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励志故事

时间:2024-05-21 18:44:23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高三励志故事

高三励志故事1

  题记:很多年过去,我依然感谢那位表扬我的老师,如果当时,他因为我过去成绩一般,而不肯把表扬给我,甚至对我的成绩表示怀疑,那我就不会迅速从自卑中找到自信,也许结果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高三励志故事

  一、酒醉后的清醒

  16岁的那年,我上到很关键的高三,那时候,已经是1984年的秋天。

  经历了几年高考,全社会对上大学这件事情已经变得格外重视。记得,1979年,哥哥考上大学的时候,全家虽然也很高兴,但毕竟还没有命运系于高考的压力感。可到了我上高三在这一年,已经明显感受到家人、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毫无疑问,来年的高考,成了我高三这一年冲刺的目标。

  遗憾的是,我自己却没有这种紧张感,在班里,有一半是外地来的住校生,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因而成熟得也似乎比我早。平日里,他们勤奋而又刻苦,希望来年的高考一举中的。看着他们的刻苦学习,我却迟迟找不到感觉,心里着急,也知道高考将至,那辉是人生中第一次面临的大考,但长期松散惯了,一脚刹车踩下去,带着惯性的车轮却不会马上停下来。因此,高三上学期过去,学习虽然有些起色,效果却并不明显,成绩一直在班里处于中后水平。直到这学期过后的春节间,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才如大棒狠击了自己一下,头脑有些清醒过来。

  大年初二,我和初中时的同学聚会,不太会喝酒的我们,鬼使神差般地买来很多酒。也许是这个时候,大家都面临高考,大多心里没底,压力也大,因而不胜酒力的我们,竟奇迹般地将买来的酒都喝了下去。后果自然严重,我神志不清地告别了同学,骑上自行车回家。

  由于酒力的作用,一路上,我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我浑身上下的衣服又脏又破,好多地方还流了血,自己却毫无感觉,若无其事地走进家门。

  当时,母亲正在做菜,家中姥姥要过生日,一片喜庆的气氛,然而正在做菜的母亲看到我走进家门的我 ,一下惊呆了。可能是我浑身泥土和鲜血的样子,让母亲大为震惊,手中切菜的刀一下将自己的.手指切了个口子,母亲的血又染红了菜板。

  家里一下子乱了,亲人们对我又是心疼,又是生气,而母亲又受了伤。后来我想,那一瞬间,刀不会让她感受到疼,真正的伤痛一定来自于心中。还有半年多,这个儿子就要参加高考,可现如今,他却如此不争气地回到家中,绝望,在母亲的心中应该是有一些的吧!

  我哥一看事情陷入了僵局,于是把我送到他同事的空宿舍里,几天之中,要我不要回家,慢慢养伤,一面回家让母亲看到再生气。

  酒很快醒了,我前所未有地感到不安和内疚,一种狠自己不争气的感觉时常出现。那几天,室外依然是鞭炮长鸣,一片春节的祥和气氛,然而,对我来说,却是人生走过16年之后,第一次孤独地面对自己,开始自己提问,然后试着解答。混混噩噩的生长过程,在这几天中,突然停下脚步。这次意外的闯祸,竟成了我新的开始。我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下去,我已经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大考,就要在半年后来临,如若不尽快告别不争气的状态,我将对不起自己和家人。

  几天之后,身上的伤全好了;心中的病,在这几天中,似乎也已经找到了对应的药方。酒醉一次,却让16岁的生命清醒起来,我想我 不会再让母亲失望的。

  回到家,见到母亲,内疚依然。母亲没有多说什么,我也没有,只是知道,与其说一些什么,不如行动。我已经明显地感到:16岁,这一顿荒唐的醉酒,竟奇迹般地让自己找到了成长的感觉。

  或许,这件事竟真的成了一次转折。

  二、从表扬得来的自信

  高三下半学期一开始,就真的进入了冲刺阶段。如果说,一次酒醉后面对自我,找到了希望向上的动力,那么这个学期刚开始的一次考试,又让我找到了自信的感觉,于是,一切都好起来了。

  可能是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游的时间太长,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也就多少有些自卑。

  但奇迹发生了。

  有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比高考都要难,尤其是数学卷子难倒了许多人。老师判完试卷,意外地发现,全班只有两个同学及格,一个是我们班学习成绩历来都很好的同学,另一个就是我。

  意外归意外,老师并没有吝啬表扬的话,在班上,我第一次被表扬得红了脸,同学们也都把佩服的目光投向了我。

  第一次得到这种鼓励,心里舒服极了,同时也有些兴奋的期望:这一次也许是意外,但我应对得起人家的表扬,下一次,我得成绩更好!谁也没想到,这一次表扬,竟迅速地师过去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鼓励对成长所起的作用,我是真正领教了。

  这之后,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刻苦,而且格外注重学习方法。由于我是学文科的,因而将各科的课本都装订起来,然后指定每天的学习计划,于是,学习终于成了一件乐事。

  经过一学期的奋战,高考成功了。那年的8月19日,我接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第二天,正好是我17岁生日。高考的成功,也就成了我送给自己17岁最好的礼物。

  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五六年,不厌其烦地记述以上两件事,不过是想告诉今天十六七岁的朋友们:人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如果能够带着教育和反思爬起来,错误就会成为课堂。与此同时,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的训斥如果能少一点,而表扬和鼓励多一点,也许每个十六七岁的人前进的脚步会更快一些。这一点,就不是说给少年听的,而是面对老师和家长的了。

  很多年过去,我依然感谢表扬我那位老师,如果当时。他因为我过去成绩一般,而不肯把表扬给我,甚至对我的成绩表示怀疑,那我就不会迅速从自卑中找到自信,也许结果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因此,我想,每个少年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必须从自信开始,可能正是从家人或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开始。想让每一个十六七岁都留升啊美好的回忆吗?请把鼓励给他们吧!

  最后愿每个十六七岁的日子都闪光。

高三励志故事2

  匆匆太匆匆!还没来得及准备好,时光列车便把冬阳带到了高三。以前,冬阳曾无数次与学哥、学姐们聊起高三——紧张、枯燥,又充满挑战。而今,面对自己的高三,冬阳未免有些烦恼:她的高三生活在期待紧张但又无法紧张起来的状态下开始了。

  冬阳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早上起床,下定决心——到校学习,效率低下——放学回家,心情烦躁——早上起床,下定决心……她有些惊慌失措,看着都在埋头苦学的同学们,她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

  心灵解码

  “高三”一词,总是与梦想贴得很近。传统意义上讲,人们喜欢为了某一梦想的实现,而放弃生活的其他意义。同学如此,老师如此,学校亦如此。为了一年后的某个目标,同学们还没来得及弄清楚高三究竟怎样度过,便和老师、学校一起一猛子扎进了高三。有的同学紧张,有的同学烦躁,有的同学郁闷,有的同学找不到方向……有的同学认为,上述种种便是高三生活的全部内容。

  紧张、烦躁、郁闷以及冬阳的紧张不起来,都是刚上高三时同学们的不知所措造成的,那是一层迷雾,轻轻地笼罩着高三的同学们。这层迷雾,称之为焦虑。

  一般来讲,焦虑的产生,除了与个人气质、性格具有关联度,还与环境的变化直接相关。到了高三,一切与学习无关的娱乐活动都被取消,同学们各顾各地学习,相互间的交流减少,这种潜在的氛围变化,会使一部分适应能力不强的同学产生焦虑感。焦虑的产生,还与对自己的预期即目标的设定密不可分。越是对自己期望值高的同学,焦虑感越强,相同的道理,目标设得越高远的'同学,焦虑感越强。

  焦虑的表现千变万化,以致人们往往雾里看花,难以洞悉它的真面目。有时它表现为紧张,甚至过于紧张,有时又表现为无法紧张;有时它表现为幻想,甚至整日幻想,有时又表现为坐立不宁;有时它表现为敏感,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发脾气,有时它又表现为很松弛,松弛到不知何时开始动手做一件事。万变不离其宗,剥离表象,抓住根本,依据表现,可将焦虑分为两种:

  一种称之为外化的焦虑,即表现为坐立不安、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外在的特征。

  另一种称之为内化的焦虑,即表现为思维迟缓、效率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等内在的特征。

  冬阳的表现,应该属于第二种,即内化焦虑,这种焦虑不易于被识别,往往被忽视,但却真实地影响着学习的速度与效率。

  心灵夜航

  焦虑是笼罩在你周围的一层迷雾,拨开迷雾,你将找到真我,找到真正意义的高三生活。

  高三,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却不可或缺。你将在高三学会如何为梦想而努力,学会如何锲而不舍。告别焦虑,你将自信且从容!那就从下面几个方法着手,告别焦虑,开始属于你自己的自信且从容的高三生活——

