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

时间:2023-09-16 18:38:47 计划范文 我要投稿

(经典)行动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行动计划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 篇1

  为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我县积极组织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后有县食用菌产业协会、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及江平、王敦旗、王珍涛、方玉起等四位同志分别受到“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表彰。近三年来,这些受表彰单位和个人围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抓手,以技术培训、推广、开发为主要手段,以增加会员收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为产业发展壮大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将近三年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了三个科普服务平台

  在县科协的牵头和大力的支持下,这些受表彰企业、单位和个积极参予了科普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是在县涉农、涉科部门及协会中抽调、聘请二十余名食用菌、茶叶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农业专家服务团”,面向全县广大农村,根据农民技术需求常年提供“菜单式”科技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和利用骨干会员的技术优势和县乡(镇)农技部门的技术人才优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做到县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乡镇有农业科技服务站、重点村有农业技术服务组,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结合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整合我县有关涉农涉科网络资源,开发科技服务网络平台,为此县科协配备了7台电脑,开通了宽带网络,与县科技局、县农委、相关部门、农技协、合作社、龙头企业及省内外的相关网站实行了链接,可全天候的向广大农民提供便捷、高效、实时的'特色农业产业科技与市场信息服务。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活动

  三年来,县科协带领这些科普带头人、农技协、示范基地围绕农民科技需求,紧紧抓住“技术培训”这根主线,充分用足用好三个科普平台资源,开展一系列科技培训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科普画廊、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开展大型科技宣传活动60余次,开展科技咨询260余次,受益群众达6000人次;先后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22人次、组织专家服务团180余人次,深入村组、田间地头,采取理论授课和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展示等形式,多批次对广大会员及其周边农民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310次,共40000人次,累计发放科普图书3200册、相关技术资料3000册。同时,扶持建立了20个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技术、不同品种的科技示范基地和200个科技示范户,并注重利用科技示范户的榜样作用,对周围的群众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辐射效应,引导示范,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由于教与学相得益彰,大大激励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

  三、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

  围绕食用菌、茶叶、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由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实施“县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选派39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科技特派员进驻到特色产业聚集度高的乡镇、村、龙头企业、农技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转化、推广新成果,推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统计,三年来有20xx多户农民直接参与了创业项目,吸纳劳动力30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近3600多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2项,引进新品种18个,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4场次,培训农民392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4000份,创业行动产生的经济效益达5亿多元。

  四、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依托“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扩建、新建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一是依托县食用菌产业协会,等县市菌业龙头企业共新建、扩建良种繁育基地6000㎡,年菌种繁育能力达到一级菌种(母种)4000支、二级菌种(原种)10万瓶(袋)、三级菌种(栽培种)280万袋,既填补了我县食用菌一级菌种(母种)生产的空白,又可在本土繁育母种的情况下从源头上确保菌种的质量提高和适应性增强,可满足全县年栽培2亿袋食用菌生产规模对菌种的需求,食用菌菌种的繁育体系趋于科学、合理、完善。其中,兴农菌业公司还依托项目实施契机建成了1600㎡规范化、标准化、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并已投入运营,该基地满负荷生产年规模可达200万袋,年产鲜菇将达到700吨,产值将达到350万元。此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市的空白,也有力地推进了我县食用菌产业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进程。二是依托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科普基地,茶树良种示范场累计投入70多万元创建标准化茶园,建成面积1200亩,主要茶树品种有舒茶早、龙井长叶、福鼎大毫等,通过改善茶园环境、引进优良珍贵的无性良种进行改植工程、推广应用高产生态栽培新技术等措施,实现了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和管理,每亩产值达6500元,亩纯利润达3200元,收益比普通茶园高出30%以上。三是依托全国科普带头人、驻场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洋湖镇天野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500亩标准化皖南特种野猪养殖基地,基地拥有完善的标准化猪舍、种、仔猪繁育、饲料加工、冻库、办公室、宿舍等生产、生活、科研设施。20xx年,该基地积极开展野猪的生态高效循环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及特种野猪繁育等技术研究,在特种野猪的人工繁育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已经申请专利10多项,制定了特种野猪养殖技术企业标准、特种野猪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五、组织参加省内外的科技交流

