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对散文网的思考
乍听之下,这其中仿佛隐藏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者说,笔者似乎对于真相保持了良好的好奇心。然而我所要说的话,无非都是诸位司空见惯或者说见怪不怪,甚至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致于漠视,容忍,放任自流,即使泛滥成灾也毫不在乎的问题。
多年以前读到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惊出一身冷汗,原来五千年来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传统文化,换一种眼光去打量反而是禁锢得人喘不出气来的酱缸。祖宗之病,由来已久,不仅不能痊愈根治,且有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可能,比如说寄望于后人,比如说窝里斗,比如说假民主,比如说逢场作戏,比如说拉不下脸认错,比如说胆小怕事,明哲保身,比如说抱残守缺,比如说上行下效,比如说奉承拍马,官本主义,奴隶思维……诸君切勿发急,细下心来观察一下你所处的这个社会,这个环境,以及你接触过的每一个人,这样的病一千年前是怎样,一千年后还怎样,病去如抽丝,养着罢。
在这里提中国人的病,没有别的意思,也不是要比较一下红光满面者和疲乏憔悴者病也不同,可有轻重。而是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文网不就是一片山水天地吗?难免风光旖旎之中,尚有让人难堪的去处。笔者不怕败了诸君的兴头,然而也不是要显得自己多么能见人不到之处,或者竟有些敢为人先的意思,并非是有意逞能假装冲锋陷阵,不爱惜自己的羽毛;而是心直口快率性随意习惯了,见了不得体的地方难免一时情不自禁,竟然装模作样地指手画脚,也不见得好看,更不可能出彩。当然如果顾虑到了这一层,也就没必要写下这篇不成文的东西。
大概是两三年前,诸君如果翻阅文网初期那些文友的文章,定然会觉得文章本身和文章评论都比较有意思,透露出一点文人风韵。遗憾的是很多文友写到一两年前就不再更新了,对于优秀文字爱好者的流失,笔者心里挺失落,仿佛欢天喜地和人约会被放了鸽子,也不是因为别人失约觉得败兴,而是见不着那个人,心里少了点什么,用佛家的话说,一切皆是因缘,因缘不到,强求不来。说实话那些文章都很有文章的味道,何为文章的味道?就是你一看见那篇文章,标题,布局,符号,言语,像一盘菜一样摆在那里一看,还没有下箸,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有了进食的欲望。文章的评论也通常是这样的,这篇文章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有什么瑕疵。好比两个手谈的人比划着切磋一番,一来二去,也不谈生活上的俗事,就为一个文字写作而志同道合言语投机,能够谈到一块儿去,有分歧就争论,无异议就探讨,丝毫不伤和气,如此坦荡胸襟风度雅量已经不再是一句空泛的“欣赏佳作”或是“审核通过”所能比拟的了。
然而此等爽朗的风气什么时候被一扫而光,转而变得有些忸怩作态,或者竟到了掺杂了“为人处世的哲学”(此哲学颇多深奥古怪,不近人情)的地步,笔者一时半会儿也说道不出一个所以然。不过用物理传热学中的“熵增原理”或许能够概而论之,任何事物失去约束后的发展,似乎都是越来越混乱,越搞越复杂,这是民主自由所必然付出的代价,好比封建专制制度崩溃,军阀混战难以避免,终归还是共和了,共和了也还要倒行逆施,不是历史在退步,而是真正的共和时代没有到来。笔者一开始为共和自制民主自由人权等词摇旗呐喊,丝毫不逊色于某些人对于大国梦和正能量的痴狂。比如对于文网设置“大众审核”这一英明举措,笔者举双手赞成,窃以为弊大于利毫无疑问,然而弊端终归还是出现了。一篇文章被审核二十余人次,通通“审核通过”四字,这就失去了这一举措真正的.意义,非编辑人员参与审核原本能够使得审核更加客观公正,现在却是有些混乱不堪了。笔者委实不明白为什么二十余人参与审核一篇文章而对于文章出现的符号、格式、别字或者文字内容等谬误却视而不见,难道只是为了过一回编辑的瘾吗?王小波先生生前批判此等不负责任的行迹曰之意淫,或许不甚文雅,有损斯文而意思却在。