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山沟古村石板且轻叩经典散文
在钟磬上敲击,余音绕耳,古朴浑重,给人以无限遐想;那么,在青石板上轻叩,余音穿透时空,回荡在心里,却径直穿越进寻幽怀古的梦里头。
-------- 题记
秋风瑟瑟,枝叶飘零。在秋色里,在秋风中,站在山顶的小亭上,举目远眺,苍穹之下,淡淡薄雾朦胧着视野,此时的韶山山峰,连绵起伏,勾勒出妙曼的曲线,晕染在无边无际的秋韵里。耀眼的红,跳跃着;透亮的黄,醉舞着;成片的碧绿,静默着,夹杂其中,真个是色彩斑斓,层林尽染!深秋时节,仿佛邂逅了韶峰姿态俏丽的的女仙一般,一个浓妆艳抹、热情奔放的容貌呈现眼前。
深秋的风,金色的风,赤色的风,旋起叶片,渲染的万山红遍,渲染的如梦似幻。深秋的风,炽热的风,多情的风,轻轻抚摸着树上的枝叶,叶片随风摇曳,不时露出娇羞的红颜。昨夜,一片被秋色醉染的红叶悄然飘至梦里,我晓得,那是韶峰托秋风给我下的“请柬”。
如今,赏秋未半,我的心里却早已被醉染。陶醉在秋风里,醉了红叶,醉了山岭,也醉倒了置身于层林尽染之中的犹如我等的观景“客官”。红叶满山,秋意无限,秋色随山势从高往下流泻、漫延,我的一颗赏秋之心,里面不时激起愉悦之感的阵阵涟漪,也在全身上下漫延。
山沟里,秋意正浓。沟边,一株株柿树虬枝屈曲,赫然眼前,傲然挺立,姿态妙曼,枝头上已鲜有叶片,只有金黄的小柿子顽强地“坚守”在枝头间,远远望去,煞是好看。正是“百闻不如一见”,早听说渑池的牛心柿颇具盛名,个大味甜,今日在段村乡一见,果如其名,名不虚传。
行走不远,“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定睛一看,但见石沟里有一泓碧水若隐若现,天寒水碧,清澈见底,正如《小石潭记》描述那样,“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日光下沏,影布石上”,溪水澄明洁净,望之,似乎也有荡涤凡尘之感,不禁暗暗兴叹,好一潭碧水!
转过一个小坡,眼前豁然开朗。但见山脚下,一个古朴的村落呈现眼前。石路,石墙,石房;古村,古院,古树。那一刻,我忽有进入桃花源的感觉,但见眼前,“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石头是古村落的特色,不仅用于建筑,也用于铺路,就是沿着石头铺就的.村路,村民走出大山,古老的村落终究与文明接轨。走在石板路上,仿佛时间节奏突然一下子慢了下来,古村落透漏出的信息充满了神秘、新奇,民风、民俗本身也极具诱惑力。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走在青石板上,似乎在翻阅一本厚重的书一样,耐人寻味,细细品读。在青石板上轻叩,用心倾听着历史的回音。那石房子,那土墙上挂着的红柿子,那古朴的院落,那淳朴善良的老乡……这里的一切,都沉浸在乐曲的回声里,静静地回应着,回应着。
赵沟村,位于段村乡,是目前渑池县明代建筑保护最好的古村落。古村依山而建,三面环山,风景秀丽,较为封闭的环境,使这里显得格外幽静,民风淳朴。赵沟古村现有完整的四合院10座、独宅6座,还有石头房屋、土坯房屋,且有砖木结构的古式门楼16座,尚存有石头巷、古庙、古祠堂和戏楼等,俨然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缩影和实物见证。
青色的砖墙,小巧的四合院,一种古朴的感觉一直撞击着胸怀。赵氏宗祠,建于北宋中期,民国24年进行翻修,堂内还保存着“奉先思孝”匾额,相传以前正堂还供有赵家先祖赵丛画像,祠堂两侧墙壁上刻有族规、祖训。赵成渠旧居,复建于康熙6年,赵成渠曾任山西曲涡县知县,其为人好德善施,救弱济贫,有“大善人”之称。在赵家旧居院门旁,还保留一“拴马石”。
古村里面,还有一古戏楼,始建于明代,在文革时期进行复修,被改称为“书山影剧院”,系古村文化、娱乐中心。据说,古村昔日多有火灾,人们遂在院内建一火神庙,焚香祷告,祈福灭灾。站在小院内,仍可感受到一丝昔日的盛况。
一座石磨静静立在眼前,不知多少岁月在石碾滚动中逝去。仍然是炊烟升起,鸡鸣犬吠,伴着巍峨的青山,青砖灰瓦,石墙石屋,还有脚下的一条青石路,漫步在原生态的古村风情画卷中,一种旷然于世外的恬淡宁静之感油然而生。心中窃思,远离尘嚣,远离浮躁,让心灵回归自然,让久违的生活情趣萌发于心,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出了村子,村边一颗古槐树郁郁葱葱,昂首参天,据说此树已有2500年树龄,高20余米,树围4.5米,得好几人合抱才成,冠幅30米,古村人们称之为“神树”。古槐默默挺立千年,默默见证着山村的变化,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望着远山、绿树、村舍,一句唐诗蹦了出来,正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薄雾升起,远山、村落模糊一片,但在我心中分明回响着一种声音,久久挥之不去,那是叩响古村石板的响声,若有所思,遂轻轻吟道:秋染山沟,古村石板且轻叩。
【秋染山沟古村石板且轻叩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2.浮生染凉经典散文
5.秋染雁鸣湖
6.《秋》经典散文
7.村路经典散文
8.走进古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