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

时间:2022-12-09 11:37:31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红楼梦》

浅谈《红楼梦》1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题记

谈起《红楼梦》,必然会谈起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悲惨的爱情故事。二人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自前世便结下了缘分。他们的爱情,好像一粒种子,前世就被播种于泥土里,只可怜今生欲萌芽却无奈倍受磨难与煎熬……

《红楼梦》以封建贵族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讲述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种种黑暗与罪恶以及封建礼教对人类精神的摧残。

当林黛玉第一次到贾家的'时候,我便从那盛大的欢迎场面看到这样一个大家族表面的虚荣和深层的空洞,仿佛一段树皮似乎完美而实际里面早已腐朽不堪的树干。在这个家族里,大家表面上和和气气、有说有笑,背地里却尽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为了权利和金钱不择手段。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那可怜的爱情的种子,将要如何萌芽?

封建的礼教和虚伪的道德仿佛一个坚硬的囚牢,死死地将封建社会困住,将贾府困住,将爱情的种子困住。贾宝玉,注定要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中做出选择。封建礼教要求他选择后者,而他固执地选择前者,追求自由之身。可个人力量终究抵不过庞大的封建礼教的压制啊!( )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花凋落,一个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娇弱女子,玉泪顺着脸颊滑下,弯着腰,缓缓将红花葬下。一抔净土掩风流。这个女子,清高自傲,同时又如泡沫一般一触即破,一生有落不完的泪。她是作为封建礼教反抗者的贾宝玉的唯一支持者,却无力帮他,两人情深似海,却无奈隔着封建礼教的屏障。

封建社会里,再微小的攻击都会都有可能成为致命的一击。这粒脆弱的种子,注定无法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根发芽。这份深沉而脆弱的爱情,注定只能成为最美的悲剧。

浅谈《红楼梦》2

  形容一个人好看,用漂亮,用沉鱼落雁。

  形容一个人人很好,用好很好,忒别好,非常非常好。

  ……

  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表达方式。

  看一本书,看到窒息。那种感觉很痛。我词穷,无法去形容自己心里的感受,这种感觉很无助。因而我在发呆。是难过?

  为《红搂梦》里的每个人留个纪念。让上帝知道,我曾来过这片圣地游览美丽的风景。

  《红楼梦》的开头就是一个悲剧,然后慢慢领我走向快乐的领地。然后再掉眼泪,感受世事沧桑。

  我想我是为文字而生,我不能说可以爱一个人一辈子,或是说爱上了可以相守一辈子。但我就这样无法自拔的爱上了文字,即使以后身边没有人陪,也会和文字相守一辈子。

  我难过,因为林黛玉死了,我真的好喜欢她啊。我真的不能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她死了,虽然只是一个小说里的人物。我理解她的一举一动,因为太害怕失去她所期待的爱情,所以她不愿去相信这个世界。最后她还是得到了,最后也还是失去了,我喜欢她,因为我们很象。有人说我很象她的时候,我很忧伤。但至少有一点,我不会象她那样天天掉眼泪。我的泪是别人的珍珠。所以我不哭。

  我难过,因为林黛玉死了,她永远都不知道宝玉的不得已。她在死亡的最后一刻,心中只有恨。我想她很痛苦,虽然她曾经很幸福,真的。

  在不久以前,一个扮演林黛玉的人去了天堂,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林黛玉在跟我讲话,我想我是痴了,真的。她给我的感觉和在扮演中的感觉一样。是缘分吧,也是无缘。

  宝玉很傻。也许这个故事只有这样写,才会让人动容,才会让人感叹,才会让人掉眼泪。

  看完这本书,我一句话也没有说。看一本书,我永远都不想看到结局,忒别是一本好书。这是不是有点傻呢?不想看到结局,但又天天看,只有看到心碎了还舍不得停止,还一遍遍的想,就象思恋一个人那么痛苦。

  我喜欢这本书,真的好喜欢啊,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有多喜欢,很喜欢,非常喜欢。

  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不会在接触小说了。因为在看完这本书的那一刻,我的心被彻底的冻结了。不知道该怎么呼吸了。

  我想我完了,真的啊,快没有救了,该怎么办呢?

  把一份感情怎么寄托才不会后悔,才会有结果?

  我思恋着《红楼梦》仿佛真的只是一场梦而已。然后醒来,空气是茫然的。她都让我变得多愁善感了。但我也愿意被影响。

  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思想是游离的。为一个人写诗,那种感觉很好。

  希望再看红楼的时间不会很远,带着那份忧伤,那份孤独,走向人生最高的天堂。我在想我会不会走向他们的那个警幻?

浅谈《红楼梦》3

  因为有了你

  风寂寞地驶过。

  因为有了你,寂寞的风更寂寞。枯瘦的竹半掩着已失去奇香的帘幕。

  我站在你灵魂深处,轻轻拨开沉寂的珠帘,静静注视残留着余烬的纸灰,悲叹你——《红楼梦》。

  数不清你千古风流,道不尽你万年常青——《红楼梦》。

  五千年前的亘古文化幽幽飘来残花如梦的歌,渗透着爱恨交织的缠绵悱恻,我泪眼迷蒙。

  一曲红楼,一曲叹。沉淀在中华文化最深处的完美艺术。沉寂在冷酷末梢催人泪下的怅惘悲歌。

  时间交替,往事如风皆是梦,惟有你《红楼梦》——怅远在金陵殿上的悲叹,在抒情的长河中超越历史,流芳万年。

  红楼,一曲叹。

  我思潮万千。

  走过历史的车轮辗轧留下的印迹,回到那悲哀的时代,我直视大观园深处。

  几丛翠竹无法遮掩的清香,隐约看到帘幕里那位娇柔善感的女子,抚琴悲秋,痴泪感情。

  潇湘馆,缠绵情。

  黛玉轻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若娇花照水,似弱柳扶风。回眸浅笑,胜素妆西子,娇巧风流。

  因为有了你——黛玉,《红楼梦》才知何为爱,何为恨,何为情。

  “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若非你潇湘妃子,谁还有如此诗情?“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若非你潇湘妃子,谁还有如此画意?因为你,我才懂得什么是诗意,什么是画意。

  尾追你的香袖,暂别在古屏内的你,轻临坡脚,侧耳聆听。

  痴曲、痴情、痴语。

  残花在空中飘零,零零落落,星星点点。落在泥土里,是你娇柔的手下还残余着清香的幽思,伴着泪与最后一抹绯红深深埋葬在土里,与你绵延的泪水一起,不再留恋一切真真假假,是是非非。

  轻伫花冢前的'你,粉纱轻舞;暗香盈袖的你,泪痕还在脸庞残留。你,为情痴语,爱恨交织,千言万语只用泪来道尽。我泪湿衣襟。因为你,我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恨。

  而你,终究含恨离去。大雪纷纷,半丛竹已不见踪迹。我凝望你消瘦的脸庞,眼眶处是最后一缕泪痕的标记。你,阆苑仙葩,在孤寂中含恨归天,只留下无尽的阴冷悲愁与残留着余烬的诗稿直到化为灰烬。

  枉凝眉,叹香魂,叹《红楼梦》。

  因为有了你——黛玉,我懂得《红楼梦》灵魂何在;因为有了你——《红楼梦》,我懂得了真正的悲哀与不幸;因为有了你,我懂得明天更美好。

  明天,我相信泪只会成为过程,明天将会更美好!

