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安顿读后感-读身心安顿有感
《身心安顿》一书,在谈论人类的生死问题上,告诉我们,应该轻松的面对死,庄严的面对死,所有美好的人和事,都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下面阳光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身心安顿读后感,希望能帮到你!
身心安顿读后感篇1
文/邹艾婧
在这个喧嚣复杂的时代,人们为了能顾生存的更好而不断地四处奔波,拼搏努力,日夜操劳,用尽了所有精力……然而,留给自己连喘气的机会也没有,内心的世界已被强大的的欲望所占据,他们的人生每天都是不断地回到原点,犹如是一台机器,每天不断地重复着一样的事情,却不知,他们身心早已不健康,心灵会枯萎空虚,会感到烦恼,甚至忧郁,因此,他们的身心是需要安顿,《身心安顿》它帮助人们解决莫名的烦恼,忧郁以及安顿人们浮躁的心灵。
《身心安顿》,顾名思义,就是指安顿人们那些浮躁的心灵,帮助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苦恼以及迷惘,为人们指引一条新的方向。本书的作者林清玄。曾当过经济记者,主编等,同时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有着感人的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林清玄为了渗透人生真意,他上山闭关三年,把人生从头到尾思索一遍,最终把其思想编辑了《身心安顿》一书,这本书分别以“智慧的开启”“慈悲的胸怀”“生死的面对”“禅定的人格”“姻缘的成就”“身心的安顿’这些进行详细阐述人生,进入一个较深层的内在世界,讲述人生的真实价值。
现代人除了学习与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安顿自己的身心,只要自己的身心安顿了,我想,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烦恼自然会抛出脑后,反而能从中找到正能量,因此,想要充满正能量,身心安顿是最基础的。
首先,要开启我们的智慧,人生不过短暂几十年,有些人在学习或工作的环境中依旧享受生活给带来的快乐,而有些人却常常遇到烦躁苦恼,这种差别关键在于心态,良好的心态常常使人积极向上,乐观地面对一切问题,消极的态度却使人烦躁,郁闷。为此,要有良好的心态,就先有智慧,知道人身的难得,人生的无常以及看清生命的痛苦学习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从容的心,生命的会心,梦想的心和永远保持学习的态度,这些就是当有智慧的人的基础,再利用智慧来清理我们心中的不平静和一切烦恼,始终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心来面对我们的人生。
其次,在智慧的基础上,更向上一层就是建立禅定的人格,为何要建立禅定的人格?林清玄在书中说道“是为了要修行落实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免于变成形式主义的佛法或形式主义的禅法”现代人有很多在修行,时常在佛堂里念经拜佛,而当走出佛堂后就变了一个人,他可能会冷漠,也可能会暴躁,为此要免于这种情况,我们必要慢慢地培养禅定的人格。第一步就是要专注的生活,第二步就是执着的破除,当我们极力去做某件事情时而又实在不能完成,这时就当选择放弃,放弃心里的那份执着或是转化成另一种思路,我想结果是满意的。第三步就是要以平常心是道,以平常心面对人生,最后一步便是反观自心,书上说“任何时候都能守住我们的身口意,失意时守住心口意,不让自己的心迷惘。”因此,只要心常常放在一处,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
最后,当我们已经有了智慧和禅定的人格后,要建立起身心的安顿也就不难了,林清玄在书中提到现代人定力薄弱,心性浮躁,现代人欲望强盛,烦恼繁多,现代人资讯繁忙,知识丰富,现代人我执强烈,随波逐流,是啊,正因为现代人有了这么多的烦恼,才使心中无法达到平静,身心无法安顿,因此,人要发挥无限的的潜能,调柔身心,使心达到最平静的状态,就像宋宗禅师说的“睡觉时好像死去,就好像太阳落入山谷,醒来时立刻跃起,就像朝阳冲出山谷,该放下的放下,该提起的提起。”要适当的调解自己,方能身心安顿,
在详细阅读完《身心安顿》后,它让我明白了解人生的无常以及安抚那颗不安烦躁的心,我想,现在的人们缺的不是物质方面,而是精神上的,只要在精神上可以做到身心安顿,那么,相信所有人会有以从容的心来面对一切事情。
身心安顿读后感篇2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看林清玄的散文,读他的文章,就如同跟一位心灵导师交谈,让你在浮躁的现实社会里感受到一种难得的空气清新,最近读他的《身心安顿》一书,更是受益颇深。该书从“智慧的开启”、“慈悲的胸怀”、“生死的面对”、“禅定的人格”与“因缘的成就”等各种层面深刻思维,提出完整、简洁的概念,以具体可行的方法,引领人们进入了一个身心安顿的平宁境界。
《身心安顿》一书告诉我们,如何开启自己的人生智慧,如何把自己的勋章擦亮,认识人生的无常,体验人身的难得,相信因果的真实,看清生命的痛苦,保持从容的心,保持生命的会心,保持梦想的心,永远保持学习的态度,做一个智慧的人。
