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散文随笔
春节散文随笔1
花一年比一年少,年味一年比一年淡。
一群朋友在一起,说起春节,记忆里埋得最深的便是吃。儿时春节的吃食,或许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却绝对比现在更讲究,并且因有平日里的粗茶淡饭作比较,而滋生了一种宗教仪式似的隆重。
往往在春节前的一周,父母便忙碌起来。即使平日里最急躁、最怕麻烦的父母,在年夜饭上,也会端出几道做工精细的菜。一切的情与爱,皆幻化为舌头上那一缕香甜麻辣,每个人皆自觉地回避任何不快的话题,无论这一年是忙碌的还是充实的,压抑的还是满足的。
年龄渐长,与父母兄妹一日日疏远,年夜饭的味道似乎也一日比一日淡了。对于离家的游子来说,年夜饭有时倒成了一种沉重的期待。在跨越千山万水去赶一场团圆的年夜饭,与自己随便弄几个小菜或去饭馆吃一顿,只有形式没有回忆的年夜饭之间选择,我们竟然常常会选择后者。
只是,霜花已经染白了父母的头顶,接到儿女告知“过年不回家”的电话时,他们甚至羞涩懦弱得无法说出一句:回来吧,我做了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菜。落寞地放下电话后,他们默默地拿起那张写了年夜饭菜谱的格子信笺,用墨色的笔删减菜名。那一道又一道的笔迹,像冷酷的风,吹过往年的岁月,直杀到了眼前。
永远不要被父母“无所谓”的说辞迷惑,那是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不再属于过去那些热闹的团圆夜的妥协。对于年夜饭,始终是父母一年中最大的期盼。
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越来越多的痕迹,花白的发,不灵便的腿,坚强而又敏感的心,回忆越来越远,便越嚼越苦。对于后辈,他们是不忍心提哪怕一丁点要求的,包括回家吃顿年夜饭,不仅仅因为他们明白年轻人生活不易,更因为害怕被拒绝后的雪落南山的落寞。
“如今的年夜饭不如过往了。”几乎每个人都这样感叹。当我们的味蕾被太多味道浓厚的食物刺激得越来越懒惰,年夜饭的滋味,无论如何都无法如儿时那样惊艳。
然而,年夜饭的意义不是美食而是记忆。除夕那顿饭,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感情。留在味蕾深处的,不是某位大厨的技艺,而是亲人淋漓尽致的挂念。
一点点一滴滴,由味蕾所感受,却由大脑来记忆。在某个你以为已经忘记的时刻,它们却忽然一股脑儿地涌上舌尖,令人措手不及,令人泪如泉涌。
纵然世界冰冷,我们终究还拥有一些可以一同吃年夜饭的人,拥有几个愿意给我们做年夜饭的人。即使再不容易的人生中,也有一些唾手可得的幸福。只是,我们常常因为轻易得到而态度轻漫;因为错觉再也回不到从前,而忽略亲人始终如一的等待。
舌尖上的爱,值得你跨越万水千山而来,值得你停下脚步而来,值得你留一段安静的时光,留一个空置的胃,留一张温暖的笑脸,留一句爱的表达——撒娇亦可,赞美也行。
我们的一生,究竟能与亲人吃多少次年夜饭?那样残忍而冷酷的一个小小、小小的数字,伫立在浩渺宇宙尽头,看一眼就会让人想落泪。
春节散文随笔2
春节,是个喜气洋洋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
这一天,令我们这些还未成熟的孩子兴奋的,不是又长大了一岁,而是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与兄弟姐妹们嬉耍聊天,玩得尽兴了甚至打架摔跤,也不担心爸爸妈妈会大发雷霆。更令、我们倍感兴奋的是,一家人老老少少团团围坐在桌上,唠着家常,然后不知不觉得,一个一个的红包接踵而至,可谓“财源滚滚来”啊!
春节,免不了燃放鞭炮。虽说这是男孩子的最爱,可谁也没规定女孩子不许喜欢。这不,与我同龄的女孩子们手持火柴,瞅准时机,时不时把燃着的一颗爆竹塞进石缝,便迅速撤离,在暗地里笑看过往行人的狼狈相。每每看着她们开心地大笑,我总是忍不住也去堂一下。可每每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点燃那爆竹,只不过是在塞进石缝时的那一丝迟疑,让我每每不仅手被燃得火辣辣,还被经过的路人逮住劈头盖脸地骂一通。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家喻户晓,成为千古名传。也正如诗中所说,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福字,好不热闹。而春联也成为了我的一大喜好。春节前夕,我总是四处搜集春联,然后回家“大显身手”,将一句句话用墨汁书写成品,挂在自家门上。每当看着那稚拙的字迹挂在门上,心中还是有一丝激动与不小的成就感。
水饺,谐音“顺脚”,意为一年中顺顺利利,心想事成,所以水饺成了春节宴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就本人来说,我喜欢全家团坐在一起,每人手捧一碗水饺,筷旁萦绕着腾腾热气温馨而舒适。
春节,充满着喜庆与欢乐,它那独具的炮鸣与饭香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春节散文随笔3
室内电灯,铮亮铮亮,电视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窗外的夜空很黑很黑,午夜,烟花,爆竹的响声连成一片,响彻四面八方,烟草烟雾笼罩了昏沉的夜。
我看着电视节目,陶醉在美丽的春晚直播中,我慢慢的闭上眼睛,享受着文化文明的生活色彩中,在朦胧中,脑海中浮现出,社会主义新能村,新时代,新面貌的美丽一幕。
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美丽故事,错综起来,像天上朵朵白云飞动,舒展收缩,收缩舒展,无穷无尽,仿佛春天的柳已经发芽,吐出嫩嫩芽尖,新禾也慢慢有了新生命的转机,野花,小草,鸡,狗,牛,羊,
新农村,新城镇,分不清那里是城市,那里是农村,农夫农妇衣着华丽,分不出城里人农村人,晒衣绳上,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广场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做着广场舞,扭着大秧歌,好像带来春日的阳光,白雪融化不见了,一排排的垂柳,松柏,倒影在澄碧的河水中,渔船在湖心小岛荡漾,水里的萍藻鱼儿交织游动,此景此物,无懈不散,而且不停的摇动,相互融合,融合,退缩,复近于原形,绿色透着夏日夏日的骄阳,镶嵌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水中的青天,事物在上面交错,组成了一
河坝的杨柳是我们亲手栽种,清荷在水面浮动,乎起乎落,拉长了缕缕胭脂水,悠然神韵,好像世界万物都在其中浮动,把人,景,物带入云雾中,织入白云,白云织入村姑,
就在这一瞬间,又将一切退去,美丽,优雅,各自分明,天上人间有无数的美人,无数的美人有无数美得故事,我似乎看见了,我似乎知道了,我凝视着,爆竹声骤然一惊,我慢慢睁开眼睛,仿佛将整个影子撕成碎片,我无意识中想捏住几乎坠落的一切,可惜,眼前只剩下点点碎片的影子,我不在春天里,我在朦胧的夜里,我要追回它的完美,向往着新一年的春天里。
