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江南话沧桑的经典散文

时间:2018-10-03 16:22:19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山里江南话沧桑的经典散文

  以前,看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每当《问天再借五百年》的主题曲响起,那跌宕起伏的旋律,总让我有一种心潮激荡的感觉,在心里油然而生。一句"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将一份对生活的眷恋,对生命的不舍,还有对时光易逝的无奈,表达得可谓是淋沥尽致,让人深思。

山里江南话沧桑的经典散文

  或许,作为拥有天下的帝王,面对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江山社稷,想要留住光阴,留住太阳不下山,倘若设身处地,倒也无可厚非。捻着苍白的胡须,凝视苍穹的康熙大帝,在那一瞬间所领悟到的,不知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愿望是美好的,可现实却让人无法逾越;即便是高贵无比的帝王,也不能留住时光,留住心中的那份美好,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遗憾吧。能将一份执念,一份难舍的情结,守候六百年而不变,这在一个人的身上,定然只是美丽的神话。可是,若是在一个群落里呢,神话是不是可以写成传奇?

  在我的家乡平坝,一个地处西南边陲的小县,就有这样的一个群落,把一份来自六百多年前的美好,一个矢志不渝的执着,一辈一辈地传承下来,直到今天。其实不止平坝,确切地说,是在平坝与安顺之间,在古驿道沿线的大部份地方,居住着这样的群落,在我们这里,称之为屯堡人。

  之前的屯堡村落,表面上看,与遥相呼应的其它村落,区别也不甚明显。但内在的方面,也就是精神世界,则就是经渭分明,行止各异。屯堡人的内心,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论朝代是否更替,无论世事如何变换,他们世代沿袭的屯堡文化,却始终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或许,若不是机缘凑巧,勤劳而又聪慧的屯堡人,仍会在默默无闻中,书写着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农忙时耕种收获,农闲时买卖经商,继续着一份外人所不知道的坚守;山花烂漫的屯堡村落,也会像藏在深山的高原明珠,默默地闪耀着不为人知的光彩。这个机缘,自然是来自于时代的进步,来自于改革开放。

  应该说,屯堡人被外界所认识,最先的媒介,是屯堡的地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安顺的屯堡地戏,就因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被专家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可是,若要说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旅游业的兴起,则可说是功不可没。而平坝的天龙古镇,无疑是最先品尝旅游滋味的屯堡。

  提起天龙的屯堡旅游业,最先吃螃蟹的,是天龙古镇的屯堡人xx。整个天龙古镇里,居住着张陈沈郑四大家族,这个xx,正是陈姓族人。陈家在平坝是大姓,而且可谓是家世显赫、人才辈出。清乾隆年间才气蜚然的著名学者、水利专家陈法,就居住于毗邻天龙的白云庄。抗日战争中,在台儿庄战役壮烈殉国的陈蕴渝,牺牲后被追认为少将,也是天龙陈姓族人。天龙街上,至今仍有其故居,接受人们的缅怀。xx其人,职位虽不高,却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用当地人的话说,脑筋很活泛。

  最初的设想,来自于为企业谋发展的思路,身为县供销社主任的xx,从当时的大环境中,发现旅游这个新兴的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定然会有长足的发展。于是呢,县供销社就与县文广局签了一份合同,承包了天台山。天台山上,有个伍龙寺,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国保",由县文广局负责管理。经营几年后,由于租金问题协商未果,双方中止了承包合同。这其中,或许也有xx已经调离的原因;这时的xx,已调到了省供销社,任副处级干部了。

  时隔不久,xx便与人合资,成立了天龙旅游公司,将天龙古镇与天台山,捆绑到了一起,互为依托,通过省旅游部门向外销售,正式拉开了屯堡旅游的序幕。虽然现在,因为国家有关规定,身为国家干部的xx,已将股份全部出让,不再是旅游公司的老总,但不得不说,他对屯堡旅游,对外面的人了解走进屯堡,认识屯堡文化,是作出了贡献的。在平坝当地人的眼里,屯堡人的善于经营,那是有目共睹、无人否认的共识。身为屯堡人的xx,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平坝的天龙屯堡,因了一座山的独特,一个镇的古朴,一个人名声的显赫,受到外界的关注,也因此比其它的屯堡村落,无形中多了许多,而来自外面的游人,对屯堡的认识,大多也缘自于此。

  这座山,就是天台山。原先的国道上,车从路上过,若是你正好坐于车上,便可从车窗里,看到天台山一掠而过的侧影。即便没有人告诉你,你也会从一眼之缘中,感到此山的独特之处。天台山并不高大,却很奇特,犹如一根石笋拔地而起,有如鹤立鸡群,不同凡响。若是仅止于此,恐怕也只能偶尔露露峥嵘,绝不能像今天这样,每天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与素未谋面的人暗通款曲,接待来自海内外的众多游客。天台山令人称奇叫绝的是,山上建有一寺,名为伍龙寺。伍龙寺依山势而建,远远望去,与天台山宛如一体,浑然天成,像是新长出的笋尖。

  伍龙寺的大殿,从外面是看不见的;伫立在大殿外的,是高峙的石头墙体。石墙的中间,有一圆形拱门,只要厚重的大门一关闭,门里与门外,就成了两个世界。仔细想想,佛门的幽静与红尘的喧嚣,是不是一道门,就真的能阻隔呢?大门两边,镌刻有一嵌字楹联"云从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月照台中台前胜景台上观",将"天台”二字,巧妙地嵌于楹联中,不仅概括了天台山的景色,而且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据说,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曾在挥兵西南途经此地时,上山拜访其在此出家为僧的叔父吴风,下榻于伍龙寺,并留下了朝服、朝笏和腰刀,这些物件,至今仍存于寺内,供人观赏。没经过考证的传说,自然只是传说,但伍龙寺堪称石头建筑的经典,则是有目共睹,得到了古建筑专家的肯定。

