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考研初试和复试经验

时间:2022-12-09 19:05:12 考研经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考研初试和复试经验

  Ⅰ准备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考研初试和复试经验

  1.真正开始准备是在九月份开学后。由于北外出参考书目出的晚,一开始并没有买理论的书,只是看法语和基础英语,做翻译练习。上过星光的网站,好多人说Economist不错,就下了一些看看。刚开始感觉有些吃力,很多短语都没见过,有的查都查不到。后来看多了,就觉得不怎么难了。那时开高级阅读的课,我基本每次都去,虽然不怎么认真听讲,但觉得上这个课可以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阅读帮助很大,尤其是长难句的理解。这个跟以往大一大二基础英语主要攻词汇语法不同。所以如果学校开这种课,建议大家不妨去上一下。在网站上下了一些往年的试题,还有些别的学校的,有空就做几套。词汇方面,虽然照单词书背单词不太好,备受批评,但我还是把八级词汇看了三遍。不为别的,怕翻译时想不起来词。最后才做近几年的真题,针对各个题型练习一下。作文后期每周一篇,以雅思作文为主。

  2.翻译实践上,我买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刘士聪的《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和《散文佳作108篇》。从中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先看一遍原文,再看一遍译文,然后英汉对照再看几遍,并试着进行分析。开始真正动笔翻得很少,只是多读多背多分析。后来就开始规定每天必须翻译一点,但并不限时,且不求速度。从图书馆和网上搜了各种文章翻译,经济政治文史哲什么的都有。后来下到北外的真题,发现里面竟然还有古文翻译,就赶紧从图书馆借了杨宪益的古文翻译方面的书进行练习。说来可笑,读原文还不如读译文来的清楚明白,这可能也跟杨译偏向异化有关吧。到最后才限时练习,尽快完成翻译,越快越好。这对考试也有些帮助吧,因为题量实在太大,不快不行啊。

  3.北外出来参考书目后,就赶紧买了翻译理论的书。其中马会娟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是新书,在网上才能买到。而另两本学校书店就有卖。我先看了马教授的书,一个月才看完,而且基本不懂。看完文章后就找习题的答案,但是有些找不着,有些需要自己总结。但时间太紧,不敢看第二遍再看其他。Gentzler的书显得更乱,各种人物都在里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是弄得一头雾水。这个也用了20多天。

  第三本《翻译研究》相对来说简单一点,三天看完。个人觉得此书一二三部分重要性递减。看完一遍,对翻译理论基本无甚了解,因为太难懂了。后来看了一些中文的翻译理论,再对照英文的,才清晰一点。廖七一有本书(不好意思,书名忘了)第一章和Gentzler的内容差不多,有本《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忘了谁写的了,第八章第二节就是《翻译研究》第一章的内容,还有谢天振的一本书,里面有些就是马会娟那本书里的选篇的翻译。自己再找一些别的书看看,就差不多可以有个较清晰的网络。不过貌似不同人的分类方法不同,建议以参考书目为准。到考试前,三本参考书基本看了两遍,中文的反复看了几遍。建议马教授书每单元的introduction,每章的guided reading多看几遍。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做笔记。

  4.法语我用的是孙辉的《简明法语教程》,超喜欢这套书,觉得安排得很好,难易得当,而且有MP3,可以经常听听“最美的语言”。而且还有配套的习题答案,非常方便。法语差不多看了三遍吧。法语系的同学特别好,每周都给我们上次课,讲解语法和习题,真的特别感谢他们。

  政治是最后一个月才开始看的。好在是文科生,基础好一点,记忆力还行,课本看了一两遍,(课本相当重要)做了两套配套练习,然后做点时政题就差不多啦。觉得任汝芬的序列一到四还不错。建议时政多看几本书,因为不太可能一本书能包含所有的时政考点。

  5.时间安排上,因为准备得晚,所以时间抓得比较紧。每天不到六点就起了,洗刷、吃晚饭就开始学习。我没有制定太多的计划,因为制定了我也不太可能实行,只是规定一个底线,几号之前必须看完哪里之类的。一天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阶段,每阶段前几分钟看单词,进入学习状态。然后用大段时间分别看翻译理论、法语以及进行阅读和背诵,后来又加上政治。中午小憩一会,晚上十二点左右睡觉。好在我身体比较好,不然还真坚持不下来。

