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泉寺与胜泉寺碑文各有其说散文

时间:2018-12-29 08:18:00 我要投稿

圣泉寺与胜泉寺碑文各有其说散文

  读者们一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就会情不自禁地坠入追根问底的思绪之中。如这两处不为人知的庙宇在什么地方,庙宇的名字,第一个字为何音同字不同,一字之差蕴含着怎样的趣闻。

圣泉寺与胜泉寺碑文各有其说散文

  谈起“圣泉寺”与“胜泉寺”这两处庙宇的坐落,笔者并不是故意卖弄玄虚,吊读者的胃口,实话告诉人们,这两处庙宇并不在繁华的闹市,却是隐身在北京西部的深山之中。分别同在雁翅镇地区,彼此相距十里远,圣泉寺在碣石村,胜泉寺在珠窝村,两村虽同为古老村落,人居成村年代,却各有不同,人居姓氏来源,亦然,也各有不同。究其寺庙的名字,第一个字为何音同字不同,一个个不同的悬念,让读者们越琢磨越觉得“古村落”这壶老酒,让人品起来,深感酒味厚重,飘逸着陈酿久远的味道。为了把这尘封许久的事情搞明白,以此先说服自己,也给世人们一个解读。我思之许久,还是应该从这两个寺庙遗存的史料中查找答案。我首先想到的是“圣泉寺”、“胜泉寺”各自的碑文,我断定碑文的内容一定不会雷同,是研究两个庙宇不同之处的重要瓶颈。于是,寻找这两个庙宇的碑文,就成了我刨根问底的突破口。

  一、圣泉寺

  今年7月的一天,我与同村的两个村友,开车来到了碣石村,走到了一个叫大峪沟的地方,在杏树林中,找到了一块横躺在地上的汉白玉石碑,我急忙用相机拍下了这块石碑的照片。从石碑上刻有的文字上,由上而下地看瞧,《重修圣泉寺碑记》碑刻的内容,以及文刻字迹,清晰可见。虽然,当时我还不能把碑文全读下来,但我已知道了碑文记述的梗概内容,我尤为欣喜。我在放石碑的地方,站立着抬头向四处张望,我特别想在这个地方看看与圣泉寺有联系的其他东西。张望了一会儿,却使我很失望,只见石碑附近空荡荡的,唯有许多大杏板树,在微风中摇摆。

  于是,我问同去的村友,你见过圣泉寺的庙宇什么样吗?

  村友告诉我:“我是在碣石村出生,在碣石村长大的,我从小就没有见过圣泉寺的庙宇是什么样!不但我没见过,就是比我年龄大的碣石村人,也没见过圣泉寺的模样。碣石村许多上年纪的人,在很久以前,也只是见过大峪沟遗存的,寺庙的房基、断墙、残壁,碎瓦、破砖。”

  我在石碑躺着的地方,就像考古似的细细地瞧看,只见地上的石碑和碑座分离两处,碑座埋在土里,仅露着十五公分左右,碑座上的石槽,有一尺多长的破痕,斜着,一看就知道是人为铁器破坏的。见此状,我内心中发问自己,在这山坳里,圣泉寺究竟有何耐人寻味的来历?我用眼睛扫视着地上的石碑、碑座周边。在梯田的地堰上,仍使我看到微微发红的泥土包着石墙的残壁,其他情况再也看不到什么!要想知道圣泉寺的由来,看起来,只可把心思寄托在石碑上的碑文,来诠释破解人们许久的悬念。

  回到家,我将相机拍到的“圣泉寺”碑文照片,放到电脑桌面上,将字放大,一个字一个字地研读。又将碑文内容全部打写成文,加注了标点符号,将繁体字变成了简化字,才基本清楚知道了圣泉寺碑文的全部内容。但,碑文中仍有些文字被人为击打后,留下的破损文字以及自然风化等因素,造成的一些字迹模糊,难以辨识。碑文里有十几个字,属于古时文人曾使用过的字,而今却不是常用字了,经查阅字典,我也没找到究竟念什么的答案。真正读懂碑文,准确理解碑文,不留任何悬念,还应拜求了老师,使难懂的字得到了破解。

