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时间:2023-01-08 00:12:36 计划范文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1

  期中考试过后大家就要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教学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不知道大家都理解了吗?

  一、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弹力

  知道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特点,理解重心的`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确定弹力的大小;知道胡克定律并能熟练运用胡克定律求解弹力的大小;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弹簧组劲度系数讨论不作要求。

  教学计划具体安排:苏教版高一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计划

  二、摩擦力

  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并能确定摩擦力的种类及方向;理解滑动摩擦力,理解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材料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会综合力学知识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问题;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必修一苏教版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范例

  三、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并用来解决平面问题;能用平衡条件分析物体受力及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平衡问题;能结合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物体的平衡等知识解决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力学平衡问题,如联系交通运输、体育竞技、人体骨骼、医疗保健等。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2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他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挂图2:比较重力与弹力.

  表1 比较重力与弹力

  【设计思想】 针对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其实,对于学生,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设置了3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全课设计了12个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与研究;全课以方法为根茎,知识为枝叶,板书设计亦突出方法的脉络,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展开对3个方面问题的讨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

  二、研究问题1:什么是形变?

  教师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实验入手,从观察启步.我们的研究也将这样进行.关于什么是形变,将演示一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原因.

  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

  演示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

  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4:铜片被弯成直角状.

  演示实验5: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形状变化.

  演示实验 6:纸张被手揉皱.

  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实验桌,桌面有形状变化吗?

  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

  演示实验7: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

  演示实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

  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归纳出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它们属于两类情况: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可恢复原状;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复到原状.

  至此,对什么是形变的问题作一小结.

  三、研究问题2:什么是弹力?

  这里安排4个演示弹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弹力发生的条件.

  演示实验9: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

  演示实验10: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物理小车推出.

  演示实验11: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物理小车拉过来.

  演示实验12:扭转着的橡筋条使与之相系的螺旋桨转动.

  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弹力发生的两个条件:(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须直接接触;(2)施力物体必须发生了弹性形变.教师指出,这是直接判断有无弹力存在的基本依据.

  作出什么是弹力的结论.

  四、研究问题3:弹力的方向?大小?

  以演示实验9~12中的弹力实验为据,逐一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系,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的规律.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作具体分析,使学生一方面弄清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作为弹力的一种效果而得名,同时,掌握判断它们的方向所依从的规律.

  对于弹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与施力物体形变程度有关,不作详细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胡克定律的物理表达式:f=kx.

  五、总结全课

  采取将弹力与上一节课学过的重力作比较的方式,既总结了本课知识,又复习了前课内容.

  最后,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内容,还应体会本课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板书设计】

  主黑板:

  第一版

  问题1:什么是形变?

  观察思考再观察

  归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发生形状改变.进一步思考

  归纳:

  结论:见课本第14、15页.

  第二版

  问题2:什么是弹力?

  观察

  归纳: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直接接触;施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结论:见课本第15页.

  问题3:弹力的大小?方向?

  方向:

  分析

  归纳: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

  第三版

  具体分析(压力、支持力)

  结论:见课本第16页.

  具体分析(绳的拉力)

  结论:见课本第17页.

  大小:

  分析

  结论:胡克定律.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做法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指课本,“纲”指《考试说明》。在物理基础教学中必须分清主次,紧跟高考动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因材施教,“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导以耐心的辅导,作业进行面批,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扎扎实实。

  3、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了对象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学生,具体做法是:(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2)每章要有单元测验,阅卷完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特别“究错”题。(3)对学生要把每次讲评完后的答卷收上来重作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重视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章后的物理复习更是如此。复习过的内容要多次见面,学生才记忆得牢固、理解得准确、运用得自如。

  5、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题时自身做到语言精炼,板书规范,表述完整,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试卷的评分,也从严要求,严格评分标准,注重答题的要点和文字叙述的规范,专业术语和字符的准确。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建立起思维的平台;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谨慎操作的习惯;告诫学生在考试时思维的执着程度要适度,即既不要“打水漂”,又不要“吊死在半路上”,解题做到“一快、二准、三规范”。每次考试后,将评分标准及答案张贴在班上,让学生们熟悉,以便提高学生高考答题的质量。

