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习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复习计划 篇1
7月15日— 8月31日①梳理必修1—5,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②归纳复习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以及100个古今异义词语。
③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④文言文阅读训练。
9月1日—10月31日
①分专题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
②作文立意、拟题、开头、结尾训练
11月1日—12月25日
①论述类文本阅读
②小说阅读
③传记阅读
④作文论证方法训练12月26日—1月22日
①语言文字运用
②古诗词背诵篇目
③针对一月统考查漏补缺
复习计划 篇2
一转眼两个月的高一学习生活已经过去,同学们即将迎来了进入高中的第一次正规考试——期中考试。作为缺乏考试经验的高一学生,不仅需要在知识上进行系统的复习,还要在心理上、方法上做好一定的准备。
考前认真复习是能考出好成绩的前提,而有针对性的复习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建议同学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考前几天的学习作出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
首先要把书本通读一遍,学到哪读到哪。别以为书本简单没用,在你读一遍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有很多东西已经忘记了。然后就要看看平时的试卷了,特别是不会的和错了的.,这是必要的。至于练习册适当看看里面的例题吧,能弄懂的话也没什么大问题了。
复习计划 篇3
制定学习计划的基本原则
1、具体。例如,三天内浏览完某本书、每天学习多少内容等。
2、合理。制定自己能够完成的计划,不要使自己闲着,也不要使自己过于紧张。学习计划制定的不合理且执行的不好,会产生不良心态。
3、循序渐进。隔一段时间,就要提高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量和深度。
4、不同课程交叉进行。一般说来,某门课程学习的太久了,容易产生厌烦感,你可以把不同的课程交叉进行,以保持学习兴趣。
5、改变不同课程的学习顺序。开始学习时,可以先学习自己喜欢的、简单的课程,这样,容易产生学习心得和满足感。然后再学习自己不喜欢或学习不好的课程。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1、计划内容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全学期学习的总目标和时间安排。
(2)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3)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的安排。
(4)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2、周学习计划的制定方法
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周计划最常用,现说明其制定方法:
(1)统计非学习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总量(确定不可缺少的时间)。
(2)计划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及其分配。
3、学习计划的调整及注意事项
(1)制定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
(2)在执行学习计划过程中,如果计划不现实,或你的活动和应尽的职责有所变动,修改计划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你的计划,所以应该让计划适合你,为你服务。
(3)制定的计划应充当向导。
(4)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各人制定计划的重点和要求是不同的。
(5)在计划安排的学习时间里,有时有学习的愿望,但有时候感到学不进去,积极性没有了,那么就随心所欲地娱乐一下,但应有节制。因为你是惟一主宰你自己的人。
4、制定适合你的学习计划
首先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明确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夯实基础,还是要提高答题能力,是要应付即将到来的一次性全部通过,还是准备长期作战,这一切,心里总要有个底。
第二,自身的定位。自己掌握了哪些,欠缺了哪些,优势在哪,劣势在哪。
第三,时间的允许,最主要的应该是你的学习计划有时间可执行,而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制定学习计划还有两个操作性问题要考虑到。一是计划的周期性。周期过长,计划就显得呆板,不切实际:太短了又效果不大。处理这个矛盾我认为可以制定两套计划。一套大计划,处于纲领性地位。主要规定全国统考的总目标、理想的分数必备条件。二是以月为周期的小计划,处于战略性地位。这就必须尽可能地详细,以至于可达到每天该干些什么的详细程度。
其三,还必须坚持劳逸结合的原则。光工作不学固然不行;只学不工作也是要不得的。毕竟,人的发展是全面性的过程。既有智力素质,还有身体素质,更必须具有坚强的心理素质。
5、随时调整学习计划
身体和学习状态处于高级阶段者,每天经过调整,就容易的做到学习时始终保持精力充沛、大脑清晰、“狠劲”十足。所以,在每天的哪一段时间学习什么都区别不大。但如果你达不到这个阶段,你应该根据每门课程的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段。例如,你可以在大脑最清晰、思维最活跃时学习最困难的课程。
此外,当你的身体状态和学习状态差时,你要适当调整学习计划,减少每天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减少学习任务;当你身体状态和学习状态好时,你要适当延长每天学习时间、增大学习强度,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6、改变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要改变学习计划:
1、感觉学习没有进展。这可能是你的学习方法不好,你不妨改变一下学习方法,调整一下学习状态。
感觉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这可能是参考书太多了,你先把一本参考书看完再说。 不会的东西太多了,无法持续学习下去。是不是学习的东西太难了?对于学习处于初级阶段者,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
2、明显感到学习状态不好时。先别着急学习,先通过体育运动、严格作息、放松等方法提高学习状态。
3、经常感到犯困、疲惫、紧张、头疼等。你可以减少每天学习时间。例如,由原来的每天学习10个小时改为8个小时。
4、学习计划执行一段时期后,要用专门的时间总结和深入思考。
5、一般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和深入思考,你才有可能找出自己的各种问题,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学习计划。
7、学习计划的进阶
随着学习的进步,你的知识要向“深”、“广”、“灵”、“快”、“准”进阶了,这就是学习计划的进阶。
例如,知识更深入、系统、灵活、清晰化;体味知识的精妙细微;逐步加大更高级学习方法的比例;改变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时间比例;提高学习的深度,加大学习的广度;改变记忆、练习、深入思考的比例;减少练习题的量等等。
复习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通过物理总复习,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渗透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策略
1、立足课本,着眼基础,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
2、钻研教材,狠抓常规教学,落实好备、教、批、辅、考、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
3、加强方法教学和规范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关注高考信息,随时了解动态。
5、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多沟通,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成。
三、具体措施
(一)紧抓课本,细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
1、在复习中应立足基础知识,通过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如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应该让学生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引导学生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2、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构建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从而使运动和力的关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以课本的习题背景、插图和阅读材料为素材,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形形成典型例题,应用中、低档试题进行训练,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有特色、概念性强、构思新颖和方法灵活的习题。