  Ⅱ初试

  每门都是三个小时,政治不说了,能写多少写多少,写整齐了。法语感觉比往年要难一点,好多单词不认识。不过只要好好复习,掌握基本的语法点和词汇,应该不会太差吧。

  北外的基础英语比很多学校的都简单,题量小,题型也不难把握。阅读理解60分,其中单项选择36,排序题14,判断对错10。都不算太难。英译汉40分,翻译5个句子。最后看图作文50分,竟然只要求150字。做完前两题后,就在那儿绞尽脑汁怎么样写得言简意赅。时间很充裕,可以慢慢做。

  专业课英译汉两篇,汉译英两篇,理论题一个用英语写(400字),一个用汉语写(500字)。时间很紧,每题只有半小时时间。开始我先看完全文再翻,结果做完一篇发现耗时太多,只好看了一句就翻,甚至看了一个词就翻,真是无奈啊。理论题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一直以为会出某个理论家的观点,结果是某个流派的观点及对其的看法。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才选了一个,乱写一通。但浪费时间太长,写的字数不够。建议大家多做笔记,多总结。第二个是对翻译基本问题的看法。也是没写够字数。老师应该比较仁慈,给的分这么高。

  Ⅲ复试

  初试成绩出来后,颇为震惊,因为实在没想到啊。然后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也无心学习了。所以发挥得很差,分数很低,不好意思写了。

  一开始通知17号上午笔试,下午面试,可是17号上午去了才通知变成上午面试,第二天笔试,和MTI的一块。当时震惊了全场,大家都有些紧张。首先是口译。我不太喜欢做口译,而且自认没那个天赋才能,要不然就去高翻了,虽然知道有口译,但并未好好准备,很长时间没练了,做得很差。然后是自我介绍,不超过一分钟。接着老师提问一些问题,有个人的也有专业的。我这个人喜欢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时冲动,就说了一些自己都恨不得把自己杀了的话。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很多词都想不起来了,被老师提了几次才说下去。郁闷得要死。不过老师们都很和善。

  笔试是两个小时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三道理论题。时间也很紧张。英译汉不难,汉译英不简单,讲的是胡爷爷的不折腾。自己乱写了一通。初试的理论题偏向参考书,复试时就更注重个人的观点和理解了。第一题给出某人的话,评论下;第二题给出一首诗,分析其中异化的观点;第三题是翻译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貌似是这样,记不太清了)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吧。

  二外听力基本没听懂,好在比重很低,不用担心。

  经验教训:打牢基础,全面提高;理论多做笔记,多思考;广泛阅读,背诵美文;做翻译注重分析;提高口语,练习口译。

  本人是人大英语毕业的,我大三时本想考高翻来着,但是口译课堂的练习中我发现高翻不太适合我,我心理素质不好,是“慢热型”的,刚开始特别紧张,翻过两三个段子之后才能进入状态,于是就改考笔译了。可是我发现笔译也不简单,尽管我很努力的复习,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复习的内容量大面广,刚开始两个月摸不着门路,完全不得其法,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每天从早到晚看书,身心俱疲,当时我就能预见到头一年考不上了,果然07年没考上,初试成绩358,比复试分数线低20多分,心里不好受,不过也没什么遗憾的, 毕竟差得很多,语言底子薄。不过我也确实感到了收获和提高,当时都快毕业了才恍然醒悟,上了大学到底该如何学习,我一直认为那是我大学阶段最充实的时光,现在才明白了什么叫“厚积薄发”。

  我没找工作,决定考第二年,就回家复习。复习的时候,我经常情绪不稳定,患得患失,还耍脾气和爸爸妈妈吵架,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愧疚。那个时候我急于想得认可,最害怕别人说我不行,还做噩梦反复呈现我没考上的一幕,但是理智上我还是很清楚的,我必须跨过这道坎,否则它给我带来的心理阴影会一直持续下去、影响我的自信心,所以没办法,只有坚持,被水一战!北外这样的学校也值得我们这样做。

  IV参考书推荐

  下面说说我考研时都看了哪些书吧,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我这个人看书很挑剔,看“人”看“出版社”下菜碟。我对北大出版社和外研社的书印象比较好,再有如果书的作者是五六十年代上大学的那一代人,一般来讲治学都比较严谨、不会糊弄学生,讲的东西也能信得过。下面就推荐几本我喜欢的书。

