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风情抒情散文

时间:2019-04-08 12:16:18 抒情散文 我要投稿

故土风情抒情散文

  家乡住在黄土高坡,丘陵叠连不断,一道道沟梁,一座座山。站在高处看去,象似望不尽的黄涛波浪,村庄时儿显露,时儿不见。千万条沟梁时儿合拢,时儿分开,合拢的汇成河流,分开的各站一处宝地。山梁和鸿沟东西南北各自伸展,向河流去是它们的宗旨。山丘之间有时也敞开一片平原、盆地、山川,人们就常住在丘陵山川恩惠的宝地。绿洲在村庄、在河流、在庙宇中出现,水是黄土高坡的宝贝,俗话说:怕旱不怕涝。黄土有多少我也说不清,据说,八十到二百米深。百万年的冲刷不知带走了多少?黄河倒U字形包围了我的家乡,也抵挡着不知多少风沙的冲击,黄土,还是一天一天地减少。

故土风情抒情散文

  家乡在黄土高原,漫山遍野的丘陵黄草,树木稀少,酸枣和不知名的灌木长满了丘陵的梯田埝上。夏天里还能见到山丘的绿装,冬天便是光秃一片黄色,野草和树木也落叶归入黄土色调里,从山丘上望去,一片连一片山丘好似黄色海洋的波涛。雨后的天空还能看见南面远处的秦岭山脉的隐隐身影。冬天雪过天晴,北面的雁门大山在雪地的阳光反射下,雪白的大山展现出它的宏伟轮廓。丘陵之间有无数的鸿沟拦腰錾断黄土高原,被它分割几段,鸿沟之间不时流淌着几支快干痹混浊的黄水。五、六十年代河水还能有反清的时光,河的两旁树木、清草,河里的鱼蛙、鳖蟹和不知名的动物都显示一派生机。如今河流的`清水不见了,河床变得狭窄了,不时地露出河底的真貌,河里除了青蛙之外,别的动物就很难见到了。

  家乡就在这些黄土丘陵之间,一道河流从道道山梁的狭封中穿过,顺河流是一条大沟豁,河流每拐一处就有新的丘陵和山梁,这些山梁和沟豁为河流掘开了前进的的道路,它们好似一把把利剑,一座座灯塔,指引着河流的方向,一道道沟豁也不断地为河流输入新的血液。它们时儿象害羞似的小声细语说着什么,时儿发狂似的暴哮,不可阻挡地发泄。

  家乡的山梁上,有一面和小平地连在一起,矿区建在平地上。山梁下有一条小河。矿区就坐落在这黄土丘陵之间,四十年代创建了这个小煤矿,据说它是白水的一位商人王相晚主要出资建设的煤矿,在矿区的南面修盖一座小亭子,亭子里面竖立一块石碑,那时不太识字,大部分都不认识,但是最后就有王相晚的名字。当我见到王先生时,已是五十年代的事了,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公私合营时已全部归公了。旧矿区为了远销煤炭,出巨资从渭南直到矿区修建了一条小铁路(煤矿用的拉煤矿车路,轧车路),足有百十华里。当时没有拖动设备,就用骡马拉,人力推。直到现在某些地段还能看到一些残留痕迹。小铁路什么时间建的?什么人出资的?小铁路是否用过?什么时间拆除的?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一个迷。

  矿区用水就是从河底用水泵打上来的。当时没有联系用的电话,停水和送水的通讯,只能用插红旗的办法来通知,插旗是送水,没有红旗就是停水。

  矿区的工人们居住得十分分散,个人找个适当的地方,在土崖上几家连在一起打个窑洞,在打几陡墙,就成了小院。窑洞内部各家都有不同的结构,有十几米深的,也有二、三十米深的,还有连接在一起的拐窑。更有的深有七、八十米深的,里面不但可以住人,还可以安磨面的磨子、筛面的柜子,喂牲口的槽圈、粮草等。生人进入根本摸不清底细,只是一片漆黑,也可能在解放前最好对付土匪吧。矿区原来人少,人住的地方离煤井很近,办公室和医院在一起,为了区别家属区域,人们就按开始的窑洞多少来取名子,有叫三孔窑、五孔窑、八孔窑、石沟、南门外等。后来人多了,就扩大一些地方,增加些地名,四孔窑和新窑洞等。人们到处都有家,沟沟凹凹住满了人。

  矿区到了七十年代有一次大发展,新矿区、新矿井一下子建起来,铁路也相继接通。可是到了现在反而倒退了,煤买不动了,煤质和硫磺含量都不太合乎现在人们的要求。少采些煤也好,给后代留点东西,就是矿工们就苦了。

【故土风情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中山,心爱的故土抒情散文

2.故土年味儿照旧浓抒情散文

3.我的故乡故土的抒情散文

4.高一抒情散文:那故土-700字

5.千家洞风情抒情散文

6.故土,记忆

7.故土爱国诗歌

8.故土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