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事经典散文

时间:2018-12-11 12:14:31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最幸福的事经典散文

最幸福的事经典散文1

  老人头发已经花白,腰也有些弯曲,眼睛挺大的,但已失去往日的风采,脸很白,有些老年斑。从现在的样子,可以肯定,他年轻时一定是很精神的男人。

最幸福的事经典散文

  老人经常来买药,慢慢就熟悉起来了。他腿有风湿,总是隐隐作痛,他治疗了很多年,却总是好好坏坏地折磨他。记得有一次,他拄着棍子来的,让他坐下后,因为不忙,就和老人聊了起来。原来老人的老伴已经瘫痪4年多了,他每天床前床后照顾着,儿女都已经成家,条件还行,就是忙,偶尔来看看给拿点钱已经是不错了。他说自己身体还行,就是腿不好,他要先保证自己,才能好好地照看老伴。我开玩笑地问;您和大娘年轻时一定很恩爱吧?老人混沌的眼睛瞬间亮了许多。“啥恩爱呀,都风风雨雨一辈子了,你大娘和我没享着太多福,现在终于有机会,我可以为她做点什么了。前几天我出门了,孩子照看二天就打电话让我回来。她不吃饭,还无端发脾气,可能已经习惯我了吧,她看见我就乐了,呵呵…… ”

  那一刻,心里真的很温暖,为老人,更为大娘。也许,他们年轻时很平淡,偶尔也为了琐事吵架,但老了,病了,才把他们的爱发挥出来,也更明白了“与子携手,与子偕老”的含义。

  富贵荣华,都是身外之物,一切最终都会虚无。多有钱,都是一日三餐;多快乐,都会在午夜睡去。人生真的不需要太多,只求老了,能有个人伴陪着,絮絮叨叨地说着,有个人愿意听;有个人能陪着笑着慢慢回忆曾经的过往,然后搀扶着继续夕阳西下的无忧时光。

  大娘是幸福的,因为她遇见了一个重情重义有责任的男人。也许在最后的几年生活里,她是可怜的,没有太多的思想,没有太多的自由,但她却有一个时刻陪伴的依靠,千金难买的温暖。若真的有天堂,她在那里也会,笑若桃花吧。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最幸福的事,就是不早不晚遇见那个能在老了,可以互相依靠的那个人。

最幸福的事经典散文2

  直到去世前,朱传国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经营了10余年的增知旧书店。

  朱传国和他的旧书店。

  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杂乱堆放着近两万册旧书,高高的书架之间勉强容得下两人通行,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来往读者的淘书热情,不少人或静立于书架前,翻看故纸堆里的旧时光,或埋首于旧文献,挑选颇有价值的史料收藏。

  12月的第一个周末,安徽合肥,许久没有开门的增知旧书店营业了,不少爱书人、老顾客纷至沓来,他们购买旧书,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照片,用这种方式支援癌症晚期的书店老板朱传国,也是对这个专门经营旧书的小店的声援。“书店老板已经病重到生活不能自理,合肥最后的旧书店命运再一次站到十字路口,旧书店何去何从?”这些日子,书店老板的病情、旧书店的命运,牵动不少人的心。

  12月5日上午,54岁的朱传国因病去世。前几天,他还在念叨,自己最担心的就是这家书店。“开书店是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希望它能永远活下去。”

  朱传国:“精神食粮很多时候就在经典的老著作里,在旧时的古籍史料里”

  “眼看他起门面,眼看他赚了钱,眼看他关了门。”

  朱传国从20xx年开始经营书店,10多年来,他经历过旧书行业租书、卖书暴利经营的春天,也感受到了网络时代对传统图书市场的巨大冲击:货源越来越少、房租不断上涨,身边的旧书店纷纷歇业,城市里曾经繁华的几大旧书交易市场,已成了历史。

  书店的生意难做,收入也从每年好几万元跌至不到两万元,但朱传国没有放弃。“精神食粮很多时候就在经典的老著作里,在旧时的古籍史料里。”

  基于对古籍经典、历史文化的敬畏,朱传国筛选书目相当严格,也坚持规范经营,看品相、看出处、看版本……打书店开张以来,他没有收购、销售过一本盗版、低俗书刊。

  “要让每一个爱书人,来到书店都能淘到心仪好货。”为此,朱传国时常要走街串巷上门打听收购、从废品站里寻宝、从旧货集散地淘书……每当看到读者在店内淘到一袋子书,带着喜悦、满足离开时,朱传国觉得一切都值了。