  TIP1: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在未来的一年里,你将紧紧跟随各学科教师的步伐,完成一次又一次大小级别不同的考试,一次一次检验自己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尽全力拿到最佳的高考成绩。大的目标明确了,小的目标才会清晰。今天你的目标不是参加高考,不是憧憬未来,而是跟随教师的步伐,上好每一节课。认认真真地听讲、演练,让这些必须掌握的知识在你的头脑中闪闪发光。

  TIP2:用铁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告别昨天,不管昨天风和日丽还是疾风暴雨,不管昨天让我们开心还是让我们感到烦恼,告别它且义无返顾;暂且忽略明天,不管明天将以何种方式到来,不管明天有多么美丽的玫瑰园,暂且忽略它且义无返顾。回到今天,回到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今天,抓住它。每天晚上睡前都想一想,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我抓住今天了吗?抓住了今天,你将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TIP3:从手边最清楚、最重要的事做起。一个标准的沙漏在同一个时间里只能漏下去一粒沙子,因而,同一个时段里你只能做一件事。不管你心里同时装着几件事,不管你有多么的烦躁不安,你都需要选定一件开始做,而不是举棋不定。此时此刻,你就可以把心里的事情按照重要与否排序,然后从最重要的开始,一件一件地去完成它。

  上面三个贴士可以称得上是高三的必修课,更要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如果哪一天,你忽然发现,这三种方法其实就在你的生活里,成为你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你就已经开始了自信且从容的高三生活!

高三励志故事3

  暑假里,学校开了一次高三动员大会,班主任也请来了去年考上厦大的一个学姐来给我们作报告。我在心底默默地想,我还有机会,但我真的输不起了。记得那年的夏天,我第一次主动自觉地看起了书本,第一次为自己因为看了一场奥运会比赛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而感到一点后悔。或许高三的状态,就这样被我一点一点地找回来了。

  2008年的9月,高三正式开始了。大家此时拼搏的目标都很明确,那就是明年的高考了。我开始主动地学习,希望自己能把高二时遗落的全都补回来。我也和大家一样,把北京大学列为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可是我只能把这个目标默默放在心底,一个年段倒数的人想要上北大,那只不过是嫌自己被人看的不够K。我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命不凡了,我发现有很多东西我只是一知半解,一些知识干脆就是一窍不通。前文说过了,我的高二生活被我乐呵呵地挥霍一空,我只能重头开始恶补我失去的一切。

  我开始学会尊重每一个老师,包括我原来一直很不屑的政治老师。我开始认真听课,始终保持着精神地高度集中。说实话我的政治老师讲课并不是那么引人入胜,但我相信高三的课堂一定是精华,我必须在课堂保持高效率。当那些好学生们在他们认为无关痛痒的课上做作业背课本时,我只是认真地倾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记录下每一个重点。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晚自习,其实就是补差班,给差生开小灶的。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我并不单纯地把晚自习当做是补差,而是一个很好的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我把许多疑问与老师沟通,得到了最好的解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一定要在课堂上保持高效率,高三的课堂45分钟可以抵得上自己晚上苦读几个小时,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也十分重要。我相信大家都有着优秀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点上一定比我做的更好。

  很快又来到了2009年。高三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我已经进步到了年段的中游水平,即60左右。班主任开始对我这个混日子的差生另眼相待了,可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实力,年段的中游只能保我上本一的末流大学,更不要提什么梦想中的北大了。但是在大考小考的不断进步中,我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心,但是我从不乐观,因为我根本没有资本乐观,要考个全班前20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寒假开始之前,我们参加了第一次省质检。我认真地准备,由于我一个学期以来的自我充实,我感觉我高二留下的空白已经被我渐渐地填平,这是我上高中以来第一次考试之前感觉胸有成竹。最后的结果出来了,我考了全班20名,年段39名。班主任特意找到了我,表扬了我高三的状态。但是我的头脑依旧是清醒的。学校也开始在大考后举行年段规模的表彰大会,通常文科年段前20的同学会被点名表扬,然后有奖状之类的东西。当然这次没有我的份。我想起了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的成功秘诀(我知道提这个很俗气,他也不是我最欣赏的人):向优秀的榜样学习。这些同学都是最精英的优秀分子,我必须向这些优秀的榜样学习,个人智慧永远都是渺小的。

  接下来,就完全进入了高考倒计时的时代。

  高三下,高三生们集体进入了鬼畜状态。我关掉了手机上网包年业务,开始真正地全心投入到这一场恶战中来。开学初的第一次市质检,我考了全班15名,年段30名。第二次市质检全班第十名。第二次省质检,全班第8名……

  是的,在我不断的进步中,高考也越来越近了。第二次省质检我考出了好成绩,彻底让班主任对我刮目相看了。但是,不断的进步也给我带来了压力,下次还能不能考得更好?这样的问题总是在考前出现。我只能尽量不去想他们,因为人在高三,确实要承受不少的压力。有许多同学在红榜上屹立不倒,也有很多上下颠簸昙花一现。我承认高考,尤其是文科高考,投机性是非常强的,也就是运气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可无论如何,终归是要拿实力说话。我承认我不是那种天生特别聪明的人,每一点的进步都要靠自己的汗水来换回。晚上,我在学校晚自习,周末,我参加了两个补习班。我开始享受这样的生活,因为我读的是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念得是我爱的文科,我从不为自己选择文科而后悔,高三在文科的享受中快速度过。大家也渐渐地把我视作高考的种子选手,我依旧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学习。

  直到最后高考波澜不惊地度过了。很遗憾,尽管我上高三以来不断地进步,一直进步到高考,但是我那年段第8的成绩还是没能让我搭上理想的北大末班车。不过我已经非常幸运了,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文科,庆幸自己真的在最后一年的努力中证明了自己,庆幸自己最后依然考到了一所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大学。

  人的成长总要付出代价的,相信:文科从不负你,你定不负文科。

高三励志故事4

  高三前我的学习成绩平平

  好像很多人想象中考清华北大的人都得是天才,一般人再努力也只能靠浙大复旦上交,而清华北大的人都是轻轻松松拿下高考的。尤其是现在,只剩下半年的时间,好像该放弃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了……我只是想作为一个非牛人类来劝学弟学妹,一切都来得及,一切希望都还在。只要你努力。

  本人不牛,相当不牛。中考的时候比A班的线高了两分进来的,高一的时候在班级排了40多名。当时班级一共52人,还有5个学文的,我记得后来反省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是理科生的倒数第五。虽然是在A班,在学年也得排到300多名(这个是我在大办公室偷看的某个老师的学年分数段-人数统计表得出的结果)。百分制的小考试数学一般是60多分,150分制一般是90~110分之间;物理一般也就是60~80之间:虽然绝少不及格,但是几乎从来没上过平均分。

  牛人的高三生活模样

  我很羡慕班级里面的几头大牛,什么东西都懂,什么题都会做。人家半小时答完的卷子我得写一个小时交上去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空着。平时人家写N本练习册写完了11点准时睡觉,我光写一本还得写到后半夜一点两点,有算不对算不出的题把自己逼得死去活来。那个时候我心里非常不平衡,但是也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一般人和牛人是有差距的。人家牛人平时嘻嘻哈哈玩得很Happily的同时,依然保持着题量上对我的完胜。

  三年五年十年,金考卷银考卷四大名辅试题调研,三尺讲台3+X优化设计大钥匙……抱歉我不是牛,我写不完。牛人也许也写不完,但是人家写3本大的加上点试题调研之类的调剂品还是很轻松的,然后同学再问他们点难题,于是乎几乎没有没见过的题了。这就基本可以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学习看起来很刻苦很努力很用功,有些人看起来很轻松,但是轻松的人的成绩要远远好过刻苦的人。不是因为轻松所以成绩好,而是因为牛,所以看起来轻松。做题带来成绩,这个永远是毋庸置疑的。

  高三我确定了两件事

  第一,我不是大牛;第二,我要上清华。

  清华又没说只有轻轻松松的大牛才可以考,虽然我不是牛,但是我可以发扬牛的精神。每天少睡几个小时,拼了一阵。数学终于有了点起色,能到120以上了。后来考了一次140,信心就彻底树立起来了。最牛的人可以把竞赛题当高考题做,但是不牛的人只要做好高考题,一样可以考高分。

  分数高不高,跟人牛不牛,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只要高考而已,每个人都说高考题简单,那就把简单的'都做对,就OK了。其他科目也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拼了一阵,专学一科,然后就上来了。说起来很简单是吧?我当时每天早上5点半起来,晚上一点以后,一般是两点左右睡觉,白天困了用咖啡顶着……同桌很严肃地跟我说你再这样你会死的,但是事实证明了人远远没有那么脆弱。这个作息时间也就是听着可怕,其实做起来习惯了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寒假住校一心扑在习题上

  寒假我觉得在家的学习状态不好,所以一直跟外地的同学住校,在寝室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一心扑在习题上。放假之后天天去图书馆的自习室。各科高考题基本做全了。于是信心就有了。更重要的,努力不只是一种途径,更是一种信念。你能为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去不顾一切的奋斗,这是很难得的人生经历。当然作为一个不牛的人,成绩肯定仍然不是很牛的样子。一般是班级15名左右,学年名次在50左右徘徊,偶尔能进40。一模学年80多,有些郁闷。二模130多,更加郁闷。三模180多,我没崩溃我父母先崩溃了。当时我写给自己两句话: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不放弃希望。一个高考而已,老子还搞不定你?四模21名。然后就高考了。然后就上了清华。

  我终于用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考清华北大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只要付出努力,天赋上的差距是可以弥补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努力,自信!