  评语:这篇文章可谓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心声的聆听与解悟。作者对林黛玉情有独钟,通过对林黛玉一颦一笑,一诗一吟深情地凝眸沉思,关照出林黛玉特有的凄美形象。作者的心灵与黛玉的心灵沟通无隙,可以说是同悲同泪,同哭同笑。有如此文字趣味,小小年纪,实属难得。

浅谈《红楼梦》4

  经典名著《红楼梦》是一部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史来反映当时社会的腐朽和败落的小说;是一部对封建社会制度进行无情批判的小说;是一部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的、描写封建社会男女青年没有恋爱婚姻自由、成为封建社会制度牺牲品的小说。

  最近重读了一遍《红楼梦》,对于作者在书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感觉本书的中心思想可以说是两个:一个是写出来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压制,比如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描写了封建社会众多青年男女的可悲命运,写出了没落社会对人的心灵的束缚和摧残。一个是写出了封建贵族生活的奢侈、腐朽和平民生活的艰辛,并将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像刘姥姥说的:“您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比如书中大量描写了贵族们酒宴的场面,其奢华程度令人咋舌。而刘姥姥为代表的底层民众的生活却很艰辛,女孩子们被家里卖到府里当佣人。通过这种对比,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别和阶级差距。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此次读《红楼梦》着重注意了书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特色。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塑造

  根据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我认为塑造人物成功与否的关键点,是看人物是否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一个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必定具有某些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个性特征。

  例如贾宝玉,他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厌恶仕途,喜欢自由。周岁的时候,他在抓周席上抓到的是胭脂香粉之类,而不是其父辈希望的笔墨纸砚;当贾雨村等士大夫来拜访的时候,宝玉最讨厌会见他们,管他们叫“文贼”“禄蠹”;当遭受父亲毒打后,别人劝他多读书、考功名的时候,他当场与人翻脸……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叛逆精神。

  再比如林黛玉,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体弱多病,又敏感多疑,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她第一次被问到读了什么书的时候,她回答读了四书五经,当贾宝玉问她读书的时候,她说没有读什么书。原因就是第一回答完问题,发现贾母并不赞成女孩子读太多书。

  当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定下来之后,故事情节就可以按照这个性格来设计了。但是好看的小说中,人物性格还需要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为文学作品要反应实际,贴近生活,而生活中人物也是复杂的。所以人物星光阁的塑造和描写要有一定的复杂性。

  贾宝玉不仅仅关注林黛玉,而且对其他女孩子也比较体贴、爱护。比如晴雯这样的丫鬟,他也并不是只当是下人,而是将其当做女孩看待,她不高兴的时候,贾宝玉会哄着她开心;她生病的时候贾宝玉去看望她;她死了以后贾宝玉去纪念她。

  而林黛玉除了上面那些性格以外,她还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从小被父亲疼爱,当男孩子一样养育,读书、识字、作诗、绘画。皇妃省亲时,林黛玉很快完成了自己的诗作,还帮助贾宝玉做了几首诗。可见她才华出众。

  二、品味儿《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1、《红楼梦》是如诗如画的作品,我感受最深的是《红楼梦》中蕴藏着的大量诗词。最喜欢《葬花词》的'精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首是随着《红楼梦》流芳百世,是因为她用极其优美的语言诠释了主人公的生活现状和未来命运,真真是美不胜收。

  除此以外还有:“花谢花飞花满天,魂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香帘”。这些诗词都是绝品。

  2、《红楼梦》中的语言个性化很强,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这一点随处可见,随手携来,例一: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对王熙凤的描写十分精彩,她一阵笑声进来,说:“我来迟了,未能迎接远客!”可见她在贾府中地位非一般。而刘姥姥二次进贾府的语言和贾府的其他人不一样,他显得没文化,又土气,语言粗俗。但是还有点儿世故老练,言语有趣儿,比如“瞎生气”“跳脚”等词语都非常生动地描绘出农户人家的语言风格。例二:通过林黛玉对周瑞送花的态度,描写她的小性儿、处处多心、语言尖刻:“我就知道嘛!别人不挑剩下也不给我呀。”例三:通过对焦大的描写使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忠义的奴仆,同时又是一个粗人。通过上面的阅读和学习,使我明白了,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这样才能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来。

  3、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红楼梦》中的故事很注意前后照应,往往前面一个轻轻地一提,似乎无关紧要,但是却为后面埋下伏笔,过几个章节以后就会引发事件。如,林黛玉和大家一见面就说了吃药调养,人参养荣丸等,为后面的体弱多病埋下伏笔;再如,薛宝钗过生日,贾母赞赏她稳重就是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埋下伏笔,另外书中多处提高金玉良缘等词汇,也是一种寓意。

  《红楼梦》是祖国文学宝库里的奇葩,有多少人写过赏析文章,我不敢自称赏析,只算一点儿心得体会吧。

浅谈《红楼梦》5

  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可以说是乾隆帝在文治方面的一件大事。也就在这一时期,有一本叫《红楼梦》的小说在京城的读书人中间流传开来,小说的作者名叫曹雪芹。

  曹雪芹出身在一个贵族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曹玺受到康熙帝赏识,被派往江南担任江宁织造郎中。织造是专给皇家办理丝染服装和其他生活用品的差使,是让人眼红的一个肥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康熙帝又是同一个奶妈喂大的,少年时代伴康熙一起读书,因此曹玺去世后,康熙帝让曹寅接替父亲,还升了一级,当了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父亲曹后来干的也是这个官。曹家三代人前前后后干了六十来年织造官,财产越来越多,成了名闻江南的一大豪门。清朝皇帝到江南巡视,曹家接待过多次。

  但是,雍正帝继位后,曹家由于卷入一桩经济案子,失宠了。雍正帝下令抄了他的家,撤了曹頫的官职。曹家很快败落。父亲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全家回到北京老家居住。

  曹雪芹小时候过了一段富贵的生活,抄家时已经十岁,开始懂事了。家庭的这场灾难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父亲后来的死更让曹雪芹的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只好搬进北京西郊的一个山村里居住。曹雪芹全家住在几间破旧的屋子里,没有经济来源,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有时只能熬点薄粥充饥,或画几幅画换些钱,买点酒喝。

  从家财万贯的贵族之家,跌落到社会的底层,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促使他写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红楼梦》。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贾宝玉、林黛玉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落,最后走向灭亡的变化过程。这个贵族大家庭曾经非常显赫,显赫到什么程度呢?民间流传的一首名叫《护官符》的歌谣是这样形容的: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首歌谣的意思是:南京一带有四大豪门。贾家是皇帝国戚,史家和王家都是金陵权势通天的大官僚,“雪”和“薛”同音,说的是当地的一家大财主薛家。这四家豪门结为亲戚,互相勾结,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当官的如果得罪了他们,不但要丢官,连性命恐怕也保不住。

  但是,在四大豪门富丽堂皇的背后,却是挥霍享乐,荒淫无耻,谋财害命等种种的黑暗与丑恶。追求婚姻自主和爱情的平民遭迫害,具有反抗精神的婢女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曹雪芹对他(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小说的主人公、贾家少爷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厌恶腐朽的贵族习气和封建礼教,共同的思想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结下了至死不变的爱情。但是,他们与那个封建大家庭格格不入,林黛玉受尽歧视,结果害了场大病死去;贾宝玉彻底失望,离家出走。这个外表豪华的贵族大家庭,就像破败的大厦一样,最后彻底崩溃了。

  曹雪芹在北京西郊整整花了十年时间,写作《红楼梦》,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曹雪芹年纪不小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孩子,非常喜欢。但他刚写完八十回时,孩子却生病死了。曹雪芹伤心过度,得了一场大病,又没钱治疗,也在几个月后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去世以后,《红楼梦》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京城逐渐地传抄开来。读了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被它吸引和打动,但又觉得这样优秀的作品没有完成,实在太可惜了。于是,有个叫高鹗(è)的文学家续写了后四十回,这就是人们现在看到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虽然续写的四十回在艺术成就和思想性上不及前八十回,但小说的结构完整了,总的来说还是相配的。

  《红楼梦》如今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很高的名声。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历史风云、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由于它的影响非常大,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和考证这部著作,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叫做“红学”。

浅谈《红楼梦》6

  在艺术中,没有“对立”就没有人物,就没有性格。对于人物性格“对立”的描写,敌对的和阶级的“对立”,容易区别得鲜明;阶级内部和阶层内部的“对立”,却容易雷同。可见,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是长篇小说首先需要解决的任务。而其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在同一阶级、同一阶层、同一集团内写出许多千差万别的典型形象来。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正是在这个方面获得了卓异的成就。

  《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作者异常分明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场合想仿,谈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况下,也能把各自的个性区分出来,使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形式,不能不说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常采取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对比手法的结果。这个对比手法,正是恩格斯所准确提示的那种“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的方法。这是一条异常宝贵的创作经验,是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决窍”。脂砚斋在评《红楼梦》时,称这种手法为“特犯不犯”。金圣叹叫作“犯中求避”。犯,是有意把两个人物的某一点写成相同、重复;同时,又避,即在同中求异,在重复中求不重复。古今中外,天地万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无不相比较而存在。在艺术中采取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正是刻划人物性格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红楼梦》在刻划人物性格上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努力借鉴。