(二)围绕考点,参透考纲,认真研究三年高考试题特点
结合《考试说明》分析高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原则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准确把握高考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收集近三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特点,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全卷考查的热点等。
(三)精心讲解,严格训练,切实提高课内课外学习效率
1、精心讲解,通过教师引导对示范例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以题引路---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解题步骤和思路,归纳解题中易出错、易遗漏、易忽视、易混淆、易忘记的地方,要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2、讲练结合,多让学生思考,注意适当做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做到讲得透、练得精。
(四)渗透方法,彰显技巧,努力构建物理学习思想体系
1、在平日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题目和章节,有意识的、恰当的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学习和领会,强化物理方法的运用,突出方法教学。
2、通过例题、习题的讲练,强化物理思想的渗透,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作用。要让学生逐个地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的本质,做到灵活的运用和使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突出思维抓教学。
3、将课外试题与课本上试题进行对照,比较方法、技巧、思想,加深理解。
(五)针对训练,分类达标,确保提高学生适应考试能力
1、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关键字眼,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在大脑中能重现题目的物理情景,并能快速地用语言、示意图和方程等形式翻译出来。
2、加强独立训练,包括独立审题、独立分析、独立决策、独立解题、独立检查、独立克服困难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加强解题速度训练,每次训练限时90分钟,让学生在80分钟内能答题完毕;要求学生把它当作实战来演练,让学生学会在考试中如何分配时间,不断积累考试经验。
4、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懂得选择题(理解、逻辑推理)、实验题(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和计算题(过程、模型、方法和能力)等不同类型题的题型分析、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掌握物理方法在解题技巧中的应用。
5、研究评分标准,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示范引导和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增加得分点,考出更高分数。
6、落实训练,巩固成果,全面提升学生应变抢分能力
(1)由易到难,各个击破,对于物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考虑有选择地放弃一些过难的题目,让每个人的时间利用效率最大化;
(2)会做的题能够得全分,熟悉高考评分细则,领会其中精神,思路要严谨,说理要透彻,表述要准确,规范答题,清晰无误;
(3)不会做的题也要能得一部分分数,在实际考试中解答计算题时,有时候是题目较难,不能完整地解答出来,有时候是时间紧,没有时间做出最后的结果,此时学生应该按照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涉及几个规律,写几个方程,要尽量多写一点,当然,要规范答题。
复习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和复习目标
本复习计划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以南平市《考试说明》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深入、具体、全面地总结三年来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重视复习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准确地概括原文的相关部分内容大意;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文章所表露的思想情感,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体验;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不同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文章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运用作品中采用的各种写法方法,用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二、复习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
第一轮复习(3.10——5.9)
第一阶段3.10———3.28语言积累与运用
复习要求:
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书写规范。
掌握汉字基本意义,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
背诵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文。了解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语言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复习建议:可分别从病句修改、仿写、修辞方法、语言综合运用、名著阅读等方面复习(其中名著阅读要加大复习力度)
第二阶段3.31———4.121—6册(字词、背诵默写、文言文阅读)
复习要求:
掌握浅易文言文的阅读,重点复习记诵积累,理解文章的大意,不应把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
复习建议:
1、背诵默写:要对课内学过的古诗文按不同的条目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真正落实掌握。
2、文言文阅读:重点可从字义——句义——文义——拓展延伸四方面复习,其中字义部分特别要重视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性活用字等实词的复习。
第三阶段4.14———4.30现代文阅读
复习要求:
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提升;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提升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复习建议:
1、记叙文阅读:一般可从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概括,语言品味,主旨把握,作品感受等五方面深入复习
2、说明文阅读:一般可从整体感知(概括说明内容),文意把握(筛选信息),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准确性,结合语境具体理解词句,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六个方面进行复习。
3、议论文阅读:可从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找出论据并说明作用,补充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结合语境理解词句,作品感受(拓展延伸)六方面进行复习
第四阶段5.5———5.9适应性综合考试
友情提示:
1、写作训练的时间不另行安排,各位老师可将之渗透于上述的各个时段,可适当加强命题作文的训练。
2、本份计划只是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各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复习计划01-07
复习计划07-20
复习计划(经典)08-07
复习计划【精选】07-31
【经典】复习计划07-29
【精选】复习计划07-29
复习计划11-25
复习计划11-25
复习计划11-25
复习计划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