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三峡的故事旅游随笔

时间:2023-03-09 18:24:01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白与三峡的故事(旅游随笔)

文/阮海强 阮星

李白与三峡的故事(旅游随笔)

在瞿塘峡口的白帝城文物陈列室内,有两件珍贵的展品:一件是毛主席的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乘江峡轮来到白帝城下,手捧一叠线装诗页,眺望古城吟诗的照片;另一件是同年周总理书写的一首古诗墨迹。毛主席和周总理所推崇的是同一首咏三峡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七零一年),出生于西城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当时属唐朝安西都护府)。约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锦州昌隆县(今江油县)的青莲乡,所以后来号称“青莲居士”。至二十五岁,为了寻找机会发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他踏上了出蜀远游的道路,第一次经过三峡。有诗为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三峡是个什么样儿呢?李白挥笔作这首诗时,还不曾看到。因此,占据诗人灵感的还是故乡的名山(峨眉山)和名水(平羌江,现称青衣江)。可是,等他经清溪(今犍为县)、过渝州(今重庆),目睹三峡奇景之后,他的诗情便“粘”在三峡画廊里了;“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宿巫山》)红艳艳的桃花随着碧绿的江流飞腾,轻盈盈的风儿拂动着如窗的雨丝飘来舞去,令人想起了来三峡避暑并留下风流韵事的楚王!李白过三峡之后仍留恋于三峡景色,在《巴女祠》、《江上寄巴东故人》、《清平调词》、《观元丹邱坐巫山屏风》等诗中均有吟咏。

天宝元年(七四二年),李白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时年已四十二岁。在皇宫中,李白一身傲骨,蔑视权贵,假装酒醉,当着群臣要臣官高力士替他脱靴,又写诗讽喻杨贵妃,因此不到三年就被排挤出来。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由江陵东下的永王李璘的幕府,因此而受牵连坐罪,被投于浔阳(今九江);后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梓桐一带)。五十八岁的老诗人在浔阳江头告别妻室之后便溯长江而上,踏上了去夜郎的漫漫愁程,第二次来到了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此时诗题曰《上三峡》、写得凄凄戚戚。黄牛,峡名,在西陵峡中,因江岸山上石若人牵牛而命此名。黄牛峡一段河道极为险要,俗称鬼门关的崆岭滩即在附近。木船仰仗负纤上行,速度极慢,若遇逆风或纤断,虽行数日仍在黄牛峡中,所以古歌谣唱道:“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从此点化成“鬓成丝”之词,感伤之情显而不露。当年一过三峡时,李白还是少壮之士,此刻已变成了“鬓成丝”的老人,回首坎坷不平的一生,怎么能不产生“三朝上黄牛”的联想?!又怎能不发出“青天无到时”的怨叹?!这种消沉的心境,一直摧残着诗人的灵感,使他二过三峡的诗篇蒙上了一层阴影。

诗人二过三峡,来到了瞿塘峡口的白帝城。其实,由于关内大旱,唐王朝怕引起骚动,下令大赦,李白因而获释。意外的喜讯,在诗人绝望的心头添入了生机,他扶杖登上白帝城,瞻玩古人遗迹,想起了那个自称“白帝”、在此留下古城遗址的公孙述,也想起了三国时刘备溃退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的遗事,追古思今,感慨万千。翌日,诗人返舟东下,踏上了三过三峡的行程。水流湍急,舟行若飞。诗人伫立船头,久束的灵感又如脱缰野马,不禁吟起了千古绝唱:“朝辞白帝彩云间......”轻舟如矢,一泻千里,好不痛快! ( )

在这首诗里,诗人本来是借下水帆船行迅捷来表现自己遇赦获释的轻快心情,但由于诗人艺术造诣极高,而且这种心情又总是与古今旅游者的轻快心情相通,所以直到今天,当江轮从白帝城驰入三峡,或奔出三峡扑向江汉平原的时候,游人不免也要脱口而出:“朝辞白帝彩云间......”

作者:交通运输部公安局长航武汉分局、武汉鑫宏泰船务公司

【李白与三峡的故事旅游随笔】相关文章:

李白的故事02-02

李白的故事作文11-29

(经典)李白的故事作文12-01

(精品)李白的故事作文02-22

李白的小故事作文01-24

[集合]李白的故事作文01-29

关于李白的成语故事12-09

旅游随笔美文11-22

李白的故事作文(优秀5篇)02-22

【推荐】李白的故事作文6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