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随笔散文

时间:2019-03-11 20:00:36 我要投稿

噪音随笔散文

  雨水滴落屋檐刷洗露台,空调嗡嗡鸣响产出暖风,顽皮的孩子放炮仗清亮悠远,装修队的冲击钻亲吻墙体,小汽车电瓶车疾驰转弯嘀嘀咕咕,电梯上下运转摇摇晃晃,广场舞音乐七点准时播放,电视剧的无脑对话整日响起,还有许多不期而至的脚步声敲门声叫喊声。

噪音随笔散文

  不论晨日,还是夜色。始终如一的,永无静息的噪音。后现代的,幸福家庭示范社区的噪音。

  那流放深山老林又怎样,还不是有鸟叫犬吠有泉水流动?爸爸喝了口白酒,对我的牢骚不以为意。长大以后会发现,五官的发达敏锐常常不是一件好事。看得太细,闻得太多,听得太杂,尝得太深,都是徒增烦恼。细枝末节、唠唠叨叨的食色生活召唤粗糙与忽略。对噪音的不可忍受是我成为一个场依赖型的人的主要推手,虽然我也想象过没有一点声音的世界是有多可怕多无趣。所以说,人的生存始终处于声音的包围中,它不是以壮烈的专制的形式,而是缓慢地细微地深入。

  而声音最无辜的就是又被当作懒惰的一个根系。如果说苦难是生活不可避免的部分,那书写就更像是村上的马拉松,是自我选择的磨难。选择书写,就必须远离吵吵嚷嚷的电视机和大包大包的零食,远离亲友的闲谈和微信微博的新推送,远离自我退缩式的无聊发呆和瞎想。选择书写,就要踏踏实实地迈上十三阶楼梯,关上书房门坐在书桌前,开始清理思想、理顺逻辑、创造观点、想象情境、调用语词。而这么大的牺牲与努力之后,呈现出的一小段文字的最终命运也很有可能是一个简洁的Delete。与生存本身相比,书写是困难的,是常常被流放的。人活着,都趋向一种轻松的方式,没有人甘愿追逐磨难,但当人对一种行为驾轻就熟时,他付出的远远小于他所获得的,他开始顺利地进行运作,不必大费周章地思考与提问。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就越来越笨、越来越窄。

  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默里教授赞扬后现代生活的电视和超市,这两样东西成为人们的习惯时 ,改变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构造,而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于是,大家都会爱上在超市购物架中散步,看着自己的购物车被五颜六色的物品装满而心满意足,成为一个热爱便捷生活的拜物教。于是,大家都会在周末的夜晚和孩子们坐在沙发上聆听媒体的白色谎言,跟着电视剧一起进行有限度的思维想象和情感补足。对此,我不会严厉谴责,因为这也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极有可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不会像荒野生存里的克里斯托弗一样幼稚地抛弃一切奔向阿拉斯加。逃避和放弃总比共存和忍受简单。

  所以,到底世俗生活的分量与界限在哪里?一个人要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什么时候来参与世俗生活、什么时候返归自己的精神田地。我曾经汲汲向外张望结交朋友投身活动,而现在却越来越倾向一种内缩的生活,而这内缩走到极端也可能意味着厌世与自闭。因而,在个人的'内与外间恰当穿行很是必要,成熟的人总能调节好这两头的磕碰与矛盾。

  如果有人询问我,为什么不做这个?为什么做那个?我迟疑半天只会善意地笑笑,不奉扬也不争辩。心里却清清楚楚地知道,只是为了“自由”。我有自由躲避痛苦,我也有自由追逐磨难。

  我喜欢的杰夫戴尔或是唐诺都是“三心二意”之人,他们从一个领域进入到另一个领域,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抛弃,写好这一本书是为了更快地奔向下一本书。但断不像我这样虎头蛇尾,而是把一件曾经感兴趣的事情做到极致,然后为了继续走、更有乐趣地走,就对依然铺设好的水泥路说声拜拜,拐到一旁的烂泥小道上兴致勃勃地劳作去了。现在,我总算有点明白,为什么越是成熟的人就越是始终在改变了,这改变,却绝不是我读了一本书后懒写书评马上拿另一本书来阅读的搪塞,绝不是磨难的转移和延宕,而是审慎地走向艰难。

  自由不是享乐的开始,而是自我抉择的沉重,让人能够徜徉人世间的各个区域去比对去喜恶。就像对于噪音,我有自由搬家,也有自由坐在这里试着忍受一切忘却一切。更何况,如果把书写也当作一门需要掌握的技艺,我离做到纯熟所需的一万个专业训练小时还差得远,起码隔个三五年,所以叨叨的时间不如让位于真切的目读和勤勉的敲打。

【噪音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1.无聊随笔散文随笔

2.散文随笔

3.坚持随笔散文

4.献身随笔散文

5.世面随笔散文

6.飞蛾随笔散文

7.杂文随笔散文

8.文学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