  四、新课教学时间及授课按排:(07年9月1日——08年1月18日)

  1、(1套单元测试卷)了解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2课时

  2、高一物理教学第一章、力(共9课时)

  第一节、绪论1课时

  第二节、力,重力。1课时

  第三节、弹力1课时

  第四节、摩擦力1课时

  第五节、力的合成1课时

  第六节、力的分解1课时

  第七节、补充受力分析1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1课时

  试卷讲评1课时

  单元过关命题人:xx老师

  3、高一物理第二章教学、直线运动(共14课时)

  第一节、机械运动、质点、时间、时刻、位移、路程1课时

  第二节、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1课时

  第三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1课时

  第四节、加速度1课时

  第五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公式1课时

  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1课时

  第七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及应用1课时

  第八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二级结论的推导2课时

  第九节、自由落体运动1课时

  第十节、补充竖直上抛运动1课时

  节综合讲解2课时

  试卷讲评1课时

  各知识点和单元过关命题人:xx老师

  期中考试

  4、高一物理第三章教学、牛顿运动定律(共11课时)

  第一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1课时

  第二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1课时

  第三节、牛顿第三运动定律1课时

  第四节、牛顿定律的应用2课时

  第五节、超重与失重1课时

  第六节、力学单位制、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连接体问题)2课时

  试卷讲评2课时

  单元过关命题人:xx老师

  5、高一物理第四章教学、物体的平衡(共7课时)

  第一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课时

  第二节、平衡

  条件的应用1课时

  第三节、补充正交分解法的思想1课时

  第四节、补充多个物体平衡的实例

  (隔离法、整体法)2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1课时

  试卷讲评1课时

  单元过关命题人:xx老师

  6、高一物理第五章教学、曲线运动(共11课时)

  第一节、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课时

  第三节、平抛运动及规律的应用2课时

  第四节、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课时

  第五节、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计算2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2课时

  试卷讲评2课时

  单元过关命题人:xx老师

  7、期末考试复习6课时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能及如何用图象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它们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多种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用描点法描绘位移---时间图象,并能从图中获取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物理图象而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并且知道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引进了质点和位移,一个物体运动时不但其位置在不断改变,其位移在随时间不断地改变,那么一个物体运动时位移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阅读教材弄清楚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用投影片出示图表并要求学生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相等时间内位移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它的运动有何特点:

  学生分析后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2.5s内的位移为50m,每5s内的位移为100m,每10s内的位移为200m??任意相等和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师:对,这种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如果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每5s内的位移都是100m,那么这辆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学生如果回答是,则举一反例让学生分析。学生如果回答不一定,则由一学生举例说明,并在黑板上作图说明。

  小结:一物体如果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

  2、位移---时间图象

  师:请同学们以上面图表所给出的数据,以横轴为时间(t)轴,纵轴为位移(s)轴,用描点法作图,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象,s与t存在一个什么函数关系?

  教师边看边指导,并且改变一组数据(速度不同的物体的一组位移、时间值)让学生在

  同一坐标上作图,然后把同学所画的图象在投影仪上打出分析。

  学生:可以看出几个点几乎都在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上。

  教师:同学们与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y=kx对照,s与t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s与t成正比。 教师:对,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图象表示,利用图象可以比较方便地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用图象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就要重视图象的学习。

  教师:再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条图线有什么不同,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小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线是一条直线,其倾斜程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教师:从图象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分析后小结:可以知道任意时刻物体的位移和任意位移对应的时刻,可以知道哪段时间里的位移和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3、巩固性训练(出示投影片)

  (1)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各种图象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并模拟其运动的实际过程。

  (2)请两们同学上台模拟以下两图中所表示的物体运动过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

  师生共评:在甲图中,0时刻即开始计时,已经有了位移s1;AB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s与t成正比,t1时刻,位移为s2;BC段表示s没有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D段,物体匀速运动,位移越来越小,说明CD段物体的运动方向与AB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点,位移为0。

  所以物理图象主要观测方法是:看横、纵轴表示的物理量;其次看图象,从横纵轴上直接可获取的信息,联系实际,搞清物理情景。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位移—时间图线和物体运动轨迹是否相同。

  4、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汽车刹车时、飞机起飞时,其运动特点是什么? 学生:汽车运动越来越慢,飞机运动越来越快。 教师:对,这就是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就叫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那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还是直线吗?

