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晚年生活》经典散文
说好了,今年春节之后就接母亲进城,母亲曾经答应了的,可是,如今却又反悔了。
早在几年前,母亲就答应过我,如果将来她和父亲有一人去世了,另一人一人一定随我进城,决不独自留守老家。
今年六月,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主动把两个老人的全部家底——两万元养老金交给了我,说是要我拿去料理父亲的后事,然后就随我进城。虽然父亲的去世让我悲痛,但母亲的回心转意却让我心安了许多。
我是家中的独子,一直在县城工作。让年过耄耋的父母留守老家,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最初是父亲不习惯小城里的生活:不习惯空调,不习惯每日洗澡,不习惯不让随地吐痰,不习惯没有酒歌的日子。因为父亲不习惯,母亲为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也只好不习惯。因为相互之间有照应,更因为姐妹们都嫁在寨上,离娘家不远,我也就听之任之的让父母留在了老家。
父亲去世后,我以为母亲会随我进城。可是临了母亲却又说,要等过七后父亲的魂魄回家,要收拾种下的玉米和洋芋,要把刚孵出的两窝鸡仔养大,春节之后,在老家过上最后一次春节就随我回城……
我听从母亲的意见,最近,我回老家旧事重提,母亲却又改变了主意:她要一直留守老家,直到哪一天她生活不能自理了才随我进城……
今年八十有三的母亲虽然在前几年做过截肠手术,但身体一直很硬朗。在老家,她虽然早已不再从事田地劳作,但小规模的种养业一直没有间断过,常年喂养四五十只鸡,屋边到处都种上了玉米、小米、辣椒和时兴的瓜菜等。老家离县城也就三十里路,每一次回家我们车子的后备箱都会被母亲的这些爱心填满。如果母亲想我们了,就会给我们捎话说,家里的瓜菜都熟了,鸡蛋都堆满了,让我们回家去取……
接到我们回家的电话,母亲就会显得特别高兴:忙着煮饭、忙着择菜,忙着为我们准备捎回的.东西。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一桌农家小宴就已经上桌。她知道我们不会在老家过夜,就常自言自语的说,再过十多天辣椒就该红了……十多天后,不用母亲捎话,我们又会再一次回家。
母亲一生勤俭,唯独对我们购买两样东西执支持态度。一是手机,她说有了手机,就能天天接到我们的电话,而且她还要我们与她建了一个亲人群,说这样可以节省话费。亲人里谁家的家长里短,母亲总是第一个知道,她俨然成了亲人中间的信息发布中心:“听说你二姨爹病重了,你们抽空去看一下。你父亲病重的时候,他抱来了一只母鸡!”。八十多岁的母亲耳不聋眼不花,嗓子还特别的大,可能是与耳聋的父亲常年在一起养成了。母亲不识字,不会存电话号码,但我们的电话号码她却记得极准,要人帮忙打电话时分毫不差。最近,家乡组建了几个手机民歌群,每天晚上网群里总是歌声不断。母亲又悄悄的给我电话说,她想买一个能收听侗歌的智能手机……
母亲还极力支持我们购买私家车,她说,我们每一次回家,用单位的和借朋友的都不适合,还是自家有才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母亲还说,如果不够钱买车,就把那几十亩山林卖了吧!那本来就是留给我的,说得我十分感动。想不到工作临退休了,还要让母亲为我买一部私家车操心。说什么今年都一定把私家车给办了。
老了的母亲喜欢串门,每一次给母亲打电话,她不是在这一家听侗歌,就是在自家里煮油茶吃。如今,留守寨上的都是一伙老年人,天冷了,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烤火拉家常,末了,主人家还要留饭或煮油茶消日。苦惯了的老人们老来也知道了享受,那一碗碗的油茶吃得分外的香甜。有一次,我顺路回家没事先告诉母亲,只见一屋的老人在家里津津有味的品尝着我以前给母亲带去的保健品,一见我回家一个个都作了鸟兽散,母亲喊都喊不回来。母亲直埋怨我:“回家也不事先讲一声,大家都有些怕你!”难道,我在家乡老人面前就是这样让人感到害怕的么?
母亲在家里或是去串门,身边总少不了有个搓麻线的竹篮子,她一边闲话一边拎麻绳,话有多长那麻绳就有多长,我们身上的侗布家衣就是母亲在闲话中拎出来的。没有搓麻线的日子,母亲反而感到日子特别漫长……
母亲喜欢农村的那份浓浓的气息。她喜欢鸡飞狗跳,喜欢瓜菜绵长;喜欢原汁原味的侗歌,喜欢无声无息的闲话;喜欢那暖融融的炭火,喜欢那冰凉凉的井水……更喜欢那直白达意的亲情。
只要母亲觉着快乐,就让那快乐伴随她永远吧!
【《母亲的晚年生活》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3.我的母亲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