  在《红楼梦》所创造的众多人物中,有些是同属于官僚贵族之家的当权人物;有些是生活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之中的公子小姐;有的是一母所生所谓小家碧玉的年轻貌美的胞姊胞妹;有些是常年受人奴役欺凌的丫头奴仆。为使这些出身、经历、地位、教养大体相同的人物各有生动鲜明的性格,曹雪芹地塑造他们时,采用了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而使那些身份相同或地位相近容易混淆的人物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差异,毫无雷同之感。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出身名门的千 金小姐,同是以亲戚关系寄居贾府的。她们的生活起居、学识教养是基本类似的。论“诗才”,不相上下;论容姿,都是“艳冠群芳”。并且在某些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共同语言。照常理讲,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应该是大体一致的。然而恰恰相反,在曹雪芹的.笔下,却把这两个人物写成了异常分明的对立形象。作者通过她二人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作风的刻划,揭示了二人性格上的不同,内在本质的迥异。这种“不同”和“迥异”表现在爱情上,即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爱是纯真的爱,而宝钗对于宝玉的爱慕则是因为贾宝玉是贾府的宠儿,是这个家族的当然继承人。这种爱是出于功利动机的。另外,黛玉的爱是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的,真率而不明言,含蓄又心心相印;而宝钗的爱恋却是抑制了感情的一面,为了未来的地位,她采取得是审慎的富有谋虑的处世方法。这种“不同”和“迥异”表现在处世为人上,即黛玉高洁,自尊,不愿违心地去迎合世俗。无论是对至高无上的权威贾母,还是对有权势的管家少妇王熙凤,她从不考虑如何去讨她们的欢心。她“孤高自许”,天真敏锐,语言尖刻,结果遭来了流言蜚语,最后在宝钗嫁给宝玉的一片欢闹声中,悲悲惨惨地离开了人间。薛宝钗正好相反,她靠封建淑女所具备的德性和那背后的财富家世,争取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她“罕言寡语”,装愚守拙,对丫环奴婢也表示出贤惠宽容的态度,终于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这种“不同”和“迥异”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仕途经济的看法上,宝钗热衷于对宝玉进行“仕途经济”的说教,致使宝玉讥讽她,一个女儿“也学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是一针见血地道破了薛宝钗的思想实质。而林黛玉正好相反,用宝玉的话说就是:“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这便是钗黛的本质区别。由于作者在一系列相同事件上让钗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使得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是那样鲜明突出。不难想像,如果作者孤立地去塑造其中的一个,是决不会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的。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的确是富有独创性的。它不同于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地位身份相同或相近的人物,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才子佳人作品。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血肉,自己的面貌,自己的灵魂。比如迎春和探春,她们的出身门第,生活教养,比起宝钗和黛玉来,就更为相近,甚至可以说是基本相同的。然而她俩性格上的差异之大并不亚于宝黛。邢夫人曾当面说迎春:“你是大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点”。邢夫人对迎春的评语,正道出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物性格的形成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出身经历、生活教养等客观方面的诸因素。曹雪芹就是从生活出发,用对照之法,写出了环境相同的人物之间不同的性格。在作者笔下,贾府二小姐迎春,是一个平庸懦弱、优柔寡断混名儿叫“二木头”的人物,主子摆布嘲弄她,丫头奴仆也不怎么看重她。探春却截然相反,她精明强干,遇事果断,用兴儿的话说,这是一朵“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的“玫瑰花”。在抄检大观园这一回书中,作者有意识地将迎春和探春置于同一事件之中进行对照。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来到探春时,探春早已“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当凤姐要搜其丫头时,探春正色地说:“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都在我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有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探春对抄家表示出极大愤恨,为她所出身的家族“自杀自灭”而痛心。因此,对凤姐一行人冷嘲热讽,辛辣挖苦,使得处处占上风的凤姐,不得不退避三舍。对不以贵族小姐看待她的王善保家的更是报之以响亮的耳光。我们再看看对迎春的描写:当凤姐等人来到迎春房内时,“迎春已经睡着了,丫头们也才要睡,众人扣门,半日才开”。这寥寥数语,正好与探春的“秉烛开门而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迎春对抄检不闻不问,任其搜查自己的丫头。当司棋因“赃物”被查出,周瑞家的奉命来带人时,迎春虽“含泪似有不舍之意”,却怯弱地连一句求情的话也不说。书中写道:“那司棋也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司棋见了这般,知不能免,因跪着哭道:“姑娘……怎么连一句也没有”?司棋含泪给迎春磕头,迎春只是含泪“呆呆的坐着”。这又同探春唯独不让搜其丫头形成鲜明对比。她对抄检大观园的凶犯打手们的那种无动于衷,木然处之的态度,也与探春当时那种冷嘲热讽,辛辣挖苦,甚至用响亮的耳光来惩罚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正是在这一系列的鲜明对比中,显示了迎探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迎探的性格分析,再次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犯中求避”艺术手法所独具的匠心。

  作者在描写“小家碧玉”尤氏姊妹时,更为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对比手法。这一对同胞姊妹,在书中所占篇幅甚少。然而,曹雪芹却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塑造了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形象。尤二姐心地善良,但性格软弱,轻信,追慕虚荣。因此,她听凭贾珍之流的任意欺骗与摆布。她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不但被贾蓉的甜言蜜语所蒙住,而且心甘情愿受自己所幻想的富贵荣华生活的欺骗。天真地以为,只要嫁给贾琏,终身就有了依靠。善良怯弱的尤二姐被骗进大观园后,贪辱忍垢,受尽欺凌,逆来顺受,毫无反抗。尤三姐却不同于尤二姐,她对现实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她从自身的处境中看清了贾府的腐化和堕落,看清了贾珍之流的禽兽本质。对贵族公子,纨绔子弟没有抱任何幻想,而是追求自己的幸福,企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对待婚姻爱情上,不象尤二姐那样随便将身许人,她向往着真正的爱情与幸福。在思想性格上刚烈、豪爽,坚毅果敢。她能机智地躲开贾珍之流的骗诱和凌,敢干抗拒贾珍之流的淫恶和威压。对尤三姐这一性格,第六十五回有一段精彩的描绘。作者描写她看穿了贾珍、贾琏的诡计,斥责他们“别糊涂油蒙了心”,警告他们不要“打错了算盘”。酒席上,嘻笑怒骂,珍、琏二人竟被吓得目瞪口呆,不敢触犯。通过以上情节的介绍,不难看出一母同胞的二姐和三姐性格是怎样惊人的不同,一个是为了追慕虚荣而任人摆布;一个却是为了自己灵魂和身体的纯洁,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进行着艰苦而又坚决的挣扎和斗争。

  诚然,尤三姐命运的最终结局和尤二姐一样都是悲剧,但这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悲剧。请看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两人的悲剧结局的吧。第六十九回“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写出道:“尤二姐心中自思:病已成势,目无所养,反有所伤,料定必不能好。沉胎已经打下,无甚悬心,何必受这些零气?不如一死,倒还干净。常听见人说金子可以坠死人,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想毕,扎挣起来,打开箱子,便找出一块金子,也不知多重。哭了一回,外边将近五更天气,那二姐咬牙狠命,便吞入口中,几次直脖,方咽了下去。于是赶快将衣服首饰穿戴齐整!上坑躺……”.结束了短短的一生。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中写道:好不容易等柳湘莲到来,尤三姐“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听了什么话,把自己也当做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不但无法可处,就是争辩起来,自己也无趣味。一听贾琏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后,出来便说:“你们也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登并鞘送给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是怎样的两种不同的自杀啊!尤二姐是被逼不得苟活之时无可奈何的自杀。尤三姐的自杀却是因爱情破灭而自觉地选择的一种反抗的方式。前者是在夜深无人之时,吞金自逝;后者当着意中人的面拔剑自刎。一个死得屈辱,一个死得壮烈。尤二姐之死,获得了人们的同情,以致贾琏这样的花花公子也为之“大哭”。尤三姐之死,却迸射出壮丽的生命之花,它不仅震撼了柳湘莲的心灵,而且也为广大读者所感动,所崇敬。作者在塑造尤氏姊妹的形象时,运用同中求异的艺术手法取得了很大成功。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对比写来,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就在对比中清楚地显示出来。尤二姐的柔弱轻弱对照出了尤三姐的豪爽刚强。而尤三姐认识现实之理智的清醒,则衬托出尤二姐对现实估计的错误。这两个形象是相互对比,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如果失去一方,那么另一方必然会随之黯然失色。

  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同中求异的创作方法塑造对立性格的人物,以性格化对立的整体艺术形象所体现同中求异的。#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他们性格相近或某些地方相似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因此,长篇小说创造人物时就必须考虑到不仅使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区别,而且更要注意使同类型的人物各具特色。正如福楼拜在谈到描写同类型人物的个性时指出的:“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两只相同的手”(转引自《红楼梦集刊》)。

  在曹雪芹的笔下,那些性格相似的形象,不管他们之间有着怎样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在读者的心目中,却各具个性,毫不含混。

