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随笔

时间:2022-11-23 12:21:03 语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随笔

  随笔: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随笔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就像爸妈总担心我孤苦一生,一直希望我身边有人照顾着,又害怕我遇人不淑,不能被好好呵护,惶恐我此生辛苦,我很难跟他们保证我这辈子定会被幸福眷顾,毕竟我也无法预知缘分和劫数,但我定会尽力善待自己……其实,我只是想说,你们一直是我的盔甲,努力护我平安喜乐,但我更想是你们的盔甲,而不总是软肋和牵绊,女儿身,一直木兰心!——致爱我的你们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威后的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国家危在旦夕。触龙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到齐国做人质,终于化解了危机。

  在赵威后的心目中,她觉得自己爱长安君(儿子)胜过爱燕后(女儿)。可触龙不这么认为,他对赵威后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一席话说得在情在理,赵威后终于心服口服,同意让儿子做人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光是国君或位高权重者,我们所有为人父母者,都要为孩子作长远打算,让孩子经受磨练,让他们获得今后干大事的资本,方能让他们处于不败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三岁时就死了父亲,养育的责任全部落在了孟母身上。孟母是一位勤劳善良又有远见的妇女,在她丈夫死后,她靠织布、帮人浆洗过活。

  孟母择邻而处,始终为孩子作长远的打算。

  第一次, 孟家住在坟墓旁边。孟子常和小朋友玩抬棺材、挖坑一类的游戏。孟母见了,认为这对小孩影响不好,就搬了家。

  第二次, 孟家搬到街上住。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孟子又和小朋友做起买卖的游戏来,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决定再次搬家。

  第三次, 孟家搬到学宫旁边。这里进出的都是读书人,孟子耳濡目染,和小朋友玩起了行礼的游戏。从此,孟家就住在这里。可见孟母在儿子的教育上是煞费苦心,深谋远虑。

  这又让我想到了胡适的母亲。其母冯氏是绩溪中屯人,在胡适五岁时就丧夫,当时她只有23岁。

  冯氏每天天未明即推胡适披衣坐起,教导为人之道。天明,就让胡适上早学,他几乎总是第一个到学堂,九年如一日,未尝因为是独子而有所溺爱。

  胡适14岁时,冯氏就要求他到上海求学,“三年使令一归省”。后来,胡适又去美国求学。冯氏算是为孩子作长远打算的典范了。没有冯氏的教育、督促,也就难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胡适了。只可惜,胡适的母亲46岁就去世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可以说,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大多有一个懂得教育的(父亲或)母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随笔】相关文章:

2023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名言(精选300句)06-19

以规则为话题的作文11-30

梦之骄子随笔04-03

影响深远励志的短句短语12-07

生活随笔:书之缘04-03

以规则为话题的作文700字12-04

以交通规则为题的作文11-19

高二以规则为话题作文11-12

随笔之重阳节前感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