春节散文随笔4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必也有一定的道理。
最近一段时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纠结,使我整天处理疲惫当中,特别是年关这一段时间,有为严重,每天晚上都是凌晨二三点醒来,在无睡意。白天靠的是一杯咖啡,一户浓茶。
由于家庭在八年前经历一次重大的错背,促使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三个小家庭彼此都承担起悲痛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八年的磨烂在这个年关终止,幸福的一个大家庭永远也许不在幸福,剩下的三个小家庭也许只有两个是幸福的,不幸的那一个就是大家庭的维系着,老家……
说道老家,我是爱之又恨之,爱之是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那里,虽然很穷,但总是有期盼和幸福,期盼年关那条通往小镇的一条羊肠小道,那里每一个身影都曾出现过父亲的影子。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在省城当工人,那时候的交通非常落实,我们生活的穷山沟根本就没有通往县城的班车,所以父亲每回一次家否非常困难,没年到腊月二十三以后的这几天,我都会在这条羊肠小道上望大道,每一位出现在大道上的男人身影我都期盼成父亲回家的身影,可这样的期盼一次次的失望,但还是一样坚定的期盼,有的年份真的就期盼到父亲的身影,有的年份气盼到的腊月三十也不见父亲的身影,如遇到这样的年关夜,妈妈就和我们姊妹三个缩在炕上,没有丰富的语音,没有丰盛的年夜饭,只有时不时妈妈骂我们的声音,接着是姐姐的哭声,那个时候好像哥哥很少哭,我了是家里的老小,挨妈妈的打骂少些,不过我也特别爱哭。
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当然交通也不落后。家乡的路慢慢变的好起来了,班车也比较多了,爸爸回家的次数也比较多了,但是年关还是一样的期待父亲的回家。就这样一年年的期待,我们一年年的长大,姐姐出嫁了,哥哥也在爸爸的单位打工,只剩下我和妈妈,妈妈依然在田间劳动,我则在县城求学,那个时候我的学习一点都不好,上一个二流的大学都是想都不用想的,如在当今,也许我还能上个三流的大学。不管那时候学习怎么样,都坚持我的理想与人生,我跳出了农门,来到爸爸工作的省城上学工作。哥哥也在省城成家立业,这样的生活就建立起一个幸福的大家和一个幸福的小家。
就在08年的某一天,接到一个父亲的电话,接到电话脑子一片空白,这样的空白我一直坚持了八年,在这八年中,我没有陪我的妻儿过一个春节,没有在一起吃过一顿年夜饭,有时候我在想,我的孩子是不是也和我小时候一样,过年期盼爸爸和他在一起,但是我不能,我要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一年又一年,妻子很不愿意在年关让我丢下她们去回老家,可是她还是同意了,也许会想。你们为什么不一起回去了,我们注定是不能一起回去的,因为老婆也母亲,如果我们都走了,老婆也不舍得自己的母亲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过年,所以我们就在年关各自守在父母身边。
今年,我终于准备留在省城,陪自己的妻儿一起过年,因为今年父母有哥哥一家人陪着了,我想父母可以不惦记我的存在,可是当我一个电话拨过去,告诉母亲,我今年不回家过年时,从电话的那头感受到母亲的眼泪,虽然母亲回答我,我让我自己做主,可是她和我心灵相犀的眼泪告诉我回家吧,孩子……,我不知道电话那头的母亲是否也同样感受到你这孩子回家的心。
在工作上我算不上优秀,但绝对是称职和有担当的。老板也比较器重我,但是老板经营和管理上出现了一些弊端,导致公司资金上有点困难,我们一年的辛苦钱将要不能兑现时,我多少有点甘,我那么的付出,就为这一点回报都无法兑现时的伤感,同时加上回家路上的纠结,终于在昨晚爆发了
昨晚做了一个非常诡异的梦,梦就发生在老家的场院中,一架军用直升飞机端端落在我家的麦场上,麦场上都是丰收后的喜悦,突如其来的一架直升机把我吓得毛骨悚然,我家现在养的一只小狗一直旺旺的叫着,直升机下来一帮持枪的军人,在麦场摆下阵来,此刻我明白原来是来高军事演戏的,就这样我就看着他们转换不同的阵势,就像上大学那会同学们都热衷的CS一样,但是我不敢接近他们,当阵势摆弄快要结束的时候,直升飞机上传来了针式打印机工作的声音,随后我看到直升飞机上一名指挥员手中拿着一份正在打印的地图。
就这样我从梦中醒来,以为都是真实的事情,眼睛还在回眸的时候,我才明白是一场梦,顺手拿起床头的手机,看看时间是凌晨二点,接着我想继续睡觉,当我再次睡着的时候,同样的梦有一次的出现,我依然如此醒来,看看手机,凌晨三点,此刻睡意全无,拧开床头灯,枕头旁边放着一本《热爱生活的》的外国小说,我就的打算用这本书度过这个夜晚剩余的时间,这本书上讲述的就是几个人坐着雪橇旅行的过程。很艰辛也很浪漫,当然也很激情和危险。
此刻,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十点多,我想起昨晚的梦,一切皆来源于白天的压力和纠结。
春节散文随笔5
我忘不了我的家乡,更忘不了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是热闹非凡的:
清晨,老爷爷和老奶奶组织的舞龙队早早地就在大街小巷闹腾起来。路上的路灯,绿化带里的花儿,公路两旁的护栏等,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商业街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人们都争相采购着年货。广场、体育馆、俱乐部也都在楼房上挂满了新春祝语。锻炼的人们,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都在
家乡的春节又是浓浓的亲情:
傍晚,随着几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这充满着浓浓亲情的年夜饭便开始了。家人们有说有笑地一起坐在了桌边,等待着外婆做的美味佳肴。开饭了,菜陆陆续续地端了上来:那热腾腾的饺子、新鲜的海鲜……让人一看就有了食欲。面对着这满桌佳肴,大家都吃得很香,边吃还要边说说今年的收获,在谈谈明年的感想。真的,那气氛是我们平常感受不到的!但是,我们小孩那里顾得上说,只知道埋着头使劲地吃。偶尔听见大人们讲到自己,还边嚼着菜,边抬起头对大人们微笑。渐渐的,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这时离《春节联欢晚会》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小孩便趁着这时争先恐后地向大人们拜年。多讲几句吉利话,大人们就会掏出压岁钱给我们。拿着钱,我们可开心了!
