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2-11-26 04:17:13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他灵动又有哲理的诗句常常激励着我们,其实他本身也有不少励志的故事呢。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励志的故事,供大家参阅!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一)取舍之间

  人世间最难的事情莫过于面临选择而无法取舍。

  选择了林荫小路,就放弃了阳光大道;选择了欣赏奇景,就放弃了平坦旅途;选择了重新开始,就放弃了曾经拥有;选择了奔赴远方,就放弃了现世安稳……

  如果没有选择,就不会有千般痛苦、万般纠结。很多事情,一旦决定,就没有回头路可走。

  陶渊明一辈子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

  纠结,不是不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舍不得放弃。

  陶渊明出生在四分五裂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乱世。

  那时靠篡(cuàn)位得天下的西晋已灭,几乎遭遇民族灭绝的汉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统治着江东的大部分地区,而北方经过“五胡乱华”之后,也进入了十六国混战时期。

  乱世,之所以乱,是因为失去了“道”。

  古人云:货悖(bèi)而入者亦悖而出。用有悖于常理的方式,大逆不道篡位而得到天下者,也必然会以一种惨烈的结局失去天下。

  作为一个受儒家影响颇深的儒生,陶渊明不会没有听说过孔子的一句话: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生活在这样的乱世,“归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呢?少年状且厉、抚剑独行游的豪情呢?难道一辈子就守着祖上留下来的这几亩薄田生活吗?

  陶渊明不甘心,他二十九岁才得到一个江州祭酒的位置,虽然官小,但是他觉得他可以吃苦,也可以从最基层一点一点做起。

  他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第观念大于一切的时代,他也知道“出身”可能比“奋斗”更重要。

  那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寒门子弟根本不可能做官,可是他的曾祖——父亲的爷爷陶侃却在东晋建立之初,用戎马一生为后代拼得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高贵门第。

  所以,他的孙子才可以娶到当代名士孟嘉的女儿——也就是陶渊明的母亲。

  孟嘉落帽,是陶渊明的外祖父留给世人的一个成语。从这个成语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个重阳节,在众多权贵聚会登高赏菊的宴会上,被风吹落帽子的孟嘉,是怎样温文尔雅、不露声色地对那些嘲笑他的人进行反击,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曾祖陶侃的奋勇拼搏和外祖父孟嘉的潇洒淡泊,一生都在影响着陶渊明,使他拥有“娴静少言”的外表和澎湃激荡的内心,在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有两种声音在脑海里争吵不休:

  一个声音说:“要善待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难,忍是人生必修的功课!”

  另一个声音说:“你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代?你忍有用吗?你曾经的高贵门第现在不还是迅速没落了吗?你就算是把自己奋斗成山下的一棵青松,也不及山顶的一株小草!”

  一个声音说:“这个时代还是有希望的,归隐的谢安不是又东山再起了吗?如果不是他带领八万精兵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和前秦交战,大败投鞭断流的前秦八十万大军,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使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迅速瓦解,东晋怎么会为自己赢得一次喘息的机会?怎么会保全中华千年流传的文化,没有被异族消灭?”

  另一个声音说:“这和你有关系吗?看看你的上司吧,你在这种人手下,永远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提起陶渊明的`顶头上司——江州司马王凝之,那可是贵族中的贵族。首先他姓“王”,就这个姓氏,陶渊明奋斗一辈子也赶不上他刚刚出生时的起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是指王家和谢家,那可是中国古代数得着的名门望族。

  据说陶家曾经在一个王姓人穷的时候送一船米给他,结果被当面拒绝,并且说:“我王家的人没米下锅,自会找谢家去讨,不要你陶家的米!”

  现在这个上司不仅是王家的人,而且,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他的夫人姓谢,就是“淝水之战”统帅谢安的侄女,“咏雪才女”谢道韫!

  没什么本事庸俗乏味还能做到一市之长的王凝之,他的眼里只有出身。陶渊明就算是再兢兢业业,又能如何?

  陶渊明愤而辞职。

  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庐山脚下的那几间茅屋,也许是为了说服自己,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吧?陶渊明一口气写了六首《劝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还是做一个农民吧,像上古时代那样,自给自足、逍遥自在,没有门第、没有虚伪,做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很好吗?

  但是,做一个农民,就没有烦恼,一定快乐吗?

  人生的烦恼,从来不因为你的出身、你的职业而有所不同,生活原本不易,烦恼无处不在。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二)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陶渊明看到当时官场的污浊腐败,毅然辞官归隐,以示反抗。诗人在《归园田居》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常恐霰雪至,零落同草莽",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深恶痛绝,并决心与之决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则反映了诗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尚情操。在《咏荆轲》中,诗人对荆轲不畏强暴的豪侠行为作了高度评价。"雄发指危冠,猛气冲天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可谓是豪气冲天壮志凌云,足见诗人并未完全忘怀政治,一味清淡。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难得而且是进步的,从而也使得诗人的作品得以流传千古。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三)书山有路勤为马

  话说陶渊明隐居田园后,乡邻中有个读书少年向他求教说:“老先生,我非常敬佩您的渊博知识,不知你在少年读书时有什么妙法?小辈愿听指教,以开矛塞。”

  陶渊明一听这少年是向他讨学习妙法的,先是掩面捋须哈哈大笑:“没听说天下还有什么学习妙法,荒唐,荒唐!”

  突然,他收住了笑声,觉得对晚辈后生的幼稚岂能一笑了之,而应循循善诱。于是,他严肃地对少年说:“学习是绝无妙法的,而只有笨法,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马’,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呀。”

  那少年听罢,似懂非懂,仍不甚了了。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他亲手耕种的那块稻田旁,指着尺把高的苗说:“你蹲在那苗前,聚精会神地瞧一瞧,它现在是不是在长高呢?”那少年便蹲下身子,目不转睛地瞧着,可是直到盯的眼睛酸痛了,那禾苗依然如故,不见其长。他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道:“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起的苗芽,又是怎样变成这尺把高的呢?”

  少年摇摇头,表示莫门其妙。陶渊明便耐心地引导说:“这禾苗是每时每刻都在滋长啊!只是我们肉眼察觉不到;读书学习也有同理,知识在增长时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已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持之一恒勤学不已,就会有知之甚少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陶渊明说完,又指着溪边的一块大磨石问:“你再看看那块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少年连口答道:“那是磨损的。”

  “那你可曾见过,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那少年想了想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因势利导地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磨锄,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磨损而成的,决非一日之功啊!”

  少年心想:老先生讲这磨石,又有何用意?陶渊明看出了少年心中所想,接着又说:“从这磨石上,我们可悟出一个道理来,这就是:‘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停止,所学知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丢掉。”

  听了这一席话,少年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便叩首拜谢:“多谢老先生指教。”说完,又请老先生题词留念。陶渊明欣然命笔,一挥而就: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劝学蕴含着智慧。每个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有的'如春起之苗,日有所长;有的如磨刀之石,日有所亏。今天的一切都是昨天的结果,而所有的而今天又将改写明天,孩子的成长更是如此。

【陶渊明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的故事 励志名人故事04-02

经典励志故事 启迪人生励志故事04-02

经典的培训故事励志故事04-16

励志的故事11-04

经典励志故事02-07

经典励志故事11-30

励志故事12-30

励志的故事04-04

经典的励志故事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