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怀古散文
石门,是陕西省汉中市以北,褒河幽谷中的一个地名。也许它并不为众多世人所知,可是它在水利、历史、金石、建筑、文学、书法、军事等学科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石门斜谷,北出长安,南下巴蜀旧迹;可以寻找到《褒斜道及其摩崖石刻》和历代兵家曾是汉高祖刘邦初创西汉和后汉三国魏武帝曹操取汉中,诸葛亮七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主战场。
当今的石门,已是今日汉中市最重要的综合水利抠纽了,现今的石门水库,就是当年褒河“斜道”的出口处。
褒河斜道最早开辟于春秋初期,汉中先属楚地后归秦辖,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栈道,穿越秦岭,后历代不断凿拓,通行车马,是长安通往汉中以至南下巴蜀的一条要道。在石门斜谷口,还有一座东汉时期永平年间人工开凿,称为石门的燧道。它长15米、宽10米、高4米多,燧道内无斧錾凿的痕迹,据史载系以火烧水激或醋激之后凿成,它是世界交通史上、建筑史上最早的一段燧道,石门之称即由此始。
石门,这条当时辉煌过无数岁月的官驿大道早已废弃,代替它的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机车轨道,北去西安(古长安)南下四川交通十分方便。在石门内南北的`山崖上,有汉、魏、南北朝、唐、宋、明、清的摩崖石刻百余处,尤以汉魏“十三品”最为珍贵。这著称於世的“十三品”,在修筑石门水库时已搬置于汉中市博物馆内陈列,供人们参观欣赏,现被陕西省博物馆收藏。“十三品”中有魏武帝曹操亲笔所提,笔力遵劲而雄浑的“滚雪”二字,是珍品中的极品。相传建安20年秋,曹操统帅三军征讨汉中途径这里,看见褒河湍急冲击岩石,溅起雪白的浪花,犹如翻滚的飞雪,即兴书写“滚雪”二字,之后书法爱好者年年在清明,虔诚前往拓片临贴。如今大坝提闸放水,气势如雪浪排空,珠撒苍芎,要比当年魏王看到的滚雪景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多了。
出石门往北约60公里左右,便来到了汉张留候的封地留坝县,紫百山下现存留候张良庙,庙的山门上留有无名氏楹联一副:“功成身退观古今千秋传佳话,鸟尽弓藏览中外走狗无不喷”,读后对人警训颇深。出张良庙往右到凤县抵宝鸡南即陈仓道口“大散关”,出张良庙往左约二十公里便是铁龙山扑入眼帘;走近些,再走近些,当年姜维大战铁龙山时的石堡和箭垛,虽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冲刷,仍依然清晰可见。
石门向南,有古代修筑的山河堰的遗迹。传说当年汉相萧何在河谷的上源筑坝拦水,把水流引向汉中的东西两侧,灌溉勉县、南郑、汉中、褒城(今城固、洋县等地)的田野,屯田积粮,为沛公北出长安成就伟业而彪炳千秋。
出石门向南约三十公里处(现汉中体育场),是诸葛亮七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点兵场,往东约一公里处是马岱斩魏延的虎头桥,现为汉中八大名胜风景区之一。在此静气屏耳聆听,仿佛又传来千军万马的刀光剑影和鼓角争鸣。
如今的石门,山河堰的旧址上,建国后修起了东西主干渠,干渠象运河穿山越岭,飞谷跨涧,把石门水库的水引向勉县、汉中、城固、洋县,灌溉着一百多万亩良田。解放前这里是雨多成灾、无雨受旱的黄泥岗丘陵,如今已成为稻麦两熟,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放眼石门,只见层峦耸翠,遍山绿妆,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如今石门已成为汉中市人民观光旅游的胜地。往事如烟,苍海桑田,但石门在印证着漫长的岁月和历史,青春永葆,风彩依然。
石门,这雄伟的工程,这旧貌变新颜的变化,就是萧何、孔明在世,也要叹为观止了!
【石门怀古散文】相关文章:
1.雨中石门坊散文
2.天水石门作文
3.雨中石门坊
4.连城石门湖作文
6.天门怀古
7.沁园春·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