  三年来,我们先后组织200多人次参加了全国农博会及茶叶、食用菌等各类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同时,县科协每年也组织全县各农技协、示范基地、科技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或交流活动3至4次。

  由于“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金的投入,有效地解决了农技协、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的科普经费困难问题,使项目实施中涉及到大量农民培训及技术成果推广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也使得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及时推广而形成现实生产力,加速了项目实施进度,扩大了项目受益范围,农技协、示范基地得到了扶持发展,其科技示范引领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达到了“惠农兴村”的目的。下步,我县将在继续做好现有“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同时,一是加大新兴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依托县农技协联合会,指导成立新兴产业农技协会,并帮助开展活动;二是依托各类项目,加强科技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三是建立健全科普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为惠农工作的开展解决“人才”这个关键问题;四是深入基层摸底调研,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特色产业作为后备力量充实到全县“科普惠农项目库”,为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做好铺垫;五是以尧渡镇老街社区为试点,积极推进科普进社区工作,编制社区科普益民总体规划,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社区科普工作中,力争明年申报全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

行动计划 篇2

  20xx年2月8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情况说明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了20xx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工作重点。20xx年将在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重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继续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并确定了以下11项重点工作:

  一、科学实施预约诊疗,逐步扩大实名制预约诊疗试点,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

  二、加强医疗资源调配,根据就诊情况,灵活调配机构门诊、住院、药房等医疗资源。

  三、推行日间医疗服务,加强日间手术精细化管理,探索开展其他日间医疗服务。

  四、持续提升医疗质量,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重点做好分级诊疗医疗质量连续化管理,并加强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五、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充分发挥临床路径作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具的作用。

  六、创新急诊急救服务,鼓励探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多学科诊疗模式。

  七、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提供信息查询与推送、信息化结算支付服务,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保证分级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八、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九、加强药事管理和药师队伍建设,转变药学服务模式。

  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探索建立中医综合治疗等模式,满足患者中医医疗服务需求。

  十一、加强诊区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为医患双方提供良好诊疗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行业良好风气。

行动计划 篇3

  一是服务流程不断优化。

  截至9月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有9家接入安徽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成11个区域远程医学中心,形成覆盖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3家医院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功能;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减少了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

  二是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落实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模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截至9月底全市县级二级综合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三是紧密型医共体助力分级诊疗。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目前全市共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试点11个,每个医共体牵头医院都分别选择1-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试点,要求做到“三联、四通、五确保、六不变”。坚持医保基金预算包干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有序实施双向转诊。开展县乡医疗机构部分病种“同病同价”试点,用价格机制倒逼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建立医共体内利益分配新机制,用激励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将病人向下转诊。上半年可补偿费用占比为89.29%,实际补偿比为78.63%,分别高于省试点县平均水平0.31个找总结点和1.84个找总结点;县域外住院人次同比减少12.2%。

  四是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规范医疗行为。

  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根据医院类别不同分类实施,实施病种不少于100种,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率占出院总例数的30%,二级医院不少于50%。同步推行临床路径下的'按病种付费,上半年,市、县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补偿共59207例,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的34.9%,按病种付费补偿支出占上述医疗机构总住院补偿支出的41.3%。与20xx年度同期相比,市、县两级医疗机构总的按病种付费执行率同比增长10.8%。

  五是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力度,完善药品重点监控预警管理机制,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行动计划 篇4

  一、各方职责

  (一)四川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金融办”)应充分发挥贴近企业、协调地方政府及省级部门的优势,积极协调推动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比照省级财政对“创业板行动计划”入库企业(其总部和主营业务均在四川的)的补助政策相应出台支持配套政策;协调省级部门对行业入库企业制定支持政策;做好与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应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市场平台优势,加强对“创业板行动计划”入库企业的上市辅导,安排专人进行指导,通过主题讲座、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推介,推动相关企业尽快登陆创业板;并做好与证监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三)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交中心”)应充分发挥培育企业的基础平台作用优势,扎根基层,加强对纳入入库企业规范股份制改制(以下简称“改制”)和信息披露的指导,帮助企业通过股权、债权以及各种创新产品交易。

