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穗儿散文
村里人粗拉,喜欢称自己没文化。但村里人办起大事儿来,却有板有眼,丝毫不肯含糊。大事其实也就那么几宗,婚丧嫁娶盖房子之外,再就是添丁进口、认干亲、拜把子、拜干姐儿。婚嫁盖房,自然都要看日子。生孩子日子没法挑,庆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头生子。吉日就是孩子出生的第十二天,这天,要过“十二晌”。晌,就是日子的意思,村里人管过日子叫“过晌儿”。
过十二晌,可繁可简,由孩子的奶奶、姥姥家事先商量好。“大闹”的话,要邀请双方的七姑八姨、亲戚朋友,规模达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中午备酒饭。若从简,只至近的亲戚派代表致贺就行,连饭也可省却。
不管繁简,蒸百穗儿是不能少的程序。百穗儿,就是揣了红枣的白面馒头。百穗儿,百岁,最好要蒸一百个。充任百穗儿的白面馒头,有大小两种,大的有一斤二两、一斤六两或一斤的,比随常的馒头大好几倍,小的就跟平日里吃的一样大。大百穗儿当然气派,蒸一百个,得十来个巧手女人折腾上一两天。有的人家,干脆在院子里盘大灶,烧劈柴。大百穗儿蒸好,单摆在笼屉上慢慢凉凉。那暄香微甜的麦味,随着乳白色蒸汽满天飞,一个村庄都听香而醉。
蒸一百个大百穗儿,不是平常人家干得起的。但村里人会变通,可蒸五十大五十小,甚至只蒸五十个小的。一可当十,五十也能代表一百,正如十二可以是货真价实的十二天、十二月、十二年,也代表极多、代表无穷。再不济,白面里搀兑细白棒子面,碱略微沏大些,蒸好再点硫磺熏一下,化妆后的百穗儿照样白得亮眼。
百穗儿跟一般白馒头最大的不同,不是搀兑棒子面与否,而是最后一道工序,点红。筷子头儿蘸上澥好的红颜料,在馒头顶部正中位置轻轻一点,那白白的馒头顿时生动起来,妩媚起来,欢腾起来。一屉一屉点了红的百穗儿铺排开去,也算得大场面了。小时候,我极喜欢看人家蒸百穗儿,尤其是看点红的那一刻,老觉得如此好看的百穗儿是会飞的,就像我梦中的仙女儿,飞着飞着就不见了。我怕那百穗儿飞,于是眼睛一瞬也不瞬地盯着,直到大人抬着鸡腰子笸箩过来,不讲任何道理地把我撵到一边去。
赶上亲戚家大闹十二晌,我便拥有了跟百穗儿一样化妆的待遇。穿起簇新的衣服,额头用筷子蘸上澥好的`红颜料点个鲜红的红点儿,由母亲领着,擓上一篮子百穗儿还有平时攒下的三二十个鸡蛋,去赴宴。一路上,满脑子都是梦中的仙女,跟我一样额头点了红点儿的仙女,或者是篮子里的百穗儿,跟我一样脑门正中点了红点的百穗儿。那路,也便与平日里走的路有了几许不同。那是我与仙女、与百穗儿一同走的路。那路上,我们都是那么的好看,好看得都能飞起来了。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南北朝,更不知道寿阳公主还有她的落梅妆。但我真的是好喜欢眉间那个圆圆的、鲜妍的红点儿啊。到了亲戚家,我们篮子里的百穗儿跟其他贺喜的人带的百穗儿,都给倒进大大的鸡腰子笸箩中汇合,我也跟其他人带来的孩子汇合,我们都是额头上点了红点的孩子,好看的孩子。过十二晌的主角,那个浑身乳汁味道的小娃娃,额头也是点过红点儿的,穿了大红的斗篷,或者绣上鲤鱼跃龙门的红兜肚,简直跟画儿里的一样。
十二晌,真是作为一个村里人的大日子啊。从落草,到十二晌,满月,百天儿,周岁,十二岁,二十四岁、三十六岁、四十八岁、六十岁,直至百岁,美丽的大幕从眉间那个好看的落梅妆开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一个轮次一个轮次地走下去。每数到十二这个数字,不由停顿一下,内心里偷偷苍凉回望。或者,真正的村里人是无暇回望的,回望,只是我这个所谓文化人脆弱的自我娇惯。
村里人已经不怎么重视过十二晌了,他们跟城里人一样,给孩子过满月、过百天。百穗儿还在蒸,不是一家一户自个儿蒸,一切有馒头房代劳。柳庄馒头全县闻名,是靠百穗儿打的天下。我亲自去过馒头房,十几屉大馒头一齐出锅,还是老酵子沏碱、人工揉制、柴锅大灶的手艺,熟悉的麦香把眼泪熏出来,眼前朦胧一片,化好落梅妆的百穗儿们飞在当空,风箱奏乐,仙女歌唱。
我一下子买了十二个大百穗儿,每个一斤二两。回城,冷冻在冰箱里。吃的时候拿出来,慢慢让它解冻,再上屉蒸过。麦香在我的城中飞,音乐起,仙女翩翔。
【百穗儿散文】相关文章:
1.雨儿优美散文
2.家有刁儿散文
3.怀念春儿散文
4.秀儿经典散文
6.海儿抒情散文
8.厚脸皮儿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