家乡的春节还是喜气洋洋的:
《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在主持人的几句贺词后,春节晚会便拉开了序幕:那动听的音乐、滑稽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幽默的相声等等,都给人留下一种喜气。十二点整,鞭炮齐响,声音如雷。天空中,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红的、粉的、紫的、蓝的……争相辉映。那一刻,整个天空都沸腾了!那一刻,整个人都变得激动极了!
啊!家乡的春节,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
春节散文随笔6
每年,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时候,天南地北的游子便开始聚集行动起来,跨越多个城市,赶赴几千年文明流年下来的古老传统节日。只为一场亲情的团聚,一份友情的欢庆,一个家的温暖。
俗语说:过了腊八便是年。人们开始紧锣密鼓的置办年货。菜市场里人声鼎沸,鸡鸭鱼肉贩档前,人们东挑西选大肆砍价;商场里客流如潮,争相选购衣裤鞋帽各式糖果,还有那各式大红对联与红包。走在路上,你可以感受到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浓浓的年味。
记得儿时家乡过年的情景。腊月二十三这天,父亲说是灶王菩萨的升天之日。父亲一大早起身准备。父亲将一块四方形的肥腻猪肉清水煮熟,就是俗称的刀头肉,整齐的放在碗里,再煮上一只公鸡,把公鸡雄赳赳气昴昴的站立式放在盆里,配以其他各类香喷的肉菜,一碗白酒,摆在灶台前,焚香点蜡,烧上几刀纸钱,父亲口里念念有词,贿赂灶王菩萨吃喝高兴上得天去之后,感念人间对他的恩好,保佑主人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红火安康。仪式过后,我问父亲,这些菜我们可以吃吗?父亲慈爱的说,当然可以,灶王爷吃过的东西,可是高级贡品,吃了以后家里生活富有,顿顿有肉吃,不会挨饿。
祭祀完灶王菩萨,便开始打扫屋子。母亲拿出砍刀,去得竹林砍回一根手腕粗长长的竹子,削去长长竹竿上多余的枝叶,留下竹头枝叶备用,再用麻绳简易绑成扇尾状。母亲用衣服简易的捂住口鼻,再将我赶出屋子,然后用竹竿在屋顶、墙面,家具上细细扫动,蜘蛛网、灰尘便纷纷掉落下来,地上铺满厚厚一层黑色的脏尘。母亲这时便叫我清扫地面。我嘟嘟囔囔的不满,问母亲,为啥用竹竿的时候不让我来?母亲说:那你来试试能不能拿起这竹竿。我兴奋不已,捡起竹竿学着母亲的样子在外屋檐上来回清扫,一会儿便累得一身冒汗,拿竹竿的手也抖动起来。原来,清扫屋子是项体力活,看似简单,实则辛苦。多年以来,每次清扫,母亲从未说过。
家乡的春节,有一道菜是必须,酥肉。酥肉,可零嘴吃,可煮汤,可蒸其他配菜。家乡的做法,将酥肉切小与豌豆尖叶同煮,其汤色泽黄绿,清香四溢。蒸菜,一般蒸芋仔,大的芋仔切小,小的芋仔则整只,放于碗底,铺上酥肉,放入蒸笼大火蒸熟,男女老幼皆爱吃。母亲买回新鲜上好的瘦肉,切成宽度适中的条或片,打上鸡蛋,搅匀,再掺上自己生产的薯粉,让薯粉与肉充分结合。肉发上三五分钟,锅中倒油,油要多,大火至油沸腾,将有薯粉的肉一块块放入油锅内炸,炸至金黄色再捞出。每每此时,我坚定的站在厨房,守候着一块块酥香的肉,这块看看,那块瞅瞅,拿出一块来,趁母亲专心油炸之时,迅速塞进嘴里,香嫩的肉在嘴里翻滚开来,瞬间感觉幸福爆棚,那味道终身难忘。
准备着准备着,春节便来了。
年三十。父亲母亲很早就起床准备。肉,鱼,菜,缺一不可,瓜子、花生、甘蔗、糖果定不能少。鱼:代表年年有余;瓜子:代表呱呱叫;甘蔗:代表节节高;糖果:代表甜甜蜜蜜;苹果:平平安安。父亲母亲在厨房里欢快的忙碌,时而叫我洗葱蒜,时而让我洗碗碟。我欢喜的将瓜子花生糖果装在新衣服兜里,随时随地摸出来,一颗接一颗的送入嘴里,香味、甜味弥散。高兴啊,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日子就是这天。中午时分,父亲将做好的饭菜搬到门前空地上,摆上鸡鸭鱼肉、糖果,点心水果,点上香烛,祭拜天地神灵,祭拜祖宗,祈求保佑。这,是年俗。再放上一盘鞭炮,中午饭便开始。午饭吃的越久越好,象征着长长久久。若偶有过路的乡邻, 母亲便好言留下吃上一口饭菜,寓意来年人丁兴旺。午饭之后父亲开始贴对联,贴门神。父亲在对联纸上抹上一层浆糊,唤我在门外看着两边是否对称,我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对着父亲指手画脚:上一点,诶,对一点点。
晚上,年夜饭。父亲拿出高梁酒来。自己倒上一杯,再给我们象征性的倒一口。父亲感慨:又是一年啦。我们齐齐站起来向父亲敬酒,祝福父亲身体健康,感谢父亲一年来的付出。母亲在一旁红了眼,泪眼婆娑。是的,一年过了又一年,儿女们自顾自的成长,迟早离开,而双亲早已白发。其中的操劳心酸,岂是酒后言语说得完?母亲起身去了厨房煮汤圆。汤圆里有事先包好的硬币,仅一枚,家乡传统谁若有幸吃到,便来年一切顺利,生意红火工作顺利学业有成。那一年我吃到了,那一年考上大学。饭后,全家人围着一个大盆洗脚,洗脚水里有柏树丫,听父亲说是辟邪驱魔之意。
家乡还有一个奇怪的习俗:偷青。洗完脚之后,家家户户便出动偷青,即:偷人家菜地里的青菜。一般偷豌豆尖,顺利偷得回来,第二天可以利用起来煮汤。偷青这个习俗源自哪里,不得而知,自懂事起便知道父亲一直保持着习俗。偷青之时,不可以被青菜主人家抓住,若是抓住则来年运势不佳。乡邻间都是和善友爱的,对于偷青之事即便明知菜地受损也不会刻意抓人,谁都想顺顺利利不是吗?
