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经典美文
不以成败论英雄一: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以成败论英雄”,这其实不一定正确。不过是那些想作英雄之人的尤怨之辞罢了。
史书也并不是一律按成败论英雄。陈涉败了,司马迁仍得写一篇《陈涉世家》,给他一个历史地位;秦始皇是第一个一统中国之君,史书上却对他不少抨击和微词。
人们对于谁是英雄,是极有眼光,看得很准的。那标准,决不是看成败。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天津老一辈画家梁琦,一生贫困潦倒,生活在社会底层,无职务、我地位,在当时的美术界他绝不算“成”。但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高,时至今日人们争相购买、收藏他的作品、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画集,是人们心目中一位杰出的画家。这就更证明了,并不是“以成败论英雄”。
再看一看,有些人在活着的时候,曾经纵横捭阖,平地登天,自以为盖世英雄了,结果呢?人们视之不过一团粪土。蔡京就是这样,他贵为权相,书法曾居宋四家之一。可是留下的是千古骂名。钱谦益是明末著名的学者,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他为人师表,却苟且偷生,与英雄无关。
可见,凡英雄者,必然是在某一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能把历史推向前进的人。相反,要是有权有位,而不走正道,去作欺世盗名的事,或与历史发展背道而驰,尽管一时之间也有人前呼后拥,也象煞有介事,结果都必将为人们所唾弃。我有一次听一位名家讲课,把吴昌硕、齐白石这些近现代花鸟画大师说的一无是处,那气势仿佛要把这些人从美术史上抹掉。以为这一来,他自己就可以“永垂青史”了,这是多么荒唐可笑!这些人大概都相信所谓“以成败论英雄”,以为炒作也好,欺骗也好,只要占得位置出了名,有钱能使鬼推磨,要未来的美术史上讲好话,还不易如反掌!可是,历史是无情的,它只认画家的作品。
美术史上有记载的历代名画,都是那些全心全意、默默无闻为艺术而献生的人所创造,他们在世的时候多是普通人物。只因为他们在艺术上获得卓越的成绩,才成为了名家,被后人所赞颂。
但这些年来,竟有不少没有一幅名作的“名家”占领了舞台,充斥于艺术家之中,把无限丰富的现实生活画成了千人一面、千幅一面。这不能不是美术界亟须探讨的问题。
人们既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也不会接受那些子虚先生、炒作打造出的“英雄”,为之喝采和膜拜。因此我想,艺术作品无论画什么题材,都必须是人们所理解、所亲近、所可企及的,才会得到读者的真正共鸣。
不以成败论英雄二:
对一个历史人物,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有不同的评价。
宋襄公,子姓,名兹甫,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名国君。从宋襄公一生作为的来看,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然而宋襄公的是非功过,人们应该根据他所经历的事情,给予准确的历史定位和历史评价。
据小国而图霸业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路诸侯纷纷崛起,逐鹿华夏,皆欲成为霸主。
宋襄公欲称霸神州,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壮志,却不能因为他没有成功,而嘲笑他志大才疏,不自量力。
在春秋战国时期,像宋襄公这样心怀天下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是成就霸业的人却寥寥无几,能够统一全国的人仅秦始皇嬴政一人而已,为何独独嘲笑宋襄公?
