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回忆散文

时间:2019-11-19 19:27:28 我要投稿

端午节的回忆散文

端午节的回忆散文1

  传统的端午节将至,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要在母亲的照片前摆放粽子,

端午节的回忆散文

  不管是买来的还是自己包的,我总把第一个让她先尝。

  也是在这个时候总想起每年夏天我带着孩子们回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母亲总是将攒下来的大黄米给我们包粽子吃,趁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我陪着母亲,坐在院子凉棚下面的小板凳上,旁边放着一大盆清水浸泡着的大黄米,又大又红的枣儿漂浮着一层,小竹簸箩里放着新鲜的泛着清香的苇叶子。那些苇叶子是我和母亲头天到人家苇地里精心挑选来的。母亲用娴熟的动作边包边教我:先用三片较窄的苇叶子围一个三角形的外壳,底部必须不能有半点缝隙,怕漏掉黄米。然后仔细的往里面装米,在黄米的中间和最上面夹上两三个红枣,米也不能太多,不然煮的时候会漏掉米,水粘了,锅底也就糊了。她很认真地包也很耐心地给我讲解,只怕我听不明白。再用马莲条子把粽子捆得结结实实,有棱有角。最后她一边数着数,一边把粽子均匀得排放在大铁锅里上火煮。要煮上好长时间的。从后晌一直煮到傍晚,那诱人的香味总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在锅边。

  端午节的中午习惯吃凉粉。母亲在头天晚上就把磨好的荞麦糁糁用水浸泡着,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就用清水一遍遍的揉洗,直到水变清为止。上火熬到变稠变透亮就好了,母亲将熬好的的糊糊舀在碗里,一碗一碗地凉在桌面和窗台上,等到完全冷切后,母亲将碗里的凉粉倒扣在案板上,切成均匀的细条,又分别放在每个碗里。放上作料,那种清凉可口的味道只有母亲才能得做出来。看着孩子们高兴地吃着,母亲的脸上总露出满足。母亲不肯吃,总说留下让孩子们再吃一次。

  端午节又到了,而母亲却去了。我和孩子们会在这天特别地想起母亲来,想她包粽子的神态,想她满足的微笑,想她的勤劳,想她的深爱。粽子,

  凉粉,以及那些曾经的香甜和母亲身体里特有的气味都已经是永远的回忆……

端午节的回忆散文2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开始买粽叶、粘米、大枣等等,然后就开始烀粽叶,泡粘米……端午节头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就能看到妈妈坐在台阶上包粽子, 旁边放着桌子、盆、水桶等等,于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妈妈学包粽子的心情,开始凑趣。只见妈把两三片粽叶瞬间就卷成漏斗型,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捞起粘米放到粽叶 里,再在里面放上大大的甜枣,然后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铺均匀,接着我是怎么也学不会了。我包好的粽子几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状也不对,于是妈妈重又教我,可 是笨笨的我怎么也学不会,于是我索性不学了,坐在那里看着妈妈包,妈妈手疾眼快,那么多粽子妈妈包了几个小时,终于包好了,就在大锅里煮,闻着粽香味,我 和弟弟心里馋馋的,可也只能等到时间到了才可以吃到嘴,妈妈说将煮好的粽子要用凉水多泡一会,吃着才好呢!

  第二天端午节,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在家里的大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据说端午这天插艾叶可以避邪,也许这些都是风俗习惯,或者迷信吧。妈妈将头天晚上煮好 的粽子放到凉水里,煮鸡蛋、鸭蛋、鹅蛋,有咸的也有淡的,粽子一盆蛋一盆,吃粽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后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学。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时代的端午,也是贫穷困苦的端午,也是快乐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后的端午,也是生活进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不知不觉我已经多年没有在端午时节看到麦儿黄了。

  儿时的印象里,看见一群妇女、姑娘围着卖货郎叽叽喳喳购买五彩丝线和绣香囊用的料子时,便知端午节就要到了。村里的孩子全都一样的被那五彩的灵物庇护起来,撒欢野性地满村里跑着。

  那时的端午节总是赶在麦口,五月的麦垅早已呈现黄澄澄的气象。含我在内的一群小冤家总喜欢聚在地头,各自在麦地中挑选几穗,蹲下来小心地用力搓着,吹去麦 芒和硬壳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填进自己的嘴里,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让人满口生香。生产队里看麦的“秃大辫”(我们村上的一个光棍 男人)出现在离我们五十米开外时,我们立刻一哄而散,那感觉如山高似水长。