  学生分析:变速运动中,位移s与时间t不成正比,肯定不是直线,应是曲线。

  归纳总结: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一定为直线,这是判定是否是匀速

  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的依据。

  为大家推荐的高一上册物理时间位移教学计划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制订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下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通过本学期物理教学,达到学生三基过关,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辅导资料上的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研究好《考试说明》、教材

  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者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知晓本科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的水平,在遇到教学难点时,要适当延长信息传输过程的时间,采取让学生分步达到目标的思路来突破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还要研究初中教材,了解初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教材和学生实际状况,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要科学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2.加强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①在教学中,要注一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形成与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概念和规律的由来。讲授概念要让学生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规律要让学生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②要重视概念、规律之间的比较对比,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区别、联系、对比,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用学科语言来表达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③要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让概念和规律准确、深刻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的烧夹生饭。

  3.坚持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采取抓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来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规律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许多物理模型难以理解,不可想象。针对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②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③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链,且容易遗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如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

  ④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物理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学生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做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5.重视学生的知、能训练,搞好习题课的教学

  ①训练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训练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上来。

  ②训练要扎实,例题、练习的设计应该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高一学生的实际,高一阶段的习题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不要急于将综合性比较大的题目拿给学生。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例题和练习的数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

  ③作业布置检查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要求学生交、交后教师必须批改、批改后必须讲评、讲评后必须要求学生自己订正,这样才能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对自己布置的作业检查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的积极性,有的甚至抄作业。

  ④在讲解例题或练习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和使物理过程图景化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作反映物理过程的示意图,这是将物理习题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

  ⑤要加强规范化的训练,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教学时就严格抓起。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画完整的反映题目物理情景的示意图。

  (2)要求学生对字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化。

  (3)要求学生解题时必须有文字说明。

  (4)要求学生必须写出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总之,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

  6.组内教学要做到四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和知识深度,统一作业,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知识检测。

  四、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及进度表

  ①上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内容: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选修3-5动量

  ②具体教学进度安排:

  第1-3周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考试)第4-8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考试)第9-10周期中考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5周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6-18周选修3-5动量

  第19-20周期末考复习

  第21周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6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备课组活动,落实好集体备课。

  2、认真执行好“教学常规”中的相关制度,加强组内自查。

  3、做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编写合适的导学案、学科作业及考试题目。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

  5、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具体办法

  1、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

  时间:每周一下午

  地点:一楼物理办公室

  内容:(1)讲课、评课。

  (2)当周的课时进度。

  (3)上周存在的'问题,下周注意的问题等。

  (4)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讨论等。

  2、每周集体听课

  时间:每周一(最好能够调课到下午第一节)。

  主讲顺序:zz zz zz zz zz zz zz。

  3、导学案和练案的编写

  (1)分实验班和平行班两个层次,两套人马。zz zz zz一组负责平行班,负责人zz zz zz zz zz一组负责实验班,负责人zz。zz负责火箭班教研。

  (2)导学案和练案以周为单位,必须在前一周的周四拿出来,由审核人审核后印制,在下周一能够与学生见面。注意格式,用16开的纸,页边距适当调整,在页眉处要标明使用的日期,每天一案。

  (3)每周晚自习一测及周末作业的编写另行分工。

  4、再次组织组内老师学习教学常规,对照相关规定,我们定期检查。比如教案、作业批改、上班考勤等等。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7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高一上期对学生的了解和高一上期期末统考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从高一上期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到位而出现能力提升困难。

  因此本学期教学过程中重双基工作。学生活泼,学学期学习中老师注意时刻督促,控制学生时间。

  二、教材内容,教学主要任务和教学重难点:

  1、教材内容:必修二(1-4章)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

  2、教学主要任务:本期吸取上期经验教训,拟定两个主要任务:

  一是让学生落实双基,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尽量少提升(可以给予部分学生提升练习);

  二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的建模思想,强化学习物理情境--模型--规律---方程--求解五大步骤。

  3、教学重难点:本书高考考察内容为前四章,且对第四章的考察分量与前三章总和相当,因此主要内容可分两部分:

  一是曲线运动,

  二是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难点为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的`应用。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为主要考察点。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养成解物理题五步曲习惯。

  2、完成年级分配的物理科班上线人数。

  3、期末考试理科物理单科进邛崃前三。

  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仅争对少部分进行能力提升。

  2、进一步强化物理学的建模思想,强调物理解题五步曲的应用。

  3、高一物理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落实五统一。

  4、落实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工作,特别是日清和周清工作,要求学生过关,迫学生练习过手。

  五、教学时间分配:

  周次时间内容课时

  一2.25--3.3复习上期主要内容评讲期末试卷4

  二3.4--3.101-1曲线运动;1-2运动的合成分解4

  三3.11--3.17小船过河、绳物模型专题分析4

  四3.18--3.241-3平抛运动规律及实验4

  五3.25--3.31复习,第一次月考,阅评卷4

  六4.1--4.72-1圆周运动2

  七4.8--4.142-2向心力向心加速度;2-3实例应用6

  八4.15--4.213-1天体运动;3-2万有引力定律4

  九4.22--4.28复习,第二次月考,阅评卷4

  十5.2--5.53-3万有引力定律4

  十一5.6--5.123-4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章节复习4

  十二5.13--5.194-1功;4-2功率4

  十三5.20--5.264-3势能;4-4动能、动能定理4

  十四5.27--6.24-5机械能守恒;4-6能源开发利用4

  十五6.3--6.6复习,第三次月考,阅评卷4

  十六至十八6.9--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智力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状况的分析)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很薄弱,但遗忘较多,基础不牢;能力水平较低,综合能力,解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高。智力水平一般,属正常范围,有个别较差。学习兴趣有个别较高,但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好,想学好却又不用功。

  二、本学年奋斗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

  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顺利通过广东省的水平测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级物理科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10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智力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状况的分析)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很薄弱,但遗忘较多,基础不牢;能力水平较低,综合能力,解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高。智力水平一般,属正常范围,有个别较差。学习兴趣有个别较高,但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好,想学好却又不用功。

  2、本学年奋斗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顺利通过广东省的水平测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主要教学措施:(可就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教学改革试验,抓好形成质量诸环节:因材施教,抓尖子生辅助后进生等方面,结合实际,订出具体措施)

  3。1、因材施教,“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导以耐心的辅导,作业进行面批,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扎扎实实。

  3。2、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了对象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学生,具体做法是:(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2)每章要有单元测验,阅卷完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特别“究错”题。(3)对学生要把每次讲评完后的答卷收上来重作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3、重视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章后的物理复习更是如此。复习过的内容要多次见面,学生才记忆得牢固、理解得准确、运用得自如。

  3。4、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题时自身做到语言精炼,板书规范,表述完整,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试卷的评分,也从严要求,严格评分标准,注重答题的要点和文字叙述的规范,专业术语和字符的准确。

  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建立起思维的平台;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谨慎操作的习惯;告诫学生在考试时思维的执着程度要适度,即既不要“打水漂”,又不要“吊死在半路上”,解题做到“一快、二准、三规范”。每次考试后,将评分标准及答案张贴在班上,让学生们熟悉,以便提高学生高考答题的质量。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11

  一、学情分析:

  初中生所学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有:

  1、运动的描述中有参照物、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了解到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描述,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大小来表示,没有严格区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长度、时间单位及其测量学生也有了了解。

  2、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了惯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力平衡及平衡条件;知道了重力的产生、方向、重力作用点重心,会用公式计算大小;知道了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对大小有了定性了解。

  二、以往教学中的难点:

  1、运动的描述:对于速度、加速度、矢量等概念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概念,注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物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2、匀变速直线运动:灵活运用公式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播种做法和行为,培育态度与精神),重视良好做题习惯的培养。

  3、相互作用:对弹力、摩擦力方向、大小的理解应用;矢量合成法则的理解应用。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和作用,多联系生活实际。

  4、牛顿运动定律: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精选练习题,加强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指导思想:

  1、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

  2、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3、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04-04

高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11-12

有关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2-19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09-04

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04-30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5篇05-05

高一物理下册教学计划范文04-10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04-02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