  《红楼梦》中有一对有名的泼妇:一个是王熙凤,另一个就是“颇步凤姐后尘”的夏金桂。凤姐借秋桐折磨尤二姐;夏金桂利用宝蟾辱香菱。这两件事表面上似乎相同,实际上却大有差别。王熙凤从生活到思想上都继承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衣钵,为了掠夺金钱,攫取权势,她“机关算尽”,不但辱奴仆,而且同本阶级本阶层一切权势争夺高低。当尤二姐被卷进了贾府内部权力地位之争的漩涡时,王熙凤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陷害尤二姐,她乘贾琏不在之机,设计把尤二姐赚进大观园。为了遮人耳目,她于丈夫面前,一反常态,逆来顺受,在公婆面前,故意装得豁然大度,宽厚待人;对二姐表现出“贤惠”体贴,视如姐妹一般;对于秋桐,欲擒故纵,挑拨激逼。她对尤二姐进行了卑鄙无耻的精神戏弄和物质迫害。借用秋桐这把刀,既杀了尤二姐,又保全了自己声名,真是嘴甜心辣,外善内恶,“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比起王熙凤的心地奸诈,阴险毒辣来,夏金桂在剪除香菱的过程中,则是肆无忌惮,明火执仗。“薛文起悔娶河东吼”一回这样介绍“夏家小姐”,“生得亦颇有姿色,亦颇识得几个字。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只吃亏了一件:从小时,父亲去世的早,又无同胞兄弟,寡母独守此女,娇养溺爱,不帝珍宝,凡女儿一举一动,他母亲皆百依百顺”。这说明她受封建正统教育比较少,对封建观念也淡薄。因此,她嫁给薛家之后,不象王熙凤那样表面上还能恪守封建伦理,而是根本不考虑什么声名,一心要凌驾于薛蟠之上,更不把薛姨妈母女放在眼里。她抓住薛蟠喜新抛旧的好色特点,故意将陪嫁丫头宝蟾送给薛蟠,以便坑害香菱。害香菱的目的也不象王熙凤那样一切从权势出发,而是出于“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唐之意”。但她的手段与凤姐相比,显然不及凤姐高明,致使杀人不成,自己反名声狼籍,枉送了性命。由于曹雪芹在塑造夏金桂这个形象时,有意识地把她和凤姐对照起来写,因而出现了“特犯不犯”的艺术效果。凤姐和金桂这两个少妇身上都具有泼辣和狠毒的一面,她们出现在同一部小说中便形成了“特犯”。但是作为特犯而出现的凤姐和金桂的泼辣与毒辣,又被作者写得各有千秋。王熙凤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八面玲珑,笑里藏刀;夏金桂是“自己尊若菩萨,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这是她们各自性格不同的另一面,这种性格差异的出现便又破特犯而为不犯了。由于作者在塑造这两个形象时,注意运用同中求异的对比手法,不但使王熙凤、夏金桂二人的性格差异显示出来。而且使这两个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了。这就是脂评所说的“一击两鸣法”。

  《红楼梦》中的丫头,千姿百态,画貌各殊,但大体上还是能根据她们的身世地位、精神气质以及具体表现等所构成的性格因素划分成若干类型的。曹雪芹的杰出才能,是善于从共性中突出个性,不仅使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区别,而且更注意使同类型的人物各具特色。

  平儿和袭人,在荣国府的丫头群中,这是两个颇有地位,颇受主子赏识,而又能自觉恪守奴才本分的大丫环。她们共同的性格特点是温柔体贴,逆来顺受。第三十回写宝玉冒雨跑回怡红院,“拍得门山响”,袭人来开门时被宝玉一脚踢在肋上,袭人虽然“又是羞,又是气,又是痛”,但却能当着许多人的面,忍着痛苦替宝玉换衣服,并和颜悦色告诉宝玉“没有踢着”。由于伤势较量,致使晚饭也不能吃。但她仍旧不敢声张,偷偷地躺在床上,只在睡梦中才传出“嗳哟”呼痛的声音。无独有偶,第四十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正和第三十回相映成趣。王熙凤生日那天,贾琏却在家同仆妇胡搞,被凤姐当场逮住,夫妻俩大吵大闹起来。平儿却无故受了凤姐和贾琏的凌,“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得干哭”。事过之后,凤姐半假半真地给平儿道歉时,平儿只是“眼圈儿一红,连忙忍住了,说道:也没有打着”。从袭人和平儿被辱之后所持的态度看,不难找出她们灵魂深处所共有的东西,这就是奴性十足。但在她们的共性之中,仍然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平儿精明,善良,富有同情心。在不伤害主子利益的前提下,她能为下人着想。当凤姐暗中摆布尤二姐时,平儿常背地里照看尤二姐。正如兴儿说得:“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倒背着奶奶常作些好事”。袭人和平儿相比,似乎不及平儿精明,但她为了将来“争荣夸耀”,在为人却走向了平儿的反面。她在王夫人面前,含沙射影地进谗言加害晴雯。当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宝玉为之不平,把她比作海棠时,袭人却无耻地说:“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他总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去”。在她老实的背后,隐藏着阴险。平儿和丫头、奶奶们都打得火热,没有人背地里说过她狗仗人势,陷害他人之类的坏话。袭人虽也博得了个贤惠的美名,但她常常遭到晴雯等人的嘲讽。李嬷嬷更是当面把袭人骂做“忘了本的小娼妇儿”!并且不满地说:“谁不是袭人拿下马来的”!从以上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平儿和袭人在某些性格特征上虽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曹雪芹的笔下,两个人性格上的差异写得又是多么分明。

浅谈《红楼梦》7

  我们已经可以确定《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不是同一个人写作的,虽然我们对前八十回的作者和后四十回的作者还有一些疑问,在这里我们为了讨论方便,就将前八十回作者代号为曹雪芹,后四十回作者代号为高鹗。

  经过一些简单的阅读的和比对,很明显我们可以感觉到著作前后的感觉不一样,当然我的见识是短浅的,对于这些异样的感觉我还难以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但是我还是班门弄斧随便谈一谈,企求抛砖引玉。

  一、 天道观念不同。

  《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十七十八世纪清晰详细的社会画卷,它可以算作一部现实的人的历史,它以小见大的视角远远胜过了冠冕堂皇的正史笔法。著作中超自然力量的描写,前后都有。但是前边注重以鬼神来渲染主角的神奇,而后者却用鬼神来强调因果报应。这大致可以说明曹雪芹是为作品而用它充当作品的一个发展逻辑,而且还要起到预演和照应等的巨大作用。而后者高鹗大多只是单单强调鬼神,使其成为一种推动故事结尾的有力武器。显然曹雪芹的鬼神可以认为是万物皆有灵的哲学观念,而高鹗是道家和佛家的因果报应主宰他的写作思想。

  二、 行文规格不一样。

  读此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前边的理解难度远远大于后文。前边虚虚实实、诗词歌赋、隐喻警句处处可见,而且人物出场是场面壮阔,细致照顾了各种人物,这些都实属写作的巅峰。这可以看到作者写的不是当时的.流行文学,是在写作一本为时代表达的传世经典。当然这一定限制了它的可接受人群,高雅文学是不被世俗大众所能轻易接受的,他绝不是普通百姓的案头读物。

  后面高鹗的续写,不管是情节构思还是人物场面都略逊前者一筹。当然这并不是说这就把作品写差了,只是针对人群不同罢了。有文献资料可查,《石头记》远不如《红楼梦》流行,这也就是《石头记》的传世版本少之又少的原因。后面侧重于记续,有一些传奇故事的味道,加之因果报应的天道观念,这就必然造就了《红楼梦》可以被一般大众接受成为传世的畅销书!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曹雪芹并不想以此书来出名或是谋生,他只是用尽全力想写而已,这可能源于他对世俗的透彻见地,他思考的太多,所以表达的欲望也就愈加强烈,因此写出了纯澈生动的《红楼梦》。而高鹗是为谋生或是其他的非本心目的,他需要补充一个结尾,而且还应该是一个被大众所接受的结尾,所以他选择了大众的口味。因此这一个结尾可以说是高鹗和当时大众审美一起做出的结尾。曹雪芹的结尾不知道哪去了?这样的一个莫名其妙使《红楼梦》更加传奇!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红楼梦》前边部分有助于我们研究当时经典文学的走向,后面部分为我们研究通俗小说提供了借鉴。

  三、 浅谈自己的感受的不同

  对于前面的内容,读来让人亲切优雅,特别是贾宝玉与十二金钗的悲喜故事,特别有滋有味。而后者则有一些阴森恐怖的感觉,让人觉得封建迷信充斥全文,我与作者的世界观理念冲突严重。