  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端午节的回忆散文3

  一年又一年的端午节从生命中经过,带走时光的碎片,留下人生的痕迹,而那些与端午节有关的往事,却成了一生的珍藏……

  在我年少时,我们家乡过端午节并不包棕子吃,但是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那时候我还小,并不知忧愁的滋味,所以我很喜欢过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有既好看又好闻的香袋可以佩戴,还有五股线可以佩戴。我那时候佩戴的香袋与五股线,都是母亲在农忙中抽时间亲手做的。

  记得那时快过端午节时,村子里就会来一些卖香草与雄黄的人。他们推着破旧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提包,边走边哟喝:“香草,香草,卖香草了。雄黄,雄黄,卖雄黄了。”这时,村子里女人和小孩便会围拢过来。女人是为了买香草与雄黄,而小孩子只不过是来凑热闹的。母亲听到卖香草的也会前去购买香草与雄黄,以便闲时给我们姐弟四个缝香袋。

  缝香袋可是个眼力活,心灵手巧的自然缝的漂亮,眼力差的缝得就有点儿欠缺美观。而在我的眼中,母亲缝的香袋是最漂亮的。母亲缝香袋时,会先找来几种颜色鲜艳和几种不太鲜艳的碎布,还有雪白的棉花。然后再从大蒜头上剪下蒜梗,这样就可以开始缝香袋了。

  母亲先把碎布片剪成各种形状,然后根据想要缝的香袋形状来缝线。母亲首先会先缝大香袋,大香袋是最漂亮、大气的,也是缝起来最麻烦的一种香袋。缝大香袋要用上三四种颜色的布片,还有多一些的棉花与香草。那些布片在母亲的穿针引线下很快就缝成了一个花样的正方形,不过这样正方形是双层的,而且留下一个小口子没有缝。那个小口子不是母亲忘记缝了,是为了好把裹着香草的棉花放进去。母亲缝好后就把带针脚的一方翻到里头,这样露在外面的就看不到针脚,会很好看。然后拽一小团棉花,把棉花撕开一个洞将香草倒进去,之后用棉花把洞口堵上,最后塞进缝好的布袋里。此时,母亲就会把留下的小口子用最细的针脚缝上。缝好小口子,母亲会把一根线穿在香袋的最上面,然后拉着线的两头一拉将上面的.两个角并在一起缝起来。这时,香袋就缝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给下面的两个角做花穗子。

  做花穗子首先得把蒜梗剪成一厘米左右长的小蒜梗,然后把各种颜色的布剪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正方形。接下来先把三四个小正方叠在一起用针线穿起来,然后穿一个小蒜梗,之后再穿几个小正方形花布,再之后又要穿一个小蒜梗。如此这般按规律穿下去,一会就做成了一个长长的花穗子。花穗子做好后,根据与香袋相衬的尺过截成三截,然后在香袋下面的两个角处各缀一个花穗子,再在两角的距离中间缀一个花穗子。现在,一个漂亮的香袋就做好了,剩下的就是给香袋配五股线了。

  五股线,是用红、黄、蓝(也可黑色)、绿、白,几种颜色的线做成的。做的方法就是把五种颜色的线像搓绳子一样搓和在一起,这就是五股线了。五股线除了用来缝到香袋上便于佩戴到脖子上或衣服上,还要绑到手腕上和脚腕上。母亲说,在端午节那天佩戴香袋和绑五股线可以驱虫避邪,消灾免难。所以母亲做起香袋和五股线丝毫不含糊。母亲还说,五股线要戴阴历六月六才能剪掉,剪掉后要扔到流水道口那里。而且那五股线会在流水中变成神奇的小蛇,保佑小孩子不被虫子咬。

  母亲除了缝大香袋,还会缝鸡心香袋、小红辣椒香袋、紫茄子香袋等等。它们的做法与大香袋大同小异,只不过形状不同而异。总之,母亲会变着花样给我们缝香袋,好让我们欢喜地佩戴在身上。

