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时评:与其建一所貌合神离的西南联大,还不如不建
今天(3月18日)起至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昆明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昨日,昆明市政协委员报到时,民盟昆明市委建议:重建西南联大,并将“西南联大故里”打造为昆明的文化标识性符号。(3月18日澎湃新闻)
说到西南联大,在国人心中,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心中,那是骄傲的记忆,也是温暖的记忆,更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向往。民盟昆明市委借助国人的这份情感,想重建西南联大,拉动昆明科技文化发展,进而拉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说,这种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错,西南联大在抗战期间,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都出自西南联大,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3位“两院”院士都曾是西南联大的学生。这样辉煌的成绩,的确让国人骄傲。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后来的结果,更要看到当时的环境。可以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是被日寇“打”到昆明去的。虽是无奈的选择,但师生们怀着一腔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义愤,不畏困苦,发愤学习,立志报国。当时三校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在封闭困苦的环境中,规避了都市喧嚣繁华的干扰,师生们潜心向学。这样的时代氛围和学习环境已经不再,三校也不可能再迁至昆明。当然,即便三大名校再迁至昆明,也不可能再现昔日辉煌,否则怎么解释今天的三校立足京津,条件优越,也没能培养出诺奖得主呢?
细看民盟昆明市委的提案,不客气地讲,多少还是急功近利的,主要一点就是想利用三校现有的资源和西南联大校友的资源。这当然也不能算错,但现在三大名校在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成果上都不能望西南联大之项背,抽调一部分师资来昆明合作办学,又能出多少成果呢?如果出不了多少成果,只是借西南联大的名,那会不会让西南联大的校友认为是辱没了他们的母校呢?
民国时期的大学和当今的大学相比,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去行政化,那时的很多大学教授是以做官为耻的,他们批评官员的疾言厉色,今天还常常为人所津津乐道,西南联大也不例外。而今天大学非但不是去行政化,反而是在不断强化行政化,几十个教授去争一个处长位置的“笑话”总在上演。这样的氛围,即便西南联大重建了,恐怕也难以避免。
与其建一所貌合神离的西南联大,还不如不建。所以,西南联大至少在目前不宜重建。
【时评:与其建一所貌合神离的西南联大,还不如不建】相关文章:
拐着弯儿夸人,你还不如不夸!11-24
王建:新嫁娘11-22
建队日话题作文04-29
中国少先队建队日作文01-12
王建林励志名言03-09
关于建队日的活动方案11-30
建环专业好的大学12-09
房建实习报告范文12-07
房建毕业实习报告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