  最后,其实我们不应该认为《红楼梦》表达了封建没落的思想。《红楼梦》描写的是四大家族已然衰落的继续衰落,回到原点的缓慢上扬。作者的理念也只是局限于此消彼长,时运背景,富贵不长,皇权至上,尊卑有序,人作孽不可活等传统思想。作者压根就没有跳出封建的藩篱,谈论此书表达了封建没落无疑是荒谬的!这一论调是阶级斗争理论对文学纯洁的不合理侵蚀。

浅谈《红楼梦》8

  《红楼梦》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200多年前的人,究竟是怎么生活的,其中的养生方法至今值得现代人学习,现在讲解红楼梦中的养生之道。

  红楼养生方法之一:感冒采用饥饿疗法。

  《红楼梦》中,从主子到丫环,一日三餐吃得都很少,感冒伤风时尤其如此,大夫不是开药方,而是让人先“清清净净地饿两顿”,或者要求饮食一定要清淡。

  小病不吃药是古人的养生良方。所谓饥饿疗法,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吃,而是适当地喝些米汤,主要是大米汤,有润五脏的作用。患普通感冒时,可采取饥饿疗法,多喝白米粥,夏天可放点绿豆,冬天加点糯米,中老年人放点山药和枣。对于胃肠型感冒,表现为厌恶油腻的食物、腹泻,可以用白萝卜加盐煮汤喝,连萝卜一起吃下去,有助消化的作用。

  红楼养生方法之二:不过量饮茶。

  妙玉曾说过,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不仅茶要小口地喝,红楼梦里,每个人喜欢的茶都不同。贾母吃完油腻的食物后,就不喝六安茶;宝玉吃了面,要喝“女儿茶”。

  茶叶中含有鞣酸,大量饮茶会造成体内鞣酸过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六安茶是偏苦的一种绿茶,能清热解毒,不适合老年人;女儿茶其实是普洱茶的一种,促消化、排毒功能强,还有一定的通经作用,适合女性喝。根据体质喝茶很重要。年龄大、寒性体质、胃寒、月经期的女性,都要少喝绿茶。冬天就是普通人也要少喝太浓的绿茶,最好喝红茶。下午2点以后,最晚4点以后,也不要喝浓茶。

  你知道双脚与你的自身的家那块能够有什么关系吗?脚在人体中距心脏最远,如果脚部末梢循环产生障碍,很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新陈代谢不畅、全身组织器官功能下降。一个健康的女人通常会注重养护自己的双足,这样既可以保养自己的身体,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地美丽性感。

  古代贵族非常讲究足部保养,《黄帝内经》中已有双足是“第二心脏”的说法,清朝《御医手稿》中也记录了帝后们的沐足秘方怎么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双足家那块能够呢?脚部按摩是我们经常可以用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不单单是一种健康的方式,也是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享受。进行足部按摩,可使足部的血液循环顺畅,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补充营养,使您的机体健康、正常地运转。现在开始,让我们关注双足,享受健康,“足”够健康。

  健康的关键在双足

  在中医看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棵大树,面目五官、皮肤头发是茂盛的枝叶,体内经络是吸收、运送养分的茎枝,双足则是树木的根基。“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足”。我们身上最大的经脉有十二条,其中6条经脉之根都在脚上:胃经、膀胱经、胆经经脉起源于双足,脾经、肾经、肝经经脉终止于双足,掌控女人水嫩之源和健康之源的经脉都在这其中。从经脉的起源调理,可以帮助经脉中的气血运行,从经脉的终止调理,可以疏通经脉中的瘀阻不畅,所以健康的关键在于双足。

  双足上的穴位有66个,占全身穴位的1/10。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全身的经络和血脉畅通,从而激发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原本具有的自愈力及免疫力,来增进内脏功能,使身体更加强健。道理是如此,觉的太复杂,太麻烦?别怕,特邀中医师给出“6大经脉调理一穴通”,一两个关键穴位,轻松搞定。当然,你们也可以把按摩当作一种亲密方式,每晚互相服务,成为彼此的点穴大师。

  No.1调理:胃经

  可以改善:面部黄褐斑或面色发锈枯黄

  脸上容易长斑的地方是胃经的分布区域。如果胃经的气血充盛,循环正常,经脉内的循环气血会随时带走各种代谢后的垃圾,不易长斑;如果胃经气血虚少,不能充足地在胃经里运行,而面部又处于相对气血不足的高处,就容易长斑了。足部是胃经的终止处,离身体躯干距离最远,如果稍有壅阻,就会减缓胃经气血的运行,增加垃圾在静脉内的停留,而导致长斑,尤其年轻人明显。

  还可以减少:反复长痘

  胃经在面部分布很广,当胃经里的气血过多或是由于吃辣、吃油炸或在“上火”状态,就会因内火过盛出现“火毒”钻出体外,痘痘由此产生。而从足部调理,正好可以使用“釜底抽薪”的方法——锅中沸腾的水泡相当于痘痘,锅底的火相当于足部,如果打算制止锅中的水继续沸腾,最好的办法就是“撤火”。

  自我调理一穴通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方法:大拇指用中等力度按压,并顺时针揉动该穴位,以感觉酸胀为佳。

  内庭穴

  位置: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方法:这个位置比较狭小,不适合用整个指头揉,要用指甲尖去按压,在能够忍受的酸胀前提下,按压3分钟左右。

  生活小提示:赤脚走路

  天气热的时候,经常赤脚在草地上或是湿润的土地、沙地上走一走,时间不需要太长,每个月有一两次就好。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接地气。中医认为,你身体里不好的东西可以被大地这个万能的导体“导走”。

  红楼养生方法之三:学会捶背。

  在《红楼梦》里,丫环给贾母、王夫人捶背的场景比比皆是。这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保健方法。

  背上有三条重要的经络,沿着脊柱的是督脉,是人体的阳中之阳,两边各距离督脉1。5寸,是膀胱经,关系到人体的`五脏六腑。捶背关键是要“轻”,正确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微弯曲,手心为空地拍背,沿着脊柱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捶背的时间,最好是下午3点到5点,这是膀胱经值令的时候,养生效果最好。

  红楼养生方法之四:寿从乐中来。

  贾母去世时83岁,刘姥姥85岁依然健在。两人虽然一富一贫,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但都是高寿,她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贾母的最大长寿秘诀是重视享受天伦之乐,喜欢和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爱热闹,不孤独。刘姥姥多动,生性乐观、幽默,受了戏弄也不生气,有一颗平常心,常常自嘲“端多大碗吃多大饭”,是她长寿的关键。现代人要多学学贾母和刘姥姥的“寿从乐中来”。许多疾病,如胃病、肠炎、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都和心情有很大关系。现代人最缺乏亲情,子女一般和老人分开住,导致老人很孤独。对此,老人首先自己要想开点,儿女也应多抽时间陪陪父母。老人还要多动,扫地也能延年益寿。

  红楼养生方法之五:豆腐皮包子是“长寿包”。

  豆腐皮包子是用豆腐皮做皮,木耳、香菇、青菜等做馅蒸成的包子。在清朝曾长期作为贡品,给皇上吃。所以《红楼梦》第8回里,有了宝玉自己舍不得吃,却要留给晴雯的场景。

  豆腐皮包子也叫“长寿包”。其中,木耳、豆腐都有降血脂的作用,尤其是豆腐皮,含有很多植物雌激素,有延缓衰老、美容的作用。对于“三高”患者来说,豆腐皮包子是非常好的一道健康菜。

  红楼养生方法之六:酷夏养生法。

  “夏不敞胸热不晾背”,是《红楼梦》中的酷暑养生法。即使再热,也不能光着上身睡觉,至少要穿个肚兜,保护好胸和肚子;不能睡在太凉的地方,比如石凳子上,否则会睡出病来;三伏天也不要吃冰,顶多是将茶壶浸在井水里,有点凉意就行了。

  人体最怕着凉的几个部位是:咽喉,太凉的食物刺激黏膜,会导致咽炎;颈部,着凉容易导致肌肉痉挛;腹部,会引发很多妇科疾病;胃部,造成胃胀、腹泻;肩部和膝部,着凉易伤害关节。不少人喜欢夏天铺凉席,其实凉席最好只在三伏天铺,入伏前和出了伏,就不要再铺了。

  红楼养生方法之七:春天最适合梳头养生。

  《红楼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梳头、篦头。古代养生讲究“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发常梳”是其养生秘诀之一。