  到了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就一个一个的帮我们佩戴香袋和绑五股线。那个晚上,我们姐弟四个可以在母亲缝的香袋中挑选喜欢的香袋佩戴。我和二妹、三妹都欢喜的挑选了自己喜欢的香袋,欣喜地放在鼻子上闻香气。弟弟并不积极挑选,只是站在一旁笑着看我们。母亲给我们姐妹仨人佩戴好香袋和五股线,就就拉过弟弟给他绑五股线,然后会挑一个颜色不怎么鲜艳的香袋给弟弟佩戴上。弟弟拿起香袋放在鼻子上闻了闻,就不好意思地把香袋藏到了衣服里。

  端午节的早上,母亲会早早地叫醒我们。我们来到院子里时,小鸟已经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此时,父亲已经从地里割回来了艾草,并把艾草捆成一束悬挂在门边。父亲说,艾草可以驱邪,杀菌消毒。我长大后才知道,有一句诗:“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母亲已经煮好了鸡蛋与蒜头,等着我们洗脸刷牙。不过那天洗脸可不是如往常用清水洗脸,而是用兑了清水的煮蒜水洗脸。母亲说,用蒜水洗脸好,去毒气。所以那天,我们洗过脸后都笑自己成了蒜人,因为身上散发着熟蒜香气。

  早上吃饭时,母亲喜欢给我们几个小孩子分好鸡蛋与蒜头,每个人的量都一样,不偏不向。母亲说,谁的量谁得一天吃完。父亲坐在一边看着我们,开心地笑。

  我们领了自己的鸡蛋与蒜头后,都会争先恐后地送给父亲一个鸡蛋,并说:“爸爸,生日快乐!”。是的,端午节那天正是父亲的生日。所以,端午节对于我们家人来说,更具有意义。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姐弟四人都会送给父亲一个鸡蛋。父亲见我们如此孝顺,自然高兴,一一收下“礼物”,并剥了一个鸡蛋给我们,我们都不要。父亲就会递给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母亲接过去,就会把手中剥好的鸡蛋递给父亲。其实到了最后,父亲与母亲也不过各吃了一个鸡蛋,而父亲收的“礼物”大多又回到了饭桌上。等我们玩饿的时候,就又成了我们的口中食。

  端午节那天,我最不喜欢吃煮熟的蒜头,可母亲非盯着我吃蒜头。母亲说,吃了煮熟的蒜头,可以去身上的毒气,对身体好。无奈在母亲的监督下,我只好把自己领到的蒜头吃完,这才能出去玩。

  端午节吃鸡蛋,我们并不会安安静静地吃,而是喜欢跟小伙伴们比赛碰鸡蛋。当两个鸡蛋同时碰在一起时,谁的鸡蛋破了,那就是败将,谁的鸡蛋没破,那就是将军。所以,那天的小孩子在早上吃过一个鸡蛋后,就会在口袋里装上两个鸡蛋,去寻觅比赛的对手。有时候,也会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一个一个的比赛,只到最后选出将军。那场面热闹极了,又是开心的笑语,又是失落的叹息。不过,最后都一个个排着坐在一起吃鸡蛋。不管是败将,还是将军都会进入肚子里。

  中午,母亲会亲手为父亲做长寿面,面自然是母亲最拿手的手擀面。而我们几个小孩子和母亲会陪着父亲一起吃长寿面。母亲说,一起吃,替父亲咬灾。意思就是把父亲所有的灾难一起咬没有了。

  晚上,母亲会把兑了酒的雄黄酒端过来,让我们一个一个的坐着,由母亲用雄黄酒给我们几个抺耳朵、鼻子等。母亲说,用雄黄酒抺过之后,小虫子就不会往耳朵、鼻子里面钻了。

  后来,我们长大了,知道害羞了,就不愿意佩戴母亲做的香袋了,母亲也就很少做香囊了。只是端午节,母亲依然会煮鸡蛋与蒜头,叮嘱我们要吃鸡蛋,要用蒜水洗脸,也依然会为我们抺雄黄酒。

  这些年,每年过端午节,我们姐弟几个大多都会陪在母亲身边。而父亲,却因病去世十多年了,所以现在的端午节对于我们来说增加了很多的伤感。我们姐弟几个再也没有机会送给父亲“礼物”了,而母亲在端午节那天再也不做手擀面了……

【端午节的回忆散文】相关文章:

1.回忆的经典散文

2.回忆的名家散文

3.渡轮的回忆散文

4.回忆的情感散文

5.端午节的回忆

6.回忆爱情散文

7.回忆意境散文

8.爱情回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