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奋斗故事

时间:2017-06-08 17:33:35 励志人物 我要投稿

励志人物奋斗故事

  我们都需要学会励志,那些励志人物在不断地奋斗,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一读,那么你了解哪些励志的人物故事呢?下面阳光网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励志人物奋斗故事,一起来学习吧。

  励志人物奋斗故事篇一

  俞敏洪:做成事情的四大能力

  有同学问我:俞老师,要想做成点事情,到底需要哪几方面的能力?我认真想了一下,认为要把事情做成,需要四大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获取信任的能力。你做任何事情,都要让人觉得你特别可靠。也就是说,你要给别人安全感。这个要求的背后其实包含了很多因素,不是单凭你聪明,或是长相好,或是做学生会干部就能做到的。这里面包含了你的人品和诚信,包含了你在关键时刻可以无私地帮助别人的能力。只有这些能力加在一起,才能构成获取他人信任的能力。

  第二种能力是能够用尊重人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沟通不是指你能说会道,沟通能力也不仅仅是把你的意思传达给对方。沟通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对方:你尊重别人,别人反过来也尊重你。这个前提条件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很容易伤害到别人,也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为自己设置障碍。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将来可能成为政府官员,也可能成为企业家,当未来的你们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不管地位多高,能否与人平等地交流,能否对人表示尊重,从根本上决定了你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也不懂得尊重自己,因此一定会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

  第三种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是说你在大学的时候成绩有多好,也不是说你在大学里读了多少本书。学习能力是一种不断重新修整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觉悟,不断用新知识去补充自己头脑的能力。你不但要能消化知识,还要能够把它用在工作中,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有两句老生常谈的话,一句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句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这两句话是对学习维度的概括。读书是学习的必要方法,虽然很多时候思想是通过“碰撞”获得的,但读书是获得思想的极佳途径之一。行万里路是必须的,不出去走一走,你就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只有走出去,你才能看到、听到,从而学习、思考和领悟。在行万里路的同时你就可以阅人无数。当然,阅人无数不仅仅靠行万里路来完成,你在校园里和工作中一样可以阅人。阅人是你对一个人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也是你从他人身上学习的过程。名师指路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依赖。每个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老师,这些老师不一定都是名师,但如果他/她有高尚的品格、有正确的价值体系、有道德风范、有教学能力,就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现在要找“名师”来“指路”其实很容易:如果你想听一个人的讲话,在网上就可以搜到;如果你想听世界名牌大学的课程,在网易、新浪的网络公开课上就能找到。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名师指路”以外,我们还需有另外一种能力,那就是领悟能力。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省”和“习”就是思考和领悟。学到的知识、读过的书、行过的路、名师的指点,再加上自身的领悟,最后通过探讨和“碰撞”使思想层次得到更大的提高,这就是学习。

  最后一种能力是判断能力。我们有时贬低一个人时会说这个人一点儿常识都没有,或者说这个人很“二”,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人缺乏判断力。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危机还没来临,他就已经消灭了产生危机的可能,抓住了机会。这种人对未来的判断力超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第二种人是有了危机后能够解决危机,当机会来到眼前时能够抓住机会。这种人对现实的判断力很强。第三种人是什么人呢?这种人本来一切好好的,结果非要玩出点事情来,让自己陷入麻烦,人生危机也就产生了。这种人是属于“没事找事型”的人,典型地缺乏判断力。我们可以想办法成为第一种和第二种人,但无论如何不能做第三种人。英文中有一个词叫“timing”,翻译成中文为“时机选择”,即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机。很多时候,即便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如果timing不对,事情的结果依然是错误的。所谓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能否恰到好处地把握这一点,就是对你判断力的一个考验。

  要做成一些事情,除了上述的四大能力,还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但如果以上四种能力基本具备了,就有了做事情的基础,也就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渐行渐远,走进更好的人生风景里

  励志人物奋斗故事篇二

  一杯凉水泼出一个首富

  如何将一个叛逆男孩培养成微软公司创始人、全球首富以及美国最大慈善机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父亲老比尔·盖茨的答案是:“逼”他成熟,然后给他充分自由和支持,但适时加以引导和敦促。

  “泼”醒儿子

  老盖茨现年83岁,身为比尔·盖茨夫妇慈善基金会的联席董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律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3个孩子的父亲。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4月的专访中,老盖茨首次对外讲述自己和儿子的故事。

  一贯低调的老盖茨从不夸耀自己在儿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组织领导人会议演说中说:“作为一个父亲,我从未想过那个在我住所里长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还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老板。但这确实发生了。”