高三励志故事5

  最牛班级:54人全部被保送 46人上北大清华

  教育部在阳光站上公示了全国各省市区的部分保送生资格名单。据了解,由于各地名单正在上报中,预计将于2月中下旬公示全部保送生资格名单。

  日前,记者从上海的华师大二附中了解到,该校2010届1班54个学生中,竟然31个获清华大学保送资格,15个获北京大学保送资格,余下的8个学生也分别获得了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的保送资格,被称为最牛班级。

  做一班学生,成一流人才。这是华师大二附中2010届1班博客上最醒目的一句话。最牛班级的54名成员,由49个男生和5个女生组成。他们基本上都是因学科竞赛、创新大赛中的优异表现而被名牌高校相中的。据了解,成就最牛班级的秘诀除了这些学生天资聪明外,良好的学习小环境和脚踏实地学习更为关键。

  【链接】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上网搜索最牛班级,不难发现,每个省市区的少数重点中学,在每年的高考后总能创造出最牛班级。这里,只选择去年的最牛班级。

  ●华师一附中高三的一个班有40名学生,去年除1人因病情影响高考成绩外,其他39名学生均被重点大学录取,其中22人进北大和清华。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去年共有36名高三学生取得了保送生资格,当中的26人全部来自同一个50人的班级高三(1)班,而26人中的19人保送的全是清华北大。

  ●去年四川高考成绩理科前十名的学生,3人来自成都七中2009级14班,其中一个是成都市理科状元。该班59个学生,全部上重点线:11个上北大,9个上清华,6个上复旦等。

  这些班级,也很牛

  一个班级127人河南许昌市一中一年级去年出现了两个超级大班,最高的达127人。这是重点中学为照顾关系户一个班编入127名学生。

  六个年级齐上课 1996年,原子朝老师成为河南一小学的唯一教师,他把6个年级的30多个学生分成两拨,在一间教室里一起上课,高年级学生面朝西,低年级学生面朝东。

  小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二年级一班共有40名学生,他们和老师一样,上课时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主要用于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学习。语文老师蔡珂说,她可以通过手中的电脑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动向,如有开小差的学生,她便会在提示框中提示,而该同学的电脑屏幕上就会自动弹出认真学习等字样。

  【网议】

  考试机器而已

  说到底,高考生考试成绩高与低,与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并不画等号。

  考生考的成绩特别好,甚至考了个什么状元,也只能说明他在应试教育这个巨大的'系统和工厂里面,比其他同学掌握的应试技术更熟练些、记忆力更强些、更适合考试而已。

  不管怎么说,还是一群考试机器,对社会没太大的作用。

  教育不公的样本

  在各中学努力打造更牛团队的同时,基础教育公平性问题被严重的忽视在聚集了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点高中之外,基础教育资源将被稀释;而聚拢于实验班的超优质资源之外,重点高中内的教育资源也会出现严重倾斜。

  最牛高三班无疑是教育不公的一个样本。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最牛高考成绩越耀眼,其背后所掩盖的基础教育或许越贫瘠。

  违反教育规律

  这个最牛班级的产生,除了是因为它掌握了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之外,更是因为它诞生于一种教育功利主义的土壤。

  这种做法违反了教育规律。最牛班级除了靠生源和师资优势外,还离不开补课策略、题海战术等。

  由前十几、二十年炒作高考状元到去年开始炒作史上最牛班级,说明教育的急功近利、教育的浮夸又上了一个台阶,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高三励志故事6

  末名湖边的桃花儿开了,就在前几天。

  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陌生花开的时候湖边折枝的人群里回有自己的身影。那个时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样单纯而迫切,我的目光却是比你们更加迷茫和恍惚。那年高三。

  十年磨一剑,我得到的却几乎只是一块废铁。

  高一那年,我真的差点就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上课的时候睡觉`聊天`看漫画`吃零食,跟着后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轻的女气得眼圈含泪,然后自鸣得意而洋洋之。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像色彩斑斓的黑洞,看上去奇观异彩,鬼魅般的吸引力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把你拉向无底的深渊。于是下滑,于是堕落,而更加难过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在下滑`在堕落却无能力去改变。习惯的力量的确大到了让我无可奈何,于是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与努力。现在想想,那只是懦弱,那只是懒惰,那只是自己给自己自甘堕落所找的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是自欺欺人。

  可是当时没有任何人来指着我的鼻尖骂我,说你是不是就想这样破罐子破摔,就想这样玩完你的一辈子。也许他们已经放弃了我,有时候我想。然后是及其嘲讽般地不屑,不屑以及自以为是是洒脱——谁稀罕谁。其实,那个时候真的是应该有一个人。就像很多人曾经经历过的那样,指着我的鼻尖,戳着我的脊梁说,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清楚自己的明天会是什么。

  可是,再无所谓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底线的,正如再深的涧谷也会有它的低谷。一切就像滑滑梯,一路上放肆张扬地笑了下来,最后终于重重地摔在了下面,头破血流。

  也许,人只有在痛的时候,才会认认真真反省自己走错了哪一步吧,总要摔些跟头,才能学会绕着道走。而这条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却付出了整整一年的青春时光才真正明白。一年,365天,可以让 居里夫人发现镭,一年可以让爱因斯坦证出E=mc的平方 高考,一年可以让一个婴儿学会跌跌撞撞地走向母亲的怀抱,一年可以让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开始有终了。可是这一年,我只得到了那一句话。所幸,并不亏,也并不晚。

  高二分科,我选了文。你无法想象我所在的中学有着怎样烂的文科班——本科上线是三人是。本科上线三人是个什么感念?当我现在同学颇为自得地告诉我他们中学的'班级北大清化一走几十个的时候,我轻轻的笑了笑。我所在的文科班,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更具有讽刺性的是,那三个人全部是复读生。我就是在大家或无奈或讽刺或无谓的目光里,毅然决然地在文科报名表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真是我一生中写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间觉醒了,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不能就那样过。事后很多人问我怎么回事也许他们是想在我这里听到一个传奇般的浪子回头的故事,而我当时所能想到的解释只有这一句,我只是觉得,我的一辈子不应该就那样吊儿郎当地过去。

  可是我还是低估了过去的那一年给我带来的影响。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第12名。也许这是一个听上去差强人意的成绩,可是,仅有良知和理智还是足以提醒我,那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如果你不能把所有的人远远甩在后边,12名和120名有什么区别?至今我还记得那次考了第一的那个女生。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女孩子,瘦瘦小小,带副厚厚的黑边眼镜,趴伏在书桌上的身影常常有些佝偻。而这个印象的得来,是因为所有的人永远只能看到她趴在桌上的身影。她一直是班里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我一直对那种学生持有一种莫名的排斥与抵触情绪,总想你们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死吗,我要是像你这样刻苦学习早是市里第一了。事实上直到那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仍然对她不屑一顾。然后,我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班会。我不知道要用怎样的份量去感谢那个班主任,因为如果不是她的那席话,现如今的我在哪里都不一定。班会上,她说:“这次成绩非常能说明问题。应该考好的人都考好了。”然后她扫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潜台词也就是说在她看来我属于是没有理由考好的那一堆人里的。奇怪,我居然没有脸红。不知道是太久的堕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磨光了原本敏感的自尊,还是下意识里仍然对她的话不置可否,我当时面无表情地迎上了她的目光。她的眼睛只是平静的扫过我那里,然后继续:“我知道有些人自以为很聪很有才气,看不起那些认真学习刻苦努力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笨鸟先飞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是不干尝试,你只是不干像她们一样地去努力去刻苦,因为你怕自己刻苦了也比不上他们,刻苦了也考不了第一,结果反遭人耻笑,你宁可不去尝试,只是因为有失败的风险,而你甚至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对知道根本就没有把握````````````”后面她又说了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我承认当时我是完完全全地蒙在哪儿了,因为她说的那几句话。“你只是懦弱`````````”。当时的感觉是雷轰一样把整个人震住了,反反复复回荡在脑子里就只有那么一句话:“你只是懦弱。” 她是正确的。