  头顶正中最重要的一个穴位叫做百会穴。梳头的作用就是按摩这一穴位,不仅能保养头发,让头发更有光泽、少脱发,还能有助睡眠。梳头时,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前或向后梳。现代人时间都比较紧张,所以每次梳10—20下就够了。实在没时间,可以五指张开,稍微用力,从前向后拢过头发,也可起到按摩头皮的功效。

  红楼养生方法之八:火腿炖肘子孝敬老人。

  红楼梦第16回,贾琏和凤姐请乳母赵嬷嬷吃饭,凤姐怕老人牙口不好,特意让人拿了一碗从早晨就开始炖的烂烂的火腿炖肘子给她吃。

  吃肘子有养筋骨的作用,肘子炖得特别烂,里面的饱和脂肪酸会部分变成不饱和脂肪酸,好消化,适合老人吃。此外,老人。老人吃东西,最重要在以下几个字:烂,因为他们牙口、咀嚼、消化都不好,烂的更有利吸收;杂,一天最少吃14种食物,包子、饺子,馅以肉、鸡蛋、蘑菇、白菜、豆腐都是很好的食物,调料最好有醋、蒜和姜;新鲜,老人要少吃冷冻食品和剩菜剩饭;淡,60岁以上、血压高的老人每天吃盐不能超过3克,肥胖和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每天吃油不能超过20克。

  一部《红楼梦》,有学不完的养生经。沈雁英表示,这8种有代表性的养生方法,体现的是古人的生活智慧。现代人最需要学习的,是像他们一样,让自己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更健康。

浅谈《红楼梦》9

  大家好!我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给大家讲一讲《红楼梦》。在讲《红楼梦》之前,我想讲一个问题,就是文学艺术作品的解释的一种无限可能性,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觉得文学艺术作品,它的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意蕴,理论作品它的内容我们叫意义,有没有意义,那个意义。那么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蕴,它跟理论作品的内容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理论作品的内容它是确定的,因而它是有限的。比如说我写一篇社论,我这个社论要讲一个什么道理这是很确定的,很明确的,因此它的含义也是有限的,就讲这一个道理,这就像标语口号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一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像《红楼梦》它的意蕴极其的丰富,极其的丰美,就是我们古人讲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对它们的解释,一种解释、一种阐释往往只能照亮它的某一个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它的全部的意蕴,因此对这样一些作品,对它的解释就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所以,西方人有一句话叫说不完的莎士比亚,那么我们中国人也可以说说不完的《红楼梦》,意思就是对《红楼梦》的解释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

  我为什么要讲这么一段话作为开头呢?就是为我今天的讲演做一个论证,就是有那么多的人,刚才主持人也讲了,那么多人研究《红楼梦》,大家知道自从《红楼梦》一出来,就有研究《红楼梦》的人,《红楼梦》刚出来的时候不像我们今天是印刷本,叫手抄本,就是你有一本《红楼梦》,当时叫《石头记》,我借过来找人帮我抄下来,我就有一部了,叫过录本。当时流传这种手抄本的时候,上面就有一个署名叫脂砚斋的人,在上面写评点。那么这个脂砚斋是个什么人呢?红学家有讨论,有不同的看法,大家也知道,《红楼梦》里头几乎任何一个问题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讨论很多、争论很多,那么脂砚斋是什么人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就不去详细说他。

  但是有一点,红学家差不多多数人都是同意的,就是脂砚斋,第一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家族的一个人,而且他的辈分可能比曹雪芹稍微大一点,比如说是他的叔叔这样的;第二,他对曹雪芹的生平,对他的创作,对他的思想非常熟悉;第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也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因为据他自己说,比如说秦可卿这一段故事,他说我命令曹雪芹把它删掉,曹雪芹真把它删掉了,就把秦可卿的故事从前面退到后面去了,就虚写了,不是实写,是虚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脂砚斋他也可以说参与了部分的《红楼梦》的写作,这是脂砚斋。那么,脂砚斋可以说是第一个红学家,那么在脂砚斋之后有很多红学家,很多大学者都写了评论。研究《红楼梦》的文章,比如像我们的蔡元培先生,比如像胡适,胡适之先生,还有俞平伯,更早的还有王国维,他们都写过评论《红楼梦》的文章。五十年代,特别改革开放以后,研究《红楼梦》的人就更多,出版了很多书籍,还有两个专门的刊物,研究《红楼梦》的刊物。

  那么,我的意思就是说,尽管已经有这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写了那么多的《红楼梦》的书,对《红楼梦》说了那么多的话,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继续说下去,因为《红楼梦》是说不完的。对一部像《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对它的解释有一种无限地继续下去的可能性。

  叶朗:那么我认为,尽管有这么多的人研究《红楼梦》,但是对《红楼梦》的意蕴的某些方面好像,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似乎并没有说得很清楚,还有一些重要的层面,好像被大家忽略了,至少被大多数人忽略了。那么,我今天借这个机会就谈谈我的看法。因为我不属于红学家,所以不一定对,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我认为《红楼梦》的意蕴大致可以分析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大家看《红楼梦》都知道,《红楼梦》里头描写了贾府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族关系,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极其真实、极其深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社会生活广阔的空间。那么,这样的小说过去是没有的,过去我们的小说主要是几种,一种是神魔小说,比如像《西游记》;一种是英雄传奇,比如像《水浒传》;一种是历史演义,像《三国演义》。后来出了一个《金瓶梅》,这个是小说史上一个很大的转折,《金瓶梅》是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的生活,来展示社会生活的面貌。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继承了《金瓶梅》的这条路线,但是又大大的发展,有一个大的飞跃,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登峰造极的这么一个地步,那么这个层面,过去我们国内研究《红楼梦》的学者讲得比较多,比如过去有一些提法,说《红楼梦》是四大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说《红楼梦》是封建末世的形象的历史,《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等等,这样一些提法,我想都是就这个层面来说的。《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它有这个层面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不是唯一的原因。

  那么,《红楼梦》意蕴还有第二个层面,第二个层面就是《红楼梦》的悲剧性。《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这个是大家都承认的,但是《红楼梦》的悲剧性究竟在哪里,这个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家庭,就是贾府,或者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它们衰亡的悲剧,或者由盛到衰的悲剧,也不仅仅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的悲剧。那么在哪里呢?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在于作家曹雪芹,他提出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这么一个悲剧,简单来讲就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先要说一说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什么。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从明代的一位大文学家、大戏剧家汤显祖那儿继承下来的。汤显祖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情字,情感的那个情字。那么这个情字的概念,从古以来大家都用,但是汤显祖这个情的概念,跟过去人讲的情有不同的内容,它有突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新的东西。这个新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追求人性的解放。汤显祖自己说,我这个情,一方面跟理相对立,一方面跟法相对立。他所谓的理就是封建社会的那些传统的伦理观念,他所谓法就是封建社会那种社会的秩序、社会的习惯。那么,他认为情是人人生而有之的,就是人性,生而有之的,它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应该用理和法,就是不应该用封建社会那种伦理观念、那种社会秩序、社会习惯来限制它、来扼杀它。那么,汤显祖他把人类社会分成两种,一种叫做有情之天下,一种叫做有法之天下,他要追求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就是春天,所以追求春天成了贯穿汤显祖全部作品,他的散文、他的诗歌、他的小说、他的戏剧的一个主旋律,追求春天。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曹雪芹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在《红楼梦》一开头就说,我这本书,我这本《红楼梦》大致谈情。情是他的核心。曹雪芹要寻找有情之天下,要寻找美的人生,要寻找春天。但是现实社会同样也没有春天,他就虚构了、创造了一个春天,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这个是什么?就是大观园,大观园是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小说一开头写过的那个太虚幻境。那么大家知道太虚幻境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里头只有女孩子,没有男的,大观园同样的也是个女儿国,大观园里头除了贾宝玉,都是女的,都是女孩子,是一个有情之天下。大家读《红楼梦》都会有这个感受。比如第六十二回,写史湘云喝醉了酒,她要睡觉,就在一块石头上睡觉了,她怎么睡的呢?拿一个手巾包了一包芍药花的花当枕头,躺在那儿,她的身上、头发上都落满了花,芍药花的花瓣,她的扇子掉在地上也埋在花堆里头,还有一群蜜蜂、蝴蝶围着她飞来飞去,她还说了梦话,那个梦话也是很美的一种酒令,泉香而酒冽,是一个很美的词,是一个春天的世界。再比如六十三回,写怡红院群芳开夜宴,怡红院是贾宝玉住的地方,什么叫群芳开夜宴呢?就是大观园那些女孩子聚集在怡红院给贾宝玉祝寿,她们等到外面巡逻的、巡夜的都走了,安静下来,把大门一关,就开始聚在一起喝酒、行酒令、唱小曲,最后都喝醉了,横七竖八的睡了一地。第二天早上醒过来了,大家一看,你睡在这儿,我睡在那儿,躺了一地,都感到很不好意思,袭人就说了昨儿个都好上了,晴雯,她说晴雯那个丫鬟,晴雯连臊都忘了,就是不害臊,忘了臊了,我记得她还唱了一个,四儿,另外一个小丫头四儿就说了,姐姐,她叫袭人叫姐姐,姐姐你忘了,你不是也唱了一个吗,在座的谁没有唱过?,大家听了以后脸都红了,都在那儿笑个不住。这是个春天的世界,是个有情之天下,它这个不符合当时,不符合有法之天下的规定,是一个美的世界,那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赞美,总而言之是对少女人生价值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这个小说写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时候,他就说,这个地方、这个去处有趣,这个地方有趣,我能够在这儿过一生,纵然失去了家也愿意,我在这儿过一辈子,就是失去了家也愿意。这句话很重要,大家要注意,他说我失去了家也愿意,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现在这个家并不是他的归宿,他认为并不是他的归宿,并不是他的精神家园,太虚幻境才是。现在搬进了大观园,实现了他的理想,小说就写贾宝玉心满意足,再无别向可求,可生贪求之心,没有别的要求了。是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有情之天下,它是被周围的恶浊的世界,就是所谓有法之天下包围着,不断地受到打击和摧残。大观园这个春天的世界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调零的景象。林黛玉两句诗大家都知道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这两句诗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而且是写所有的有情人和有情之天下在当时的时代的遭遇和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美也是一种罪恶。大家记得晴雯,她就是因为长得好一点、长得美一点,最后被迫害至死,首先是贾宝玉被他父亲一顿毒打,差一点打死,接着大观园的少女一个一个地走向毁灭。最开始金钏投井,晴雯屈死,司琪撞墙,芳官出家,鸳鸯上吊,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一直到林黛玉去世,林黛玉死得很奇特,她是泪尽而逝,就是眼泪哭干了以后去世了。那么,这是一个交响曲,一层一层地往前推进,这个交响曲可以说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那么,林黛玉有句诗叫冷月葬花魂,这句诗歌可以看作是这个悲剧的一个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被吃掉了。脂砚斋说,他说《红楼梦》是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情字,他把《红楼梦》的悲剧性和情连在一起,这是很深刻的。这就是《红楼梦》悲剧性的层面,第二个层面。

