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湖随笔的抒情散文

时间:2019-03-02 20:09:11 我要投稿

甘棠湖随笔的抒情散文

  正是山寒水冷的季节,我出差九江,不经意间的一次散步闲走,便溜达到了甘棠湖。

甘棠湖随笔的抒情散文

  “九江古城,秀在一湖”,这湖就是甘棠湖。甘棠湖原名景星湖,后人为感念唐江州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湖。甘棠湖面积约80公顷,是一座“自有源头活水来”的天然湖泊。它南倚庐山,北濒长江,像一颗硕大无比、晶莹透亮的翡翠,镶嵌在九江城中,流光溢彩。

  其实,冬天的甘棠湖更像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氤氲出卓尔不群的韵致。湖边冷风习习,扑面而来;湖水晶莹剔透、波光粼粼。湖面一座九曲石桥伸向湖中的浸月岛,岛上“烟水亭”的白壁碧瓦飘飘渺渺,亦真亦幻。

  碧瓦飞甍的“烟水亭”,又叫“浸月亭”和“周瑜点将台”。随着亭名的演变,“烟水亭”那些历史故事也传播开来。东吴名将周瑜在甘棠湖演练水军的一个举措,给这一泓碧水涂抹上了传奇的色彩,也涂抹出了“周瑜点将台”的传说。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贬授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甘棠湖“周瑜点将台”遗址建亭,并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中的“浸月”二字取名于亭。亭子建成后,与甘棠湖相依相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熠熠生辉。北宋年间,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之子周寿来九江为父守墓时,在甘棠湖堤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命名为“烟水亭”。明嘉靖年间,“浸月亭”和“烟水亭”均被毁坏,只剩尺椽片瓦。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江关督黄腾春在“浸月亭”的故址重建“烟水亭”。虽然“烟水亭”先后遭遇几次兵燹之祸而毁废,又几度被当地能工巧匠在破瓦颓垣中重建而起,其规模不减。

  沿着九曲石桥,我走到“烟水亭”品字形山门前,古朴苍劲的“烟水亭”金字匾额之下,满月形状的落地门洞跃然入目。门洞构思巧妙,契合了“浸月”二字的寓意,两边别具特色的扇形窗户既像是笑迎八方来客的弯眉,又像是徐徐展开的书卷,雄深雅健之风飘然而来。“烟水亭”建筑群分为左、中、右三路,左路有“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路为“浸月亭”和“船厅”;中路依次是“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阁”和“观音阁”。岛上层台累榭的建筑群风格各异、冠冕堂皇;镶嵌其间的楹联匾额与建筑特色相结合,或笔走龙蛇叙事,或笔底春风绘景,或绘声绘形写意,或辞喻横生抒情,幽情雅趣跃然其中,让人不得不感叹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功力和文化造诣。

  从九曲石桥踅回北岸,沿着湖畔款款而行,穿越湖面的“李公堤”进入我的眼帘。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李渤任江州刺史,觉得甘棠湖太大,百姓绕湖而行极不方便,且年久淤塞,屡发水患。李渤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带头捐款筹资,主持疏浚甘棠湖,并修筑一条南连山川岭、北接南门口的跨湖长堤,“立斗门,蓄水势,以利民涉”。长庆二年(822年),堤坝建成,当地百姓从此结束了湖上摆渡过往的历史。李渤离任后,百姓念念不忘他的恩德和功绩,将大堤命名为“李公堤”。至此,烟波浩淼的甘棠湖不但有了自然之神给予的妩媚俏丽,还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赫赫扬扬,名播四方,引得九江百姓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漫步到“李公堤”,天空忽然飘起了小雨。时令已过冬至,北方早已大雪漫卷,这里却细雨如丝。习习的风和绵绵密密的雨,让翩若惊鸿的“甘棠湖”骤然间兴奋起来,偌大的湖面皱起层层涟漪。沐浴在烟雨朦胧里的“甘棠湖”,像一位情窦初开的美丽少女,荡漾出缠绵缱绻,荡漾出柔情妩媚。其实,既有“沉鱼落雁”之容,又有“闭月羞花”之貌的“甘棠湖”,正用自己的美丽色彩涂抹着赣鄱大地,涂抹着九江城……

【甘棠湖随笔的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国风·召南·甘棠》诗词鉴赏

2.甘棠街道星级社区打造计划范文

3.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陈甘棠著)课后答案下载

4.抒情散文:我的月湖

5.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陈甘棠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6.湖中女神-抒情散文

7.随笔抒情散文

8.雨染莲湖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