  实际上,改变盖茨这个“问题少年”人生轨迹的人正是老盖茨。

  老盖茨和妻子玛丽育有3个孩子:大女儿克丽丝蒂、儿子盖茨和小女儿莉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读《世界大百科全书》。为鼓励他阅读,老盖茨夫妇在这方面毫不吝啬,只要是他想看的书,一律买下。

  到11岁时,盖茨开始向父母抛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为难他们。在老盖茨看来,“这挺有意思,相当不错”,却给母亲玛丽带来困扰。另外,步入青春期的盖茨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对保持房间整洁、准时吃饭、别咬铅笔头等要求产生抵触情绪,母子之间时常发生争执。

  “他那时很招人烦,”妹妹莉比回忆说。老盖茨在采访中也承认,11岁后的盖茨成了让家长头疼的孩子。

  母子矛盾在盖茨12岁的一天达到高潮。盖茨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言辞充满讥讽和孩子气的自以为是。一向冷静的矛盾调停者老盖茨终于怒了,端起一杯凉水,泼到儿子脸上。

  喊叫停止了。回过神来的盖茨突然对父亲说:“谢谢淋浴。”

  给予独立

  盖茨一家对这次“泼水事件”记忆深刻,它不仅成为盖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愤青”一夜之间变得成熟,也改变了老盖茨对子女教育的看法。

  在孩子们眼中,以律师为业的老盖茨在家也保持严谨、冷静,不易亲近。“他回到家里,坐下休息,然后吃晚餐。从来没有发生过‘给我一个拥抱’之类的场景,”克丽丝蒂回忆说,但盖茨顶撞母亲的行为让他严重“失控”。

  这件事后,老盖茨夫妇带儿子接受心理咨询。盖茨告诉心理医生:“我想与父母争夺控制权。”医生于是建议老盖茨夫妇,他们的儿子最终会赢得这场争取独立的“战争”,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独立。

  老盖茨夫妇最终接受医生的建议。考虑到私立学校能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空间,他们替盖茨在一所私立中学报了名。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盖茨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重要“伙伴”——电脑。

  从13岁起,盖茨享有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许他晚上独自去华盛顿大学用电脑,在假期四处旅游、打工。他曾在华盛顿州首府奥林匹亚当州议会服务生,在首都华盛顿当过国会服务生。高中时,他还休学一段时间,跑到华盛顿州南部的一座发电厂做电脑程序设计员。

  在这段“天马行空”的自由成长期,盖茨认识了后来与他一起创办微软的保罗·艾伦。两人第一次合作成果是一款统计道路车流量的.计算机软件。

  1975年,身为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盖茨决定退学,与艾伦共同创业。儿子的决定令老盖茨夫妇震惊不已。

  老盖茨夫妇最后还是勉强同意儿子的选择,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创业。

  全力支持

  创立微软后,盖茨决定将公司迁回西雅图,主要“吸引力”就是父母的全力支持。他自己也在离父母家不远的一所住宅里安顿下来。

  母亲玛丽为忙于事业的盖茨雇了一个保姆,负责为他打扫房间,保证他参加重要会议时能有件干净衬衣穿。

  老盖茨则给予儿子事业上的支持。他利用自己当律师建立的社会关系,向西雅图的商业人士大力“推销”微软;他所在的律师公司成为微软当时最大的客户。1980年,他施展自己的口才,说服儿子的大学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鲍尔默如今是微软首席执行官。

  在微软公司准备上市前,盖茨担心上市会分散员工精力。老盖茨安抚儿子的紧张情绪,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最终,微软成功上市,盖茨一夜成为亿万富翁。

  劝子“从善”

  儿子一夜成名后,老盖茨夫妇又面临另一项挑战:劝说盖茨把钱用于慈善事业。盖茨当时只想专心发展微软的事业,不愿分散精力做慈善。为此,在老盖茨的办公室里,盖茨和母亲玛丽在“泼水事件”多年后再次发生争吵。

  最终,玛丽成功说服儿子在微软内部为慈善机构“联合劝募会”募捐。之后,盖茨又跟随母亲加入“联合劝募会”董事会。

  随着盖茨的财富不断增加,西雅图地区慈善机构向他发出的求助申请越来越多。盖茨原本打算等自己60岁退休后再一心投身慈善事业,但1994年母亲患乳腺癌去世,加速了他投身慈善的步伐。

  玛丽的葬礼结束后,已年过七旬的老盖茨向儿子提议创建一个正式的慈善机构,由他负责申请审查和拨款。

  一个星期后,盖茨拿出1亿美元作为起步资金,创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老盖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一。在自家厨房餐桌上,老盖茨签出基金会第一张支票,向西雅图一个癌症治疗项目捐赠8万美元。