  那种突然觉醒的震撼是语言无法描述的,也是我不想用文字去表达的。你只能通过结果来想象,也只需要通过结果来想象。那晚我在日记里写,试试吧。我不去强求什么,我只想试试,试一试自己那样刻苦那样努力地去学上一个月会不会见效。当时我根本不敢对自己承诺什么结果,也的确承诺不起。我只是抱着一个念头,试一试。然后迎来了一生中最戏剧性的一个月。之所以说它戏剧性,是因为就像难以想象唐僧不再罗嗦孙悟空不再好斗八戒也不再贪吃一样,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从早晨六点早自学上课到晚上十点晚自习下课一动也不动坐在位置上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人可以是我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的,真的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的。我去一点一点地做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要想在几天里改变365天来 形成的习惯,太难;而要想在一个月里创造出令人膛目结舌的奇迹来,也太难。习惯成自然啊,就像那句话说的,“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野惯了的心,要想一下子收回来,谈何容易?常常坐着坐着就忍不住了,心开始浮躁,眼神也开始飘离,好几次差一点就要放弃。只是,在那个最危险的边缘晃荡的时候我总是压一压,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其实说白了也就那么一句话: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承认自己是一个骨子里相当傲气的人,我就是不相信我刻苦起来会不如哪个人,我就是不信我真的去做一件事情 的时候会做不到,我就是不信这世上真的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I Believe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

  然后,我迎来了那次期待以久的 期中考试。至今我仍记得考完之后的感觉。抱着书走在回家的路上,茫然地看着车水马人来人往,恍惚想真的考完了吗?为什么心里空空的没有着落?那的确是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考试,因为它关系着 我此后 的方向和道路选择,风险太大,我怎么安得下心?其实,考试结果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的确确让所有的人真正膛目结舌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全校第一。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个结果于 我而言多么重要。知道成绩的时候我出乎寻常地平静。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激扬和呐喊的冲动到了顶点只会是平静。当那个久违了的名字出现在了成绩单的第一行时,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ble.

高三励志故事7

  北京新东方学校SAT602班的高三学生陈亦晨,日前以SATⅠ2240、SATⅡ2390的高分及优秀的个人素质,幸运搭上哈佛提前录取末班车。哈佛大学将于2007年取消提前录取制度,其在中国大陆最后一次提前录取机会共有三位申请者,而陈亦晨是唯一被录取的学生,她也因此成为哈佛大学在中国地区提前录取史上的最后一人。

  陈亦晨仅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完成了备考到获取哈佛大学录取通知的过程,以这么短的时间来完成留学申请一系列过程,对于一般留学申请者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据介绍,陈亦晨在高一下学期才产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去年2月,她开始学习SAT(相当于美国的高考)这个比托福难得多的考试。SATⅡ,陈亦晨选的是数理化,虽然她是文科生,但在准备SATⅡ考试的`时候,她并没有觉得很困难,反而觉得很好玩,而且结果证明,她在这一部分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月份学完SAT,6月份考SATⅠ,她取得了2240分的好成绩;10月份考SATⅡ,又得到了2390分的高分。11月她向哈佛大学提交申请并于12月初获得哈佛提前录取的面试机会。10天后的凌晨六点,陈亦晨查收电子邮件,获悉自己已被哈佛提前录取。

  作为一位兴趣广泛、全面发展的学生,陈亦晨不仅在高中学习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她还热爱运动,喜欢音乐、阅读、写作和旅游,平时还积极参与到许多社团活动和志愿者工作中去,她在两届“模拟联合国”大型活动中担任组织策划工作。

  而在南非、新加坡等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高中生的交流访问中,陈亦晨深刻地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她表示,到了哈佛之后,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外国同学对中国的成见(不完全是贬义,更多指的是他们对中国固化的印象,如每个中国人都会功夫等),希望能让外国同学从自己的身上看到,中国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陈亦晨告诉记者,她在很多方面受爸爸妈妈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喜欢写东西,和爸爸妈妈都从事文字工作有关

  陈亦晨从幼儿园开始上的就是全托,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自己面对困难,哭或者是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去解决困难才行,爸爸妈妈总是教导她要坚强要独立。

  陈亦晨还记得小时候参加演讲比赛,爸爸妈妈坚持让她自己写演讲稿,他们的观点是稿子一定得孩子自己写,但是写好后,爸爸妈妈可以帮忙修改。确实,这些可能都是很小的事,但在潜移默化中让陈亦晨受益终生。

高三励志故事8

  高考至今,年岁渐长,那峥嵘岁月依旧不忘。

  我所就读的中学是云南省最好的中学之一,昆明市第一中学,她有逾百年的历史,我的高考故事从这里开始。高考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件难事,由于高中一二年级参与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社会活动,我的成绩一直萎靡不振,这个状态一直伴随我到了高三上学期,每天机械的复习和毫无动静的各科分数让我迷失和彷徨——我不得不承认,我差太多了!说实话,我甚至想过随便考个一本,有个大学上就罢了。

  当然,一切从那次突然的自我觉醒发生了改变。

  高三我们开始有各种评优和保送的机会,就我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的表现,我当时自认为完全有竞争力,结果保送北大,以及省优秀学生干部(高考加分15分)的“好事”都和我完全绝缘,老师给我的理由是:你的学习不够优秀。这样的评价突然让我意识到,衡量高中生的核心价值观就只有一个:你考了多少分。

  于是我的奋发之路开始了。

  一、规律生活,规律学习。

  下定决心在余下的不到10个月里只为高考磨一剑之后,我前所未有地感觉到时间对我来说如此珍贵。然而因为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总有终点,所以它总是不够的。想到这我便坦然了,我没有给自己订立一定要考某某大学的终极目标,只暗暗发誓要有规律地用好还剩下的3000多个小时,于是我开始制定各种长期中期短期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表

  有了这些计划而不去执行,它们没有任何价值,执行力就靠两个字,世界上最难的两个字:坚持。下面给出坚持的方法论。

  其一,明其志。最好给自己一个开始执行新计划的标志。我的做法很极端:剃了光头。凉凉的亮亮的脑袋提醒我从头做起,像是一种宣誓。大家大可不必像我这般,但是必须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我和从前不一样。其二,自我鼓励。我总对自己说你连这个表都填不好你还能做什么?这种反激励对我很有效,大家可以自寻其法自我鼓励。其三,自我惩罚。当我们没按时完成计划时,我们必须给自己必要的惩罚,否则计划表立即失效。不必头悬梁,锥刺股(因为我们这代人大多数是做不到的),不让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够了。我的方法是不让自己吃肉,对于我这个绝对的“食肉动物”,不吃肉是最不可忍的,所以这也成了最有效的惩罚措施。

  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自己对付自己天生惰性的法子,温柔地“折磨”自己,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二、不可独善其身,高考结伴而行。

  我要说的并不是白居易“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之类的浩然正气,而是一个绝对可行的小命题:高考需结伴而行。我高考的成功经验告诉我,高考是一个绝对的协作过程,任何孤军奋战的人的效率将远远低于“携子之手,与子偕考”的高考伴侣(同学们不要误解为“情侣”)。

  高三时我有一班非常可爱的`同学,我是班长,英语还成,所以主动承担了每天早自习带领同学学习英语的任务,每天给同学们准备听力材料,给同学讲解新概念英语,甚至在老师有事不能上课时客串英语老师。这迫使我比同学学得更多,更仔细,而同学们也能从中些许受益。这也为我日后进入新东方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另外,我有一个“穿一条裤子”的好哥们儿,从高一开始我们就一起学习,一起唱歌,一起去英语角,一起吃饭,一起补课。虽然高三分在了两个班,但依旧亲密如初,一起走过整个备考岁月。我们交换学习资料,学习心得。学累了一起在教室门外看着天上的星星,唱唱《Wherehavealltheflowersgone》,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神奇的是我和他最后的考分一分不差,他现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多年未见,我们依旧心系对方。人生难遇知己,回首高考同行人你一定会感慨万千,赶快寻找你的战友吧!

