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家务及其他散文
小时候,父母总会要求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民以食为天,家务首先要从做饭开始,于是,经大人的指导下,开始学起了烧饭。
那时的烧饭也是有着一定的技术含量的。每天做饭前,我便扯开嗓子大叫:“今天淘几罐头米啊?”米在口袋里,用一个洗干净的铁皮罐头作为容器,于是盛多少米便是头疼的事情,家里人头经常变化,于是每次都要请示。
淘好了米,烧饭的难度也不小。现在烧饭都用电饭煲,米和水放进去就没有事也没有了,那个时候不行,烧饭是在煤炉上的,火有大小,而且人不能走开,否则饭烧滚后水会普出来,弄不好会把炉火浇灭,那是最危险的,饭烧不好不说,大人回来后少不了一顿臭骂:“笨蛋,烧个饭都不会!”于是要小心翼翼地看着,锅子里的水快要溢出时,赶快把炉门关小,并不停地转锅子,那叫“烘饭”,烘饭也有技巧,烧饭的高手会把饭烘得满屋飘香,而锅底那层锅巴(我们称为“饭薯”)却是金黄|色的。说起锅巴,开始时我们会抢着吃零食吃,后来知道木渎有道天下第一菜就是用锅巴制成的,便想着法子做,可是第一菜没有学会,渐渐的锅巴却越来越少,原来电饭锅出现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炉开始淘汰,于是烧饭放在煤气上了,尽管方便了许多,但责任心更大了,煤炉浇灭可以再生,最后挨几句骂,而煤气浇灭后泄漏煤气,那是要死人的!于是每次烧饭前大人都会关照:“看好点,生点魂灵头!”
学会烧饭只是第一步,还要做生煤炉。那时候没有煤气,一切都需要煤炉。煤炉也在循序渐进,从煤球到蜂窝煤,形状也不断变化着。煤炉可以封的,晚上先加上一块蜂窝煤,关好炉门,再在蜂窝煤上压一块铁板,这些说说容易,如何掌握要凭经验。如果封得好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打开炉门,拿掉铁板,炉子一会就会窜出火来,这时还可以烧上一壶水。如果封得不好,第二天炉子就冷了,这时一个严峻的任务摆在面前——生炉子。
生炉子一点不比烧饭简单,如何用最少的柴禾在最短的时间把炉子生好,也有着许多讲究的。先取烧过的蜂窝煤一块垫底,把柴禾劈小,点燃一张废纸,迅速放入炉中,再投入少量柴禾,待柴禾点燃,即可加上蜂窝煤了。这时浓烟滚滚,你要及时给煤炉戴上“高帽子”,这个高帽子是铁皮做的.,放在炉子上面可以起到拔风的作用。当然只戴帽子还是不够的,需要用扇子对准炉门“煽风点火”,这样下推上拉综合作用,炉子很快生好了。生炉子也需要灵感,顺利时几分钟就完一事了,不顺利时可能半天也生不好,却把自己烟得泪流满面。
炉子生好了,饭也烧好了,大人回家后自然少不了奖励你,但你别指望有什么物质奖励,钞票是更不可能的,在夏天,大人们网开一面,允许你去豁个冷浴。接到这个尚方宝剑,自己骨头也要轻了许多,赶紧拿条一毛一巾,直冲河滩,这时大人们在身后“小心点,早点回来”关照已经成为耳旁风了。
豁冷浴在夏天是一桩非常开心的事情,当你一步一步地走下河滩,随着河水渐渐浸一湿短裤,然后水漫腰际,会用一毛一巾象征性是洗一下澡,不等身上湿一透,便把一毛一巾往岸上一扔,便潜入河底。那时,打“白头公”是我的拿手活。河面不宽,常常可以一个猛子下去,此岸下去,彼岸上来,只因河水不深,自己又太贴近河底了,河底的玻璃会把肚皮划出许多口子,上岸后阵阵发疼。那时候河里还有船只经过,尤其是那种机帆船,每次开过时河岸会掀起阵阵波浪,有些胆大的孩子会拉住船舷,跟着行上一段。而船的人则不住大骂,还挥舞篙子以示抗议。还有更调皮的孩子则把河水撒向船民,闹得船上船下好不热闹。
多少年过去了,烘饭、生煤炉和豁冷浴的日子渐行渐远,成了十分奢侈的事情,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省力,享受着高科技的丰硕成果,而孩子们也早已成了笼中鸟,既被关注,更被关住,没有了自一由,也没有了乐趣,没有了朋友,也没有了天真。回想起来我们那个时候是那么的开心,好想再烘一下“饭薯”,好想再生一次煤炉,好想再豁一趟冷浴,可是,有谁愿意陪我呢?
【童年的家务及其他散文】相关文章:
1.其他都是假散文
3.童年的经典散文
4.童年随笔散文
5.我的童年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