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潭的绿散文
20xx年深秋的一个上午,我们来到了丽江黑龙潭公园。
在我国,名为黑龙潭的(公园)景区很多。在云南省就有两个黑龙潭。丽江这里一个,昆明市也有一个黑龙潭公园,两个黑龙潭有着不同的风景,也有着各自的传说。网上的游记或介绍中,还真有一些将其中的景点混淆了的。
丽江黑龙潭公园又叫玉泉公园,俗称龙王庙,位于古城北部象山脚下,距古城很近。黑龙潭始建于乾隆二年,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神龙”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
公园的大门是一个较古旧的牌楼式的建筑,有四尊貌容沧桑的石狮等距的蹲卧门前。据说这四尊石狮是过去守护木氏土司衙门的,1966年迁此守护玉泉了。我们进入大门,眼前的景色有一种一下子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公园内外犹如两个不同的季节,一种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进门绕过影壁,就见到一潭碧绿的湖水,无波无痕,晶莹剔透,就像一块绿色的翡翠,难怪叫“玉泉”,真是名副其实。远处是碧绿浓郁的象山,象山的倒影铺满了这里半个湖面,水在绿园中,山映绿水间。真有“一潭池水半壁山,四围翡翠满玉盘”之感。湖的岸边都是粗壮高大又有些年纪且又枝叶繁盛、生机盎然的绿柳,有的还把虬龙般的枝干伸向湖面,将清晰的身影倒映在湖水中。绿山、绿水、绿树,真真是一幅绿色的图画。湖水中间有一座小亭,名曰“一文亭”,灰黑色的瓦顶、飞檐翘角,红色的廊柱、靠背,小巧而俊秀,整个身影也都清晰的倒挂在湖水中……
我们沿着绿荫婆娑的石板路,慢慢的游览。杨柳依依,浓荫蔽日,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朱自清的一篇名为《绿》的散文,“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双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我眼前这黑龙潭的绿,让我激动、让我心醉,但也让我无法比拟的,“心有余而辞已穷”。
我们沿着湖的`右侧前行,穿过万寿亭,来到了纵览黑龙潭的绝佳之地。一座乳白色的五孔石拱桥横卧湖中,桥的内端是绿树丛中隐映着的得月楼。楼桥相连,绿树相傍,色彩相辅,绝佳搭配,都倒映在碧绿平静的深绿色的湖水中。这里不论是景物,还是色彩,都是一幅难寻的画面。难怪这里的人把这幅画面作为丽江的名片和标志,真是慧眼啊。从这里极目远眺,原是可以看见玉龙雪山那亮丽身影及皑皑白雪的,甚至还能倒映在黑龙潭的湖面上。但此时天空的白云正在涌动堆积,浓厚的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蓝天,也遮蔽了玉龙雪山,让我们难窥其芳容。我们绕到湖的西岸,较近距离的浏览了矗立在湖边的得月楼。得月楼为三叠三层木质亭阁,灰瓦覆顶,翘角飞檐,红柱蓝楣,在绿树、绿水的映衬下,更加端庄俊秀。如果将黑龙潭也比作是铺满湖面的荷叶的话,那得月楼就像一支含苞欲放的荷花的包蕾,绝不为过。亭亭玉立,十分可人。此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楼名取自古人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三字。此楼曾毁于兵火,1963年重建时,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得月楼”三字的匾额及两副楹联。我此次游览,因为只是关注了楼的俊美和水中倒影的清丽,而忽视了题写在廊柱上的楹联。所以,无从考究。据史料载,得月楼还有一幅名联,上联是“泉涣涣兮涟漪,问何时最是可人?须领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下联是“亭标标而矗立,看这般无穷深致,应记取云飞画栋,雨卷珠帘。”我理解这幅对联的意思是“朗月微风游碧潭,轻云细雨赏亭轩”。这幅楹联仅48个字,就将黑龙潭的幽美静谧的景致、观赏的时机一览殆尽,寓意深广,真是点睛之笔。不知这幅绝妙的楹联今日是否还在得月楼的门柱之上?
这里景致幽美,而游人很少,宛如世外。古树下有学生在学习,小桥旁有老人在休憩,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那样的安详。“出处行藏不偶然,何曾由我总由天。收回紫陌红尘足,来结青山绿水缘。”(宋代诗人王迈《山居即事》)我们在潭水西岸古树绿荫遮掩的石板路徜徉,深切的感受和感叹着这里的幽静,感受着这里的绿……
【黑龙潭的绿散文】相关文章:
1.窗缝中的绿散文
2.故乡的绿经典散文
3.绿抒情散文
4.桑梓之绿散文
5.绿优美现代散文
6.绿手指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