  寺的碑文是古代文言文,我加注标点后,被译成白话文后,碑文告诉世人的内容是这样的。

  圣泉寺,坐落在顺天府宛平县之西有个地方,称之为青白口社,再往西有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圣泉寺”僧人相传,因这里有个瀑布地方,山水由上而下,九曲狂泻,犹如龙腾奇状,故而得寺名。又觉“剑锋”的解读有误,即“圣泉寺”始盖建于金,元代又修,查考图书和文籍,亦不可信。后来,有一个老僧人,因浇地灌畦,偶得一尺多的铁柱,经磨洗后,上面隐隐有文字。因为,岁年久远,被泥土侵蚀,所以,字迹模糊。虽不能读得齐全,可唯有“明昌二年蓋造,中統三年重修”,这些字迹较真切。这样,人们才真知道了这个寺庙为古刹,以前,僧人相传之说,并无错处。略考诸史,金代明昌年间(1190——1196,共7年)盖建。元代开国皇帝忽必烈(1260年即位为中统年),这个寺庙又经过改建,距今(1512)已有两个甲子年(120年)。

  洪武皇帝朱元璋灭元至今,又经历二百余岁,这期间,曾遭受过元兵季节性对庙宇的破坏,事过景迁,物改世异,庙宇损坏特别严重。圣泉寺,又经山高气寒,风雨侵蚀,屋檐颓败,墙壁坍塌,庙的柱子也不能支撑。今主持宝上,有意修复,意欲扩大,三年多时间,心力交瘁,一点点积累钱财。

  到期完成,内外安排得当,圣泉寺修建的'很完好。虽然,庙宇殿堂仍然如旧,但是修葺补弊的功劳是不可掩灭的。并且,又重新盖了一座伽蓝堂,以及方丈僧房和香房厨房很多间,都是从前所未有的。

  修建寺庙花费,金银以两计算若干,谷物以担计算若干。畚箕、斧头之后,按施工日子计算若干。出于主持上人的十分之三的,化斋他人的十分之七,又考虑到寺庙的久远将不能继续维持,购置田产,积存谷物造册,把收支即时登记。

  为使庙里的徒弟守住寺庙,不使庙宇毁坏,激励勤勉。主持法号上人,宝币无尽,姓王叫福能。也是本县的老百姓。上人从小住在大慈仁寺,僧人徒弟以他为榜样,师父戒律很严,远近僧侣都服从他的教诲。所以,乡老韩英、刘能、韩文惠等协助他。全是上人平时所作所为导致,假如宝上人不是僧人中白眉毛的人,为什么他记忆略知一二。令他回来以后,把这件事刻在石头上。山川之美,境界之奇,我有闲暇时踏上这块土地,游览它的胜景,未能描写。让进士及第翰林院侍郎计五晴刘瑞,写初建大慈仁寺,文笔功底记述较好,首写有幸听到。

  如来大法。广开方便之门,懂得恩惠广泽,常忆劫难之苦,报答主持,僧人诵读经课,朝拜暮礼,报国利民,永远把这寺庙作为积累善行德地方。不忘记了它是一块布舍的宝地,可不是积善做福的地方。如是那样,今生空过一场,告之。

  碑文刻于大明正德壬申岁仲莫(夏)朔旦(1512年5月初一)

  二、胜泉寺

  我是珠窝村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现今若有人问起“胜泉寺”,多数珠窝村人十分陌生。话题一说起村里的寺庙,村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坐落在村西的“大庙”。在年龄大人们的记忆中,他们曾经见过村西的大佛殿,老爷庙,娘娘庙,钟楼,多个和尚塔,两个乌龟驮石碑,庙里使用的石臼。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村西寺庙都没有什么印象。很多人知道村西曾经的寺庙,也是从年龄大的人口碑传说的,也是统称叫“大庙”的地方。若说“胜泉寺”,不管岁数大的或是年轻的,多数村民都感觉十分陌生和诧异。

  村西,人们印象中的“大庙”,村里岁数大的,人们见过庙里供奉的佛像,庙宇彩画,钟楼的大钟,乌龟驮石碑,和尚塔等的陈设。这处古庙的佛像,护法神像,庙堂彩画遭到破坏,大致是在五十年代初。那年月,村里为了孩子们上学,解决教室的困难,就把“大庙”里的佛像,护法神画,佛堂彩画都拆除了。

