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抒情散文
似乎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注定了,在最初的那些日子里我们就已经埋下以后再也难以回到家乡的伏笔。家乡最终真的就变成了故乡,变成了我们精神上的乌托邦,也仿佛变成了一副精神抚慰剂,当我们在城市里遇到挫折,困难、不顺的时候,供我们幻想和思念一番,然后接着投入到繁忙、高节奏、拥挤的现实生活中。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从中学的时候开始的。我们告别假期告别家乡,一步步更远更长的离开自己生长的地方。从最初一星期到一个月再到最后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回家的间隔被无情的现实阻隔和拉长。在家逗留的时间却不断地一再缩小,最后只能加入中国特色的声势浩大的春运迁徙运动中,无奈地、痛苦地每年回去那仅有的一次。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镇化建设飞速向前,农村的往城市里搬,小城市的往大城市里钻。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确实有那么一大批人,特别是青年人走上了这条远离家乡的不归路,然后在生活的路上回首挣扎、彷徨迷茫。
我已记不清家乡里的一年四季变换时的景象了,只能模棱两可模糊的在脑海里勾勒那些还是在童年时期积累的残存片段,似是而非的告诉自己那些画面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我更是忘了各种传统节日在老家的过法,当然除了春节外。只不过春节因为来回的奔忙也总是筋疲力尽,之后也无法全身心地去感受和体味了。
曾经有人作过许多假设,说:
“如果我们可以一起留在家乡,不要那些所谓的理想和奋斗;不去想考研、读博和留学;不去想深圳、北京、上海和广州,我们就呆着我们的小地方,哪怕只是开家小店,做个小老师。我们会过的很惬意,我们能叫出每条街道的名字;每个邻居也都认识,想打个麻将,唱个歌,喝个小酒聚个会,一个电话,半个小时人就能聚齐。陪着我们的老爹和老妈,无聊的时候去趟省城,开车或坐车几小时就到。过年过节几个朋友串串门,谁要不来打个车几分钟就到他家门口,直接拖出来。在那里,我们工作压力也没现在的大,不用经常加班出差,不用没有节假日……”
可是,即便家乡有千般美丽万般吸引,大多数人也只能过过嘴瘾,能下定决心打道回府的人始终寥寥无几。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依然心怀希望心系家乡,总想着等到攒够了钱赚够了资本再荣归故里,可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多少资本算个够呢。事实上这部分人更难回得去,这就好比的`人,总想着赢了这一把就收手却怎么也收不了,输了的想赢回来更离不开。所以凯旋而归的那一天就在这种反复之中被一次次丢到无尽的以后,而自己的大半辈子也就在城市中这么度过了。
有在大城市买房落户的,这种就更不用说了,父母愿意的就把父母接到身边从此以后恐怕很难再有机会踏足故土;父母不愿意的,也顶多是抽空偶尔的回家看看。等到父母百年后,自己的子女估计只能在小学语文里去学习感受家乡这一词的含义了。
人心总是纠结的,人们更愿意去假设一些自己未能选择的美好。比如许多上了大学的人喜欢说如果自己没上大学将会会如何如何,未上大学的人更喜欢说如果自己上了大学的话更是如何如何一样。也比如一个人选择爱人或爱自己的人,红白玫瑰只能二选其一,可选择了后,未被选择的却成了心理永远的朱砂痣。人心总是贪婪的,我绝对相信如果真的回到家乡,要不了多久我们肯定会同样的思念起城市的繁华来。
纵使城市人多拥挤坏人也不少、空气差车子多路很堵,可我们离不开这里的热闹和便利;纵使在城市中工作很忙我们很累,可我们习惯了这种充实与激情;纵使我们艰难的活着如同蚂蚁,可我们心理却充满希望。在城市中,我们与各色的人打交道,结识各种朋友;在城市中有无数公园,有图书馆,虽然资源相对稀缺,可这里的资源却都是高质量的,比如基础设施、公共建设,学校、医院……
我们大多数人的家乡其实是回不去了的,现实和自己都不容许。家乡也只能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而更让我们怀恋和想念。
【回不去的故乡抒情散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