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浓的年味散文
龙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偶像;是千百年来,人们心中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吉祥物。龙的传人永远离不开龙的传说;龙的向往;龙的年味。
过年过节舞龙,在战国时期就非常广泛了,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曾经在父母身边生活时,每当过年,我和弟妹们也会被邀请参加这种隆重的舞龙活动。
父亲的祖籍离工作单位不远,在一个镇属的蔬菜大队,家也一直住在那里。虽然,我们全家都属工厂,但和那个蔬菜大队却有着渊源的关系。
那时,每逢过年,蔬菜大队总是免不了要舞上十来天的龙灯,作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愿。然而,我们几个生龙活虎的姊妹们,也常常被一个我们称为叔叔的队长请去凑热闹。
参加舞龙,虽然没有报酬,但是,我和弟妹们却非常喜欢,非常卖力,同时父母亲也特别支持这一行动,认为这无形中也是在为自己、为家里祈福,是一种吉祥的活动。
记得第一次参加舞龙,那时我还只有十几岁,其他的弟妹更小,队长就只邀了我和大弟、二弟参加,并跟父母说想要我去舞龙珠。
龙珠,是一个比足球小一点的,银白色的不锈钢铃铛,安装在一根包着大红色绸缎的棍棒顶端,铃铛下方的四周还系着一圈漂亮的红缨穗。舞龙时,龙珠走在龙头的前面,给龙领路。舞龙珠的人只要将棍棒上下耸动,左右摇摆,铃铛就会“叮咙叮咙”,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龙珠,一般都是安排孩子来舞。珠是龙的生命,俗话说“龙无珠不活”,龙由珠带动。生动、活泼是龙的本性,也是孩子的天性。
队长说舞龙珠的孩子,一定要手脚灵活、眼睛敏锐。当龙畅街过巷时,舞龙珠的人要细心地四处观望,如见到有人手里拿着鞭炮,门前摆有供品,准备接待时,珠就要迅速地引领着龙奔跑过去,决不能怠慢,并且还要边跑边舞,珠到哪里,龙就要跟到哪里。
接龙的主家要先在门口给龙敬酒、挂红,此时,珠要引着龙在门前不停地摇头摆尾,寓意“祥龙戏珠”,生龙活虎地给主家祝福,带来吉祥。
龙挂了红之后,再由珠领着到主人家的大厅里串一串,当然,这还得要看其主家的礼心厚薄来,不是每家都得去串。说起来,这还是一项挺得罪人的差事。队长说见我很机灵,所以,就想请我来舞龙珠。
父母听了队长的邀请,当然非常高兴,从迷信的角度来说,龙珠是幸运之物,舞一舞,会给自己带来平安、吉祥。但是,又担心我舞不好,怕引起队里人的闲言闲语,毕竟我们不是蔬菜队的人。后来,在队长的耐心解说下,父母还是欣然同意了。
一天,舞龙队员们集中在队长家的大厅里开会,讨论人员的分工安排及龙灯行走路线的有关问题。队长还摆了很多瓜子、花生招待大家,并且说,希望每个人能多多出谋划策,把这个舞龙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队员们都很拥护这样的活动,这不仅是开心,更是为了家里、队里的兴旺发达。只见个个畅所欲言,人人各抒己见。不到两个小时,就把个舞龙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细致周密。
大年初六,一切准备就绪,龙灯就开始出行了,什么长号短箫、小花灯、大排灯、各种彩色旗帜以及锣鼓、器乐等等,再加上一条长长的祥龙排成一溜,那阵势壮观极了,让人看了真是心旷神怡,遐想连篇。
我的大弟被安排和几个大点的男孩子举排灯,我试着举了一下,啊!好重的,比我的龙珠重到哪里去了,一般都须扛在肩上,因为那全是用木头做成的四方架子,在外面糊上彩纸,画上美图,写上吉言。人们对来年的风调雨顺,仿佛就寄予在那些美图里、吉言里。同时在排灯的里面还装有灯座,利于晚上插蜡烛用。
二弟被安排和几个小点的孩子举小花灯,那可是轻松不过的差事,一只手就可以举起来。最费力的算举龙头的,那又大又重的龙头,举起来就够吃力的了,何况耍龙时,还要大幅度地摆动。尽管如此,有力气的`壮年人,都盼望着能舞上龙头,说那是最旺家的、最吉利的。