守岁。就是旧年的最后一晚上不睡觉,有对如水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又有对来临新年寄以美好希望的意思。家乡将守岁称之为“照年光”,将家里每一盏灯都打开,整晚照亮。我把照年光这个说法理解为,新的一年里照亮前路。父亲来来回回在屋子里踱步检查,确保每一盏灯明晃晃的照亮各个角落。我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此刻,房间最光亮清晰,书本,衣物,床,心爱的小物件,我触摸它们。心里许下:以后,我的房间要大要宽敞要光亮。
零点时分。屋外噼里啪啦爆竹声响起,震耳欲聋,烟花腾空而起,炸开各色形状。天际红彤彤的,硝烟味弥漫开来,邻居们互道:新年好,孩子们欢快嘻闹,整片大地淹没在喜庆的氛围中。我终于熬不住夜的漫长,欢欢喜喜睡去。再见过去。明年,会更好。
家乡的春节,才是纯正的春节。
离开家乡之后,再也没有过个团聚欢喜的春节。
我在羊城忙碌着生活,奔走于工作与家之间。春节来临之时,我学着父亲母亲的样,准备腊味,准备点心水果还给自己添置新衣。公司工作结束之时,幸得八天假期,我以为可以回到惦念已久的故乡,走一走儿时路过的每一个角落,看一看儿时给我糖果的每一位亲人,约一约儿时一同上学的小伙伴,无奈返程工具迟迟未至,只得作罢。
今年的春节很温暖,穿着轻盈起来,我把新衣从衣柜里拿出来,美美的穿上。我把自己认认真真的打扮喜庆,走出家门,路上空空荡荡,阳光也懒洋洋,商场里单曲循环的放着恭贺新年,我买下一支红酒。辞旧迎新的晚上,我慵懒的坐在沙发上,开着明晃晃的灯,看着央视春晚,喝着醇香的红酒,思念着一些人,守岁。
春节, 浓浓的美丽的乡愁。
我是异乡孤独客。
春节散文随笔7
又过年了,时光流失的真快啊,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关!不知道是我的年龄大了,还是自己身体原因,今年这个年,我显得是那么样的懒散,懒懒的呆在家里哪都不爱动,春联都是当天中午才出去买的,所有年货也都是老人张罗的,我似乎把自己架空了。
当夜幕降临,我走在家乡街道上,看着家家户户门前窗口挂着的彩灯,闪烁着炫丽的色彩,自己恍然间,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哦……过年了!我们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除夕来到了!千家万户灯火阑珊,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大门前,把街道照的格外漂亮,又充满着喜庆!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在这样霓虹闪烁的夜里,这个小城市就像仙境一样,是那么无与伦比的美丽!
过年,要过的是什么呢?其实过的就是亲人们团团圆圆,外出的游子都漂洋过海,乘坐飞机轮船的往家赶。过年,过的就是,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的氛围,每家每户都忙着贴对联,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除夕夜做出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伴随着亲人之间的欢声笑语,大家推杯换盏,肺腑之言尽情述说着……于是出外工作了一年的艰辛,都随着快乐的氛围而烟消云散了。过年,过的就是,孩子们那颗童心的欢乐,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看着小家伙们一个个拿着鞭炮,不顾寒冷的在外面玩耍,看着他们贪吃的小嘴不停的吃着年货,家长们的心情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年以极其喜悦的氛围结束,新的一年又以极其喜悦的氛围拉开了帷幕。
寒冷的冬季,白茫茫的大地上,小城镇上家家户户那亲人们团聚时的快乐的氛围,就像一股暖流,给这里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小城镇夜晚的灯光,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雍容华贵的绽放着。
今年这个春节,我似乎真的长大了,成熟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幼稚天真爱玩的我了。
春节散文随笔8
伴随着立春的脚步,春节长假匆匆而去。春节,是传统文化记忆的再次强化,是亲情友情炽热的添加剂。人们短信拜年、微信祝福,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走亲访友、展望来年,那种愉悦如春风拂面,其乐融融。
鸡年春节,避开无谓的应酬,忘掉工作的压力,抛却琐事的烦扰,删除怏怏的心情,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泡上一杯香茗,手捧一本墨卷,让自己的灵魂展开本真的翅膀,开始一次次别具一格的“串门”走访。
说来惭愧,我已经与古圣今贤多次爽约。三十多年前,踏入师范学校的大门,图书馆里浩若烟海的藏书,让我这个农家子弟眼界大开。从那以后,诱人的书香让我如痴如醉。
多年以来,“为稻粱谋”之外的花销,一多半都用在买书藏书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书柜上一排排的书,就像一个个新朋友,等待我去会晤;大哲巨擘的煌煌圣言,就像一扇扇神奇之门,等待我去打开。我为因纠缠于尘世的碎屑却把预定时间一推再推而赧颜。