宋国地处中原,国土面积不大,人口数量偏少,但宋国拥有肥沃土地,地势平坦,农桑之利比其他国家的优势明显,因此经济实力也相当可观。
宋襄公欲接齐桓公称霸中原并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毫无现实根据的白日梦。
宋国距强秦较远,离大国晋国也相隔千山。唯一的障碍便是近在咫尺的楚国。起初,宋襄公欲联合楚国以制服其他诸侯,但楚国也有称霸的念头,不想与宋襄公共分一杯羹。于是两国交战。
公元前638年冬,宋攻郑,郑向楚求援,楚攻宋救郑。宋襄公在泓水拒楚军。楚军在渡泓水时,大司马子鱼认为,乘楚军在水中发动进攻可获胜,襄公以为乘人之危不仁,遂不许。
楚军渡河后,军势较乱,军衣辎重尽湿,攻敌可以获胜,襄公还是以为乘人之危不仁,没有进攻。
等待楚军休整好之后,两军堂堂正正交战,宋军大败,襄公身受重伤,第二年便赍志以殁(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因此,宋襄公谋求霸主之举便成为笑柄,成为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的典型人物。
中国自古就有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但是也有例外,司马迁创作《史记》,他撰写《项羽本纪》,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赞叹不已,特别是项羽乌江自刎的精彩描绘,成为千古绝唱,令人无限唏嘘慨叹。
宋襄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失败了的英雄,被人们嘲笑,这似乎有点不公正。
襄公以弹丸之地,而雄心勃勃,励精图治,一度国力强盛,以小国而称霸中原,实及大智大勇之举,值得称道。
至于宋国的灭亡,无论如何也不该让襄公负责,因为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后的次年便赍志以殁,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一个很快就死了的国君怎能为此承担责任呢?所以,宋襄公的称霸之举是任何国君的正常追求,不应该受到世人的嘲笑。
至孝至悌的国君
宋襄公的母亲是卫国女子,后嫁到宋国,他父母因战事感情不和,卫国受侵,其母欲返回卫国抗敌救国,而国君宋桓公不同意,并以废其正配夫人相挟,后来卫国被北狄所灭,宋襄公的母亲见国破父亡,悲痛万分,执意返卫,宋桓公便把她遣送回卫,从此不能返宋。
宋襄公思念母亲,内心极度悲苦,因卫国在宋国西北方向,宋襄公便经常遥望西北,以解念母之苦。宋襄公筑台望母,便有了后来的望母台。据《睢州志》记载:“襄公台,在州城东,春秋宋襄公筑,或曰,为望母而筑,即《诗》所赋教河广者也。”
宋襄公每逢自己生日和母亲生日,以及逢年过节,都站在高台上遥望西北方向,以怀念母亲。
宋襄公对母至孝,传为历史佳话,乡间美谈。
宋襄公,对兄长至悌也是有目共睹的。宋襄公的父亲宋桓公临终之时,发生了一件兄弟之间让位的千古佳话。
在宋桓公弥留之际,兹甫哭着说:“目夷兄年长,仁义礼智,我一向对他尊敬佩服,父王应立他为君。”
宋桓公有意应允,但其兄目夷赶紧说:“兹甫本为太子,继承大位天经地义,他让出君位,这更证明他大仁大义,我赶不上他。”
在宋桓公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时,兹甫又诚恳地对父亲说:“我不如目夷,立我为君,当之有愧,万望父亲立目夷为君。”
目夷跪在地上恳求父亲立兹甫为君。兄弟二人谦让多时,最终宋桓公立兹甫继统大位,时隔不久,宋桓公去世,兄弟俩又谦让了好一阵子,兹甫才同意担任君王,这便是宋襄公。
宋襄公主政后,任命目夷为左师,主管国家政务。
兄弟怡怡,同心同德,治理国家,宋国迅速强大起来。宋襄公既有崇高的品德,也有治国的才华,不仅在国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受到邻国天下霸主齐桓公的称赞,还把太子昭送到宋国托付宋襄公照看,并嘱咐太子向宋襄公学习治国理念。
齐桓公去世,齐国诸王子争位,国内大乱,宋襄公联合其他诸侯国帮齐国姜昭平定齐国内乱,辅佐姜昭做了国君,世称齐孝公。
宋襄公于内于外都是以仁义取得巨大成功,获得了声誉。
在中国历史上,对宋襄公的不公评价,源自于征战杀伐的战争情结,源之于多年来“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势。
宋襄公当然也是有缺点的,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大节来看宋襄公是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经典美文】相关文章:
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励志文章11-30
真心英雄经典美文12-02
致敬心中的英雄经典美文03-09
清明纪念英雄烈士经典美文03-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一作文11-30
不是英雄,不能陪在你身边经典美文12-03
《小英雄雨来》美文欣赏节选12-09
当救火英雄毁容离别女友之后的美文欣赏03-09
梦与现实之我的英雄梦美文欣赏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