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偷影子的人作者新书《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好书推荐:偷影子的人作者新书《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
学生范文网推荐理由: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是勇气。
谈到法国当代最当红的作家,恐怕非《偷影子的人》的作者马克•李维莫属。这位老兄开过公司,办过非常成功的建筑师事务所,直到37岁才开始写作,偏偏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便在出版前就被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看中,买下了电影版权并改编。从处女作一炮走红开始,该仁兄的写作道路简直可谓是一发不可收拾,不仅以每年一本的速度连续推出新作,更是本本都长踞畅销榜,连续十几年蝉联“法国年度最畅销小说家”的桂冠。目前,其已出版作品十四本,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两千万册。而其写作的初衷却单纯到足以让人大跌眼镜,仅仅是:“让儿子三十岁时能遇见三十岁的老爸”。这就很有些类似于他的新作《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的故事走向:一个最为原初的目的,却引发了全然不能想象的结局。
故事的一开篇便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年轻的登山者苏茜在和男友沙米尔攀登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时遇险,为了挽救苏茜的生命,男友在求婚后随即割断了自己身上的.绳索……而这次攀登却仅仅是苏茜调查的第一步。在此后的日子里,苏茜即便有巨大的勇气去支持自己险象环生的调查,却永远地失去了人生中的最爱,更失去了心中最为温暖的依靠,一辈子只能在冰凉的地板上独自入睡。而那些所谓的真相,随着斯人已逝,早已足足过去了四十七年。在《第十三个故事》中,作者假借小说中塑造的当红作家维达•温特之口说:“在漆黑的午夜,当大风像一只狗熊那样在烟囱里咆哮,真相有什么好处?当闪电袭向卧室墙壁上的阴影,当绵延的雨水拍打窗户时,真相有什么用?没有用。当恐惧和寒冷让床上的你变成一具雕像时,不要指望没有血肉的生硬真相会给予你帮助。”一则完全不同的故事,却道出了苏茜所追寻的真相的真谛。
不得不说,苏茜的心态多少有些“赌徒式”,靠勇气与冲动走出第一步,然后,为了不让男友的牺牲失去意义,又走出了第二步、第三步,直至从小保护她的教父的离去,直至有五个人先后为此丧命。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是勇气,然而若仅仅凭借勇气,在追寻真相的路上是无法走到最后的。也正因此,尽管苏茜才是四十七年前那桩冤案的间接受害者,可更多关键的步骤却是苏茜的伙伴----《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斯迪曼为其打开的。熟悉马克•李维作品的书迷们一定不会陌生“安德鲁•斯迪曼”这个名字,这位在马克•李维的第十三本作品《如果一切重来》中敢当主角重任的男主人公在《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中继续担当大任,死过一次的他“敬畏生命,却无惧冒险”,以其胆大心细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巧妙地为苏茜破解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
然而,就在苏茜自称“走了很远的路”才最终面对真相时,我却看到了两位为了心中的爱与责任,走了更远的路、面对了更多艰辛与狡诈、挑战与冒险,一路守护着真相与爱人的前国安局特工。同苏茜近乎于冲动与执念的勇气相比,支持阿什顿与克诺夫四十七年守候的是他们心中的爱。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是勇气,而支持勇气的,却是爱。当小说以爱为起点,又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劫难最终回归到爱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从第十三本作品开始向悬疑转型并大获成功,但马克•李维的内在还是一位情感类小说家。而《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也因悬疑与情感元素的跨界混搭而更显丰满与迷人。
不难看出,阿什顿与克诺夫的成功所依靠的是智慧、选择与妥协。在巨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再多的真相、再多的事实也无法撼动利益与权力的诱惑,任何一个个人,无论他是谁,所能做的也仅仅是失败并死亡,或者妥协,然后使用智慧,周旋,并活下去。而在小说的结尾处,安德鲁收起证据并自嘲说还是过几年再争取普利策奖时,苏茜终于放下心中的执念,转而通过登山去追寻沙米尔远逝的灵魂时,两人的生活也依靠选择与妥协得以回归。
虽然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年轻时却有过7年的美国生活经历,这些经历让他在将写作背景转为美国时显得格外游刃有余。纵观他的十四本作品,无论是他最擅长的爱情,还是由此衍生出的亲情、友谊与治愈系,也无论是将写作背景放在一段宏大的历史中或是适当地引入一些政治题材,想象在马克•李维的作品中似乎都是不可或缺的,他的作品总是基于现实却不拘泥于现实,以神话色彩的天马行空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这也许就是法国作家的特质吧,在真诚与炽烈中拥有着浪漫的生命力。
学生范文网推荐理由: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是勇气。
【好书推荐:偷影子的人作者新书《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相关文章:
1.偷影子的人
5.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6.偷影子的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