这新春佳节是多好的拜访机会呀。古圣先贤们默默地守候在书橱里,与我今晚相约。书,向我展现了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打开一本书,我就可以与人类最伟大、最高贵、最智慧的灵魂进行交流,呼吸着幽幽书香,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聆听他们的心灵独白。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淡泊宁静,李清照的清新婉约,柏拉图的理想王国,尼采的另类智慧……时光让无数个生命随风而逝、无数个故事烟消云散、无数个体验无影无踪,最后留下的,只有他们卓尔不群的文字。
当然,我还忘不了拜访当代的大方之家。莫言的迷幻而现实,史铁生的“写作为了活着”,赫塔·米勒折磨人的《心兽》,“霍乱时期”的爱情病态……透过字里行间,我甚而偷渡进他们的心灵,寻幽探微,流连忘返。这样的“串门”是轻松而随意的,正如杨绛先生所说:“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春节,我的“串门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驰八荒,神飞九天,正如天文物理学家霍金所说:在我的双脚无法抵达的地方,我的思想却翱翔其上,自由驰骋……
春节散文随笔9
除了打电话和发短信,我以前基本不用手机的其他功能,没想到这个春节,竟稀里糊涂就卷入了抢红包的快乐洪流。从腊月二十九以后的五六个日日夜夜,我的双手几乎没有离开过手机,只要醒着,两眼就紧紧盯着手机屏幕,生怕一眨眼,漏掉一个红包而落下“终身遗憾”。
腊月二十九这天上午,一位朋友鼓动我到一个叫做“月亮微信群”的群里去抢红包,我却之不恭就去了,没想到这一抢竟抢上了瘾。于是,我一边和群里的`几个“久别重逢”的朋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一边全神贯注地等着红包从屏幕下方涌出来,那种惬意和期待自不用说。而惊喜一旦出现,就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如果抢到了就欢呼雀跃,禁不住会在群里炫耀一下,如果没抢到就会感到追悔莫及,甚至发牢骚求安慰,如此反复乐此不疲。不过,红包也不是那么好抢的,开始一两天,抢红包的难度还不是很大,越往后随着“神枪手”的不断涌现,红包就不那么容易抢到手了。之后就转战到“存在微信群”去抢,到“天天见微信群”去抢,到“大象微信群”去抢……春节大假这些天,为了抢红包,我前后转战了几十个微信群。
几天来我“兢兢业业”坚持抢红包大战,躺在床上抢,坐在沙发上抢,即使到卫生间还抢,这样的废寝忘食以前几乎无法想象。甚至吃饭时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手机抢个不停的场景,每天都要出现三次,或许这就是传说中“吃饭革命两不误”的20xx版吧。虽然如此“忙碌”,但看到抢来的红包越来越多,“满足感”也就不断上升。
我虽然不知道别人抢红包的状态,但我能感知到很多人和我一样抢红包的热情,这从惊人的刷屏速度,抢红包的难度便可知晓。除夕晚上,可以说更是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抢红包的高潮,于是乎万人空巷,双臂齐摇,高潮迭起,几分钟就把上亿的红包哄抢一空。即使闭上眼睛也可以想象得到,一轮又一轮抢红包浪潮正星火燎原,已然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真可谓盛况空前,把整个晚上直抢得天地欢声雷动,微信几乎崩溃。遗憾的是我只摇到了2.68元的红包,略显得有些美中不足。
“锄禾日当午,不如抢钱苦。对着爱疯六,一抢一上午。抢完了上午,还要抢下午。”可能就是春节期间对抢红包一族的最好写照。不过,作为抢红包大军的一员,我在抢红包的过程中竟然有了意外的收获,和不少失去了联系的朋友,重新建立了联系,倒是值得浓墨重彩地提一下。
能把“抢”和“快乐”这两个词联系起来,绝对是一大“创举”,而且联系得这么自然,这么水到渠成。这个春节,终于让我们的想象汗颜了一次。全民抢红包的狂欢让这个春节与以往格外不同。这个春节,因多了抢红包这个别样的节目,而让我们难忘,难忘的不仅仅是节日本身,还有这个春节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快乐几乎是我们共同摇来的和抢来的!
春节散文随笔10
家的方向给我们以力量。
回家,回家。
春运,汹涌的人流是回家的人们急切的渴望和期盼。无论路途有多远,只为了平安和团圆。无论路途有多难,只为了和亲人相拥的那一刻。
春节,这个在华人血脉中流淌了几千年的节日,演绎出了让几亿中国人天南海北大迁徙的壮观场面。
春节,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在这个节日被编织得密密实实。
轻轻地呼唤老家村庄的名字,那种亲切一瞬间便暖暖地包围了全身。老家是根,老家的天也蓝,老家的云也白,老家的风也清,老家的花也香。老家有血脉相连、声息相通的亲人,有伴着日月向前走、日新月异过光景的乡邻。
身在他乡的游子归心似箭,回家的大军汇聚成滚滚洪流。
回家的路,或许山高水长,风雪阻隔,或许车票很难买,车辆很拥挤,脚步很疲惫,但前行的步伐从不曾停歇。羁鸟恋旧林,那张贴近胸口的温热的车票啊,不正是游子归乡的翅膀吗?多少的风霜雨雪,多少的泪水欢笑,都凝结在遥远或切近的回家路上。回家的人,讲述着一个故事;回家的人,写就着一篇文章;回家的人,吟咏着一首诗阙;回家的人,诵唱着一支歌谣。那飘荡在故乡山风里的遥远的召唤啊,让人热泪盈眶。
迫切的心儿跨过高山大河,越过乡间阡陌,穿过大街小巷,那熟悉的老屋濡湿了双眼,旅途的风尘烟消云散。回家,真好!年下,真美!
