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部:北大等14个重点实验室未通过评估“被摘牌”!
教育部科技司昨天公示了2016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从本次公示的结果来看,共有26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116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良好,北京大学的“视觉损伤与修复”等全国14个重点实验室未通过定期评估。根据新制定的评估规则,实验室“被摘牌”意味着将失去“每年度不低于100万元”的基本运行经费。
156个参评实验室里14个未通过
据2015年8月20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将对实验室5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数理地学、生命、信息、材料工程、化学的顺序轮流进行,每个实验室的评估周期为5年。北青报记者发现,今年7月初,教育部科技司启动了本年度的156个生命领域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其中,开放运行满3年的实验室均参加此次评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作为第三方担任评估机构。
根据初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的成绩,生命领域156个参评实验室中,北京大学的“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6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16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良好,余下的实验室则未通过定期评估,教育部在此次公示的名单里未公布未通过的名单。
北青报记者经梳理比对发现,北京大学的“视觉损伤与修复”、中山大学的“水产品安全”、中央民族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等14个实验室并未通过此次评估。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北大的“视觉损伤与修复”实验室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复筹建,实验室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和第一医院眼科构成,官网介绍称其“拥有一支专门从事视觉损伤与修复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队伍,他们当中既有国际上具学术影响力的多名学科带头人,又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年轻学术骨干,有较强的整体研究实力和国际学术竞争能力”。
未通过者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公示中未通过的实验室后续会有怎样的命运?北青报记者查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第七章的有关说明发现,对于未通过评估的实验室,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而评估结果为限期整改的实验室2年后接受教育部现场检查,如未能通过检查则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昨天公布名单之后,引发了高校的热议,有学者表示“可以看出,评估并不是走马观花”、“评估必须动真格,才能促进建设”。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中心马陆亭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是一种动态调整。“今后,各种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能进能出应该成为常态。”
按成绩排序确定进入末位淘汰的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1998年开始启动建设,目前,正在建设和运行的实验室共有636个,涉及到264所高校,覆盖了90%以上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二级学科。教育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对新《评估规则》解读时就曾表示:评估是为重新界定实验室人员和成果的统计边界,避免实验室以“拼盘”式的人员和成果拼凑应对评估。
北青报记者还了解到,《评估规则》的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设定为四个,即研究水平与贡献40%、研究队伍建设20%、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20%、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20%。在末位淘汰环节阶段,评估机构则会对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实验室分别排队,按照相同比例根据成绩排序确定进入末位淘汰的实验室。
记者注意到,根据新制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实验室“被摘牌”,意味着将失去“每年度不低于100万元”的基本运行经费。
【教育部:北大等14个重点实验室未通过评估“被摘牌”!】相关文章:
2017中国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排名12-09
东北大学专业-东北大学专业排名12-07
北大励志演讲范文精选12-09
如何通过考研调剂10-19
用重点总结本轻松抓住学习重点12-09
2017教育部高考政策11-23
北大MTI的考研经验分享12-09
西北大学最好的专业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