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
走在人生边上是杨先生在96岁高龄写完的,可见她是多么的勤奋。此书虽然不算太厚,才四万多字,但是凝结着一代学者在人生暮年对真理、对生与死、对命运、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和思考。为此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一些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的优秀例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篇1
读完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女士写的《走到人生边上》,除了一阵阵的敬佩,还有就是深深地思考!!
九十六岁,许多人已经卧病在床而无心学问了,也有许多人,到了另一个世界享福。而这个经历了几乎一个世纪的老人,仍然致力于学问,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是什么,让她如此高寿,又是什么,让她如此高龄仍可以活得如此充实而丰富,看完此书,似乎,我懂得了什么……
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肉体的存在,这是可视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另外一种是以灵魂的方式存在着。这两种方式在同一个个体中存在着,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斗争是因为人的本性中有懒、贪、色、赌等七恶,这七恶与人的灵性良心背道而驰,当在现实生活中这两者相遇,人便会出现各种烦恼,各种矛盾,如果这些得不到解决,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人自觉经过生活对肉体进行磨练,从而达到对灵魂的锻炼,并形成一定的意志去控制自身肉体上的行为,便可从而形成灵肉统一的和谐状态。无可否认,这个过程是漫长,要经历许多身体和心灵上的煎熬。但是,年轻的我们啊,为了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我们不是应该积极接受苦难的磨练,从而使自己的灵魂更高尚,更强大吗?那么,当我们到了老年也可以想杨绛女士那样仍然不被肉体打败,执着于灵魂之向往!
日薄西山之年,总免不了会回忆那曾经的旅途,也总免不了会抽象出一些如命运、人的存在之类的哲学命题进行思考。千百年来,这样的命题长盛不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总无定论。人总说“人生有命”。是不是人的命运就是天生注定的呢?杨绛女士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但她说:“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不管算命的怎么说,八字怎么规定,一切都由自己选择。即使选择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没有预演的现场直播。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了自己的努力,然后一切坦然就好!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没有所谓的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考验,惩罚或者补偿。”
站在二十岁的风华岁月里,许多事我未曾经历过,许多道理我也未曾悟出,许多人事我仍不懂处理。许多许多都是未知……但活在当下,勇敢接受锻炼吧!在锻炼中成长!这样,或许当我走到人生边上也能说,我已经尽力了。然后,把那一生的回忆化作缕缕炊烟……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篇2
大自然的神明,我们已经肯定了。久经公认的科学定律,我们也都肯定了。牛顿在《原理》一书里说:“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不必要的,就是徒劳无功的。”哲学家从这条原理引导出他们的哲学。杨绛说,她不懂哲学,只用来自问自答的方式,探索一些家常的道理。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那么,这个由造化小儿操纵的人世,这个让我们受委屈、受苦难的人世就是必要的了。为什么有必要呢?
有一个明显的理由。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关于人生实苦这个话题,这本书中有段话写得真是极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
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你总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们受欺侮、吃亏受气,你能不同情气愤,而要尽力相帮相助吗?如果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受害,能无动于衷吗?如果看到公家受到损害,奸人在私肥,能视而不见吗? ”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杨绛认为人生的目的应该是在层层苦难中不断修炼自身,以求灵魂的进步与完美。这跟英国灵媒所著的《接触灵魂世界》中提到的人间是灵魂用以不断学习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一点非常相似,同时也跟佛教的自我修行一说异曲同工。
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说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自我修炼算“小乘”,在自我修炼的基础上对他人进行启发、帮助,“普渡众生”,是谓“大乘”。因此不
管是科学、文学还是艺术,穿越人间的种种苦难,归根结底,除了自身的进步与完善,更上一层则是为了启迪——父母启发孩子,老师启迪学生,哪怕只帮一个人打开眼界与心灵也都功德无量。最终,灵魂的修炼是为了共同探索宇宙最终的真相,为了真理。
在2014年第9期的《人民文摘》里,杨绛发表过一篇文章,叫《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文中说:“我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兼高中三年级的英语教师,为阔小姐补习功课,还是喜剧、散文及短篇小说作者等等。但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钟书个人,我对全世界所有喜读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杨绛于96岁高龄完成这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她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书的前一半自问自答的部分是老人家在参透生死的意义,
生而为人是为了什么,人世间最宝贵是什么,折磨这一生会得到什么...人究竟有没有灵魂?
