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鸡汤与干货之间的好书推荐
对于大部分书友而言,在这个人生阶段,其实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学习和成长是人人只要付出,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是有着长远预期价值的事情。
我们特意推出一系列以“成长”为主线的书,它们将一些普遍困境的解决方案,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和亲身经历进行说明。
-01-把时间当做朋友
豆瓣评分:8.6
《把时间当做朋友》在刚推出的时候是一本免费书籍。印象中李笑来还为此写过一篇文章,意思是如果是有价值的内容,那么就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人读到它,并成为主动的二次传播者。这个效果确实达到了,而《把时间当做朋友》也成为了近两年来图书市场当之无愧的畅销书。
在我看来,这几年李笑来的突然走红,其实有着多年积累酝酿的土壤。同时他也是一个网上 争议颇大的人:推崇他的人认为,他是典型的“屌丝逆袭”的典范,从非科班出身,到成为金牌销售,再到新东方名师,成为比特币首富...再到新生大学、得到专栏,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 才能和韧劲,善于从 零开始把任何事情做成、炒大;而不喜欢他的人则认为他的那一套多属于“野路子”,只是迎合了过去几年中的屌丝心态和精致利己主义,从新生大学到一个小时坐收十几万的分享会,内容越来越水。
但无论网上吵得如何不可开交, 这本《把时间当做朋友》都值得一读,可谓李笑来本人多年来 探究“心智成长”之路的精华。
“把时间当做朋友”原本是李笑来独立博客当中一个主题系列,从各种角度探索如何去思考、如何让自我成长,书里许多思考的原点,应该就来源于当时博客中的内容。
推荐章节
第三章 管理(估算时间、及时行动、感知时间、计划流程预演验收)
第五章 思考 (思维陷阱、因果关系、辨析感悟)
第七章 应用 (兴趣、痛苦、灵感、鼓励、节奏、自我证明)
-02-暗时间
豆瓣评分:8.5
以前刘未鹏有个博客叫做mind hacks,感觉里面非常推崇“思考的技术与艺术”。刘伟鹏后来一些传的较广的文章,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个序列来展开的。
《暗时间》里面的个别章节如果缺乏相应基础,读起来会有些吃力和枯燥,比如”“永恒的金色对角线”还有数学之美的番外篇这种,但可以看出,即便这些章节,作者也是在尽力把它讲得深入浅出。
书中绝大部分的内容对于学习和工作中的思考,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且由于作者是典型的理工科思维,本书逻辑性极强,还贯穿有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障碍的例子,读起来比较愉快。
在论述什么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时,刘未鹏单独把‘学习能力’从‘能力’中取出来,他提出培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持续学习和思考新知识——学习能力更多在自己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在《遇到问题为什么应该自己动手》里面提到“因为和那些绕过障碍的人相比,你的速度慢了很多,但随着你越来越熟练于解决障碍,最终你的速度将远远超过那些总是抄近路的。”
推荐章节
-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不同的人会在碰壁不同次数后选择退出,过早退出,则源于对于投资时间无法取得相应回报的恐惧。
-学习的密度与专注力:真正的效率只可能源自于对某个东西强烈的热忱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你终于可以空出思维和精力来反思自己的观点了
-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03-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
豆瓣评分:8.1
这本书的主旨在讲: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某个独特的细分领域,一定都具备充分的才华,能实现个人的成功。但前提是:“你需要先认知自己、妥善定位,找到自己具备才华的、垂直细分领域,并且不断的磨砺和提升自己的才华,不抱怨,不懒惰。”
这本书不是一本纯粹的方法论,介乎于励志与技巧型的干货之间。 书里比较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不要做盲目的努力和痛苦的“无用功”,而充分重视思考、精细学习、和随时根据目标效果的反馈来调试自己的行进路线。从而 要“减少努力中不必要的损耗”,通过从开始实现微小的成功,而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
推荐章节
《不妨把你的优质资产,打包出售》:如何把看似平淡的技能,通过排列组合,发挥更大价值;