  叶朗:下面我讲《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很深的感悟,我这里强调是对整个人生。大家知道文学作品都要写人生,但是很多文学艺术作品是写人生里头某一个事件、某一个场景、某一个人物,我这里讲是对整个人生,那么这种对整个人生的感悟就带有哲理性,一种哲理性的感悟、一种感叹。那么它引导读者去体验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我们称之为人生感,或者叫历史感。那么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一个哲理性的层面,或者是一个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我一开头说的,不被人注意的,或者说被人所忽略的层面,很多红学家都不讲这个层面,但是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层面,所以我想着重讲一讲。那么,《红楼梦》这种人生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生或者说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一个是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大家知道,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那么就产生一个问题,人的这种有限的生命、有限的生命存在,它的意义何在呢?这是自古以来哲学家所思考的问题,孔子站在江边感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种人生感。庄子也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白马跳过一个空隙,一下子跳过去,非常短暂。这些哲学家都在思考,这种有限人生,它的意义在哪里?跟这个相联系是人的命运。

  读《红楼梦》,我们都会感受到小说中渗透着对人的有限生命和人的命运的一种最深层的一种伤感,就像一声叹息,使整部小说充满了忧郁的情调,我想正是这种叹息、这种忧郁,使《红楼梦》这部小说弥漫着浓郁的诗意,《红楼梦》的诗意非常浓,这个诗意从哪里来的?就是这种叹息、这种忧郁。这种人生感集中体现在《红楼梦》的两个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身上,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两个对生命、对命运最敏感,体验最深刻的人物,他们常常惆怅、落泪,但是他们的惆怅、落泪不仅仅是感叹他们两个人爱情生活的不幸,不仅如此,而是出于对生命、对人生、对存在一种带有形而上意味的体验,这点非常重要。比如我们看贾宝玉,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这个人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什么背景呢?他起初是女娲补天被遗弃的、剩下的(石头),女娲补天别的石头都用上了,就剩下这一块扔掉了,被抛掉了这么一块石头。这个什么意思?这意味着贾宝玉这个存在是一个被抛弃的结果。被谁抛弃了?被天抛弃了。天是什么?天是无限、天是永恒。被天抛弃就意味着脱离了无限和永恒,而掉进了一个有限的人生,一个短暂的人生,脱离了无限和永恒,掉进了一个短暂的、有限的人生,这就是小说开始讲的幻形入世,这个是小说的作者,在小说一开始给予贾宝玉的一个形而上的起点。

  大家知道,在现实世界里头,贾宝玉在某种意义上是贵族家庭的一个中心,他得到贾母王夫人的宠爱,很多人都关注他,生怕他碰到一点。但是,在贾宝玉这个人深层的意识里头,他的思想意识里头,他感到这个世界是他存在的.一种暂时的形态。所以,小说经常写他闷闷的,或者突如其来感到厌倦、感到不自在。这种情绪揭示出现在的这种存在,对他来讲是一种负担,所以他的情,脂砚斋说他是一个绝代的情痴、情种,但他的情总带着一种忧郁的调子,带着对未来的一种恐惧和忧虑,就是到时候怎么样怎么样,带着何处是归程这样一种忐忑不安。比如说他有这么一些话,这个话很多,我随便念几段贾宝玉的话。只求你们看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的,等我化成了一股青烟,风一吹就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任凭你们爱到哪里去到哪里去就完了。

  再比如说,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这些话很多,我不念了,这些话都是关于未来,关于死亡的一些话语,那么要知道,贾宝玉是不到二十岁,这么一个少年可以说是,他对死亡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跟他入世时候的那种大喜,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照。贾宝玉一方面对死亡有强烈的恐惧,因为死亡意味着他跟他喜爱的这些姐妹们要分离了,意味着有情世界的毁灭。同时呢,他对死亡又有一种渴望,因为他似乎感到死亡可以使他摆脱那种短暂的、有限的、痛苦的人生,回到无限和永恒。所以,他为自己设计了富有诗意的死亡,他所喜爱的女孩子的眼泪流成一个大河,然后把他的尸首漂起来,漂到一个鸦雀都不到的地方,随风化了,这就是他向往的归宿,所谓死的得时。从此,他再不托生为人,为什么?为什么再不托生为人?因为人是有形迹、有知识的,是一个短暂的存在。按照他设计的这种死亡,化成了一股青烟,随风吹散了,不就得到永恒了吗?

  所以,恐惧和渴望,爱情和死亡,在贾宝玉的心头互相碰撞,发出一种很大的、巨大的声响,这个被抛到人间的石头,这块石头,这个孤独的情种,他时时刻刻都摆脱不了对人生和命运的一种形而上的思考和体验。所以,他内心充满了忧伤,就是在最热闹的场合,他的心头也会突然起来一阵悲凉。比如第二十八回,是贾宝玉、薛蟠他们在冯紫英家里头喝酒、玩乐,那是个乱哄哄的一个场面,就在这个热闹的、乱哄哄的场面里头,贾宝玉唱的红豆曲,依然充满了惆怅、充满了忧伤,大家都记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沙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充满了忧伤。

  那么,《红楼梦》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林黛玉同样富有生命的忧患感,她时时刻刻在寻找故乡,而找不到这么一种悲伤,她有这么一种悲伤,所以她总是在繁华中感受悲凉、感受凄凉。对于林黛玉来讲冷月葬花魂这句诗昭示着生命的真谛,同时也概括了她对人生的体验。所以,她的多愁善感是一种人生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感,生活中的美不是使她感到欢乐和陶醉,而是使她伤感,使她五内俱焚、泣不成声。那么最集中的表现她的人生感的当然是她的葬花词,我认为葬花词这首词的主题就是美、生命、春天都是脆弱的、短暂的、容易消逝的,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么这个就是《红楼梦》的人生感,这就是《红楼梦》的意蕴的第三个层面,这也是《红楼梦》的一个最高的层面。《红楼梦》之所以伟大,有这个层面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过去我们不注意,那么这点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因为过去的小说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像《红楼梦》,像曹雪芹这么深刻地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呢,每个时代我们都在提出这个问题,但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回答。我们这个时代的回答当然跟曹雪芹不一样,但不管每个时代的回答怎么不同,曹雪芹能够这么深刻地提出这个问题,那就是很了不起的、非常有深度的。

