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缅甸蒲干

时间:2013-09-28 16:52:47 随笔(旧) 我要投稿

行走在缅甸蒲干

行走在缅甸蒲干
缅甸,英文写作Myanmar,是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的缩写,也有叫做Bruma的。缅甸是个军统国家,去之前很多朋友说,那里正在内战,到处是游击队,这么危险你还要去啊。
 
    去缅甸其实是偶然决定的,几个玩摄影的朋友说,去缅甸吧,我说我还没去柬埔寨呢,他们说去过了缅甸就不用去柬埔寨了。于是签证表发了过来,我就填了表,到缅甸大使馆去做签证。材料递交一星期后再自己去取,没有任何的问题,一切顺利。
 
    之前网上有个驴友说,到缅甸旅游必看的三个城市是曼德勒、蒲干和茵莱湖。作为旅游景点,仰光并没有什么可看的,和曼德勒差不多。曼德勒的玉石批发市场最为出名,蒲干有四千多所庙宇,茵莱湖则是“长颈族”值得一看。“长颈族”指的是那儿的女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脖子上套很多项圈。但是最终我们的时间有限,只去了蒲干。
 
    我们选择的路线是北京飞曼德勒航线,后来才知道,走这个航线的一般都不是游客,而是国内经营珠宝生意的商人。旅途上,我们还认识了一个广州做玉石生意的男孩,也喜欢摄影,也喜欢收藏,一路上聊了很多。到了曼德勒,经过一番转机的折腾,我们终于到达了蒲干。
 
    我们去玩的时候,在蒲干没有武装冲突。缅甸内部的战争只在一些对外国人不开放的城镇,主要大城市和旅游景点是没有战争的。缅甸有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地区,一般是不会对外国游客开放的。

行走在缅甸蒲干

    第二天,我们在旅馆每人租了一辆自行车,摇摇晃晃的就上路了。路边的每一个农舍,每一个徒步的僧侣,都会吸引我们的眼球和快门。路上的每一个陌生人都向你微笑,你也会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莫名地对每一个缅甸人开心地微笑。
 
    后来,终于来到了蒲干城中心,其实更像个村中心。尘土飞扬,菜市场、五金市场、理发店交错在一起,人们的生活很热闹。理发店有个小男孩长得特别像金城武,当我们给他拍照的时候,他就腼腆地微笑,一边给客人理发。
 
    同行的孟姐两个月前刚来过一次缅甸,所以比较熟门熟路,带着我们拐进了路边的一个小村落。村落里很多家庭的房子就是用竹批围起来的栅栏,没有屋顶,全家人露天而睡。灶台都是泥土和石头垒成的,而没有砖头。我们遇到一个看起来才上初中年纪的女孩子,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大一点的孩子就帮着母亲带更小的弟妹。
 
    当然也有家庭条件稍微好一些的,房子是二层楼,用木头建成,女主人很热心地请我们去她家里坐,家里的小女孩给我们看她的玩具盒课本,清澈的眸子里没有一丝国内很多孩子身上的浮躁和庸俗。这种感觉会让你深深地感动,感动于缅甸这个佛教国家的文化底蕴。
 
    墙上挂了很多照片,是女主人已经成年的子女,已经大学毕业在做政府的职员工作。照片的风格,就是我们五六十年代的那种照相馆照片。
 
    女主人可以用简单的英文和我们交谈,当我们表示我们想要在脸上涂上当地人的防晒产品,一种树皮粉的时候,她开心地笑起来,立刻开始研磨。所以你可能会在一些照片上看到缅甸人那男女女的脸上都抹了很多东西,其实那是他们的廉价防晒产品。
 
    集市上很多僧人,有个僧人看到我们几个中国人都背着相机,觉得很好奇,跟在我们的身后,模仿我们拍照的动作,结果一不小心踩到了路边一只睡觉的狗尾巴上,结果吓得他四处逃窜。

    后来我们在附近的街道上找到了一家当地的照相馆,每个人拍了一张黑白照以作纪念。照相馆的墙上有很多写真照片,都是胶片时代的作品,并且经过了后期。当然现在店主人也是用数码相机,计算机和彩色打印机打印照片,不过依然保留了很多胶片时期的设备。
 