  声名显赫的人,自然非颇具传奇色彩的沈万三莫属了。这个明洪武年间名噪一时的江南富商,据说明王朝南京的城墙,都是他捐资建筑的,因为得罪了皇帝,被朱元璋抄没家产,流放云南,到了平坝卫,在当年的驿站所在地饭笼铺,也就是当今的天龙古镇,在石头的城堡里,度过了繁华落尽后的落魄岁月。至于是如何能在饭笼铺落下脚,个中缘由,已成了历史未解之谜,即便是沈万三的后人,也不能详加叙述了。

  在安顺这块土地上,屯堡人素来都以善于经商而闻之于世,而沈万三,则被文人余秋雨,誉为十四世纪中国最善于理财之人,这里面,是不是有沈万三言传身教,或是潜移默化之功呢。

  天龙古镇,在安顺屯堡的云峰十八寨中,由于有了石天台山的经典,有了沈万三的传奇,有了陈蕴渝的忠烈,就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才会跻身全国著名古镇之列,成为屯堡文化的翘楚,被誉为平坝的"山里江南“。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因其出生在平坝,曾为平坝欣然提词:"故里平坝,山里江南",天龙古镇的知名度,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那条通往云南,见证了明王朝挥师平南的古驿道,只剩下了一段一段的残余,躺在荒草萋萋的山岭间,默然无语地承受被时光遗忘的寂寞。偶尔,也会有那么几个人,或是因了文化,或是因了历史,将杂草相伴的古驿道,从不同的角度,拍下几张照片。或许,只有在这些较为专业的目光里,能从古驿道苔藓斑驳的身上,能看到几分古埃及木乃伊的光彩。

  今天的你,若想要去天龙屯堡旅游观光,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不必顾疑舟船劳顿之苦,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会将你送到。像徐霞客那样,靠一双铁脚丈量旅程的岁月,已躺在历史的字里行间,成了过往的那些事。天龙古镇,在沪昆高速有一出口,出了收费站,也就只剩几分钟的路程,眼睛眨巴几下,就到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平坝人,对于屯堡人,最初的认识,来自于他们的语言,还有他们的服饰开始的。那时候,地方上的人,背地里都称其为"上方人",称他们的语言为"上方话“,这好像就是一种区别,有别于地方上的汉族、苗族、布依族和回族,一种极易识别的`符号,一种明显的标志。

  屯堡人讲的"上方话”,语速急,翘舌音多,若是讲话的人再快上一点,那话音就像是在口腔里打滚,根本就听不清说的什么。此外呢,屯堡人有个口头禅,但凡开口,爱带个"讲说是“,比如若要说"这个事呢……“,屯堡人会说成"讲说是这个事……“如此一来,只要是屯堡人,一张口,那浓郁的屯堡味,真个纯正得很。后来得知,这种语音独特的屯堡话,竟然是大明朝的官话,相当于今天的国语普通话。

  很多来自外面的人,走进天龙屯堡,便会感到浓郁的江南气息,犹如缕缕清风扑面而来,刹那之间,仿若置身于古朴的江南小镇,映入眼帘的景物,让人惊叹。古屯大门石牌坊上,镌刻着一幅意境深邃的楹联:“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田泷,枝发云贵三千里守望家山。”将屯堡的历史,与江南的渊源,尽皆浓缩于此,简明扼要,令人浮想连翩。

  走在幽暗深邃的石巷里,踩着饱含沧桑的石板路,领略着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在石墙石瓦的迷宫里,穿行于一个个屯堡人的小院,观赏那雕花的门楼、江南风格的建筑,精致的雕花桌椅,刻着松、竹、梅木雕的窗户,还有那些石磨、石缸,甚至灶台,只觉浓郁的江南风韵,如缕缕清风拂面而过,令人耳目一新,深感不虚此行。

  屯堡人的生活,也无一不透着江南文化的气息。妇女们手上的提篮,屯堡妇女服饰上的花边,屯堡风味的大盘小盏,盐菜煮土豆汤、炒寡蛋、霉豆腐……还有那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婚丧嫁娶所遵循的习俗,所有的这些文化风俗习惯,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究其根系,都来自于六百多年前的江淮大地,是大明遗风在鸟蒙山麓的鲜明体现。这种独特而又罕见的文化现象,这种历经六百多年而不改的精神执守,或许是有心栽花,或许是无心插柳,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恐怕是屯堡人自己,也是难以说得清楚的。

  其实呢,对于一份美好的守候,来自于对美好的执着,来自于内心磐石一般的坚定。一个人,或许能用毕生的精力,守候着心中的那份美好,人生几十年的时光,有时就像是弹指之间,是不是呢。可是,若是要守候六百年的美好,守候着心中的那份情怀,一份缘自于秦淮两岸的江南风韵,则需要一辈一辈的传承;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这坚守执着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感动,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中,蓬勃着绿意盎然的生机。

【山里江南话沧桑的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江南小巷-经典散文

2.山里蚊散文

3.烟雨江南经典散文欣赏

4.历经清贫话沧桑作文范文

5.关于江南的散文-江南的散文

6.岁月沧桑的经典语句

7.描写沧桑的经典句子

8.雨后的山里的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