回家过年,路的尽头是亲人倚立门口的望眼欲穿;回家过年,再一次倾听家人的唠叨和挂牵;回家过年,满眼满耳是乡亲们开心的笑颜和祝福不断。家乡的月亮星星在天边,家乡的方言暖在心间。门檐下红红的灯笼高高挂,大门前张贴起春联喜洋洋,院子里燃起鞭炮脆脆响,厨房里飘出浓浓的香甜,那熟悉的味道、温暖的记忆,永远是游子心中最美的年。
春节,是一年的终点和起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常年在外拼搏的你,无论身居要职还是穷困潦倒,老家都会用她博大仁慈的胸怀拥抱你,为你梳理疲累的翅膀,使你于片刻的休整之后,重新展翅翱翔于理想的天空。回家,吃个年夜饭,慰藉亲人们一年的等待和期盼,在亲人们为你构筑的港湾里,栖息心灵,扬起新的风帆。
回家过年,你被包围在浓浓的亲情里。漂泊已久的游子,在乡间漫天的飞雪里,在贴着大红“福”字的窗花前,身边是慈爱的双亲,眼前是知心的爱人和嬉戏的孩子,平安,团圆,幸福!
春节是中国文化的大荟萃。国粹和民俗文化展现在一个大舞台上。到了过年时候,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说着大人们教的吉利话祝福拜年,满心欢喜接过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大人们则风风火火地走亲访友,吃吃喝喝,逛庙会、看大戏,把沿袭了几千年的春节搅和得欢天喜地。
春节,像华夏大地上一棵生长了几千年的老树,它的根深深扎在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里,随着岁月的洗礼,愈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春节,是个恒久的约定。每逢春节,让我们打理好心情,收拾好行囊,向着家的方向,出发。
春节散文随笔11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怀念起儿时的春节,许多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记得从姥姥、姥爷家转学,回到我的出生地,那个偏远的坝上小城,是在1973年。那时的我刚九岁,正在上三年级。与姥爷家相距150公里,但口音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时难以改口,以至转学后时常被同学们学舌调笑,大约一个月后才慢慢改变了口音和同学们一样了。
儿时的我,同许多的孩子们一样,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了,至今也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普遍的家庭生活都比较拮据。市民的粮食都有定量,买米面油要粮本,买布要布票,肉要肉票,糖要糖票……副食供应很紧张。所以,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相对比较多点的肉和其它一些平日吃不到的美味。
我接触的富裕家庭不多,那时也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春节前,每家都要彻底打扫屋子,拆洗被褥,洗许多衣物。那是个样板戏的年代,清楚地记得家里墙上挂着《龙江颂》中江水英和《红灯记》中铁梅的剧照。随后,家里要做的就是要准备新年的食物了,当时几乎每个家庭必有的三样就是:压粉条、炸点心、炖猪头。也买点糖块,炒制一些花生、瓜子,油炸一些蚕豆,也叫兰花豆,还有中秋节时储存在地窖的水果,这已是不错的条件了。
白天父母上班,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晚上进行。粉条是用纯土豆粉做成的,坝上盛产土豆,比玉米粉、红薯粉要筋道、好吃,做粉条工序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小技巧,以至我一直也没有学会。每次做很多,做好后,一团一团的直接放到院子里冻起来了,这样也便于保存,做菜时也方便取用。我的家乡地处坝上,冬季最低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度,院内的东、西厢房也便是天然的大冰箱了。
炸点心主要是糖枣、麻花和江米条,这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做的。我家每年都要请人来做。和面很关键,发面、搭碱、软硬、糖量等等。搓麻花很有意思,把和好的面切成条搓几下,折成三折,提起来就自动扭转成麻花了,我也在旁边认真的看和学,也试着搓了几个,没想到也成功了,受到父母的夸奖,心里还颇得意呢。搓好的麻花摆在一起,最后用北方特有的胡麻油(也称亚麻籽油)炸熟,金黄色的麻花便出锅了,一定要控制好火候和油温,点心可不需要外焦里嫩哦。
再就是炖猪头了。因为,当时肉价虽然只有八毛多一斤,却也要凭票供应的,而且也很有限,价格还是比猪头要贵得多且不用凭票,每家都要买三四个猪头。那时的家庭双职工每月收入大概也就四、五十元,养活五六口人,生活都不易。
炖猪头事先要用在炉膛烧红的铁钎子把猪头上的毛烫掉,弄的满屋子都是燎猪毛的味道。最后洗净,每个猪头分为两瓣,便于炖熟。那时,家里都用的是灶膛、铁锅,锅也比较大,满满一锅猪头要炖两三个小时才能炖熟。渐渐的铁锅里的肉香就飘满房间的每个角落,也飘到了窗外,左邻右舍都能闻的到,令人垂涎。我最盼望的就是三十晚上吃炖好的猪头肉了,最爱吃猪鼻子的部位,也只有今晚才可以足吃一顿,平日节俭的生活吃肉是很少的,剩余的就要挂在厢房,冷藏起来,留作以后慢慢吃了。
晚饭后,天色已黑下来,每家院子里都要挂起红灯笼。我们这些孩子,则每个人提一个里面点着小蜡烛的纸灯笼,有圆的也有长的,也有家长们自己做的,形态各异。兜里揣着着不多的鞭炮就跑去街里玩了。那时的炮竹很小,也很便宜,二毛钱一挂,只100响。这也不舍得一下子放完,而是逐个的摘开,单个的去放,为的是玩的时间更长些,点燃后没响的那些,也要拣回来掰断,用香头点燃火药看喷出的火花。有些调皮的孩子把点燃的炮竹扔到其他孩子的灯笼里,随着一声炸响,他得意的笑了,而被炸坏灯笼的孩子,委屈地提着破灯笼哭着回家向父母告状去了。
那时的家庭都没有电视机,只有在外面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才是最开心的时刻。偶尔也和父母玩玩扑克,听父母讲讲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故事。许多人在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这叫熬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我熬不住,却也睡得很晚,就这样其乐融融的度过除夕之夜。
那个年代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年味却是浓浓的,四十多年过去了,太多的回忆至今仍记忆犹新,令人怀念,每每想起儿时的春节,也是那么的温馨、甜蜜和幸福!