这些纠缠我们许多寻常少年、青年的问题,到我们老的时候,会怎么自问自答?还是浑浑噩噩蹬腿去了就算?我们又有几人,能够这么坦白又诙谐得出她这样的结论?她不是信徒,只是秉承一颗赤子之心,明亮的眼睛直视自己的软弱和不足。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内容概要: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先生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自己对杨绛先生,一直很敬重,老先生有着很好的人格素养。但是,知道在文字的世界里,“文不如其人”相对于“文如其人”更为成立:写出好作品的人未必好,做人足够好的又未必写得出好的作品,杨先生就属于后者;其实本来,也就不该将人和作品混为一谈,况且,好坏的标准在各人心里并不一。说实话,杨先生的这本书,让我比较失望。之前是偶尔看到周国平先生荐辞里的高度评价,才十万火急的要买来看的。周先生的评论显得夸张。书实为一般,前面思考的部分,说实话,思想性较低,我没有得到任何启发,在我看来都是很平凡的见解(当然不排除本人悟性较低以致未能理解杨先生的深层意图);后面注释部分,亦实为平凡无趣,一回想,其实那个时代的多例文人,写出的散文,都是带了矫情的笔调,没有出奇,只是自顾自的怜喜,是真正的起“雅兴”来“把玩”文字(这类文人一般具有殷实的经济基础,故能起雅兴,例如林语堂、周作人、苏雪林、凌叔华;而萧红、鲁迅等则是另一类;张爱则是独一例),杨先生此书虽出在当世,但其行文思路依旧沿用了那个时代的特色。每个人的思想基础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千差万别。我只是觉得,好的可读的书愈加的少了……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因为文化革命的迫害,杨绛先生在几乎是在一个女人最美好的时期吃了很多苦,到了可以安享晚年时,又不得不“我一个人想念我们仨”,尽管如此,她却从未在书中抱怨过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就算是写回忆性质的文章,也只是淡淡地,以客观得近乎旁观的视角来记录所经历的一切,这种淡然和超脱反而教人觉得可怜——需要有多么坚韧的心,才能经得起碰撞时代的疯狂?这本书是07年初版的,今年她已97岁高龄。在正篇中陈列对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坦言内心的迷茫。杨提到自然不可理解的亲身见闻。必须指出的是,这和迷信是不同的。从教育影响便可得知。书中记叙他父亲在当时传统的民国家庭居然能做到不请回灶神:“吃了人家的糖瓜,就说人家的好话,这种打小报告的神送走了正好,还接来干嘛?”杨举此例是以说明她家里几十年没有所谓的灶神也是很平安的。只是和他父亲坚定的“不信”大相径庭的是,她能够坦言不明白所亲见的非自然现象,而她自己本人是本来对这些事不感兴趣的:“以上所说,都属‘怪、力、乱、神’之类,我原并不想谈……我原是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这是客气的称呼。实际上我是老朽了。老物陈人,思想落后是难免的。我还是晚清末代的遗老呢!”可到了96岁,她不得不谈了:“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边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我想不明白。我对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搁下不想了。可是我已经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都已经走了……”“我认为,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而书名的小标题,就是《自问自答》。丈夫死去了,女儿也过世,她活得太久太久,这境地,本该是何等的寂寞和苍凉,然而这个老太太,仍旧费尽最后的气力去解开一些谜语,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勇气。其实这些都是早年的一些收集,真正落力的是序文,花了杨2年半时间才尘埃落定。最为感动的反倒是正篇之后的……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篇3
1.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
2.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
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3.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
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
4. 我们镜子中的"镜中人",总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
5. 每个人天生有个性,个性一辈子不变,这是可以证实的。天地生人,人多得
不可胜数。但所有的人指纹不同,笔迹不同,也是个性不同的旁证。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相关文章: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范文12-09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2-21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范文12-03
写在埃及边上作文01-13
行走在路上人生哲理美文12-05
走在路上02-02
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人生感悟12-02
写在父亲节的边上随感03-24
行走在芳菲的四月里人生感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