  三、多练习,多总结,多求教。

  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我在此小文里强调的一个大众观点,然而在我的回顾中,还是决定将此老调翻出,重新弹奏。

  我认为特别对于像数学这样的科目,“做题——总结——再做题——再总结”的漫长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会享受难题在笔下迎刃而解时的巨爽快感,也都会抱怨难题的BT,出题者的毫无人道主义精神。大家都做题,但有人考600分,有人考100,为什么?因为600分的爱总结,100分的不总结。事必做于易,成于实,而精于细。对于细节错误的锲而不舍让我进步最大,我会把没搞懂的问题剪下来,抄下来,拿去问同学,问老师,直到明白。我想这和我的个性有关,高一高二时经常不交作业,迟交作业,但我从来不抄作业,因为我不做无用功。所以做错了题不反思这种事我也是不干的,这个有错必问的习惯也希望同学们能养成。

  四、与音乐同行,炼最舒服的狱。

  高考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高效率,不是长时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尽可能好的精神状态。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的方法有很多:注意饮食、增加营养、改善睡眠等等,而我还有自己的一个独门秘方,那就是音乐。

  在备战高考的漫长炼狱过程中,我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音乐我可能在某一个时点会崩溃,幸而有音乐,特别是经典音乐的陪伴,使得我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状态。

  不管再忙,我每天坚持听至少10分钟音乐,一天的疲惫全然散去,音乐就是我的静心口服液。

  高考前夜,我没有像大家一样失眠也得益于音乐。在每科考试前我还早准备了特别的音乐,辅助考试心态的调整。

  以下是我的高考考前音乐目录:

  6月6日晚睡前:Track1哥德堡变奏曲—GlennGould(80年代录音)

  Track2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内田光子

  *均为缓慢而甜蜜的安眠曲,特别是第一首是由巴赫创作的治疗伯爵失眠的曲子。

  6月7日起床后:Track3A大调波兰舞曲第六号“英雄”—VladimirHorowitz

  *强烈的心理暗示,英雄出征。

  6月7日午休后:Track4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莫扎特)—内田光子

  *当天下午考数学,莫扎特的音乐被公认能让人更聪明,我也就姑且迷信一回。

  6月7日晚睡前:Track5小星星变奏曲(莫扎特)—内田光子

  Track6GymnopedieNo。1(萨蒂Satie)—Jean—YvesThibaudet

  6月8日起床后:Track7春舞(孙以强)—郎朗

  *考文综当然要听中国的曲子,这是我最喜欢的中国钢琴作品。

  6月8日午休后:Track8Someonetowatchoverme(格什温)—普列文

  *最后一科英语,传统强项,听什么都无所谓,选了她,带着浪漫气息最后一次步入高考考场。

  五、坚持不懈,奋战至终。

  虽然我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了专心致志,但是就如开篇所述,我的成绩始终不见长进。三次全省全市的统一模考加上学校的模考共计十次,我的最高分572,平均分约为540。这样的成绩是那时高考的人数堆积区,也是填报志愿最危险的区域之一。但是得益于各种课外活动的磨练,我始终坚信,没到最后一刻,我决不放弃,哪怕还有一天,我的成绩就还没有定数。

  于是我带着这份希望,在最后的关头沉着冷静的分析自己的试题,特别是错题,然后认真记录,调整心态。

  最后我成功了,像电影一样,我成功了。

高三励志故事9

  一、成绩总是居末流,怎么办?

  在所有的高考考生中,最犯愁的无疑是那些成绩一直处在全年级末流的。按通常思维,要使这些考生考上大学,是有很大难度的。

  但是,在2001年的高考中,西安有个信德中学却创造了高考奇迹。

  信德中学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升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的所谓差生,2001年,该校22

  4名考生参加高考,却有212人上线,以94.6%的高升学率令同行和社会刮目相看。

  信德中学是一所改制重组的民办中学,该校以不拒收一个差生,不歧视一个差生,不放弃一个差生为办学教育理念,以关爱学生心灵,给学生以激励为主导方法,使学生人人热爱学习,人人能进步,让入读该校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下的学生绝大多数考上大学,并连续保持高升学率,不能不给我们以震动和启示。

  信德中学的成功对于家长有什么启示呢?

  那就是:要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充满信心,让孩子在你的欣赏和鼓励下成长。

  信德中学正是用这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充满人情味的鼓励和欣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理解的温暖、激励的力量,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高考的奇迹。

  当然,对于那些成绩一直居于末流的考生来说,要想通过这100天的努力来创造奇迹是很难的了,你要做的是做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希望小并不等于绝望。更重要的是:你从这百日的经历中收获了很多,这些将是未来获取成功的丰盛营养。

  恩格斯说:顽强奋战后的失败是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具有同样的革命意义。朗费罗也说:失败可能是变相的胜利;最低潮就是高潮的开始。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就把这次高考当成明年的热身吧。

  高手档案:徐萧垠,女,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03年高考陕西省外语类第一名。

  高三刚开始复习英语时始终找不到感觉。直到有一天,老师的一张表,就条分缕析地彻底解决了一直让人困惑不已的难点问题。我终于认识到了一直以来英语复习的误区,那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进行有效复习与归纳总结,却忽视了发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和宝贵的课堂45分钟的作用。从此,我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上课的过程中,并用延伸的交流和老师建立起一种默契,从而有效提升了课堂复习效果,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调动自己的兴趣,紧紧抓住老师和课堂去建立一种完备的知识体系,有了与老师共同建立的知识体系,再去应对高考题,就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二、学校排名不高而自卑,怎么办?

  学校排名次现在还是很普遍的现象,不然,哪里会有那么多状元呢?

  很难说排名次是个好现象,常常在开家长会的时候, 雷人语录排名次使有的家长也感到难堪,显然,排名次会对一些成绩实力本来不俗却因没考好排名靠后的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现在一些学校已有所改善,比方说,只提几个考得好的学生的名字,其他的就免谈了。

  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如果家庭和学校两边配合起来给考生一个宽松的环境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有的时候不太可能,因为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比如说排排名次,不得已这样做,这就要求家长能正确看待这个名次,给考生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考生已经尽力了,外界环境最好不要再去刺激他,此时高考即将来临,任何批评、埋怨只会加重考生的自卑心理,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宽容慈爱的态度,对考生的精神进行呵护,对考生的心灵进行抚慰,要心平气和地接纳他(她)目前的成绩高度,再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突破提高。

  当然,家长对考生目前成绩的接纳不是被动的,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即找出成绩不高的症结,然 人生感悟 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有这么一位家长,他发现孩子成绩不高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对路。他就留心收集大量别人的学习方法,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从中为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做了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

  收集来的方法认为书本知识重在理解,不能机械背诵,但他发现,孩子的记忆能力特别强,而理解能力却较差。于是,他鼓励孩子死记书本知识,在充分记牢的基础上,再逐步理解,结果在考试中,孩子的基础知识几乎没有失分,而需要理解的知识也比以前进步了,综合成绩大大提高。

  顺便说一下,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却是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方法是学校应该教会的事情。其实不然,因为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家长最有条件研究、分析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应该积极地寻找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家长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家长凭自己的经验得来的,只要对孩子的复习备考有利,就可以向孩子建议,供其参考。

  三、学习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每个考生稚嫩的心灵深处都会有犹豫,有畏惧,只是这种畏惧的程度有大有小,考生战胜这种畏惧的意志力有强有弱,同时,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将考生这种畏惧心理抑制,不让它膨胀。

  黑龙江省有一位韩女士,高考前她的孩子突然对她说:妈妈,我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能不能不让我高考呀?这位韩女士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写信向中国教育电视台《高考咨询台》咨询。

  怎么办呢?不让孩子去高考,今后还得学习成长呀!让孩子去高考,她还能有信心?

  这位韩女士去找专家咨询是对的,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也不能再给孩子施压,你非去考不可,否则而应找原因,找方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用正确的方法处置它。

  考生产生放弃高考的念头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可能学习遇到困难,对自己没信心了;另外可能是高考临近,压力增大,产生了焦虑情绪。对这些问题,不要慌张,你可以请内行的家教用一种叫作增强系统的办法来帮助你,帮助你解决学习困难,重新找回信心。

  另外,作为一般年龄还不到二十岁的考生,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情绪易变化,想法也多变。这些都很正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严重问题。这时候最重要的是继续上学,不要脱离课堂。你越在老师、同学里头,得到的信心和鼓励就越多;多跟同学接触、交流,你就知道别人也有焦虑,也有不痛快,也有不自信,这反而更能增强你的自信,慢慢地,一场风波就可能消失于无形。

  所以,最主要的,也是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和周围人为你营造一个宽松、积极、快乐的环境,这样就能抑制你负面心理的显露与膨胀,从而不会使问题变得凸显与严重。

  高手档案:啜玉林,男,毕业于北京市顺义县牛栏山一中,199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

  进入高三以后,各种级别的考试会接踵而来。我认为,正确对待每次考试的方法就是不要看重考试的分数,关键是要认清自己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并积极加以解决。高三的考试,除高考以外,实际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检查,因而在考试中考多少分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应看重的是自己在每次考试中发现的知识漏洞、解题技巧的欠缺等问题,以便在考试后及时补上。

  我的很多同学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在分数上计较,分数高便沾沾自喜,无视问题的存在;分数低便自暴自弃,甚至失去信心,从而也延缓了对问题的解决。结果,很多人都吃了亏,平时犯的错误总不纠正,高考中遇到类似问题仍犯同样的错误,教训很沉重。

  四、成绩波动大,怎么办?

