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传奇的经典散文
时序已届孟冬,天气凉意渐浓,顶楼的山药藤蔓,似乎很有默契似的,逐渐泼洒出金黄色泽,让原本大片墨绿色的视野,顿时换了新装。几天的金黄绚烂之后,山药叶片便逐步转为咖啡色,进而趋于凋零。它以大地幻化之姿,默默地成就了隐藏土壤中山药的无限发展。
很难想象这一幕绵延不绝的山药大戏,竟然是从两条小小的茎蔓开锣。大自然果真是无尽藏,而因缘也的确是不可思议──总会在大地的虚无缥缈之中挥洒创意,让人们不自觉地惊艳与赞叹……
就在那一年的年终岁末,一位刚考上国小校长的原住民学生,前来学校拜访,特地送我一截约六十公分左右的山药。这截山药圆圆胖胖的,在浅咖啡色的表皮上,还有几个小小的凹陷处。
虽然出生于农家,小时候也曾跟随父亲种过很多植物,但是这截山药,却是我前所未见过的东西,当时又忘记探询如何料理,所以在回家之后,也就随手将之放置于厨房的角落。也因为这么轻轻的一放,我与山药十余载的殊胜因缘,就这样不可思议地绵延展开。
来年仲春三月,当我行经厨房时,不经意地瞥见有两条细长的茎蔓在那里摇晃。好奇心让我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一番,并顺着茎蔓往下追查,终于发现它们竟然是“师出同门”,都是由那截早就被我遗忘的山药所长出。只是令我纳闷的是,这大约有一公尺长的茎蔓,从发芽到成长,理应有着一段至少半个月左右的时光,为何我却未曾发觉它们的存在?
看着这两条可爱的紫红色茎蔓,它们的底部都已经长出了一环粗粗短短的白根。我突然之间,似乎又再度找回了那童年的“农夫”本色,乃小心翼翼地将其从芽眼处切下,并依循以往栽种甘藷的经验,将它们埋入宝丽龙箱的'土壤之中。
经过细心的浇水、施肥等过程,这两株山药苗果然也很争气地快速成长。经过了春耕、夏耘、秋收的历程,最后在那年的年终岁末之际,收成了十颗犹如小马铃薯般的山药。这就是我在五楼的空中菜园,栽种山药故事的序曲开端。
往后每年的秋末寒冬之际,山药的茎蔓便会逐渐干枯,此时就是准备收成山药的时候了。我总是会先将上头的藤叶剪除,仅留一小段约十公分左右的茎蔓,以供辨认土中山药的位置。在清理藤蔓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现茎蔓的叶柄处,有着被称为“零余子”的小颗山药种子,悬挂在藤节上头。这种坚硬的山药种子,无法食用但却可当作播种新芽之用。只是在当年岁末之际,它也仅能发展成如马铃薯般的大小而已,虽然食用的价值低,不过却仍可将之做为后续的繁衍之需。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耕作方式,是人类为了因应外在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所累积出来的经验法则。而自然界中的植物,似乎也有一套独特的生存方式,因为它们生来就被固定于土地之中,无法像人类一样的活动自如。当然,山药也会遵循外在自然的规律,历经初生、发展、茁壮、以至于凋零等历程,只是它们却有一套保留未来发展实力的机制,以求来春能够重新萌芽与发展。
山药俗称“淮山”,因原产地位于淮河流域而得名,属于薯蓣科多年生宿根蔓性之草本植物,最适宜在黄沙土壤中生长。淮河位于中国大陆华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降雪,山药早已适应了这种大地的气候法则,潜沈蛰伏,以待来春,乃是智慧之举。虽然飘洋过海移植至台湾,但是此一自然的内蕴本性,却仍依旧沿袭,而不若亚热带的甘藷一般,可以终年常绿生长。
这是一种潜沈,也是一种发展的契机。当外界的环境恶劣、或是发展遇到瓶颈之际,植物采取了此一外表看似自我毁灭的方式──枯萎,藉以顺应外在大自然的法则,谦卑地隐藏其生机,以待大地的复苏,来春的惊蛰。事实上,依据以往多年的经验,收成后放置于大气空间中的山药,也总是谨遵时序,在来年交春之际,就会主动地重新长出新芽,而并不需要有任何土壤或水分的供应。
由这种自然法则可以窥见,山药其实并非一年生的植物,只是由于人们习惯于秋收、冬藏,因此斲断了其继续发展的契机而已。因此在去年岁末收成之际,我就刻意保留两株发展不佳且茎叶业已干枯的山药,不动根基而让其随季节凋零,以便进行后续的观察。
此一作为,一方面可检视山药在土中是否会腐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藉此探索植物发展的可能契机。果然在今年三月惊蛰过后,又见它们从土中冒出了鲜嫩新芽。蛰伏严冬,新芽春暖,大自然果真是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依循法则,大地孕育无尽;谦卑潜沈,自然生机绵延。面对浩瀚自然,我们似乎宜以更开阔的心胸、更谦卑的心情,取景大地、映象自然,藉以探索大地发展之轨迹,了悟自然隐涵的哲理。
一截山药,两条茎蔓,幻化无尽生态情缘。从一而生,一生无量,大地真是无尽藏,而因缘果然是不可思议……
【山药传奇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爱情传奇散文
6.凤凰传奇的经历
7.奇台的金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