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曾国藩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算是其中一个。能选贤任能,你知道曾国藩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有什么法宝吗。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曾国藩成功之秘诀,欢迎阅读!
曾国藩教给你成功的秘诀
“勤"之道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笨人,普通人,最需要的就是下笨功夫,要勤不要懒惰。据说,曾国藩考秀才考了9次。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又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他总结自身经验,多次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敬"之道
曾国藩在给儿子的遗训中说,主敬则身强。他说,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敬以存心”,身心都会湛然澄澈。就好像一位精明的主人,能够将自己家中管理整饬得井井有条。而心如果不敬,就像一个家没有了主人,各种混乱就会随着而来。敬就是谨慎的状态度、敬就是不懈怠的状态,人只有保持这种状态,才能不断进取,似有天助。
“静”之道
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都从静中来。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整天慌里慌张的人,难成大事,就是因为缺了“静”和“安详”的'智慧。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曾经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他说人到中年,见闻增多,阅历渐丰,人脉繁富,办事有方,这是好事。但同时人也变得思虑过重,欲望太多,精力分散,神志纷披,则又不是好事。如何让复杂变得简单,让纷披变得清澈,让分散变得集中?这需要静以修心,“静”是去“躁”的良方。
“诚”之道
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益(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别人以巧似伪欺骗他,他却仍然以诚以拙相待。曾国藩说到做到。左宗棠在“瑜亮情绪”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国藩,始则挖苦打击,终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手。李鸿章作为他的弟子,也时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国藩却因为爱李之才,始终不改对李鸿章的关心、爱护、包容、提携。李鸿章因此终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开口不离“我老师”三个字(yiQIg.cOm)。
因为这种质朴的为人处世方式,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指挥如意,得道多助,成就了“洪杨一役”的最终胜利。曾国藩的精神核心可用一个“诚”字予以概括,不投机取巧,不做苟且之事。
“谨”之道
所谓“谨”就是指谨慎,就是要时时提醒自己做人要低调、收敛,不要得意忘形、贪得无厌。曾国藩常常讲,人是不可能全的,不要去求全。他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正因为他时时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打下南京城、剿灭太平天国、手握三十万重兵、部下竭力劝说他面南背北时,他才能抵御诱惑、不为所动,从容写出“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样境界高远的诗句。
“恒”之道
所谓“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自订的十二条功课,即: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曾国藩成功的秘诀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本传记小说,名字叫做《曾国藩》。
他讲曾国藩的生平:曾国藩后来怎么会成就?——他很年轻的时候,也是才气十足,所以很年轻就当上了礼部侍郎。就相当于外交部副部长。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了,他就奉皇帝之命到湖南来训练湘军。因为清朝的正规军,这个绿营兵、满族的军队,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就依靠他来训练湘军。
一开始也还是能够打胜仗,起到了正规军都无法起到的作用。但是后来曾国藩就发现,自己做事情,碰壁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很多障碍:大臣也排挤他、湖南巡抚也不支持他、皇帝也猜忌他,后来就把他免职了。
他怎么也想不通。一开始他就想了好多办法,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还是无济于事;后来赋闲在家的时候——就拿起《金刚经》来看。
前面一直想不通:你看,我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而且我为朝廷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见容于官场?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也遭到猜忌,皇帝也不信任……一直想不通。这个就死在观念里面了。
这个叫什么?就是我们刚刚讲的差别寻思观。他没有从自己执着的这种观念里面跳出来,卡在自己的.观念里面。他认为自己很有正气。
然后读《金刚经》,他就悟到一个事情: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是出在于自身——这个路子就找对了。他发现是因为自己太锋芒毕露:自己认为自己就是正直的化身、认为自己很有成绩,不知不觉之中,当然也就得罪了很多人,也就不知不觉之中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荆棘和障碍。
他明白了以后,就决定改变自己的个性,不再锋芒毕露了。
后来皇帝又再命令他:再来统率湘军。那么他到长沙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拜访那些官员,没有傲慢,他职位虽然比他们高,但是他会去拜访那些下级官员,尤其是有一个湖南人左宗棠。左宗棠本来是曾国藩提拔出来的,但是后来又一直指责他,说他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如果以他从前的脾气,可能两个人就对着干起来了。但是他现在悟过来了,就不会那样。