  考前几个月的摸底、模拟考试中,考生成绩波动大,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高考前,演练性质的考试相当多,而有些考生对这时期的考试分数格外关心,在他们看来,这就是自己的考前水平,就是高考的预演。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学校迎考复习的方法之一,老师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查找教学工作及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部分,即查漏补缺。所以考试多极了,每堂都做卷子,三天两天地考,你哪门功课复习得好一点,成绩就高一点,哪门功课复习未到位,成绩就差一点,你应该做的就是据此作功课复习安排的调整。某门成绩的好坏及其所影响到的总体考分的高低,考生过分去关心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因此还让这些事情影响情绪,反而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打乱原来的复习部署,所以,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总结自己,找出问题,安排好下一步重点复习的计划。

  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迎考的最后阶段,对于每次测试和模拟考试的成绩,家长都应在尊重孩子成绩的基础上和孩子探讨如何巩固和加强优势学科,改进和提高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科。尤其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如何合理地看待失败的结果,不要任意推断,把一时的失败推断为最后考试的失败和孩子今后前途的失败;不要以偏概全,把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误认为全面的挫败,造成孩子整体信心的丧失;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横加指责,指责不仅难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而且会引发家长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境低落,并且构成恶性循环,成为对孩子持续性压力的来源。

  但是,家长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功课很好,一逢考试就紧张,成绩突然下降,这就要找主观方面的原因了,孩子可能遇到了心理问题。

  比方说,孩子一进考场就非常紧张,恨不得掉眼泪,或大汗淋漓等等。如果这样,孩子就有心理障碍了,严重的可以找心理医生咨询。一般情况下,这是高考渐近,战前气氛渐浓,孩子开始感觉到压力增大所致,家长要考虑开始给孩子减压了,和孩子谈谈心、散散步或到野外游一游,打打篮球。

  高手档案:柏青,女,毕业于陕西省西安中学,2001年陕西省文科状元。

  在学习上,父母从未给过我什么压力。记得初一时,我的成绩排在第四,妈妈曾戏言:第一轮流坐,何时到我家。而当我考了第一时,她又说:你和前几名同学都是一个档次的,你的成功是建立在他们失误的基础上;换言之,他们的成功也是建立在你失误的基础上,没有人是常胜将军。

  以游戏的心态对待排名之类的名利得失,以冷静的眼光看待成绩的浮动,这是父母教给我的法门,使我在高中以至今后都会受用。

  五、习惯熬夜复习,怎么办?

  现在的考生熬夜学习的越来越多了,有的常常晚上学习到十一二点钟,有的甚至熬到一两点钟。熬夜学习,是不科学的学习方法,长期如此,对处于成长发育期的考生的健康十分不利,对大脑功能和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挑灯夜读,本不是好习惯。

  高考日近,时间渐紧,而复习任务又重,偶尔加一两个晚班也不是不可以的,但不能熬夜太深,也不能形成习惯。人的`睡眠时间有规定的要求,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在八个小时以上。高考复习阶段紧张一点,也不能少于七个小时,否则就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脑子不好用,精神无法集中,复习效果上不来,复习计划完不成,晚上又得开夜车,搞成了疲劳战术,造成了高考前的身心疲惫,出师未捷人先倒,弄不好前功尽弃。高考复习要有计划,要尽量按时完成计划,尽量避免熬夜开夜车。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考前两个月,考生应有意识地着手生物钟的调整了。考试通常在上午开始,人在睡眠充足时,起床后也要两三个小时才能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而有的考生习惯晚上开夜车,甚至喜欢晚饭后先睡一觉再起来熬夜复习,因为他认为后半夜思维灵活,脑子好使。对于这种长期养成的习惯,很难一时改过来,但应尽量设法一天比一天早睡一刻钟,早睡半小时,慢慢地改变这种习惯,到考前调整生物钟时,自然水到渠成。

  高考前挑灯夜战,还增添了临考紧张气氛。其实良好的对付紧张的办法就是过正常人的日子,保持正常的起居生活。该用功时用功,该休息时休息,想唱歌时就大声唱,想去玩时就尽情玩。复习时实在累了、烦了,就站起来,揉揉手,伸伸腰,做做深呼吸;或打开音响,扭扭脖子扭扭腰,蹦蹦跳跳疯一阵;要不就到户外去,看看远方的风景,吸吸新鲜的空气。

  一身轻松了,再接着去做功课。事情就这样神奇,当你不紧张了,心态平稳了,你的复习和考试都将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作为家长也应这样告诫、督促和引导孩子,高考前也应和平时一样地生活,尽量过正常人的日子,按照学校和自己制订的计划,按部就班,从容不迫地去复习和生活。

  六、降低目标,你可能会跳得更高。

  目标减压法就是以原来为实现最高目标的一切努力与条件,转而去求相对较低目标的实现,以增大成功率,获得自我心理暗示,缓解紧张与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

  比方说,有些考生,平常学业成绩相对较好,甚至非常出色,进入高考复习阶段以后,因心理素质不稳定,成绩波动大,有时考得极好,有时一落千丈,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

  环,对考试产生恐惧,如不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影响到高考,后果可想而知。此时心理调节的较好方法是从目标定位上为自己减压。比如说,你可能有考上清华或北大的实力,但却不苛求自己考上清华或者北大,而是退而求其次,其他重点大学甚至普通大学均可作选择。当你在心理上有了这种准备之后,你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自然就小了,然后你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轻装上阵,镇定自若,从容发挥,说不定反而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2001年山西省理科状元张景利,平时成绩在学校甚至在全市都排名在前几名,进入高考冲刺阶段,成绩波动却极大,有时甚至一下倒退30名,尤其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十分不理想。他的班主任对他说:别把这个成绩当回事,只要到时好好考,正常发挥,考个普通大学还是有希望的。这就把他原来因多次在全市竞赛获前一、二、三名,今后必上清华、北大的目标给大大降低了。在这种环境对他普遍低调的情况下,张景利本人也没有把自己的目标往高处放,认为自己这样一个农村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了。由于心理被调整到了最平静的状态,高考来临时,他从容不迫,恣意发挥,最后竟以690分一举夺得当年山西省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张景利的班主任就是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目标减压法。

  其实考生一般都能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他们对自己的成绩定位、学业优势、专业志愿、发展趋向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们能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因此家长应该在尊重他们自己意愿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如果一味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做,结果不仅会让孩子感到不满,甚至还会因为父母的这种固执而造成终生的遗憾。将来他们或许还会对父母的错误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这就不是你教育孩子的初衷了。

  当然,家长也不能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任,对事物还不能有全面、正确的看法,家长有义务对孩子的行为加以监护,对孩子的思想予以指导,但要注意讲究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七、严密监控,谨防考试综合症。

  考试综合症是一种由于面临考试的紧张压力而导致学生不能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病症。高考的激烈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往往使考生心理负担过重而患上此症,其主要表现为:

  每当考试尤其是重大考试来临时,心慌意乱,恐惧紧张,甚至在进入考场后,莫名想哭,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脑模糊,大脑一片空白,而自己竟无法镇静自己,考试过去,则症状消失。

  考试综合症是一种对考试情景的紧张恐惧,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心理疾病,如不及时纠治,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业成绩每况愈下,并引发其他生理及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应在早期及时纠治,有效的治疗方法即是减压。

  高手档案:周锞,女,毕业于重庆市铜梁中学,2001年重庆市高考理科状元。

  周锞自述:

  摘取了重庆市理科状元的桂冠后,许多人包括记者都一直在问我:你一定为此付出了不少吧?我真的不觉得学习有多苦、有多累。如果真要探寻我成功的奥妙,只有五个字:学并快乐着。

  生活中的我,其实有点懒,我每天从学校回到家里,很少看书,看看电视玩玩电脑就睡了,我认为只要在学校里把时间抓紧,已经足够把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在学校,课堂45分钟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我注意力特别集中,与老师的思维寸步不离。我在家中找到快乐,获取轻松。

  不管是平时还是紧张的高考备考阶段,我都喜欢适量运动,与几个朋友一起打打球,聊聊天。有时哪怕只有半小时,也会让我从书本中跳出来享受片刻的惬意。

  忙中找乐,这几乎已成我的个性。

高三励志故事10

  高考成功,是不是就可以尽情大笑了呢?如果你仅仅把“考上大学”作为你的终极目标的话,那自然可以,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考上大学”与成功之间还有着长长的距离,这一距离有时甚至就是一辈子。我们已经见惯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也看多了大学生给仅有小学或中学文凭的老板打工的现象。我们提这个问题不带一点偏见,只是为了说明一但是多少人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仍对文凭抱着狂热的执着,这一点中外皆然。美国曾出版了一本叫《羊皮纸偏狂症》的书。因为美国的大学毕业证书是用羊皮纸做的。书中批判了那种拘泥于一张“羊皮纸”的“病态的`人”。日本教育家伊藤隆二也指出:要想从日本人当中找出不拘泥于学历的人是极其困难的。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学历———而且又要追求毕业于“一流大学”的标签呢?“学历病患者”相信,毕业于“一流大学”才是实现“功成名就”可靠的通行证。看来在对文凭的看法上,各国倒有着惊人的相似。