  那么,《红楼梦》的这三个层面是层层,一层一层往前递进的。首先《红楼梦》的人物情节构成了一个历史的、生动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画面,这是第一层;作者的审美理想突破了这个现实,这是第二层;再进一步,从根本上追问和体验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这是第三层。那么,《红楼梦》的第一个层面和第二个层面,都是跟特定的时代相联系的,第三个层面也是跟特定的时代相联系的,但是它又超出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它写出了不同时代的人所共有的体验和感受,我想这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带有永恒性的东西。文学作品,一些伟大的文学作品里头是有永恒的东西。

  以上就是我对《红楼梦》意蕴的一种很粗糙的解释。我在开头讲过,《红楼梦》是说不完的,我相信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红楼梦》永远是一部活的作品。我今天就讲完了,讲到这儿,谢谢。

浅谈《红楼梦》10

  随着影视剧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影视剧市场的渐趋完善,现代人对影视剧作品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众多的导演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经典的影视剧改编,例如我国四大名著的翻拍。《红楼梦》于 1987 年最先被改编为 36集电视连续剧,从此揭开了我国四大名著影视剧创作的新篇章。当今社会为何会出现文学经典的翻拍热?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文学经典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文学经典的背后潜藏着大量读者,这些读者不论是出于好奇亦或是对往昔阅读经验的追忆,都会成为此类影视剧的观众,而这正是高收视的保证。这里我们通过研究《红楼梦》的翻拍来比较 87 版和 10 版红楼在主题侧重、情节安排、导演风格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从中得出文学经典在转向影视剧创作时的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新旧版《红楼梦》之间的差异

  ( 一) 版本选择与主题立意

  87 版《红楼梦》的前 29 集根据脂本改编,后7集直接摒弃高鹗的续写内容,另起炉灶。

  尽管长期以来学界都是尊脂砚,贬程高,但新版红剧沿用的就是通行的 120 回程高本,保留了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从青春成长和爱情的角度切入,并对程高本的思想及艺术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旧版和新版《红楼梦》以不同价值为导向,因此主题各有侧重。80 年代末,全国上下洋溢着浓烈的文艺气息,87 版红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以主流文化为导向,重点突出《红楼梦》社会悲剧的主题,为我们呈现了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最终万境皆空的悲剧结局。这种对社会悲剧的强调严重损害了《红楼梦》的美学韵味,宝黛的爱情悲剧在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而87版红剧中却鲜有对悲剧爱情的描写。我们说,这种纯粹表现《红楼梦》社会悲剧的处理方式与我国 80 年代高扬的反封建主义相契合。

  新版红楼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它更多地体现爱情悲剧的主题。在李少红看来: 《红楼梦》是一个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里面的爱情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青春澎湃,荷尔蒙萌发的年龄段,最值得记录和流连忘返的年华。她强化的更多的是红楼男女的爱情纠葛。而正是这种戏剧性太强的爱情叙事使《红楼梦》的改编不免落入了俗套,损害了曹氏悲剧的审美价值。

  ( 二) 情节取舍和虚实处理

  王扶林曾明确表达: 我对电视剧《红楼梦》的艺术追求就是忠实地再现原著,我刻意强调的是作品的现实主义,这种坚定的现实主义思想造成了 87 版红剧最大的缺陷就在于避虚而就实。《红楼梦》采取的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87 版红剧在改编过程中删除了作品中很多暗示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诗词歌赋以及虚幻情节,反而丢失了原著本有的浪漫主义意蕴。新版红楼则抓住了原著亦真亦幻的特色,在几个具有暗示性情节的处理上是成功的,例如开篇女娲补天的神话,又比如其对第五回太虚幻境的拍摄,都很好地展现了小说虚实相生的美学风格,突出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 三) 艺术风格及人物形象塑造

  从总体上讲,《红楼梦》是写实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但从更深层次上来说,《红楼梦》更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作品。

  87 版红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宝玉之痴、黛玉之悲、凤姐之狡、以及宝钗之静等都被演绎地淋漓尽致,与原著生动的描写相辉映。而新版红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小说的描写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剧作开拍前对演员的选择、开拍过程中对演员红楼气质的陶冶显得不够充分,导致剧中典型人物,如宝黛钗,乃至凤姐,三春、贾母等人的神似,乃至于形似度都与原著相差甚远,心理活动的刻画更缺乏说服力。

  二、新旧版《红楼梦》众多差异产生的原因

  ( 一) 不同时代下的影视氛围

  80 年代的电视剧相当匮乏,在那个供不应求的时代,《红楼梦》的出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当时的社会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与现代化有着遥远的距离,不管是观众还是演职人员,骨子里都怀有深深的古典文化情结。心态大多处于一种平和状态,能够静心去欣赏、去接受、去满足; 能够抛却功名利禄去表演、去投入、去尽力。如当时的作曲家王立平,已成名的他对当年寂寂无名的王扶林说: 我愿意把全部的经历和最宝贵的.创作年华奉献给《红楼梦》,而后,他穷尽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写出经典的《红楼》诸曲。

  新版红楼就产生在这个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视剧弱化社会悲剧,强调爱情悲剧,突出情色,恢复太虚幻境等梦幻情节也都与当今大众的审美意识有关。可以说,不同时代的氛围是造成新旧红楼诸多差别的最根本原因。

  ( 二) 编导的理念和受众的期待视野

  王扶林在受访时坦言: 要我把《红楼梦》重拍,而超过当年 87 版的,我说我超不过。现在创作的环境不一样了,人与人的关系我也不太适应了,金钱、权势也在那里左右着文学创作。上世纪 80 年代,物质文明不够发达,那时也正值文革结束后,文化重新起步的时期,人们的审美能力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所以说,艺术创作的环境相对纯粹。王扶林创作 87 版红楼更多的是对古典名著的推广与传播。

  李少红导演的作品以唯美著称,如其执导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而新版红楼是其唯美风格的延续,如剧中多处虚幻场景的渲染,而这些虚幻场景的呈现也有赖于现代影视制作技术。

  ( 三) 影视制作技术与创作环境

  87 版红楼删除了太虚幻境等虚幻场景除了受当时创作理念的影响外,还有限于当时的影视制作技术。80 年代,中国的影视制作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制作技术和经验不足,无法与当今数字时代下的影视制作技术相比。

  新版红楼就是有了现代影视制作技术的支持,在构图、摄影、意境上较 87 版要好很多。新红完成了太虚幻境,填补了 87 版囿于技术条件留下的空白。另外,剧首从古画过渡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也较符合中国古画的写意画笔法。其次,剧作以庞大的场景再现了贾府兴盛时期的繁华奢靡,这也是 87 版红剧无法企及的。场景营造成为新版红楼翻拍的价值之一。如表现宝玉和众女儿在大观园内制作胭脂的画面,可用美不胜收来形容: 鲜艳的花朵,精美的器物,青春的面庞,完美地体现了导演追求唯美的艺术个性,也较贴切地表现出宝玉与众姐妹初入园时的欣喜。其他一些片段如黛玉葬花、宝黛共读西厢也拍摄得非常唯美,创造出了一种似梦如幻,超凡脱俗的美好意境。

  三、影视剧改编的原则

  忠实原著是文学经典影视剧改编的首要原则。文学经典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内涵,在影视剧改编之前,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只有在深入挖掘文学名著所固有的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基础上,才可以适当地加上自己的艺术创作。另外,在影视剧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改编者的价值取向、拍摄者的个性特点,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的各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改编者的工作进行着影响和制约。所以说,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克服文学名著因历史时代和作者本身的问题所造成的种种局限,因此,影视改编作品的当代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视剧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一向被称为精英艺术,为少数文化人所专有; 而影视剧则属于通俗艺术,有其与生俱来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商品性。所以说,改编者在将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必须找到文学名著与当代影视观众审美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契机,变深奥为通俗,变典雅为朴实,变曲高和寡为雅俗共赏。只有这样,改编后的作品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适应商品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规律。既赢得观众,又赢得市场,真正达到普及名著的目的。

【浅谈《红楼梦》】相关文章:

浅谈爱情短文04-03

浅谈什么是艺术04-05

面试技巧浅谈04-09

浅谈即兴讲话04-16

浅谈求职面试礼仪04-09

浅谈生命高中作文04-27

高中作文浅谈握手05-08

高中作文浅谈善良05-09

浅谈磨练高中作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