春节散文随笔12
错乱的街道散落着零零星星的人,这与往年倒无什么异样。记得往年的春节都是在南沟度过的,即使它是被称作贫民窟一般的地方,于我却又一种说不清的温暖。
我记得从我出生起就住在我家边上的白,每年春节她都会到我家里来向我母亲讨要一些“腌菜坛”里的“腌水”,放到自家的坛子里才能保证纯正的香味;我还记得每年春节不是回乡下,而是和我一起在我家楼下玩弹珠和放鞭炮的小李,我俩总是不让全身沾满灰泥不肯回家。我记得生活在南沟的点点滴滴(关于“南沟”的记忆一直是我心中最珍视的),但是早已物是人非。
从高一开始,我就搬到了现在的新家。沿着新家门口规划好了的路线,我却迷了路,赶紧找了个停车场的出口跑了出去。走在依旧空荡荡的街道,回头望着近几年突然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感觉自己像是被一群巨大的哥斯拉怪兽包围,顷刻便可吞灭我。
我走在街上,寻找已经消失无影的“年味”,我相信它依然还在,就像儿时最爱吃的“烧白”的味道一直在我心中弥留着。但我不执著于一定要找到它,一路随心而行,来到了熟悉的黔江大桥,那是南沟通往城区中心的最近的一条路。前面就是南沟了,但是那里并没有年味,旧家门口新建了两幢高楼,公路旁的小超市也改造成了网吧。不光只是因为那些所谓的“亲戚”将我拦在了桥头,我早已知道那里已经变了样。那里曾经有个养老院,或许现在也还在,但是那对老夫妻可能已经不在了,他们是养老院的管理员,同时也是我小时候零食来源的小卖部的主人,我出生时他们就差不多都六十好几了,如今多半已经逝世;还有那收破烂的杨冲一家,他有两个姐姐,听说他父母一直想要一个儿子,所以一直生到了第三胎,当年还被罚了款呢,他们早就搬走了;茶馆的主人杨特一家也杳无音讯,他们一家子的狡诈劲儿都曾在牌桌上展露无遗,经常闹出很多的矛盾,包括我和杨特,也时常吵嘴打架;开旅馆的郑剑一家另谋出处去了,如今也只有白一家和李洋一家住在那儿。
一边想着南沟里的人和事,一边转头像新家的方向走去。还有几年南沟就要被拆了,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不会太过伤感,即使现在再跑到那片“院子马路”上去玩弹珠,放鞭炮,也不会有儿时的感觉。
儿时的南沟生活是十分有趣和珍贵的,这是我在经历了索然无味的拜年之后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的,相比于那些亲戚,儿时的玩伴和邻居是千倍万倍胜于亲戚的友好和蔼。亲戚唯利是图的嘴脸让我厌恶,我后悔主动去给他们拜年,大包小包的东西换来的是他们的嫌弃,他们不希望我去拜年,简单点说就是不想承包我在的那几天的伙食和住宿,这点尤其是在我的大姨和幺舅那儿体现得淋漓尽致。过年了,普天同庆的日子却像设施一个乞丐一样地对待我,看着大姨紧紧攥在手中的压岁钱和闪烁的眼神,我便想扭头就走,当她试探性地询问我:“拿去吧,压岁钱!”我回了一个“不要”,然后望着她开心地收回口袋中,心中的厌恶更是增添了不少,幸好没有吃到她家的饭食,光是睡一晚我都觉得浑身不适。
每一个春节都想有意义地度过,我想我不应该沉溺于儿时的美好时光,也不应该该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羁绊,而是做一个自由的人。
春节散文随笔13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节日,希望就在前方!
——题记
在那遥远的东方,生活着一大群龙的传人。他们是炎黄子孙,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在那土地上繁衍后代,带给中国一个又一个希望。
他们屹立于那片黄土,他们只是希望快乐地活着。守着那块黄土,把希望寄托在子孙后代身上……
晶莹的水珠,打湿了秋日的凄凉,当午后的阳光照射在这水珠上时,秋天已逝去多时。当第一股寒风,吹过丫头的脸颊,第一片雪花装点丫头的睫毛,冬天已悄悄地来了。
它借雪花告诉人们,希望之花永远不会凋落,第一场雪,应是第一份遗失的快乐,同时也是第一个实现的希望。
冬天,白雪皑皑,你看见那低矮的房屋上,细小的树木上,像一个个小矮人,那么的可爱。空气似乎也变得格外清新,天空也亮了许多,仿佛把所有的阴暗都吞噬得干干净净,只留下少得可怜的纯洁。雪慢慢地被太阳带走了,在那房屋后面,隐约露出灰黄色的树枝,还透着生命的气息呢,周围的空气又活泼了起来!
当第一片大红色的爆竹落地,孩子们已休假多时。他们打雪仗,堆雪人,用自己天真幼稚的想法,把天地打扮得幼稚又可爱。他们玩累了,就搬张凳子出来,晒晒太阳,晒晒身上的霉气,迎接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他们都容光焕发,穿着新衣服,发出新味道,把整个地球都感染了。地球爷爷长了一岁。又感觉年轻了许多……
雪地上,门框上都是红色的,喜庆极了。大红春联,把整个家都显活了。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给世界带来了欢笑。在世界的门缝中,留下的是一串串清清爽爽的笑声。就像在幽谷,传来一个个天使的笑容。那青山绿水便是他们的笑靥,给人以美的享受。
路上,都踩着大大小小的脚印,我仿佛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敲锣打鼓的声音越来越近。你瞧,身着一身军装的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成了乐手。你听,身着一身彩色的中年妇女,成了歌手。绿间红,红间绿,其间又来了一条长龙,金光闪闪,活灵活现。那身上金色的鳞片,掉得满地都是。黄,那就是中华的本色吧!黄,那就是希望的寄托吧!农民们淳朴的语言,虽比不上华丽的词藻,却给人一种实在的真实感。空气中弥漫着新气象,新希望,新开始……春节,是中年妇女唱出来的,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敲出来的,是天真烂漫的孩童笑出来的,是农民们希望之火烧出来的……
烟火流连,响彻了整个夜空;雪后阳光,寄托了整个希望;三月春风,奏响了华美乐章……喜气是盖不住的,糖果,是新年的催化剂,和我们的新年融为了一体,却又不遗失自己的真面目。或许,糖放多了,新年也就很快反应掉了吧! “春”节,是希望的象征,它就像春天一样,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春”带给我们一串串希望,等它串成了珍珠,我们所有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和煦的春风,吹动着我飘逸的长发,河水,泛着翠绿的涟漪。野草在嬉戏,野花在歌唱。在那高大苍翠的大树身后,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像抹了油似的发光,绿得逼人眼。菜花,像抹了粉似的,袭来阵阵芳香。风吹过,它闪着金光,在风中尽情释地放,河水、野草、野花、树木、春风汇成了一首田野的赞歌,藏在黄黄的泥土之下。您请俯下身,侧耳倾听,一定会听见春节的声音,春节是希望的赞歌,春节是孩子的歌谣,春节是农民的号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风下事,事事关心。横批:倾听春节。