他就先去主动拜访左宗棠,在很远的地方,他就下轿子,徒步走过去;也不穿官服,就穿一件长褂去拜访他,很谦虚。对于所有部门的长官,也都去拜访。乃至于小小的县令——长沙县、宁乡县的县令,都会亲自去拜访。
大家觉得他这个人改了,就都很感动,以后就都说他的好话了,当然也就传到皇帝耳朵里面了,大臣也就不再排挤他了。
其实他就悟到一个什么?就是说我们要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靠别人,也不是靠外面的事情。
记得一开始讲的那个故事。那位女子一直找车钥匙,她不在掉钥匙的地方去找,她在路灯下去找。她就找错了方向、找错了地方。
同样的,我们要提升自己、要让自己的一切遭遇都很顺利、要能够改变命运,不是靠外在,而是要靠自己。
曾国藩也是这样的。如果你去要求外界怎么样?都是无济于事。你看,如果曾国藩像以前那样,一直是抱怨、埋怨说,这个大臣排挤他、朝廷对他不公……没有用!皇帝不会因为他一直抱怨就会重用他;大家也不会因为他抱怨,而不排挤他,反而会更加排挤他。所以要先改变自身。
有一些时候,我们认为对的东西,你去很执着它,你就死在观念里面。然后我们就会找很多理由去指责外在不对:哪个哪个不对、谁谁谁不公平,但是这个没有用。能够改变那个事情吗?不能。
所以我们要知道,要将对外界的要求转为对自身的要求,转为对于提升自己内心的要求,这样才能成功。世间人说成功,都是一扇由内向外打开的门,你不从里面打开,你在外面拼命推,你是推不开的。
修行也是如此。如果你不修好四种寻思观,那你对万事万物的执着心弃不了,你怎么能够成就?所以说要反求诸己,心念一转,万念皆转、万法皆转;心路一通,万路皆通。思路决定出路。
我们一定要能够修好四寻思观。修四寻思观,就能够生起四种如实的智慧、就能够突破障碍,不单单是要把表层的障碍突破,而且潜意识之中的障碍也要突破。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功的秘诀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曾国藩应该算一个。能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曾国藩认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就是说,用人慎重须以知人至深为前提,具备察人本质的眼力。
曾国藩辨识人才的法门,被许多人视为“相面术”。流传甚广的曾国藩八句相人口诀,可以说是曾国藩对相人术的总结,有的内容也显然超出传统相人术的范围,而融入一些新的考察、观察人的方法。
第一句是“邪正看眼鼻”。忠、奸是中国人看人当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如果连好人和坏人都不能识别,那何谈用人。所以曾国藩把识人口诀中的第一句话定为“邪正看眼鼻”,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话讲的眼斜鼻歪,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人肯定心术不正。
第二句是“真假看嘴唇”。口为出纳官,不嫌大。口德、口贼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极。口以方、广、厚为贵。又有“开欲大而合欲小”之说。
第三句是“功名看气概”。一个人有没有功名,曾国藩说要看人的气概。有的人就是一出场把所有的人都带动起来,像谈恋爱的时候也有一见钟情,被对方的一种气质所慑服,有一种追随的感觉。
第四句是“富贵看精神”。这里的“精神”是精气神的意思。曾国藩说有的人才即便你着意培养,但因为他不能长享富贵,可能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在私下跟赵烈文谈话时非常惋惜地说,胡林翼是湘军第一苦命人,虽有非凡的英雄气概,却是一种苦相,即精气神不足,所以不能够长久。
第五句是“主意看指爪”。人有没有主意,他说主要看指爪。手以厚、软为贵。手指纤长,其人聪颖,有主意,短而粗者愚鲁。曾国藩说,“手心、手掌心当中纹络清晰而浅者,心定”。这个心定就是主意定,临事不慌乱。“手掌纹络浅而乱者,人心乱、心浮”。
第六句是“风波看脚筋”。人衰老的时候也是从足开始,所以他说“风波看脚筋”。有的人就是无风无浪、无灾无难到三公,位置升得很高;而有的人则是一生坎坎坷坷,才最终有成就。这就属于有风波的那种人。
最后两句是“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这两句不是相人,而是观察人。曾国藩特别重视有条理,并把它作为用人最重要的.四个方面之一。他经常讲,古人说的听言非常适用,即两个人谈话,能不能切中要害,条理清晰,把对方抓住,就能显示出有没有条理。
但仅仅记住这八句话是不够的,在唐浩明先生钦定版《曾国藩》一书中,就讲述了曾国藩对爱徒李鸿章传授相人要诀的故事,曾国藩的这一番相人经,对于日后成为晚清柱石的李鸿章而言,肯定是受益无穷的。“恩师,大家都说您会相人识人,门生想请您传授一点识别兵勇的办法。这次回去,好多挑选些有出息的官兵来。”
“相人识人,奥妙甚多,复杂得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有些还不能言传只能意会,关键在相者识者的阅历。我曾经编过几句口诀,念给你听听。”曾国藩微笑着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李鸿章轻轻地背诵了一遍,说:“这几句口诀简明扼要,只是门生愚陋,觉得空泛了些,好比说真假看嘴唇,究竟什么样的嘴唇是真,什么样的嘴唇是假呢?”
曾国藩大笑起来:“这就难说了。方才我讲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指的这些,要靠自己去揣摩。东坡说世上有许多事,只可了于心,不可达于笔,这相人识人一事最是如此。不过,你问的是识别兵勇,这是相人术中最简单的,我就跟你细说几句吧!”曾国藩捋着已变花白的长胡须,正色道,“第一看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第二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最好;第三看说话,以木讷寡言为最好。主要是这三条,其他都是次要的。”
曾国藩的三条相勇标准,给李鸿章很大的启发。他恭恭敬敬地说:“门生一定按恩师所教的,挑选五千精壮淮军前来。”
【曾国藩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相关文章:
「成功的秘诀」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05-03
陈安之成功的秘诀是什么05-11
牛顿的成功秘诀是什么05-11
鲁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05-11
商业成功秘诀是什么05-11
职场成功秘诀是什么05-11
华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05-11
成功的秘诀五心是什么05-11
爱因斯坦成功秘诀是什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