提到的古人设置七夕节的目的有关了。
每年的七月初七,牵牛星与织女星距离最近,而这一天,通常也是立秋前后(有时跟立秋正好是一天)。中国是农耕国家,因此,对时令、节气的交替极为重视,夏商时,每至立秋,君主还会亲临祭祀现场。七夕节的设置其实就是立秋祭祀的另一种替代形式,有立秋迎秋之用意。
巧果的做法
原料:面粉500克、温水220克、奶粉15克、糖50克、酵母1小勺。
做法:
1、温水溶解酵母,将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掺有奶粉和白糖的面粉中,揉成均匀的面团。
2、揉好的面盖上保鲜膜室温醒发一小时,醒发好的面团拿出来用手揉匀,面揉得时间越长,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颜色越白。
3、揉好的面团切下一块,搓成长条,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剂子,将小面块放进卡子里,用手指按压,并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面。
4、最后使劲磕出来,一排小巧饼就做好了,盖上干布醒发一刻钟,烤箱185度预热,十分钟就好。
5、然后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状的巧饼,也放进烤箱里烤熟后拿出,晾凉后即可食用。
七夕情人节习俗6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那么20xx年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20xx年七夕情人节是20xx年8月2日,星期六,农历七月初七。那么七夕情人节有什么习俗呢?七夕情人节的由来是什么?
一、20xx年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20xx年七夕情人节是20xx年8月2日,星期六,农历七月初七。
二、七夕情人节的由来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传说玉帝的第七个女儿织女,心灵、手巧、善织、令人羡慕不已,因此,人间女子就拜祭她,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动,由此形成了乞巧节。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各地的普通民众围绕着这一节日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三、七夕情人节习俗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XX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七夕情人节习俗7
在美国,受到当地华人的影响,很多美国人会在这一日向心爱的情人赠送鲜花,并在傍晚的时候,与情人相约,坐在家门口的草坪上,窃窃私语,互诉衷情。
而在日本,七夕情人节是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令孩子们高兴的活动之一。此活动一般在7月7日举行,也有8月7日举行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纯真的少女在水边架起的高台上向神奉献织布风俗。
据说七夕情人节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民间传统的风俗和日本固有的民间风俗融合起来的。七夕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但是江户时代起,成为一种民间祭祀活动。在民间,大人和孩子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小竹子上,然后把这支小竹子立在院子里,并将供品一起摆上,以许愿少女的手工艺技术能提高的象织女一样好。
七夕情人节时装饰的小竹子漂亮的可以说是夏季的圣诞树。七夕情人节结束后,把这小竹子和供品一起放到河里,意味着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日本的仙台市(宫城县)和平冢市(神奈川县)的七夕情人节颇为有名,每年都集聚很多前来观光的`游客。
去年的“七夕情人节”,我是在日本度过的。陪我过节的是日本语教室的老师和同学们。那天,老师帮我们穿上了漂亮的和服;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自发的制做了精美的各色料理。
在庆祝活动的开始,老师们分别请4位同学用中文,日语,英语还有韩语朗诵关于“七夕情人节”的祝词。我很有幸被邀请以中文朗诵。老师们还教我们唱关于“七夕情人节”的歌谣;发给我们彩色的纸笺,我记得我的愿望是“ずっと幸せになります”(永远幸福)。把纸笺挂在了竹子上,我心里默默的虔诚的祝福着。在这样一个历史悠远的节日里,不会不去认真的祈祷我们的每一天。
大家一边吃着不同风味的料理,一边聊天。然后围成一个圆圈跳日本的民间舞蹈。
七夕情人节习俗8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这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是古代女子最重视的乞巧节。
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在闽省,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这的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的七巧节,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省,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
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记得前些日子在整理淮盐节日习俗时,其中提到端午节时孩子们系上的五彩绒线要等到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解下来并抛到自家房顶上。据说,喜鹊看见房顶上的绒线,就会叨走,飞到天上去,待到七月初七这一天,用这些绒线在银河上建一座彩虹桥,供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老百姓的想像力真是丰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先是一段天上人间的织女与牛郎的绝世情缘,然后是天大的阻力将他们生生的分开。可是老百姓的心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憧憬的,哪怕是面对最暗无天日的处境,于是就有了“七夕”牛郎织女的喜相逢。
这是七夕的民俗,是人们对于牛郎织女的一种信仰,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信仰,才这么美好的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七夕情人节习俗9
法国
基本上是男性为女性做些浪漫的事,女性不必太费心。巴黎原本就号称“浪漫之都”,情人节这天,无论是埃菲尔铁塔下的广场还是在圣心大教堂附近,到处都是情侣们相互依偎的身影,他们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尽情享受着情人节的快乐。
意大利
未婚女子常在节日黎明时分即起床,静立窗口等候第一个来到她窗下的男子,一俟见着,便将此人作为自己命中注定的情郎。罗马近年来开始流行一种特别的情人节仪式,即在情人节这天,情侣们要到罗马著名的`米尔维奥桥上,将一把象征着心心相印的锁挂在桥上的路灯柱上。之后,情侣们把钥匙丢到桥下的河里,以示二人一生永不分离。
美国
很多情侣选择在情人节这天远离尘世的喧嚣,到纽约著名的中央公园,乘着马车,怡然自得地观光游览。有些地方以特制面包庆贺节日.许多人都爱唱情歌.有些男子还将一篮子礼物放在自己钟情的女子家门口,按动门铃后立即躲开。
新加坡
把情人节当作推动年轻人约会、结婚的好机会,go-vern-ment自20xx年起每年2月举办“浪漫新加坡”活动。今年内容包括电影马拉松、通宵购物、寻宝以及在高165米的摩天观景轮上约会等等。
英国
多为男性向女性送礼物。在英国,有受访者表示曾送过芒果、手铐、甜圈饼给自己暗恋的人。此外,英国还互赠鲜花以致深情蜜意。
荷兰
结婚时,丈夫把木鞋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木鞋还是荷兰人日常生活中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如果有人送你一双你刚好能穿的木鞋,那就意味着你是他最尊贵的朋友。
丹麦
人们将压榨好的雪花送给女友,男子常写闹着玩的信给女子,署名时只用密码或点点作字母,如果收信人猜出了他,那么这一年的复活节,他就要送给她一份礼物。
七夕情人节习俗10
七夕乞巧,是节日的主要活动。乞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是七夕节习俗。那么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以上,便是我为你们介绍的七夕节习俗。