  其实所有对文凭狂热执着的人,并不是相信文凭就等于成功,而是迷信文凭能带给他们意想中的成功。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个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个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但科莱特委婉地拒绝了。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个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个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个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就学历来说,比尔·盖茨与科莱特是无法相比的——前者是大学仅读一年而后者是博士后;但就成功来说,科莱特与比尔·盖茨同样是无法相比的——当然这种成功绝不仅仅是就财富而言。

  因此,看淡高考,视金榜题名为“外加的一条藕”,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成功的良好心态。一旦高考这个目标被异常地放大了,就挡住了其他很多可能更加远大的、更加有意义的理想,使得它们不能被发现(至少暂时不能);如果我们的理想超越了“高考”,我们就会自然地认为“考上大学”以及“上大学”无非就是实现理想过程中的一步而已,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通过“高考”这一关,从而以一种非常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学习迎考。

高三励志故事11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段成就我梦想的日子,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所有的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我都统统抛到爪哇岛去,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梦想。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的未来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许多有梦想的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这场战役”!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开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1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狠命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经歇斯底里过。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做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五楼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翘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饭时嘴里塞着饭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还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般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苦,是从来不会白吃。

  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如约而至,轮番轰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三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那绝对是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复习心血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质又很值钱的家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让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高三学生震慑不已,即爱又恨。虽然我早已“身经百战软磨硬泡”地成为了考试老手,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来的测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许多个白天和黑夜,却没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稍微一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好好的分数突然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一无所获。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得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喜欢有周期地学习,我的学习计划性非常强。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就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满,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科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复习。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小心情,然后躲在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无趣生活中最好的点缀。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儿,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满了半个书架,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就是那种一套一套的类型试卷和习题集):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录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资料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都写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大本,完型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5本课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图,剪切了满满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大小……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的和一帆风顺的,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想哭的我。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个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数学遭遇瓶颈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顺利过关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的学习方法,也许我的方法就是一叠加一叠的“题海战术”和一轮加一轮的总结(包括学习总结和自我总结)。

高三励志故事12

  高中进校时他是班上倒数第一名,父母对他没抱多大希望。但他最终却逆袭进入北大,是坚持和专注改变了一切,成为咱们身边普通学生励志的模板。资质普通,成绩又吊车尾,这样的孩子在众人眼中已经被划拨为“差生”一类。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提前接到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部的预录通知书!他,就是来自重庆_学高三(1)班的王旭冉,他的完美转身为普通学生“逆袭”高考提供了一个最为励志的模板。

  从班级垫底到年级前十

  别的孩子还在紧张的准备高考,王旭冉已经给自己安排了美联英语的口语课程,“我的口语一直不好。”说话慢吞吞的`王旭冉笑得很直率。他是大足人,从在老家大足读书开始,成绩就非常普通,高中进入育才中学也纯粹是“低空飞过”。进入育才中学后就读于十四班,当时进校的成绩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名。这还只是王旭冉的第一次“吊车尾”。高二文理分班,他进入一班学习,新班级高手如云,于是王旭冉又悲催地成了倒数第一名。“他高一高二,语文外语都差。外语成绩进校时就70—80分,还不到90分的及格线,到了高三时就达到127。5分了。”两个班主任王田丽和李祖明回忆,王旭冉三年的学习生涯里就出现了两次“垫底”,他都一一实现逆袭,“高二期间只用了半学期时间,他就进入年级排名前十名。”

  父母曾对他不抱信心

  生物是王旭冉最喜欢的学科,对生物着迷的程度让他随时把生物学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一次和同学去吃饭,眼见同学往碗里加味精,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分析味精成分,这一点曾让老师和同学都大呼受不了。因为他的这份喜爱,班主任王田丽推荐他去了参加生物奥赛班。到了高三,父母担心他因为参加奥赛班分散了精力而要求他放弃,有点信心不足的王旭冉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事实上,父母对王旭冉的成绩并不十分看好,从勉强入校到吊车尾,爸爸妈妈曾经的期望就是孩子能上个重本线,要是能考上重大那可真是阿弥陀佛了。谁知儿子给了他们一个更大的惊喜,得到北大的录取书,同时还获得了育才中学特别颁发的3。5万元奖金,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

高三励志故事13

  高三是在我目前为止平凡的人生中一段特别的经历,非常想和大家分享。

  高一高二我特别贪玩,混到高三在班级里大概四五十多名,教材上的化学方程式都背不出。某次化学老师让我上黑板,非常基础的方程,结果几个人只有我做不出来。老师鄙夷的看了我一眼,然后让我同桌一个踏实又努力的女孩子上去顺利写了出来。

  我虽然非常喜欢我同桌和化学老师,却怎么也忘不了当时老师的眼神和那种耻辱……然后就突然发誓说要考清华,一定要上。

  以前的我是个有点不待见努力吭哧吭哧做题这样行径的爱耍小聪明的孩纸。因为知道自己缺乏长时间集中力这个缺点,所以从最开始到最后都是以高效率为原则的。

  第一件事,把教材吃透。

  前提是认真跟着各科老师高三的总复习。总复习是一个重新跟上的的机会,错过了就很难再有时间追基础知识了,尽量不要抛下学校的学业去独立复习。然后自习时间和课余时间额外给自己开小灶。这里的关键点有两个:

  1、让教材滚瓜烂熟。

  我在高三找到的一个看书的学习方法是回想法。对于需要我背诵或者特别熟练的内容,光看是没用的,记不住。我会在每看完一段之后合上书,自己把这一段写下来,或者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或者自己把这一段的知识结构整理写出来。当你能产出的时候,才是真正理解的时候,就这样一点点把所有教材全扫一遍。

  当时即使是看教材不那么重要的科目,我都会发现很多老师甚至没强调的细节,非常有收获。

  2、要选择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参考书。

  大家都在用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一定要去书店,挨个一本本看。什么样的参考书是好的呢?讲基础知识多,有所扩展,并且有很多原创的知识整理,能把教材里的整个知识网络清晰地展示给你看。题目不一定要多(题目可以买专门做题的书),甚至都不一定要做。

  同时这本书一定要看起来很容易,有的书会讲的很晦涩或者选题很偏。多翻翻,甚至找一个你一直弄不明白的'知识点,看看那本书你站在那里读5分钟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就对了。

  然后,随着老师的总复习脚步,同步去把这本书以及教材搞透。

  这件事情,要用几个月去做。高三老师天天发卷子留作业,自己可以控制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要充分利用,不用着急去一本本做题(这期间跟着老师也能做不少题了),即使是你身边的大牛已经开始查缺补漏了——有一天你会超过他的。

  如果能完成,那么这时候你的成绩一定已经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了。

  高三学渣如何逆袭考重本?

  3、把题型吃透。

  就是把吃透的知识转化为实战的能力。

  高考虽然有灵活的一面,但是跑不出基本的出题思路——因为它总是要以教材为基础,去考察教材的某个部分的。这时候我们要选择的参考书,就是能智慧地收集并且总结主要题型的书。

  很多书里面一堆题,然后分类很乱。记住,要突飞猛进,我们就要比他人完成更多的事情,因此时间更有限,题海战术最要不得。如果不找到高效率的方法,就是死路一条。

  一本最理想的题目书,会把某个知识点下面可以出的不同类型的题给你看,然后每个类型的题练个两三次,加上讲解。市面上不一定有这种100%理想的书。没关系,买一本最相近的,别忘了老师也会发材料,你还可以自己总结。总复习到每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都会集中的发该知识点的题目,这是一个好机会。把常出的题型记住,就像教材那样熟悉他们。

  4、错题本

  关于错题本,当时其实我也弄了一个。但除了第一次写上的时候帮助记忆以外,基本没翻过……我认为更有用的是总结题型并且记到自己脑袋里。

  吃透题型后,每看到一个题目,我们都能在心里大概浮现出这个题目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应该从哪里入手作答。实话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基本你考试就能所向披靡了!