  慈善基金会创立至今的十多年间,老盖茨每天出现在基金会办公室,精心打理儿子的慈善事业。去年6月,盖茨卸任微软执行董事长,连“人”带“钱”全部投入慈善事业,父子两人开始“并肩作战”。

  励志人物奋斗故事篇三

  冯绍峰:严父逼我长成“富一代”

  父亲是身家10亿的国内纺织巨头,作为惟一继承人,时下当红的一线男星冯绍峰(2011年凭借在《宫》中饰演“八阿哥”一炮而红,在电影《鸿门宴》中饰演项羽)将接管家族生意,但他更喜欢被人称为“富一代”。他的确是个吸金高手,仅在2011年,在电视剧方面的进账就超千万元,加上代言、走秀,年收入已迈入2000万元大关。

  老爸给我留下“遗嘱”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本该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入则豪宅出则跑车,日上三竿后去自家公司晃晃悠悠,学点经营之道,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成为董事长……但老爸的一个决定使我的人生有了变数。在我满18岁那年,他说我成年了,所以只会承担教育方面的特定开支,至于生活、娱乐……全都是我自己的事情。他很直接地告诉我,将来我带着多少身家回来,他就留多少财富给我。言外之意是,如果我口袋空空灰溜溜地跑回来,那么家族企业就跟我无缘了。

  他似乎是动真格的,因为有遗嘱为证。所以,我在读高中时就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当上海戏剧学院来招生时,我顺利通过了专业三试,再加上我的会考成绩全优,被保送进了上戏,成为表演系惟一一个拿奖学金的学生。当很多同学都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校园生活——或谈恋爱、或看通宵电影、或联机玩游戏时,我忙着一个接一个地见导演、制片人、经纪公司。受了很多冷遇也遭了不少白眼,可见总好过不见,我一毕业便就了业。

  那时候,我没办法带着巨额投资去找角色,也没有资深人士提携我,只能到处试镜,龙套也跑配角也干。两年后,我怀揣着仅有的8400元钱踏上了进京之路。

  我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租了个地下室,连续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后,我终于有机会进剧组拍戏。

  18岁以前,我从未想过我会经历这样一段苦日子。因为片酬不高,我只能走以量取胜的路线。最多的时候,我同时有七八部电影电视剧在身,以一个三流演员的标准,赚到手的是接近一流演员的收入,虽然很累,但心里有一种满足感与愉悦感。

  从零身价到10万元是个坎,从10万元到100万元是另一个坎,之后钱就来得迅捷而凶猛了。我对于老爸财产的觊觎之心似乎也越来越淡漠。我给自己买了辆奥迪车,又在北京买了套房子。回上海看望家人时,我送给爸妈的礼物是一对万国情侣表。跟我怀着侥幸心理揣摩的一样,老爸说他当年的那份“遗嘱”只是催我上进的手段,无论我是否争气能干,他的家业始终是要留给我的。只不过,以前是他给不给我的问题,现在却是我想不想要的问题。

  收购父亲公司的股份

  我终于红了,站到了一线男演员的行列。赚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当我的个人资产超过一千万元时,我带着爸妈来了一趟很奢侈的夏威夷之行。全程头等舱,入住总统套房,租游艇出海,劳斯莱斯敞篷版房车代步……老爸咂着嘴说他这辈子都没这么奢侈过,我说我要是拿他的钱这么玩,绝对会被冠于现成的两个字——败家;但如果是花自己的钱,那就是另外一个词——潇洒。我送给爸妈最贵的礼物,是位于上海虹桥的一套400平方米的别墅。

  老爸慢慢上了年纪,他说想早点退休跟妈妈一起去环游世界。至于具体哪天退休,取决于我愿意哪天回去接班。但我暂时还未考虑这件事,我保持着每年上百集电视剧的工作量,我要挣回将来回归商界的底气与本钱!拍电视剧的片酬我一分钱都没花,全部用来买了老爸公司的股票。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靠自己的持股数量晋身为老爸公司排名靠前的个人股东,而不是靠着继承老爸的股份进入董事会!

  有时回头看看,老爸的那招“假遗嘱”耍得很漂亮,人不被逼到一定的地步,很难主动爆发出连自己都不信的强大潜力。所以,将来等我有了孩子,我也很希望我的孩子能像我一样不服输……

【励志人物奋斗故事】相关文章:

1.中国古代励志人物的奋斗故事

2.励志人物:刘德华的奋斗

3.人物励志故事

4.励志高考奋斗故事

5.奋斗励志哲理故事

6.励志奋斗小故事

7.名人奋斗励志故事

8.关于奋斗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