七夕情人节习俗11
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了,说到七夕节的习俗,相信大家都如数家珍,例如穿针乞巧、拜织女、吃巧果等等,但祖国那么大,各地总还有一些少为人知的独特节俗,那么今天就为你介绍,广东人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用苹婆来供奉
在广东民间有一习俗,每年的'七月初七“乞巧节”都用苹婆来供奉。苹婆其名来自梵语,相传由唐代三藏法师从西域传入,并因七月初七又是牛郎与七姐相聚日,所以又称之为“七姐果”。苹婆是在七月初七前后上市,且它是岭南珍稀果品,又称“凤眼果”,上市期约半个月,故平时不易吃到。
拜七姐
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七夕取水
过去,肇庆“七月七”落坑洗白白、到河里担水回家避邪,是农村常见的七夕仪式。广宁人普遍认为农历七月七这天河溪的水特别清凉,广宁人称之为“七姐水”,父母都会叫孩子去河溪里洗身,也许寓意着用“七姐水”冲去小孩子身上的污浊,以游泳锻炼身体,祈求孩子们强健平安。
用脸盆接露水
七夕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说它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给小孩煎药杀虫效果好。中医认为,露水可以入药,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染指甲
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等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
七夕情人节习俗12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民间习俗。
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孩的身上!因为传说中,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乞巧的习俗大约早在汉代就已形成,只不过是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乞巧用的针就分双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
另一种丢针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爆晒,过了一段时间后,空间中的尘土就会在水面上结成一层薄膜。这时把针丢在水里,有了薄膜的支撑,针会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成为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有水的铜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有些妇女捣凤仙花,取汁,染无名指和小指甲的指,称“红指甲”。有些妇女还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除此之外,七夕当天还得在月下设一香案,供上水果、仙花向织女乞巧。
据载,蔡州有位丁姓女子,十分擅长女红。有一年七夕她乞巧时,看到一枚流星掉在她的香案。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是只金梭。从此之后,她的“巧思益进”。乞巧的方式之多,甚至连祭织女的供品也可派上用场。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里有嬉子(一种小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表示该女子已得巧。讲究一点的,如唐朝宫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打开来看。如果网结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另有窃听哭声之说,据说必须要是个童女,在夜来人静之时,悄悄的走进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隐隐之中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此女必能得巧。
妇女问乞巧,男子也没闲着。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佛教传入中国后,汉人从佛经中吸收这个神名,用来为玩偶命名。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东京城里所卖的磨喝乐,以来自苏州的最为精巧,号称天下第一。用来进贡宫里的磨喝乐,其可爱精致自不在话下,奢侈一点的,甚至以金银铸造而成。其实,磨喝乐应是妇女乞子时所供的吉祥之物,但从磨喝乐的生平中,我们找不出任何与七夕或求子有关的事迹。尽管如此,七夕供奉磨喝乐的手中经常拿着一枝荷叶,因此在七夕时,许多小孩子也都打扮得服饰鲜丽,手持荷叶,在大街小巷游行嬉戏。
除了磨喝乐以外,北宋汴京城到了七夕前几天,市面上还会推出各式应节的特殊产品。例如以蜡铸成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作成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又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在摆一写小茅屋、花木在上面,作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七月也是荷花盛开之际,有人便动脑筋,折下未开的荷花,作成假的双头莲,造形可爱,颇受时人欢迎。
这许多应节植物成的各色花样,充分显现了一个盛夏节日的活泼朝气。而夏季特有的炎热阳光,又促成了另一项七夕的习俗——晒书、晒衣。现代的'科学报告指出,日光中所含的紫外线,的确具有杀菌的效果。历史上关于文人晒书、晒衣的习俗有过几则有趣的小故事。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监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世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风流天子唐玄宗也非常重视七夕,他在宫中建造了一座乞巧楼,楼高百尺,可容纳数十人。又在楼上陈设各色瓜果酒晡祭祀牛郎、织女。宫中的妃嫔们则各赐以九孔针、五色线,在月下穿针,先穿过者为得巧,同时还有音乐演奏,欢乐达旦,引得大家争相仿效。
七夕情人节习俗13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qǐ)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fù)予(yú)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xián)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七夕情人节习俗14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七夕神话图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除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东方情人节。那么在七夕节那一天,各有什么习俗呢?人们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天呢?中国吃网整理搜罗整理了一份关于各地七夕节习俗。
山东七夕情人节习俗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广西七夕情人节习俗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情人节习俗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节吃什么?
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七夕情人节习俗15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世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
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七夕情人节习俗】相关文章:
七夕情人节习俗05-10
七夕情人节习俗11-03
七夕情人节的习俗详解05-08
七夕情人节的习俗总结05-09
关于七夕情人节的习俗05-09
关于海南七夕情人节的习俗05-10
七夕情人节相关习俗解释05-11
关于七夕情人节习俗05-11
各地七夕情人节习俗大全05-11
关于各地七夕情人节习俗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