    照相馆后面的房子就是他们的家,房屋简陋,屋顶漏光,但是阳光射下来,却形成了斑驳的光影,照射在厨房间,以及设备间,给人一种温馨和怀旧的感觉。居住在这里的人可能会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是作为一个旅行者,看到的不是贫穷,而是尘世的宁静。
 
    缅甸的男人穿裙子,他们叫做“隆基”,其实就是一个直筒,套在身上,然后左边一扯,右边一拉,然后别在腰里面。缅甸本地人买的价格应该是很便宜的,但是游客需要用美元买就从20-200价格不等。

    穿“隆基”还真是个技术活,看到缅甸人很轻松地穿好,别在腰间就是不散,就是不松。我自己编的,一会儿就松,同行的朋友就笑我说,你裙子又掉了,又掉了。后来我们租到的日租车司机决定手把手叫我怎么别隆基,朋友他们又说,“哎呦,一个男人给另一个男人穿裙子,这是真诡异。”
 
    大多数缅甸人不会英语,当你用英语和对方交流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就露出微笑,然后摇摇头,表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是他们又表现出听你说话又很开心的样子。再然后,就是呼朋喊友,一大堆人围在你身边围观你,因为你是外国人。
 
    有的时候,我们会给我们拍的小朋友一颗糖,结果她就惊喜地大叫一声,拿着糖跑掉了。不一会儿,就带回来一堆孩子,围在你身边说,“叔哥,叔哥”。当时我想,这是叫我叔还是叫我哥呢?后来细想,才明白,原来他们说的是“sugar”。个别的缅甸人学会了英文,就开个车,以日租的形式拉国外的游客,或者做点和旅游相关的产业,收入来源就会比较丰富,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的缅甸国民。
 
    缅甸是个佛教国家,因此对佛像的需求就会比较大,有木质的,有石雕的。日租车的司机带着我们到了一个石雕佛像的村庄,路面上摆满了各种石头的佛像雕塑。有的仅仅是石头,有的是有了基本的.轮廓,有的是除了头部都做好了。估计头部的雕刻比较需要技术,所以不能让一般的学徒来做。
 
    很多石雕的学徒都是小孩子,貌似就是应该上初中的年纪。雕刻的工具不是凿子而是电动齿轮,切磨石头,所以一开动身边就石屑和尘土飞扬,有的小孩子戴着口罩,有的就干脆不戴。当我给他们拍照的时候,他们有的继续在认真地工作,有的则停下来,对着我做鬼脸,还有大胆的跑过来看数码相机的显示屏,看我刚才拍的照片。
 
    当然,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是童工,大多数孩子要么上学,要么出家当和尚尼姑。在出家之前的仪式叫作成人礼,热热闹闹地举办一天,有吃有喝,还有乐队。参加成人礼的小孩子盛装坐在台子上,接受大家的祝福和关注。一般是几家人一起合办一个成人礼,他们的孩子们就一起参加仪式,一起出家。当我们几个外国人来了以后,主人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进来坐,随意拍照,随意吃喝,还送来了冰激凌。我们走的时候,还让我们再拿点零食路上吃。这可真是又吃又拿了,搞得我们对他们的热情和朴实非常地羡慕和感慨。
 
    这仅仅是在蒲干的第一天,就有很多的感动,在这个自助游花费不多的国度,这样深度的旅游,走到蒲干的农村,走到家庭的内部,是我喜欢的。因为这能让我能看到真正的缅甸,真正的蒲干。就像很多外国人来到上海,看到浦东机场的宏伟壮阔,会被震撼,来到上海市区,看到繁华的车水马龙,又会被震撼,以为中国全部这样了。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全部的上海,开车离开城中心100公里,你才能看到上海周边的情况,才能看到落差,看到实际的社会不均衡。缅甸也是如此,深入地走进去,你能看到更多

【行走在缅甸蒲干】相关文章:

1.李白:长干行

2.崔颢:长干行·其二

3.崔颢:长干行·其一

4.古诗词《长干行》赏析

5.缅甸签证办理流程

6.芦花蒲鞋

7.办理缅甸签证的流程

8.缅甸电子签证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