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山下散文随笔
愚公移山的故事不知流传了多少年,感动了多少人。今天,我们还得提倡愚公移山的精神,但侧重其精神不一定要动真格地移山,移山,那是个笨办法。这是小港街道江家山村村民对解决“出山难”问题的共识。
位于老鹰山、布阵岭下的江家山村,因有一条南北走向长约三四公里的黄蛇山横卧挡道,使这个村落变成了一块小小的盆地。多少年来,人们要出村子,就得从“黄蛇”的背上爬出去——翻山。尽管这黄蛇山并不是很高,但翻越一次也让人们累得够呛,缘于此,这里的人们生产方式要比别处落后一点,生活水准要比别处“退板”一些。循规蹈矩的村民清一色地“摸六株”,饭能够吃饱,衣也能穿暖,但手头可供改善生活的零花钱甚微。过惯了节俭光景的村民一年四季就靠咸菜汤、臭冬瓜、酱豆腐作主菜打发日子。
上个世纪80年代,村民们提出了在黄蛇山中段截个口子的设想,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村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在黄蛇山腰间动土,奋战数月,一个2米多宽的口子终于被开掘出来,村民们从此免受了出村爬山之苦。可是,社会发展得飞快,没几年功夫,人们出村已不习惯于步行,而要借助于大大小小的车辆了。按理,2米宽的道路也足够人力车和小型车辆行驶,可要命的是,山外又有一条属于小浃江分支的河流挡道。
谁都知道,凡有河流之处必有桥梁,那条河上也确实有桥,并且是难得的“双桥”,因那河中心有一块巴掌大的陆地,那桥也因此架设了两座。令人无奈的是,这“双桥”的功能连一桥都不如!因这两桥之中有座身分特殊的古桥唤做“堰山碶”,属于需要严加保护的文物,连行人都不准通行,更不用提车辆了。毗邻的那座水泥桥的功能深受“牵连”,风吹雨打,无人问津,天长日久,沦为废桥。好多年来,一些搞企业做生意的村民打了“的”或是雇了货车,车只能在通途路边嘎然而止,不能开进村来,村民们好困惑呀!
改革开放的`春风越吹越强劲,江家山人又一次为出山的问题作认真的思考。2002年,村委会在镇政府的指导下,经过研讨论证,大胆引进了一家采石场。那采石场主看中了山里丰富的石资源,顾不得细想便掏出150万元为村里筑了条长1000米8米宽的水泥路,与勾通北仑、宁波的通途路相接。采石场主何以如此慷慨?因他的石料得由重型车辆运输出去,路不通,他光采石子不成了傻蛋么!呵呵,今日愚公长智慧了,过去解放军智取华山,他们动了点脑子,智取了一个老板,便免去了当年老愚公挖山不止的烦恼与劳累!
人常说,若要富,先筑路。这些年,江家山村的村民真正认识到了路的好处。如今,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的道路使村级经济如虎添翼,老鹰山下的杂边地建起了一幢幢厂房,一批小工业办了起来,集体可支配收入年年看涨,由以前的不足十万,提升至二三十万,据说两三年内可涨至七八十万。村里的年轻人更是活跃异常,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广泛了、密切了,有的外出打工、经商、承揽手艺活儿,有的在村里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成了业主。外来打工者也开始摸进村来,或务工或安家。一些热衷于田地活儿的农家,种植的花卉、蔬菜、小水果能十分方便、及时地上市了,值钱了,小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了。
【老鹰山下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上山下山
2.两界山下有你我
4.冰山下的情缘散文
6.王湾:次北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