  “大庙”被毁,最后一次厄运,那是1968年。那年月,村民们的“无知,愚昧”得势盛行,政治上的狂热冲昏了头脑。野蛮替代了理智。错误地将佛教鄙视为“四旧”,把寺庙当作传播“四旧”营盘,大有庙宇不拆不解其恨的劲头。于是,在几天之内就把村西的“大庙”,大佛殿、关帝庙、钟楼、和尚塔,两个乌龟驮石碑,一一都拆除了,只留存下娘娘庙未有拆除。可叹550多年的寺院,连同宣德年500多斤的大钟,一并被毁掉。村民们把钟楼拆掉后,把硕大的古钟翻滚到崖岅,推下河卵石铺的大道上,顿时摔裂。最后,又被人抡锤击碎,化成铁水铸成了犁铧。这个地方庙宇被毁后,在七十年代后,就变成十几户村民居住的地方,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庙这个称呼也渐渐地淡忘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了不为人知的趣闻。

  追根这处庙宇的由来,不知大庙碑文的,很多人是不会说出一二三的。在2000年前后,随着我的年龄增长,以及个人的业余爱好。我与村里一个长者在聊家长里短的时候,长者透漏了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有一份自己亲手抄写的大庙碑文,我听到后,十分高兴。

  我说;“这个碑刻资料很重要,应保留住,传于后世”。这个长者见我说的正合他意,于是,欣然答应将庙宇的碑文交给了我,使我如获至宝。

  我从村里这位长者手里接过村西庙宇的碑文,回到家里,我反复研读,逐句推敲,加注标点,译成白话文,原来这个碑文是村里人称为“大庙”的地方,实际叫“胜泉寺”。碑文实为《重修胜泉寺碑记》。

  碑文介绍了胜泉寺地域胜景,属地管辖,坐势,分布,供奉、僧人,善人,修庙年代,修庙时重大发现,始知建庙时间,建庙化主,善人,主持,碑刻撰文人,碑刻时间一一记述的十分清楚。

  碑文被译成白话文后,详情文述为:“大山之高,非仙而不靈,水之深非龍而不名,逮夫叢林之廣,僧而不盛此諸事,雖殊而埋則一也。”就此点点数语,清晰告诉人们,胜泉寺选在高山,河流,树林融为一处的地方。许多僧事不盛,不是白浪费了这里的胜景了吗!

  在順天府宛平縣之西,社名青白口村曰朱窩,有古刹寺曰勝泉寺”,这简短的几句,告诉人们,胜泉寺的属地管辖的具体详情。以碑文形式,记载了村里最早的称谓,即朱窝村。应属正史记载。胜泉寺,在明朝正德十三年,碑文就称其为古刹寺庙。

  此寺坐北朝南,山峰对峙,如插笔当门,水流若操琴,意指永定河水,在胜泉寺门前流过,四季各异,有时如野马奔腾,有时柔情绵绵,有时溪水叮咚响,悦耳动听。大自然的高山峡谷,河床中大小石头与河水泳动,相互协奏,发出的不同音律,犹如音乐家在操琴。庙前的山,一座座挺拔地矗立着,寺庙的后山,如铁垛一样遮围着四灵,此处是六合清宁之古庙。不用分辨朝代多长时间。正面有小堂一所,内有观音像,二八圣僧之像,依次而修。首立山门,中立佛殿,左有伽蓝堂擁护,右有祖师堂在旁,观音殿,僧室、厨房。年头久了,被风雨摧毁。

  有僧人成慎同,善人安喜,募众捐資,招集工匠,重修胜泉寺时,在正殿瓦脊中,拾有一木牌,上面有字,始知此庙是宣德年間,四月二十六日建造。比丘妙德為化主,善人李福成、李福海為功德主,羅有僧人“明通”為主持。僧人圆寂后,后来的僧人都是本宗一派,庙宇香火未穷。僧人喜欢山至此,相隔一百余载,原本无有碑记,其時為將來之眼目,乞求雕刻成碑文為記,不能只有世俗創業者有子孫承繼。佛事也借先人之力,不枉僧人徒孫傳續者,亦然,今德公開山通公主持,佛籍留下来接连不断的继承,早晚领着众僧焚香诵经,以表祝贺。

  为巩固祈求香客民众的捐物,咸受其益,以求安宁,莫非二僧人生平守戒精严,使后代子孙受很长远的影响。

  谨慎地按经义被称赞的僧人云佛子住在此地,则是佛学常用在与其中,坐卧修行佛经行里,一僧人“子材”自谦非能善文,因有人乞求,再次不顾献丑,以文记之。

  碑文撰写于正德十三年,即1518年戊寅,阴历二月中,湖南僧人自称云水乞正子,佛号称了空撰拜。

  三、碑文是最好史证

  1、圣泉寺重修碑记中证实,圣泉寺,在碣石村大峪沟始建于金代明昌年间金章宗,修复于中統三年”,碑刻于大明正德壬申1512年,说明圣泉寺的古老,至今有826年。又可印证,碣石村的地域存有人类生存比较久远,应早于建庙很多年,称其碣石村为古老村落,碑文可证。