笔者以为,文章终归有个标度,每个人能够审核文章,想来胸中尚能有点墨水,莫如该指正的指正,该推荐的推荐,该不通过的也不要手软,该通过的,心里也要有把尺寸,万不可因为惶恐见罪于人,反而失去了大众编辑的原则,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文网是应该有个门槛,如果贴广告的,卖狗皮膏药的,走街串巷无病呻吟的,言语粗俗爱吐口水的,呼朋引伴爱热闹的,苦口婆心找人倾诉的,觅个红颜知己寻个有缘之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家拥挤在一块儿瞎起哄,尽胡扯,诸君更是没有兴味。莫如建个空间,网站,贴吧,微博,交流圈,群,纯粹为了一个逗乐儿。文网虽则离文学还差一尺二寸,毕竟有点渊源,网络文字底气是虚了点,也大可不必如此妄自菲薄而自甘堕落,没有进步,反而越发倒退了不少,或者即使原地踏步,也算是一种进步了。有文友唏嘘感慨,这就是当今文学的悲哀,笔者以为谈不上,只能说是文网的悲哀。文学是大森林,文网就是一棵树,再大点,可以说是一小片树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小地方,未免眼界浅了点,文学还没有脱离传统的表达方式,也许往后五十年能有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的惊人变化,网络文学反而后来居上也说不清,但是网络文学即将发展壮大,这倒是能够拭目以待。
文学的前途命运,自有历史的车轮碾压和左右,一个人说了不算,一群人也是白搭,谈文学的悲哀,近乎杞人忧天。偶尔担心天塌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说明唏嘘感慨的文友,只是对文学的某一零星之处伤了心,在文网这片树林里谈,好比一只蚂蚁(文网百余万会员,大家都是蚂蚁,就别充大了)找不到一个清静爽朗的晒太阳之地,出门溜达几圈,挺失望。网络平台的狭隘之处笔者不尽知,对于文网,耳濡目染,略知一二。比如文友之间对于文章的评介多只限于互相点赞和吹捧,并无实质性的中肯讨论,或者对于写作的客观交流。或许人各有志,不可强求,然而一大片人反映出这么一个现象,甚至于或拉帮结派,或胡搅蛮缠,或吹捧奉承,或摇旗呐喊,或隔空喊话,或专为人师,或造谣攻击,或恶言中伤,或虚以逶迤,或虚矫造作……这就可以归结为一个网络平台的短处,缺陷。
更有甚者,假借名家之作试水,自以为耍了一个小聪明——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开山力作贴出来居然没人发现,而且更不能容忍的是没人欣赏,可见文网审核者的水平实在了了。此等险恶用心,吾辈颇不敢苟同。历来剽窃别人文章,抄袭他人成果,都是被同行嗤之以鼻,深以为耻辱的丑恶行径。漫谈开去,跟风,模仿,复制,引用……皆出于他人之手而自己不费吹灰之力便坐享渔利者,似乎也不是什么光彩的行为。文网是一个讲求原创的平台,发表非原创作品无论出发点如何,一开始就投错了石头问错了路,还是打道回府温习功课,闭门造车独立创作几篇妙文的好。
笔者不甘落后,偶尔也审核一下他人文章,似乎用力过猛,或者个人尺度近于苛刻,所以往往造成打击,打压文字爱好者的假象。也许限于水平,难免有失偏颇,抑或是存在误读,不能理解个中深意。然而十分不解的是,有些文友往往因为一个“不通过”或者“指手画脚”的评语就十分不爽快,达到食不知味寝难安眠的地步,绝非本心,真是抱歉非常。想来诸君胸怀,是不至于斤斤计较而耿耿于怀的。至于诸多文友提倡——不喜欢可以不打击,不赞同可以不欣赏,最好不要评论,最好只能拜读佳作,实在没有退路,还可以有“纠结逃过”这一选择,这就大错而特错了,“纠结跳过”似乎是为了审核自己文章或是朋友文章时候为了避嫌之用(道听途说,不足取信)。这样的口号倒是一片和谐,处处春风,然而吹起来刮到脸上,居然幻化为吹捧成风,此风一吹,文章质量下降,大家都是好好先生,不管什么编辑,似乎也只是机械地点击通过,推荐,不通过,纠结跳过,至于为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都是没有理由的,我说好就好,我说不好就不好。
谈到文章本质,笔者就显得勉强,其一不敢自专,其二露了家底。简而言之,诗歌创作泛滥。散文创作形式单一。小说,杂文等文体形式被边缘化。
文章内容单薄,缺少厚重气息。文章风格一边倒,媚俗煽情空洞来形容,也不为过,竟是实情。文章保量不保质,用句空泛,辞藻堆砌,阅之无物,或者连基本的文章格式和骨架都失去了。
本文点到为止,皆因三番谈及文网,无需次次赘述。
“客观,公正,自我革新——是为对文网的期许。”半年前笔者曾有此言,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笔者对散文网的思考】相关文章:
3.秋夜的思考散文
4.命运的思考散文
5.孤独的思考散文
6.如此散文网
7.如网的思绪散文
8.爱的思考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