高三励志故事14

  微信上来了个消息,一看是高中同学所发。

  “最近干嘛呢?忙呀?一点消息没有呢。”

  我回:“最近社团事情有点多,有空还去练车要考科三了,还有要准备四级考试,闲着的时候再看看闲书,还有约稿没写。”

  “噢,那你还挺好,我们一周就只有八节课,过得醉生梦死的。宿舍人都天天看电视剧逛淘宝。迷茫啊。”

  说到这,我想到的画面是高中课桌前认真思考的她,晚自习之后在宿舍自习室学到凌晨之后的她,曾经那么认真的她不知去了哪里,那个高谈自己理想的人去了哪里,如今正在迷茫的过着每一天。

  其实我们的交集并不多,我只知道她高中时考试每次都是班级前十名,那个优秀的她,进了所比我好的大学,可似乎在已经过去了的两年生活的不怎么好。

  我又说:“我上段时间看过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很好看,虽然是很著名的书,但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

  好友说:“好吧,有机会去图书馆借借”

  又闲聊好一会,才知道大学她是在“混”着过。最后的'结果我想她也不会去图书馆借那本书吧。也并不是说读书就是多么高大上的事情,只是能够自由看书,不为考试而读书真是一件很惬意的的事情,读书也是真的能改变自己的思想。

  我不禁想,曾经那个雄心壮志的你去了哪里?

  你曾想,大学我要锻炼自己与人的交往能力,可现在宿舍是你每天常在的地方。

  你曾想,大学我要考四级、六级,可现在你连单词都坚持着背不了。

  你曾想,大学我要学吉他,可是吉他买了,不知道已经在宿舍那个角落里落了几层的灰。

  你曾想,大学我要读百本书,可你从未行动,图书馆你只去过用手指能数过来的次数。

  你曾想……

  你曾经想的太多了,可为什么过去的日子你就是没有行动呢?你曾经的雄心壮志哪里去了呢?是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你得不到,其余也都是一片散沙了呢?

  你得不到的生活,一种是你不够努力,另一种大概就是那不适合你。如果你沉默寡言,你非要锻炼自己的能力,一个跨越想当个班长,那也是不可能的,世间千万种生活方式,你要寻到那适合你的,你的优点你的长处,你找寻你喜欢的,热爱才会使你走的很远。你不擅长的地方,一点一点锻炼,不要急于吃个胖子嘛。

  高中时还认识一个姑娘,原本本科无望考上的她,出奇了一个三本,于是自己很是开心,决定改掉高中的逃课等一系列的坏习惯。去到三本学校后,当别人都在抱怨学校多么不好,自己成绩多么好,只是高考失误时,她却踏踏实实做事。性格开朗的她,当选了班长,虽然成绩刚过线进的学校,马上成为了老师眼前的红人,学生眼前的能人,于是各种荣誉,奖学金,大二时她都有。她不强势,还笑谈她原来总被学生欺负,可现在的她,就是自己女王。

  我希望你找回曾经的你,什么只要开始就都不晚;我希望你找到生活的方向,可自在随心;我希望你找回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我最希望的是你可以找回那个雄心壮志的自己啊!

高三励志故事15

  1、即使是最后一名也别放弃

  高考考了三年,终上北大。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高考实战经历鼓励高三学子:大考在即,要学会自我鼓励。

  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从33分到90分自我鼓励考上了北大

  很多人知道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

  俞敏洪说,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在复读班,英语基础差,从未得到老师的鼓励,凭强大的"自我鼓励功能"挺到最后。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虽比前一次有进步,但总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个高三。当年暑假,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俞敏洪说: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

  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每天5分钟记单词学英语需要骆驼精神

  "新东方牛人多,他们中很多是海归。论口语,我不如王强和周成刚(新东方另两位创始人),我的英语里有较明显的口音。但我的英语词汇量是他们所不及的。"俞敏洪说,每天不论多忙,都会抽出5分钟时间巩固词汇。

  "我手机里装有英汉大词典软件。"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脑海里库存的3万多个词汇,不是哪一天哪几个月积累下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每一天巩固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头痛的词汇量问题,俞敏洪说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只有和遗忘规律较劲,每天花一定量时间巩固记忆单词,让词汇在脑海里日久扎根。

  俞敏洪说,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他认为,英语学习应具有骆驼精神,而不是骏马精神。

  "品种再优良的骏马,一刻不停息地奔跑,总有一天会停止;而骆驼在沙漠的漫漫长路,则需要长时间的韧劲坚持下来,相信前方一定会出现绿洲。"

  2、成功属于不抛弃不放弃的人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

  他3岁的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母亲拿出多年的积蓄为他买了架钢琴,教他弹得一手好钢琴。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就成了学校的"知名人物"。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确立了自己音乐的梦想。

  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大学,不得不到一家餐厅里当服务生。由于地位卑微,他稍不留神就会遭到经理无情的训斥。有一次,他不小心烫伤了另一位女服务员的手。经理一生气,竟罚了他半个月的工资。

  即使在这样艰辛的打工生活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音乐梦想。他几乎把所有的工资都用在了买音乐资料上,在业余时间,他一刻不停地积累着自己的音乐"资本"。

  后来,餐厅配备了钢琴。一连换了几位琴师,老板都不满意。出于对音乐的爱好,他瞅着一个没人的时机,忍不住上去弹了一曲。不料,这事被老板知道了。老板让他弹奏一曲,竟发现他的琴声正合自己的口味。于是,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他当上了钢琴师。

  经人介绍,他很快获得了一个演出伴奏的机会。他感到自己的机会就要来了,精神抖擞地投入伴奏。但事与愿违,他的伴奏音乐与歌手的歌声很不和谐,舞台下嘘声四起。那一次他彻底演砸了。他伤心至极,但并没有灰心丧气。

  不久,那家请他去伴奏的公司的老板发现他很有音乐天赋,请他去专职写歌。他高高兴兴去上任,却发现自己的职务却是"音乐制作助理"。这是一个除了写歌,什么杂事都得做的工作。但他二话没说就留了下来,因为跟餐厅相比,这里至少有音乐的环境。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终于给他配了办公室,让他专职写歌。总算找到了可以放飞梦想的舞台,他压抑已久的创作欲望喷薄而出,创作出大量的歌曲。

  然而这些歌曲,老板一首也没有看上。在老板看来,他的音乐天赋很好,可曲子写得怪怪的,不讨人喜欢。巨大的失落感笼罩着他,有一瞬间他想到了放弃。但很快,他就把这个念头否定了,因为如果现在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他决不放弃!一连七天,他每天都创作一首歌。每天早晨上班之前,老板准能见到他的一首新歌。终于,老板感动了,答应向明星推荐他的歌曲。

  但是,公司一连几次向明星推荐他的作品都被对方拒绝了。一次次的失败,把他打入了痛苦的深渊,但他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

  终于有一天,老板把他叫来,对他说:"如果你能在10天内写出50首歌,我就从中挑出10首,为你出唱片专辑?"

  他感到自己简直就是在做梦,当明白这是事实时,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次,他要拼了!

  他一头钻进创作室,任由激情迸发,一首接一首地创作。饿了就泡包方便面,困了就倒头睡一会儿。近乎疯狂的10天过去了,他竟然创作出了50首新作品!

  半年之后,他的第一张专辑一经上市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歌迷抢购一空。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在第八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评选中,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男歌手"。

  他,就是当今红透两岸三地的华语歌王周杰伦。

  回首走过的道路,周杰伦不胜唏嘘:"当幸运之神还未降临的时候,请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并非你不是天才,而是时间还未到,我为这一天,努力了20年,在此期间,我从来不曾放弃。"

  当今20几岁的年轻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与上辈人三天两头搞运动、弟兄几个抢粥喝的年月相比,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动乱的和平年代。

  不仅如此,因为是家中独苗,我们受到了来自父母和祖辈加倍的疼爱。可以这么说,在20岁之前,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吃过什么大苦,也没有经过几个像样的大风大浪。

  但是,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父母也不可能庇护我们平安地走过一生。当有一天我们进入社会,不得不独自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究竟能不能经受住生活中的挫折与考验,就得打一个问号了。

  与周杰伦相比,我们的起点也许并不比他差。最起码我们大多数人都念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取得周杰伦那样的成功,并不只因为他对音乐独有的天赋,更因为他在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时候的'那种永不放弃、百折不挠的韧劲儿。

  正如周杰伦所言:"明星梦并非遥不可及,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我永不服输的结果。"

  3、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4、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5、昂起头来真美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6、尽力而为还不够!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了,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其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则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中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地按要求背诵下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在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这个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温馨提示: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大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

  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还处于沉睡状态。谁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7、飞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温馨提示: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8、阴影是条纸龙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温馨提示: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9、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10、永远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温馨提示: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高三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高三故事11-25

高三励志故事精选11-25

高三励志故事11-23

高三励志的故事精选11-24

高三励志的故事11-24

高三励志故事02-11

激励高三的励志故事11-25

高三励志真实故事11-25

高三励志小故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