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布鞋散文随笔

时间:2018-10-02 20:16:46 我要投稿

母亲的布鞋散文随笔

  我已经不穿母亲亲手做的布鞋好多年了。但我常常记起母亲的布鞋来。

母亲的布鞋散文随笔

  儿时记忆中,农村的妇女都是会做布鞋的。倘若哪家媳妇不会给自家的男人孩子做布鞋,会被村里人取笑其无能。那时村里流行一句俗言:“姑娘十六,针线在手;姑娘十八,做鞋纺麻。”所以,故乡的村姑们,自小便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学会了这行手艺,直到自己为人母,为人婆,再一代代相传下去。对于农村中长大的我们而言,那时候物质并不丰裕,能穿着母亲做的新布鞋上学,是一件既体面又荣光的事情。而现代呢,因为有了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的丰富,年轻的姑娘们大都不会纳鞋底,做布鞋了,这手艺恐也面临失传。

  而那时母亲是村里最心灵手巧的人,她做的布鞋,不仅结实耐穿,而且鞋面光滑,纹路清晰,好多村里的妇人都上门请教母亲,母亲也乐意帮助,临了不免还得送人家一两片“鞋样”。

  母亲做的布鞋,鞋底全用麻线一针一针纳成,黑色灯蕊绒鞋面,白布包的鞋底,有时为了美观好看,母亲也会在鞋底与鞋面之间再镶上一圈白色的'绒线,俗称“毛底鞋”,这鞋在当时的农村,要算是一件奢侈品了。

  对于那时代的农村来说,布鞋是一件生活必需而且极为普通的家庭物件,即使这样,许多的乡下人因为穷困,还不一定年年有新的布鞋穿呢。

  而要完成一双黑面白底的布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记忆中,农闲时间,母亲总是针线不离手的。年初农闲时,先做好全家人的鞋底,后再做鞋面。单这鞋底,做来便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儿。那时候,家里穿过的旧衣坏布,从来都不曾丢弃过,因为这些可以用作鞋底的原料。

  每年初春时节,母亲总把那些收集好的旧棉布,一张张平铺了,放在大方桌上,刷上浆糊,再铺上布面,刷一层,铺一层,那行为,像极了北方烙煎饼的样子,我们那时称这为“打布壳”,待“布壳”完成后,得在阳光下晒到全部干透,方可用作鞋底。

  每一双鞋底都是母亲在“布壳”上一针一针纳出来的,遇到赶紧的事,比如农忙时节,母亲半夜里还帮我们弟兄几个纳当年的鞋底。我曾经很小的时候,见母亲在油灯下,一边用锥子引着线,一边还不停地挑着油灯的灯芯,深夜四周一边静寂,偶尔听见油灯灯芯燃过的“滋滋”声,而母亲却像赶着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一样,严肃而认真。一直到我成人长大,母亲银发腰弯的九十年代末,我才没见过母亲纳过鞋底。

  印象中最后一次穿母亲做的布鞋应该是一九九六年,我刚外出求学,母亲帮我打点行装时在我的木格箱子里装了一双新的布鞋,并亲自送我到学校。也是那一次,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生我养育我的那弯山村,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上学期间,我曾穿着母亲做的布鞋行走在校园的图书馆、阅览室、教室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母亲的布鞋轻巧平整,走路四平八稳,总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可直到有一天,我去学校的饭堂买饭时,路途遇见了几位时新的学友,他们竟在背后对我指指点点:“看那小子,穿双黑不溜秋的布鞋来上学,好是老土。”说完便嘻嘻哈哈地消失在我的身后,我那时本以为穿双布鞋是十分得体的事,突然听别人这样一说,不觉双面通红,耳根发热,一时间头脑一片空白,耳中仅存人家的闲话来。从此以后,我再没穿过那双布鞋,我甚至已经忘却有布鞋这一物件来,所以直到参加工作,我也从未穿过布鞋。

  那还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因为去北京学习,闲了总爱去那些文人所述的北京胡同转悠。那还是一个深秋的午后,阳光也异常的和暖,我照例去了一个老旧的胡同,记得名儿应该叫“砖塔胡同”的,因为鲁迅先生曾经在这个胡同的68号住过,写了小说《祝福》的,所以我兴致迥然。及至胡同深处,见一约摸八旬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坐在胡同的街边晒着太阳,她低着头,平静而认真地纳着一双布鞋底子,身边放了一个竹扁头,里面全是针线物件——两双布鞋,三双鞋垫,一些孩子的虎头鞋,花花绿绿的,甚为好看。

  我被那些东西吸引住了,俯下身去,竟无意间摸起那一双布鞋来,见那鞋面为黑色灯芯绒,鞋底为白布包裹,麻线纳得均匀而细致。我突然觉得那布鞋是那样的眼熟,就像遇见了多年的老友一样。对的,像极了儿时母亲做的布鞋,我向老奶奶询问那布鞋的价格,便掏了十五块钱,也不管那鞋穿不穿得,便把它买了下来。

  当天晚上,我便给母亲打了电话,说起她的布鞋来。母亲说:“人老了,没用了,眼花了,干不了那穿针引线的事儿,所以做不了布鞋了……”我在电话那头默默地听着母亲的念叨,禁不住地两眼模糊。

  母亲老了,我此生再也穿不上母亲亲手做的布鞋了。但穿母亲布鞋的那种感觉却常常伴随着我,可能直到终老,也不会忘记的。

【母亲的布鞋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关于母亲的散文随笔-描写母亲的散文随笔-有关母亲的散文随笔

2.白布鞋

3.布鞋的唯美散文

4.布鞋的故事作文

5.外婆的布鞋随笔

6.散文随笔《母亲》

7.描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8.伟大的母亲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