长号一吹,人心振奋,一溜长长的舞龙队伍,在热闹的鞭炮声、锣鼓声以及人们的欢歌笑语中出发了。
兴致勃勃的我,耸着龙珠高兴地走在龙头的前面。我时不时抬起头来,看着棍棒顶端那闪闪发亮的龙珠;瞅着那随风飘扬的红缨穗;听着那悠扬婉转的铃声,真是觉得耳目生辉,开心极了。
那天,我们大队人马舞着龙,打着锣鼓,串村走巷,转了好多地方。首先,我以为舞龙很好玩、很轻松,后来才知道是那么的辛苦。特别是我和那些举龙的人员,鞭炮灰都不知道吃了多少。
我们除了走那么多路不说,还要在每户接龙的人家坪里摇头摆尾地耍一通,别人如果鞭炮不断,你就甭好意思停下来,然后,还要到接龙人家的大厅里串一遍出来。
这样,我们整整走了一天,串了不知多少家,真是感到脚酸手软,辛苦极了。那天的中饭、晚饭都是由接龙灯的人家请吃的,直到天黑以后才回到家里。
这样年复一年,我在那个蔬菜队里帮忙舞了几个春节的龙珠。
进入了七十年代的中期,我成家了,几个弟妹们也都长大了,由于丈夫不在身边,我吃住还是在娘家,每到春节,我们家就更热闹了。
三个弟弟长得高高大大、仪表堂堂,两个妹妹也长得漂漂亮亮、神采奕奕。蔬菜队里每次的舞龙活动,都少不了邀上我家几姊妹,于是,我们姐弟六人齐上阵,都成了那个舞龙队的骨干。
弟弟们大了,安排负责的项目也不同了。他们经常被安排敲的敲鼓,打的打镲。后来,舞龙队添加了新花样,成立了腰鼓队,并请了一个专业老师来指导。于是,我舞龙珠的任务就交给了其他的孩子,便和两个妹妹一块都参加了腰鼓队的表演。
舞龙的队伍增加了腰鼓队的新花样,其龙气更盛了;年味更浓了,舞龙队伍每到一处,都是热闹非凡,大人小孩蜂拥而至,挤得水泄不通。龙队不仅赢来了很多鞭炮声,更接到了各厂矿企业的不少红包。
舞龙灯,不仅增加了浓浓的年味,在孩子们看来更是一件乐趣无穷的活动。大人们出于历来对龙的崇拜,往往不会去体会其中的乐趣,而只是谨小慎微,虔诚地去对待,唯恐触怒神灵。
特别是到了元宵节,我们叫“散灯”的那一天,更是慎重其事。大人们会时刻叮嘱孩子,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看的不要看等等,有很多很多的忌讳。总之,在孩子们心中,那是个神秘莫测的夜晚。
我依稀记得,“散灯”的那天,舞龙的队员从早到晚屁股都别想落座,除了白天要到每个厂矿、村落去串一遍之外,到了晚饭后,更是竭尽全力,在属于自己的地盘上“串灯”,这是更热闹的时候,其声势更加振憾人心。那浩浩荡荡的队伍,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锣鼓声中,围着各家各户的院落,里里外外,前前后后,角头角尾都要仔仔细细地串个遍。
有的房门太小,龙头进不去,在主家的极力要求下,削尖脑袋都要钻进去串一遍出来才放心。可以说,人们都把来年的幸福希望,全都寄托在了那个“串灯”的晚上,寄托在那千百年来,令人崇敬的龙的身上。
串完灯之后,大家统统都要到一个河边去“散灯”,就是把本年度已完成了使命的,除了“龙被”(即制作龙身的布)和一些硬件之外,其他的东西就要烧掉,寓意消除晦气,迎接来年新的辉煌。
在舞龙结束之前,父母早就千叮万嘱过,要我们在“散灯”的现场,不要互相叫名字;回来时像大家一样,不要忘记在一面镜子上照一下。还说要径直往家走,不能扭头往后看。那些忌讳不知是什么意思,我也没向母亲详细询问,反正觉得大人说的自有大人的道理,照做不误就行了。
“散灯”后,“龙被”就由那些家里没生男丁的男人申请保管,以求来年得子。
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每当过年,虽然不断涌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鲜花样,让人目不暇接,给人带来新的享受,为人增加新的乐趣。但是,过去那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古色古韵的,龙浓的年味,如今回忆起来,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趣味横生,郁郁浓浓……
【龙浓的年味散文】相关文章:
3.曾经的年味散文
4.年味飘香散文
5.浓与淡散文
8.致逝去的年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