  即便是千方百计淘来的珍本、孤本,朱传国也不会藏着掖着,对常来的老主顾们还会降价打折,顺带着同他们闲聊几句,以文会友。渐渐地,不少作家、学者,都会到他这里找寻可用的史料,他们和豪爽的朱老板成为了朋友,书店虽小,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样的日子让朱传国觉得很充实,也很满足。

  直到20xx年,朱传国被确诊患上了直肠癌。频繁的手术、化疗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积蓄,书店也时开时停。但朱传国仍一心想着书店,想着怎么为城市的文化发展做点贡献。

  11月24日,朱传国把珍藏了10多年的46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史资料捐给了合肥市图书馆,“很欣慰能在自己的最后时光,为合肥做一些好的事情。”

  读者:“文化需要传承,大家尽可能搭把手,让书店能够继续维持生意”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一家旧书店。”朱传国的病情和书店的命运也让不少听说、了解增知旧书店的人们牵挂、揪心。许多人参与了“为增知旧书店代言,我们都是文化摆渡人”的线上线下公益活动。

  习惯了网购,以往从没在市场上淘过书,听说了朱传国的故事,在安徽电视台工作的陈燕特地来到增知旧书店,买上几本旧书。

  孙旻霈在增知旧书店附近生活了20多年,每天上下学都要从书店路过,时常会进来瞅一瞅,翻看几本画册,这家书店承载了他太多的儿时记忆。这一次,他参与一家公益机构的活动,打算从书店收购一批旧书并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孙旻霈看来,老板的身体不好,一直坚守很不容易,“文化需要传承,大家尽可能搭把手,让书店能够继续维持生意。”

  同陈燕、孙旻霈一样,很多人或是慕名而来,或是追寻记忆里的旧时书香,或是捐助一些旧书籍,或是淘上几本宝贝,并附上书目、书店照片在朋友圈里转发,让更多人关注、关心增知旧书店。

  书店已不是第一次受到关注,去年4月,一篇“一起帮帮老朱,拯救旧书店”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发出当晚点击量就达10万+,随后一周,书店营业额达到10多万元,比过去几年的营业总额还多。

  “朱老板总是说日子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要大家的物质捐助,大家就通过上门购书的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文章的撰写推送者章玉政是增知旧书店的老顾客,也是朱传国的老朋友,他没想到文章会引来这么多人的关注。

  “这期间一家出版社主动联系,想为朱传国免费出书,将他几年来的淘书偶记编辑出版,一方面为老朱支援些稿费,一方面也为民间旧书业的发展留下一份生存档案。”章玉政说。听到朱传国去世的消息,他觉得虽然很突然,但也在意料之中,“他已经把他所能做的最美好的东西留给了我们。我们做这些活动,不只是为了帮助老朱,更多的还是希望这个旧书店能持续下去,成为老朱所期待的‘永远的旧书店’。”

  朱成龙:“不能总是靠爱心购书,也不能单纯依靠传统店面营销的老路”

  在朱传国的儿子朱成龙心里,一个城市的厚重不体现在楼建得有多高,路修得有多宽,“很多时候,僻静的小巷,简陋静谧的书店,一下子就能把城市的天空照亮。”

  现在,朱成龙会利用上班的闲暇时间打理书店的生意。他已经决定,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把书店继续做下去。

  朱成龙从小接触旧书行当,耳濡目染,对书店的发展有更多的理解。在他看来,书店未来的发展,还得在销售模式的创新上破题。

  “不能总是靠社会各界的爱心购书,也不能单纯依靠传统店面营销的老路。”现在,朱成龙在增知旧书店门口,摆放了不少淘来的砚台等古董和老物件儿,通过衍生产品的销售增加书店营收,“下一步还会考虑开发制作一些具有书店特色的文创产品,比如印有书店标识的笔记本、钢笔等,增加销路。”

  同时,他打算引入互联网思维,入驻网上旧书店平台,开展文化沙龙、讲座等各种形式推广宣传,朱成龙觉得,往后的发展还得坚持多条腿走路。

  章玉政认为,除了旧书店自身的突破创新,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扶持也必不可少。“能否给予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给予一定的书店房租补贴,能否考虑为旧书业、旧书店打造‘新家’的方式,规划建设一处可以称为‘文化地标’的旧书市场或一处可供人安静淘书的旧书店。”章玉政说,“喧嚣都市需要留一片宁静的角落,短期看政府加大了投入,但长远讲,提升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层次。”

【最幸福的事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最幸福的爱情散文

2.幸福经典散文

3.优美散文最浪漫的事

4.最浪漫的事爱情散文

5.最经典的励志散文

6.最浪漫的事经典美文

7.最浪漫的事的爱情散文

8.父亲的事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