春节散文随笔14
窗外的风依旧凛冽地吹,吹的生疼,一季寒冬,年年相似,同样的风将拾光吹散在浅浅的流年中。
有些时光,很想抓住,很想留下,却偏偏滑过指尖,就此流逝。
同每年一样,每一个寒假最重要的是春节,那个刻骨铭心的节日,那个记忆深处的节日,那个所有人都期待的节日。然而,近几年来,似乎对于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再那么隆重,不再那么神圣。记得小时候,那个时候的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贴春联,放爆竹,走亲戚……好多好多习俗。小时候,大概最期待过年的时候,那个让人期待的春节,那个记忆中的春节。
然而,近几年,春节似乎“变质”了。最近几年,春节不再那么的隆重,可能过年吃的东西更好了,生活水平也变高了,然而,年味却淡了。春节是一种信仰,和其他节日不同,春节有太多的内涵,民族文化的传承,未来的乐观主义,亲情和温暖等等。只是,有些现象有些吓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传来的圣诞节,平安夜,情人节之类的东西,中国人可能就喜欢新事物,新东西。每当这些节日,国人们开心了,尤其是青少年,QQ空间朋友圈之类的全是刷屏的某某节快乐,我不知道这有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节日总能与情侣挂钩,情人节也就罢了,圣诞节貌似是耶稣出生的日子,与爱情怎么扯上关系?不知道这是何种病态的心理,一两个人也就罢了,偏偏却是一大群人,而且还喜欢攀比跟风,这大概是国人延续很多年的“优点”吧,一直都存在。
后来,大概是所有的节日都有了爱情的影子,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可以看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围绕着“爱情”,这没什么错,然而,回头一看,某某分手,某某出轨,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坚贞“爱情主义”,无处不在的伟大爱情“美丽的结局”。
倘若说重感情,这是好的,每个节日都记着恋人,然而,事实却有些可笑。所谓的中秋节,那个家人团聚的节日,能和恋人出去旅游也不曾回家,是多么的“幸福”,幸福到家里的父母看着月亮默默无言。网络流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过我们“重感情”的国人们,大过年的毅然抛弃了感情,远在他乡,挣钱也好,增长见识也罢,我就想问一句,除夕的年夜饭你的亲人能吃的下去吗?如此也罢,还偏偏要叫嚣着什么幸福之类的东西,自己手上的幸福尚且都抓不住,何谈其他的什么幸福,如此,哪来的幸福?
我记得,小时候,一家人吃着一些简单的饭菜,一起看着老旧的电视,吃着满是幸福的年夜饭,是那么的幸福,那才是真正的春节!
曾经,似乎亲戚挺多的,后来,后来,“亲戚”似乎也少了。大概是人情淡了,除了爱情,很少看到友情亲情之类的言论。而春节,朋友圈中也是稀松平常,没什么节日的氛围,大概没有爱情,一切都不是事吧。
很想问,倘若只有爱情,真的很开心很幸福吗?
人情世故,冷暖自知,年味一直都在,只是封闭的心感受不到罢了。事物的发展,无论是质变了或是变质了,所谓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不免让人感到苍凉,就此,抓着最初的梦,让记忆作故,追寻新的天空。
春节过年,永远都是幸福温暖的,永远都在时光中存在。流年飞度,拾光中,是浓浓的年味,是荡漾在心底的幸福!
春节散文随笔15
去超市购物,瞥见红彤彤的一片,眼睛都被晃得花了,细看才看清,有大红的中国结,手工精巧细致,各种工艺复杂的大红福字,镶着金边,喜气洋洋,还有特地为兔年出生的人准备的大红内衣……各种年货琳琅满目,货架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促销小姐笑得比哈密瓜还要甜。
去机场送朋友,大厅里人流涌动,空前的热闹,在异地他乡工作了一年的人们,都急着回家与亲人团聚,脸上写满热切与盼望。听说火车站更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是啊!忙碌了一年的人,家就是那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回家看看老爸老妈,吃一顿妈妈亲手做的年饭,心就安了。
在楼下遇到新邻居,是一对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他们手牵着手,像被双面胶粘在了一起,幸福甜蜜溢于言表。新媳妇笑言,他们正忙着订机票,打算趁春节放假去海南把蜜月补回来。其实,也不仅仅是他们俩,年假旅游早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过年过节,出门旅行,释放一下压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回父母家里蹭饭,母亲忙得没有功夫搭理我,准备年货,打扫卫生,而且做了很多好吃的,年糕,豆包,皮冻,小丸子,品种繁多。看着厨房里热气腾腾、手忙脚乱的母亲,我嘟囔:“不就是过个年吗?至于忙成这样?想吃什么,超市里,饭店里什么都有得卖。”母亲笑:“你懂什么?家里做的,比外面买的干净好吃!过年过节,不就是图个喜庆热闹吗!”
我无语,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过春节,远比这个要复杂的多,杀年猪,蒸年糕,扫房子,贴对联,祭祖,放鞭炮。初六放水,祈望大人孩子一年健康平安。初十填囤,祈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十五挂红灯,上坟为亲人祭祀送灯。二月二龙抬头,吃煎饼,新的一年正式开始。
我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人,走在街上,小贩的叫卖声比往日热情,拿着年货的人急匆匆地往家里奔。去商场,居然没有停车位,人们都在忙着买新衣,准备过年串亲戚时的礼物。才发觉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套用以往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句台词,眼睛一闭一睁,一年就过去了!
又是一年春节时,团圆美满幸福是中国年的特点,还有什么比合家团聚幸福安康更重要的事呢!回家过年,和父母一起守岁,珍惜在一起相处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