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散文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初识三毛是在上高中时,总会留意去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而时兴的满分作文中又常出现她那则名句“撒哈拉的尽头,有我绮丽的梦。”看得多了,也便背了下来,虽然那时并不知道三毛是谁,虽然并不懂得她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虽然不会特意去翻看她的作品。
大学进入文学院,多少算是入了科班,有意无意的在课上课下也偶能听到关于三毛的议论。于是,开始从别人的眼中去认识这个不怎么一样的作家。慢慢地了解到她的作品曾风靡了无数读者,她让“流浪文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她是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可即便如此,依旧没想过去走近她的世界,没有静下心来去看她的书。
直到步入社会的大染缸,空闲时间竟突然变得充裕,为了努力让自己得到沉淀,对书越发痴迷了起来。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的作品,想去了解在她的笔下撒哈拉具有着怎么样的魅力,想去寻找为何她的作品能够沁透心脾,让人爱不释手。却果真是越看越喜欢的。
“夏日的撒哈拉就似它漫天飞扬、永不止息的尘埃,好似再也没有过去的一天。岁月在令人欲死的炎热下黏了起来。缓慢而无奈的日子,除了使人懒散和疲倦之外,竟对什么都迷迷糊糊的不起劲。心里空空洞洞地熬着汗渍渍的日子。”沙漠自然不会如同我们想象中的那般瑰丽,它有它那不羁的个性,张扬地想要将一切靠近它的人或物无情的吞噬,变幻莫测的沙市伪装着死亡的陷阱无处不在。然而,即便如此,三毛却对这陌生而又可怖的撒哈拉情有独钟,并用她最真挚的情感去描写生活,描写生命,仿佛将一颗种子种在了读者的心中,然后开出了绚烂的花,不得不说她当真是一名奇女子。
其实,沙漠的生活又怎么可能会尽如人意。那里是否会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壮景观我无从得知,但想来即便是有,若非大胸怀的非常之人也是断难有雅致去欣赏的。王维有着这样的胸怀,毫无疑问,三毛也有。初入撒哈拉,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家具自然是没有的,饮用水更是奇缺的紧,还有着不明事理却又故作骄傲的“芳邻”,不可预测的未知的动乱,凡此种种无不让灼灼烈日下的人们心情阳光不起来。饶是如此,通读全书,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三毛对生活的抱怨,恰相反地,她以游戏人生的态度笑看着生活的点滴,对于撒哈拉威人贩卖人口似得婚姻,为姑卡不忿的同时,心中默念着自己结婚却没能为父母赚得一只羊过来;为了考取驾照,与两名警察斗智斗勇,有声有色地打发着漫长而苦闷的悠悠岁月;白手起家,无论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尝尝什么滋味,以不枉走过一遭,用别人废弃的大水瓶插上里边怒放的野地荆棘,寻求着强烈的痛苦的诗意。大风呜咽而过的漫天黄沙里,她找到了独有的趣味,沙漠似乎也变得妩媚了许多。
有人说三毛的语言里有着忧郁的气质,其实啊,中国的文化人似乎都要沾染一些忧郁的,《撒哈拉的故事》中忧郁终归只是一瞬,我读到的更多的是调皮,没错,就是调皮。不曾想三毛与古灵精怪的'黄蓉竟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七分邪中自有三分正,心思机敏,机智无双,刁钻活泼,最重要的黄蓉找到了木头人郭靖,而三毛则守在了脑子里注着水泥的荷西身边。不得不说,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荷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作者于沙漠中生存的物质支柱,也是强大的精神支撑。正是荷西的始终如一,无微不至,,一个真性情的三毛才越发的可爱了。
在《哭泣的骆驼》中三毛自问:“沙漠里有什么吸引我?海阔天空、烈日、风暴,孤寂的生活有欢喜,有悲伤,连这些无知的人,我对他们一样有爱有恨,混淆不清,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了。”是啊, 是什么支撑着一个柔弱的女子在动荡的撒哈拉威怡然自乐,或许三毛自己的心中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可在这里我却仿佛明悟了,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因为三毛性格中有着与撒哈拉同样的不羁啊,因为她有着对自由的无限的渴望,这种渴望正是让她得以坚持下去最不竭的动力。
三毛说“飞蛾扑火时,一定是快乐幸福的。”我想,在追逐那绮丽的梦的路途上,三毛一定也是快乐而幸福的。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散文】相关文章:
1.至西班牙经典散文
2.龟行散文
3.姑苏行散文
4.冬至未至优美散文
5.哭冯至先生散文
6.寒潮如约而至散文
7.西安行精选散文
8.行谣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