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禁牧”何以成“强令卖羊”?

时间:2022-12-09 12:07:23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封山禁牧”何以成“强令卖羊”?

“封山禁牧”何以成“强令卖羊”?

陈齐是山西省临汾市蒲县黑龙关镇的村民。5年前,他因为腰伤严重不再外出打工,开始在村里靠养奶羊过活。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奶羊的数量从最初的30多只发展至如今的150多只,陈齐心里高兴,觉得日子有了盼头。(8月8日中青在线)

村民苦心经营5年才把奶羊养殖数量发展到一定规模,刚刚让好日子就有盼头,让脱贫致富有了最大的希望。岂能料,村里一道黑令,强要他卖光所有羊,“镇上要封山禁羊,限我10天必须把羊卖掉,否则就要罚款”,“禁羊令”让村民陈齐惶恐不安,这是要断了他脱贫致富的路吗?没办法,逼着他逃出本县范围。

政令的根本目的是让决策者的意志得以实现。但如何实现,绝不能靠简单粗暴、不讲道理、不切实际的执行,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所谓“封山禁羊”的政策的初衷果真是要全面禁羊吗?是要让村民失去脱贫致富的希望吗?果真是这样,岂不是在砸当地执政者的招牌。所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任何一项决策和政策必然都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封山禁羊”最后成了“强令卖羊”,恐怕绝非是决策者的本意,而多少是因为不能充分理解、领会政策意图和本质的执行者误解、扭曲执行甚至钻了空子。

上面的所谓“封山禁牧”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保持过度放牧造成山林草地生态破坏,但绝非是为了人断掉了村民致富的希望。事实上,封山禁牧查的是山羊,村民羊的是奶羊,且都是在荒地、河滩放牧,又不进山林,咋就成被禁的对象了?如此把政策一刀切的操作,究竟是村干部的政策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别有用心?上面的政策说变就变,让村民怎么也想不明白,如今不是正值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吗?从中央到地方不是都在千方百计的进行着脱贫攻坚战吗?实际上,2014年县里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还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这才让很多村民动了心,觉得可以贷款养殖、脱贫致富了。谁难料到,当地政策说就变,完全不顾及群众的利益,无疑是大失民心的败政。

“封山禁羊”何以成“强令卖羊”?不但禁羊,违规禁令的还要罚款,并限期变卖处理。如此决绝不通人性伤害民利违逆人心的政策是如何出台的?官方的理由是当地生态脆弱,基础条件不适合野外放牧,生态承载能力有限,事实上在2000年就开始这项政策了。客观来说,禁牧的效果的确显现,禁牧10多年来,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从提高了23.5个百分点,但破坏生态的随意放牧问题反弹,也对该县其它富民工程形成威胁。乍看起来,官方的理解似乎挑不出问题。但事实上却是在混淆概念,在执政政策时存在着一刀切,一方面政政策的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在执行政策时未能对群众进行有效的宣传、讲解和疏通;另一方面,既是早有封山禁牧的规定,后来又何以鼓励养殖?政策反复、矛盾,让群众无所适从,问题出在决策者身上。( )

在笔者看来,一项政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当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原则。任何一项政策,不管出发点再好,都须合理、妥当的操作,从专家认证、集体决策到规定出台,再从政策的广泛而深入且持久的宣传,让群众充分理解政策的本质,从而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再到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都当以不伤害群众的利益为前提,对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的,也当以不伤害群众利益为底线。(文/伍文胥)

【“封山禁牧”何以成“强令卖羊”?】相关文章:

封山禁牧工作实施方案05-18

《叱石成羊》读书笔记05-09

何以解忧05-12

罗琳赶超莎士比亚 哈8让她成剧本卖最快的人05-11

何以解忧作文03-14

懒羊羊的经典语句05-12

牧铃声声高中作文05-02

牧园大学专业设置05-11

懒羊羊的心情短语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