  考笔译的人都特别担心古文汉译英的,我原来也是这样,不过后来我想通了,古文是在考汉语功底,理解了意思和现代汉语也一样,毕竟是要求你译成现代英语又不是古英语,该怎么译就怎么译就是了。我推荐两本书:一本是北大罗经国教授译的《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外研社出版的,罗经国老师在北大是泰斗一级的人物了,我在人大的一位老师就是他的学生,那位老师满怀崇敬地对我讲“罗老师的英文,叫不准的绝对不出手”,这本书我是当作教材来读的,很多是我们初高中语文课本上讲过的,读起来很亲切,英文特别精美,给人一种阳春白雪的感觉,以我的水平估计这辈子只能仰望了。还有一本叫《浮生六记》是清乾隆时期一个叫沈复的人写的题材广泛的自传,译者是林语堂,外研社出版的,林氏的英文中外闻名无须我多说,而且他自称译稿修改过不下十余次,是经得起推敲的。今年北外初试的笔译卷子就选了其中一段。这本书我用来做练习,翻译之后和译文对照,觉得自己英文超烂无比,虽然没看完但还是觉得收益非浅。

  我一直觉得我的英译汉水平不高就重点练习了一下,用的是《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冯庆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这本书比较传统,也受推崇,例子多,你可以不细读中间的同一语篇的多个译本比较,但后面实践篇的练习非常好,一定要做,我几乎都做了。还有叶子南著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比清华大学出版的同一系列的任何一本讲翻译的书都要高出一筹,叶子南的英译汉在国内是很出名的,如果你常看《中国翻译》(翻译的核心期刊)的话就不会没听说过他,他在蒙特瑞(世界上最有名的翻译学院)教课。这本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做的非常好,见解十分独到,奈达给做的introduction,北大辜正坤教授做的序,想要搞清楚翻译理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人更需要反复读理论部分。做练习的话,北外庄绎传老师的那本《英汉翻译》也很好,但是我没看完。

  还有两本拓宽视野的书,一本是柯平的《英汉汉英翻译教程》北大出版社的,这本不起眼,有点薄,在人大图书馆破的没人借,但是绝对能让你大开眼界,是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讲翻译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我花了三天时间一鼓作气就看完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许渊冲给做的序,缺点是印刷不太好有错字;另一本是范仲英的《实用翻译教程》外研社,奈达给做的序,对“功能对等”讲的特别透彻,例子也美,比看其他介绍奈达书强。

  还有两本书是扎实基础,polish your English的,孙瑞禾的《高级英文理解与表达教程》, 北大出版社的,这位教授如今好象已经缠绵病榻了,这本书里讲了好多very,and,when,that的特殊用法,例句可谓华美纷呈,字字珠玑,我看了之后感觉自己在学术上实在太轻浮,欠磨练。还有一本是北外陈德彰教授的《英汉翻译入门》,外研社的,曾经是参考书,但不知道为什么又不作为参考书了,真是可惜,Tenure of the Sentence Structure和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两章很是出众,句子妙趣横生。

  再谈一谈讲翻译理论的外文原版著作吧,就是北外指定的上外出版社引进的那个系列的书,我觉得三本书中Edwin Genzler的那本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最重要,也最难读,好在轮廓清晰,读梗概还是能做到的,国内许多翻译论引用过这本书。其他两本是专著,大略浏览就可以, Newmark代表传统,Bassnett代表前沿。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多看2000年后的《中国翻译》是非常有帮助的, 困难是专业论文啃起来很难。

  考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词汇量太小就专门背了一下,用的是刘毅的《突破英文词汇10000和22000》这两本,感觉不错,例句好。为了准备基础英语,我看了不少Economist,开始读不懂,硬读,后来就好些了,量够了自然有质的飞跃。提到报刊英语我选择了周学艺的《美英报刊导读》和《美英报刊文章选读》(第二版、第三版),北大出版社的,这两版有些文章是重复的,只看第三版就可以了。如今市面上报刊英语的书多的泛滥,如果你看了作者的简介就会明白我为什么选这套书。

  在这里要声明一点,这些书是我花了两年时间才看完的,有些还没看完,应届考生没那么多时间,就只能挑重点的看了。考研最大的磨练就是心理上的,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放弃!在这里祝贺那些今年顺利上研的人,也希望后来者走好!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考研初试和复试经验】相关文章:

考研初试和复试经验分享05-10

浅谈华师经管学院考研的初试和复试的经验05-10

考研的初试与复试经验05-10

关于武汉大学考研初试和复试超详细经验05-10

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初试复试经验的分享05-10

人大MPAcc考研初试及复试经验分享05-10

复旦大学经院考研初试复试经验解读05-10

精选经济及管理专业考研初试复试经验解读05-10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考研初试经验分享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