  二、工作目标与入库标准

  (一)工作目标。建立100家“创业板行动计划”重点企业库,计划改制或正在改制的企业可进入“创业板行动计划”后备资源库。推动企业依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求,按照规范、挂牌、融资、改制、上市的路线图更早的站上资本市场起跑线,赢得规范发展的制度优势。

  (二)入库标准。在股交中心“交易板”挂牌2年内达到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第99号令])要求的企业。

  三、工作流程

  (一)企业推荐。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市(州)金融办比照入库标准优选并推荐企业进入“创业板行动计划”后备资源库,省金融办汇总。

  (二)挂牌培育。各级金融办和股交中心支持并组织具有资格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各类中介机构与“创业板行动计划’’后备资源库企业对接,帮助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成改制及在股交中心挂牌。

  股交中心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包括中介机构推介会、投融资意向对接会、各类主题沙龙一管理培训、行业交流、政策宣讲等帮助支持未完成改制的后备资源库企业到股交中心“融资板”挂牌融资,初步对接资本市场,为进入“创业板行动计划”做好准备。

  (三)正式挂牌。企业完成改制,由企业所在地市(州)金融办出具《挂牌无异议函》并明确推荐进入“创业板行动计划”,经股交中心核准并在股交中心“交易板”挂牌。

  (四)企业入库。企业在股交中心“交易板”成功挂牌后,由省金融办、深交所共同确定正式进入“创业板行动计划”重点企业库,并向四川省财政申请一次性财政补贴。

  (五)上市辅导。省级相关部门和各级金融办积极协调推动制定配套政策,针对涉及入库企业上市的募投项目、土地、环保等事项,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加快上市进程。

  深交所对入库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指导,帮助企业科学规划上市进程;组织入库企业参加深交所举办的高管、董秘、财务负责人等专题培训,并由深交所发放相关资格证书。

  股交中心联合深交所针对入库企业开展创业板上市的政策咨询、融资路演、信息披露辅导等培训活动;组织入库企业赴深交所参观学习。

  (六)企业上市。省金融办、深交所和股交中心三方组织专家帮助入库企业进行上市方案评估,完善相关申报资料。

  (七)滚动筛选。

  “创业板行动计划”重点企业库实行滚动筛选。

  1.已成功上市的`企业自动移出企业库。

  2.对入库两年后未完成上市或发生重大变化的企业及时移出企业库。

  3.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及时补充入库。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业板行动计划”工作组,由省金融办、深交所、股交中心三方分管领导担任共同召集人,省金融办资本市场处、深交所西南培育中心、股交中心市场推广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邀请四川证监局参与指导。

  (二)沟通机制。省金融办、深交所、股交中心三方定期在深圳、成都或其他适合的地点会商相关事项。指定联络人,负责日常沟通。(联络人名单见附件)

  (三)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1.省金融办、股交中心定期向深交所提供四川区域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及动态、区域性市场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培育进展情况等信息。

  2.深交所定期向省金融办提供区域内在审企业名单及审核进度,区域内已上市企业家数、融资、交易,以及市场最新政策法规、研究成果等信息。

  3.遇重大特别事项,省金融办、深交所、股交中心三方及时沟通。

  五、其他事项

  (一)除帮助“创业板行动计划”重点企业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以外,也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在深交所主板、中小板上市。

  (二)创业板发行上市标准改变,入库企业标准随之调整。

  (三)本实施方案内容,如入库企业数量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四)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行动计划 篇5

  为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建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工作,根据《市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年度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计划。

  一、组织领导

  在市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下,各县区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抓好本地本部门的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工作。

  二、任务和要求

  1、各县区要结合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协助配合人大、政府或水土保持委员会召开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7周年纪念座谈会、研讨会或邀请地方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和署名文章。

  2、市将特邀《日报》、《晚报》、电视台的记者作专访,对水土保持进行报道。各县(区)要主动与有关地方新闻媒体联系,做好对水土保持的宣传报道工作。

  3、参加《中国水土保持》杂志上组版宣传四川水土保持工作,各县(区)要积极撰稿。

  4、市将举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座谈会,邀请各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业主参加,交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实施经验,提高各业主水土保持意识。

