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唱红样板戏经典散文

时间:2018-06-23 20:02:21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小村唱红样板戏经典散文

  70年初的那年冬天,天出奇的冷,还没到小雪,大雪节气,一场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就把小村覆盖得严严实实,青龙河犹如冻僵的巨蟒横卧在云彩山脚下。小村家家户户都准备好过冬的各种物品,把土炕烧得热热乎乎,人们在家里猫冬了。

小村唱红样板戏经典散文

  尽管寒风凛冽,冰雪连天,但小村群众大唱革命样板戏的热情没受丝毫影响。家家户户墙上挂着的农村有线广播小喇叭每天早晚除转播中央、省、地区电台和本县广播站的新闻节目以外,天天播放革命样板戏,如《红灯记》、《沙家浜》、《海港》、《龙江颂》、《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小喇叭的每天灌输,使革命样板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小喇叭里播放的样板戏给全村百姓单调的猫冬生活注入生机与活力,给父老乡亲带来无穷的欢乐,通过革命样板戏的深刻教育,全村的男女老少对样板戏里的唱腔都会哼唱,唱词几乎倒背如流,对正面人物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郭建光,阿庆嫂,杨子荣,少剑波……崇拜之极,扎根在心中。而对反面人物如鸠山,王连举,刁德一,胡传奎,座山雕……恨之入骨。用当年流行的一句话说,实现了“革命觉悟大提高”,“革命意志坚如钢”。既“抓了革命,”又“促了生产”。

  村里的贫下中农文艺宣传队从早到晚排练革命样板戏;村党支部,革委会经过严格选拔,在本村的“下乡知识青年”和“回乡知识青年”中选拔20多名“青年革命演员”。为了选择好这些演员,村里下了很大功夫,党支部,革委会专门成立由村书记老王亲自担任组长,村支部成员,革委会成员、各生产队队长,贫下中农代表为成员的演员招考领导小组,并请来公社文化站站长,各村的“名”演员来村里担任评委。村里规定,参加演员考试的“下乡知识青年”必须出身于城里的工人家庭,“回乡知识青年”必须是贫下中农家庭出身,根红苗正,要有文化,有文艺基本功,男孩子长相要英俊,女孩子长相要漂亮。

  招考贫下中农文艺宣传队演员的通知一经大喇叭、小喇叭广播,村里的“下乡知识青年”和“回乡知识青年”趋之若鹜,纷纷到村部报名,他们心里清楚,一旦被选中,当上贫下中农文艺宣传队的'革命样板戏演员,就可能有机会参加公社、县、地区乃至省里的演出,或者被选进专业剧团,“一步登天”。一位来自北京的女“知青”无论长相,唱功,对样板戏的理解,掌握程度都堪称一流,可是一政审,她家出身“资本家”,不符合选演员的相关规定,于是与“革命演员”失之交臂,那天晚上,她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青龙河边,仰望苍天,大声哭喊,老天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哭得悲悲戚戚,令人动容!

  邻居大叔家的云霞姐选上样板戏演员那天,全家人高兴的不得了,大叔和大婶专门做了走油肉炖粉条,炒了好多菜,把村里的相关人员请到家里吃一顿,云霞姐也真争气,从村里唱到公社,从公社唱到县里,从县里唱到地区,成为样板戏的“名角儿”,远近闻名的“样板戏明星”。

  选好的演员集中到公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回到村里后,经过精心的组织排练,就开始演出了。

  演出那天,小村像过节一样热闹,父老乡亲吃罢晚饭,冒着严寒,老早地来到村里的戏台子前,等村贫下中农文艺宣传队的“汇报”演出。

  夜幕降临,戏台子里灯火通明,锣鼓镲唢呐声,声声入耳,乐队的“对弦儿”声,演员的“练嗓子声”格外吸引人。演出前,大队书记老王站在幕布前,对着动圈麦克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们村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贫下中农文艺宣传队,可以高唱革命的样板戏了,广大社员要认真看,专心看,让革命样板戏深入人心。

