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的课后答案(精选6篇)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论语》曾进入我们的小学、中学等课本。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的课后答案。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论语》的课后答案 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A)?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B)。”(《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文中A处和B处应该填的句子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孔子教给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
3、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三个出自上文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生气,发怒;迷惑;凋零;胸怀宽广
4、
(1)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2)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意对即可)
5、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填3个即可)
《论语》的课后答案 篇2
1、《〈论语〉十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写)
4、从选文中摘出两个现在仍然在用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上面文段,请你谈谈懂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或者哪些修身做人的道理?(至少说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学习方法;学习的态度;修身做人即个人修养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任重而道远
4、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略”。
《论语》的课后答案 篇3
【小题1】《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2分)
【小题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1)不亦说乎 ( )
(2)诲女知之乎 ( )
(3)是知也 ( )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死而后已( )
【小题4】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不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学而时习之B.诲女知之乎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驱之别院【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C
【小题5】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知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即可。《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学家。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小题2】试题分析:(1)句中“说”读“yuè”通“悦”,愉快、高兴;(2)句中“女”“rǔ”通“汝”,读你;(3)句中“知”读“zhì”通“智”,明智、聪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点评:由于古代汉字不太丰富,为了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作者在文中往往要采用一些通假字。理解通假字,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它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小题3】试题分析:“愠”是“恼恨、怨恨”的意思;“罔”是“迷惑而无所得”的意思,而在词语“置若罔闻”中是“没有、无”的意思;“殆”是“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的意思,而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是“危险”的意思;“已”是“停止”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当“停止”的意思讲外,还有“已经、后来、过”等意思,如“时间已过”。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4】试题分析:A项中的“之”是“代词,它们,指已学过的知识”;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孔子的训言”;C项中的“之”是“助词,用作书面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D项中的“之”是“代词,指代蛤蟆”。所以,应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做本题的思路是:首先要分析几个备选项中的“之”的意思和用法,然后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小题5】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翻译(1)句时,要注意的重点词语:温→复习;而→顺接连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词讲的“可以”不一样,在这里“可→可以;以→凭借”的意思;为→做。翻译(2)句时,要注意的重点词语:其→他们的,指上文“三人”的;而→顺接连词,相当于“就”;从→跟从、遵循,这里的意思是学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论语》的课后答案 篇4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是知也(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死而后已(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知”通“智”,聪明。
(2)多次反省
(3)停止
(4)诚实信用
2、(1)年岁寒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
(2)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学习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
(意对即可)
《论语》的课后答案 篇5
1、本段选自____________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字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1)吾日三省吾身( )
(2)传不习乎( )
3、翻译下列句子。
(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课文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找出来两个,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
(1)
(2)
5、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论语十则》、字仲尼、思想家,教育家。
2、(xǐng)对自己言行的反省与检点
(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3、(1)对于你要说的话,先行动,再说出来。
(2)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
(3)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难的道路还很长。
(4)在沂水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4、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等。
造句“略”
5、先行而后言,勇于实践,敏于创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论语》的课后答案 篇6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D.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结友而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
4.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5.(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意对即可)
【《论语》的课后答案】相关文章:
论语十则课后练习及答案12-09
《论语》十二章课后题及答案04-30
《论语十则》课后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2-09
口技课后答案12-09
《社戏》的课后答案12-08
《社戏》课后答案12-09
心声课后答案12-09
《雪》课后题及答案11-22
《晨读》课后习题及答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