《自我转型期,如何过上第二种人生》:提出要打造职场角色之外的第二个支点,从知识、经验、技能、资源角度去开发自己身上被忽视的“标签”,从而在充满动荡的时代下,为自己二次“定位”。
《做自由职业者的那些爱与痛》:非常有意思的文章、也是挖掘探索颇深的一篇。一般谈自由职业无非是谈时间把控、自我管理、能否持续产出和回报率的问题。这篇文章分了几个层次,由浅入深地层层剥开,在更深的层面上探索了三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平衡输入与输出;如何往产业链的上游走;如何能提升自我创造的价值。
《人脉的真谛在于连接胜于拥有》:有价值的人脉是互相“麻烦”出来的
《心理倦怠期,是人生的必经之坎》 :当你陷入倦怠,就离成功不远了
-04-思考的要诀
豆瓣评分:7.6
松浦弥太郎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大叔。
日本人历来非常喜欢成功学、方法论、思考术一类的书,而松浦弥太郎则为这个注重结果的世界,带来一缕清新之风。
不仅仅因为他自己是《生活手帖》的主编,曾以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这本老牌杂志焕发生机。更重要的是,在日本那样一个时刻处于严谨、紧张、苛求上进的主流氛围里,松浦弥太郎总在以一种轻松、好奇、自我鼓励的的心态,追求着幸福。当周围的人都孜孜不倦地追求成功时,他总是从生活细节、心态的转变、微不足道的进步里,读取喜悦。 写出工作不只是为了自我成就(Self-Made),而是为了自我转化(Self-Transform)。
「思考的要诀」整理了他四十岁后,学会发现的工作方法,及对工作的全新感受。他认为只要工作方法的基础,也就是「思考的要诀」稳固了,便能配合每天发生的事情,弹性地采取最好的对应。
推荐章节
第一章 思考术:做一个凡事思考的人,而不是无所不知的人。
第三章:沟通术:与众人共存却不被淹没的处世之道
第四章:时间管理术:用四种“时间表”让自己清楚了解时间的'用途/ 善于分配专注与放松的时间
-05-职得
豆瓣评分:7.3
作者 有20年国内外就职于500强企业的经验。是一个职业发展轨迹清晰、人生目标异常明确的外企职业经理人。从个人成就而言,她无疑非常成功,但也不得不说这种成功里其实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作者吸引人的一点是她的自我定位不是“导师”,而是“教练”。她的在行页面里专门解释了为什么说自己是教练,是因为希望“能将专业的教练技术带入到她的文字,培训和演讲中,帮助他人成长”。《职得》的副标题是“成为自己故事里的英雄”,书中基本是一条教练的主线贯穿其中,从作者二十余年的经历和经验出发,去教练大家如何在职场中定位自己、训练思考能力、突破一个个困境。
推荐章节
第二章向上管理,向下认可:理顺职场中和老板的关系
第三章:职场上除了拼智商,还能拼什么:让我们开窍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第八章:转型之痛: 温水里的青蛙需要什么才能跳出来
第十章:工作生活平衡
-06-哪来的天才?
豆瓣评分:8.0
这本书的结论是:天才不是来源于天赋,也不是勤奋努力,而是来源于长时间枯燥、强调成长心理和打破习惯的“刻意练习”。
作者认为:刻意 练习是成功的关键,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练习是为了达成某个明确目标,而被设计出来的;
2、可以重复练习
3、对结果的反馈是可以持续得到的。
4、极其费神
5、往往没有太多乐趣
书里专门界定了在怎样的区域内练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要在学习区进行。
舒适区很舒服,但效果有限;而恐慌区又会令人难以坚持。只有学习区,你可以经过努力而看到成效,又不会出现太大的困难与阻碍,继而能够不断的扩大舒适区和学习区的范围。
推荐章节
本书第五章到第八章
-07-你的灯亮着吗?
豆瓣评分:8.1
首先允许小编吐槽下坑爹的封面,如此简陋,让你误以为是上世纪90年代的伪心理学读物。实际上,说这是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巨著,也不为过。
本书作者是系统思维领域的大师,但他对成果,驾轻就熟地运用穿插在各种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里。这本书实际探讨的是:我们该如何在复杂且杂乱无章的现实中,降低混沌。
这本书有三大亮点:
一,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问题就是期望得到的和实际体验到的之间的差距”。
二,因为每种解决方案都会带来新问题,所以一定要深入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尽力不使问题扩大或者转移。为每个解决方案想出至少三种可能出错的情况——如果想不出来,那就表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问题。
三,无论什么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都是交流的问题。
【介于鸡汤与干货之间的好书推荐】相关文章:
4.好书推荐的文章
5.暑假好书推荐
6.好书推荐作文
7.经典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