  讲话后,一个漂亮的女青年报幕员款款走上台前报幕说,我们娄子石公社塌山大队贫下中农文艺宣传队今天演出的节目是: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话音刚落,大幕徐徐拉开,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友林哥扮演的参谋长少剑波带着一队里面着军装,外穿白色滑雪衣的解放军队伍一出场,就引起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而彦龙叔扮演的杨子荣,云霞姐扮演的小常宝及景明哥扮演的李勇奇等陆续出场,台下掌声如潮。村民们平时都在广播里听声音,而这次贫下中农的文艺宣传队把杨子荣,少剑波,小常宝,李勇奇,及座山雕,栾平等角色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台上演员演的起劲儿,台下群众看得仔细。《朔风吹》,《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十八棵青松》,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一股暖流,村民对革命样板戏的热爱发自内心,戏里的经典台词和那些歌曲,村民开口就能唱。

  至此,村贫下中农文艺宣传队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在村里演一场,一个冬天几乎把上级规定的革命样板戏演个遍,村民真正过足了观看革命样板戏的瘾。

  革命样板戏,是村里年轻人的最爱。村里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果树专业队,农业生产专业队等十几个专业队,专业的队员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走到哪里就把样板戏唱到那里。男队员最喜欢唱的就是《智取威虎山》里的《十八颗青松》,用队员的话说,我们就是青松,生长在陡峭的山崖上,任凭雨打风吹,任凭风雪冰霜,我们依然挺立,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而女队员最喜欢唱的是《红灯记》里《都有一颗洪亮的心》 、《仇恨入心要发芽》。

  老人也都喜欢唱革命样板戏,有时生产队里开大会,会前都要唱上一段。一些老人主动担任“演员”,在一起聊起革命样板戏眉飞色舞,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他们把《沙家浜》里的《智斗》;《龙江颂》里的《为革命再大的牺牲也要承当》;《海港》中的《海港大吊车真厉害》等歌曲唱得有板有眼。在分配角色时,大妈们特别喜欢扮演阿庆嫂,江水英等女性角色,大爷们特别喜欢扮演郭建光,李玉和,杨子荣,少剑波,而要让他们扮演鸠山,王连举,栾平,刁德一,胡传魁,他们老不情愿了,有时候还因为扮演角色的问题和生产队长争论得面红耳赤 。

  村小学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基本以“学工、学农、学军”为主,每天除了学唱革命样板戏以外,就是参加村里的农业生产劳动,与广大工农兵相结合。每天上课或劳动前。每个班级必须唱革命样板戏,孩子们最喜欢唱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时候,学校还举办“学唱革命样板戏比赛”, 设有集体奖和个人奖,每个班级都出节目,并选出优秀选手独唱,最后选出集体和个人一、二、三等奖,奖品就是一张奖状,当班长和“独唱演员”接到奖状的时候,那激动劲儿,高兴劲儿,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大唱革命样板系也是展示各村实力和贫下中农文艺宣传队的最好机会,每年,公社都只要举办“全公社革命样板戏”巡回演出,每个村都使出浑身解数,反复排练,精心准备,演出那天,村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亲自带队,演出成功了,全村人都跟着欢呼,要是演砸了或者出现一点不足,全村群众不光是埋怨贫下中农宣传队,对演员也不待见。

  那个年代被人们称为“火红的年代”,革命样板戏成了小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全部,样板戏中“高大上”的人物形象,优美的唱腔、唱词,对小村百姓的影响是那样长久,那样深远。

  斗转星移,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听到“革命样板戏”中曲调时,我都不自觉地哼唱几句,那是时代的符号,那是时代的印记,那是“火红”年代里如号角一样的“指路明灯”。

【小村唱红样板戏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经典散文小村美景

2.浅唱余生经典散文

3.乱红经典散文

4.胭脂红经典的散文

5.秋雨浓,杜鹃红经典散文

6.又见高岗杜鹃红经典散文

7.唱红歌活动总结三篇

8.小村旧事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