  5、各县(区)要在主要道路两旁、严重水土流失区村庄及开展治理的小流域内书写水土保持标语,在重点小流域及重点项目区建立水土保持宣传碑。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水土保持宣传活动。

  6、积极参加全省的水土保持宣传通讯员培训,各县区要确定水土保持宣传员。

  7、积极向各级水利水土保持网站投稿。认真撰写《水土保持简报》,今年各县(区)出《水土保持简报》不低于六期。

  三、奖惩办法

  市水利局要对各县(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对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积极、成绩显著的`县(区),予以表彰;对宣传教育工作落后的县(区),通报批评。考核内容包括:是否确定了水土保持宣传工作负责人及宣传通讯员;是否制定了年度水土保持宣传工作计划;在各主要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的情况及各自简报、网站发布信息情况;举办多种宣传活动情况。

行动计划 篇6

  打造成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今年,成都市将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签订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校院地协同创新。在此方面,我市将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推动在蓉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三权”改革,推广西南交大混合制所有权改革成果,系统推进川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力争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此外,成都市将打造成都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拟设立20亿元产业技术研究院专项资金,在精准医学、生物医学材料、大数据、智慧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今年力争建设4至5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今年,成都市将规划建设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和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拟设立“千万级”市校合作专项资金,与所在区(市)县配套,引进校友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等资金,共建市校合作基金池,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

  申办20xx中国成都全球创交会

  今年,成都市将打造成都“创交会”国际创业品牌,努力申办并办好“20xx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力争打造成为“国际化、国家级、成都牌、永久性”全球创新创业年度盛会、国家对外开放的`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平台、国际间互利共赢的创新创业要素交易平台和国家全面创新改革的成果展示平台。

  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成都市今年将加快构建“3+M+N”布局的众创空间引领区、集聚区和专业特色区建设,重点支持郫县建设菁蓉小镇,成都高新区建设菁蓉国际广场,成都天府新区建设菁蓉创客中心,打造众创空间引领区;支持武侯区联合川大建设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高新区和成华区联合电子科大建设“一校一带”,金牛区联合西南交大建设环交大智慧城,打造众创空间集聚区;支持区(市)县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创业人群,因地制宜建设专业孵化器,打造具有“成都味”的特色众创空间。

  深化科技金融结合,成都市今年将完善“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投融资服务体系,扩大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总规模至50亿元,引进北上广深大型创投机构在成都设立分部,支持创投机构加大对创业企业B轮、C轮投资。此外,还将完善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引导区(市)县共建行业、特色投资基金,创新融资个性化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成都股权众筹交易所,搭建股权众筹交易流转平台。

  编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

  今年,成都市将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都科学城,编制完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率先落实中关村“6+4”政策,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结合、新型创新组织培育、产城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同时,加快成都科学城建设,打造创新驱动的核心源头和政产学研结合的对接平台,并汇聚国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中铁轨道研发设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都市今年将修订《成都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培育一批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实现发明专利年增长10%以上,并筹建成都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交易中心,依托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多个分中心,形成“1+N”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建设,出资“千万级”资金,参与组建全国首只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

  加速打造国际孵化器

  今年,突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成都市将支持创新型骨干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牵头实施成都市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收购境外科技企业或研发机构,设立境外研发平台,参与国际科研活动,全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30个以上。同时,扶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和重点新产品500个以上,支持研发机构100个以上,培育初创期科技企业,全市全年新增科技企业达10000家以上。

  走国际化之路,成都市今年将推进成都科技国际化进程,探索建设中外合作园区,以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起步区、核心区,启动中韩创新创业合作园区建设,形成“一园一基地”(中韩创新创业孵化园、中韩成都创新创业产业化基地)的空间布局,加快打造亚太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创业中心。此外,加速打造国际孵化器,加强中法、中德、中韩、中美、中古等国际创新合作,开展国际资本与技术对接、高科技项目与人才引进等,全面融入全球技术创新体系。

【行动计划】相关文章:

(精选)行动计划08-19

行动计划08-01

行动计划【精选】08-11

(精选)行动计划08-25

(经典)行动计划09-13

行动计划【经典】09-11

培训行动计划01-29

行动计划(合集)08-05

行动计划(优秀)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