  2、圣泉寺名字的由来,碑文中已言明,因“龙湫”而得名,说明,在远古的时候,碣石村地区,由于雨量大,地下水充盈,地表水汇聚,山水由上倾下,形成瀑布,九曲狂泻,水流异状,形似龙腾。水聚有潭,掘地成井,多之七十二,碣石村久负盛名。

  3、胜泉寺碑文中证实,胜泉寺始建于大明宣德年,四月二十六日,庙修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是一处古老寺庙。印证这个地方有人类繁衍生息,应早于大明宣德年建庙的时间。从明史中了解到,明朝从洪武皇帝病逝(1398年)到宣德皇帝初登皇位年1426年,历经28年。在这期间,先后经历过永乐皇帝先后八次的大规模的官方移民事件。珠窝村人,祖祖辈辈先后口碑传说,祖先是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来的,重新成村于此,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经推算约有610多年。

  4、胜泉寺的名字,从碑文中得知,这一古刹的名字,源于坐落的地方,与高山、河流、森林融为一处。从现在遗址中,仍可领略奇景异处,这一水岸庙宇,矗立在永定河北岸的高处,在寺庙坐落之地,可欣赏到高山的挺拔,河水的荡漾,四季河水绕村而过的变化,静听河水流动如操琴的场景,悠然让人欣然动情。庙宇靠山的寺漥梁,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光岁月,饱受战争魔鬼的破坏,四季常青的翠柏,仍然让人赞美。两棵古槐为僧人和香客遮挡着阳光,使庙宇显得十分凉爽,宁静,典雅。遐想到古刹隐身在满山翠柏中,僧人们诵经,清静修行,心迹忘记了尘世的熏染。这一胜景,令人陶醉,让人想起古人的名言:“山不在于高,有仙则灵,水不在于深,有龙则名”的佳句,令人倍感沉醉

  5、碑文中最有价值之一的印证,就是告诉了世人,久远的村落,初始名字叫“朱窝村”与现今的名字有所不同。

  6、胜泉寺:钟楼未拆除时,宣德年间的古钟,在铸造之时,就将许多人名铸造在上,村里许多人都见过,李姓居多,也有别姓,人名首位称为李进荣。大钟虽已被毁掉,现今解释大钟上,如繁星般的名字,布满整个大钟,一种推测,肯定与村里人有着密切关系,另一种推测,与修庙捐资有密切关系。虽然,村里人的先人们一直把李进荣,称为珠窝村人的始祖,而且,一些家族的家谱,也把李进荣称其为始祖,可无有其他史证资料,称其别故。可叹,大钟被毁,不容考究,千古遗憾。

  7、两块碑文,十分全面的诠释了两个寺庙的由来,寺庙名称的起始缘由。也诠释了碣石村、珠窝村,虽同为古老村落,但各自成村的时间,各有先后,两村相距十里。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证,历史上也没有同为一个村的机缘。过去,一些人称两村同为一村,实为牵强,误导后人。

  四、注释:

  1、香房:是指佛所住之房舍,以及附属佛殿之僧房。香房又称作香室、香殿、香台、净香房、香积殿、香库院、清净香台。

  2、金章宗:金代年号

  3、乡老:《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

  4、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5、大明正德:朱厚照,出生于公元1491年,公元1505年即位,到1521年病死,享年31岁,在位17年,年号为明正德皇帝

  6、明正德壬申:即:1512.年

  7、龙湫:瀑布

  8、四灵:麒麟,凤凰,龟、龙

  9、绳绳:接连不断。

  11、珠窝村“胜泉寺”的石碑,一共两块,现今一块残损的石碑,存放在村里场院旁,原为猪圈的路边上。另一块,深埋在村东学校门口的厕所附近的地下。

【圣泉寺与胜泉寺碑文各有其说散文】相关文章:

1.明净寺的散文

2.空相寺散文

3.精选散文:品读黄帝泉

4.东泉行优美散文

5.千泉湖的鸟儿散文

6.[碗泉歌散文]乡村小学

7.碗泉歌散文精选:夏夜

8.静潭泉与浴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