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风遂小人志的散文

时间:2019-08-23 12:18:12 我要投稿

君子风遂小人志的散文

  曾经在媒体上看到一篇文章,对其观点很有些不认同,以至很长时间不能释怀。该文讲了很多人熟知的春秋齐国宰相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齐景公时,齐国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武士,三人意气相投、互壮声势、恃功自骄,甚至对历经三朝的晏子也大为不敬。晏子为了破坏三人同盟,利用武士好名重义的品格,使了一个计策:请齐景公赏赐三武士两枚桃子,让他们论功分桃,意在挑起三人之间的纷争。公孙接、田开疆自恃功劳大,先后将两枚桃子拿走,古冶子也有过救国君之功却无桃可吃,当场愤而拔剑。公孙接与田开疆立即醒悟,觉得“取桃不让,贪也;不死,无勇也”,感到很对不起朋友,两人当场自刎。古冶子深感震惊:为一个桃子自己竟与朋友翻脸,真是很不仁义呵,也举剑自杀了。

君子风遂小人志的散文

  文章最后说:这则故事本是夸耀晏子的智谋的,却没有想到结果最打动人的是三位武士的“君子之风”。他们也许鲁莽,也许骄狂,也许愚蠢。但他们把仁义、勇气和荣誉看得比性命重要,决不苟且偷生。如此的刚烈,使看似荒谬的死亡变得异常悲壮。相对于政治层面上的阴谋和卑鄙,显得如此高贵。

  读罢此段高论,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古往今来人们都是夸赞君子,贬斥小人,但实际又都是苛责君子,宽佑小人的。所以翻开历史,满篇都悲壮的君子,得意的小人。因为君子必须把仁义、荣誉看得比生命重要,品格高尚端正,言行光明磊落,厌恶手段卑鄙,故只能被诋毁而不屑于辩诬,下三烂的手段绝不会使,前面有陷阱为了证明自己也要义无反顾……而小人们反而因其行为卑鄙、无所顾忌,屡屡将君子置于死地。原因何在?传统社会对君子形象的要求是严苛的,君子的形象必须是社会的标准像,因而爱名声的君子为使自己严格区别于小人,也就把君子之风发挥到了极致,让小人们得遂其志。君子不屑于争利,好,小人正好便宜取之;君子很爱惜名声,这个大大的好,小人让你为爱护名声而死;君子光明磊落,不搞下三烂的手段,好,你就等着背后中箭吧;君子不屑与小人为伍,遇着小人躲着、让着,不屑与之理论,好,小人做坏事如入无人之境……在某种意义上说,小人的得志与猖狂,是君子们纵容的结果,虽然这本不是君子们的本意。

  在现代公民社会里,我以为还是少倡导传统社会的君子之风,多强调现代人的权利与义务,要求人们做事情必须按规则行事,鼓励人们勇于对违规的人与事进行抗争,争取自己的合法与合理的权益,不仅仅满足于君子自我品格的完善。于社会无助的精神洁癖是无意义的,对合理的利益与荣誉通过正常机制取之,对小人的恶行给予足够的警惕与坚决的斗争,不给小人投机取巧、肆意横行与施行奸谋的空间与环境,我想人间正气才能真正树立起来。试图用君子的`风范来引导社会,用谴责与诅咒来制约小人,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效果是极其有限的,既不能使君子变得更多,也不能使小人绝迹,到是君子蒙怨、小人横行成为某些时候社会的常态。

  三武士自顾自地在那里维护所谓的仁义,反而成全了对立面的小人,这只能称之为愚蠢,所谓高贵云云,我以为是评价不当的。我想,真正的君子,到不妨将完善自我的意志与殉身仁义的绝决,用之于对小人的防范与搏击,使小人们在作恶时多些忌惮,这才是真君子的作为。

【君子风遂小人志的散文】相关文章:

1.伪小人真君子散文随笔

2.《论语》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翻译

3.君子为何斗不过小人伤感美文

4.君子为何斗不过小人经典美文

5.区区小人散文随笔

6.小人书的记忆的散文

7.秦岭的风散文

8.风的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