《身心安顿》一书,在看清生命的痛苦里,林清玄给我们讲了一个平凡而又充满哲理的故事,说的是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水河里,并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弟子经过了许多的圣水和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了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的地说:“奇怪啊,泡过那么多圣水,进过那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弟子们听了,好几位立刻开悟了。这是一个生动的教化,一个有智慧的人并不能改变人生这个苦瓜的本质,我们只能随时随地吃好人生这个苦瓜,面对人生痛苦时,保持一个很好的态度。善待自己,善待周围的人。
《身心安顿》一书还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是不可分割的,现代人定力薄弱,心性浮躁,现代人欲望强盛,烦恼繁多,现代人资讯繁忙,知识丰富,现代人我执强烈,随波逐流,戒心薄、定力浮、慧力浅,所以才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柔自己的身心,调柔得像水一样。因为人生旅途不只有阳光和鲜花,更有重重险阻和荆棘,把我们的身心安顿好了,我们才能坦然面对痛苦和磨难。
《身心安顿》一书,在谈论人类的生死问题上,告诉我们,应该轻松的面对死,庄严的面对死,所有美好的人和事,都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所以我们才会学会珍惜和感恩,解脱生死是佛教最重要的基础,生死的根本教法,就是每一天往好的方向去活!
身心安顿读后感篇3
《把心安顿好》一书是周国平先生从2006年到2010年以来所思所想集结而成的,是继《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之后的第四部随感集。其核心是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兼及人性情爱、教育文艺及个人生活等,语言通俗易懂,每句话都充满着人生百味,同时它更像是一本哲学字典,为你所面临的困惑带去源自生活的'解悟。最初了解这本书是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他那句话“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一下便喜欢上了,在网上关注了一段时间,终于买下了作者的全套四本书,快递将书送到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的将它拿在手中,书的装帧平实淡雅,几支弯曲的树枝和几片心形的叶子,封面下面配着作者剪影和上面那句经典的话语。
这是一本散文形式的随感,全书共39篇文章,核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思考了何为生命和灵魂的本真,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下面挑拣一些和大家来分享。
价值观问题:什么是价值观?我们常说常见,但是有多少人能明确表述自己的价值观?人到中年了,难免有些心浮气躁,疲于应付,真正静下心来读一些好书,整理整理自己的心绪的时光并不多。人到底为什么活着,该怎么活着才不至于年老的时候后悔,说到底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对个人来说,价值观决定了人生境界,对国家来说,价值观决定了文明程度。在我的潜意识里面,价值观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在作者的笔下,被具体化了,他说哲学就是价值观,柏拉图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善”,作者理解这个“善”有两个层次,一是快乐,即幸福,二是正当,即道德,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贵。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长期以来,财富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光芒万丈的词汇,成了从政府到个人所追求的第一目标,我们往自己的背囊中放入了太多的东西:金钱、名誉、财富、地位„„,背负在日渐沉重,及至步履艰难,仍不肯放下。在前行中我们丢失健康、亲情、与自然交融的生命的快乐,也忽视了智性、情感和信仰的精神快乐。作者告诉我们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这两者都离不开智慧,首先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把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当成第一目标,把成功当做优秀的副产品,这是最恰当的态度,这有助于我们获取成功,或是坦然的面对成功。
现在我们还经常说的就是“忙”,没有时间陪孩子,没有时间思考等等,这都是我们很忙的表现,但我们都忙了什么,好像有些讲不清。是我们自己将自己置于一个忙碌的状态里,忙的焦躁,忙的无奈。作者在平常心这篇文章中对“忙”也给了自己的的界定:一是要忙得愉快,二是要忙得有分寸,
不要忙昏了头。在现代社会里,忙也许是常态,但是常态之常,指的是经常,而非正常,倘若被常态禁锢,把经常误认为正常,心就会在忙中沉沦和迷失,所以要到警觉到这种常态不是正常专题,在忙碌中保持心的从容,这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幸福。在忙碌中保持心的从容,就要求我们有一颗平常心,少些功利心、贪心、野心,多些善心,闲心,我们是要追求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但是,能否做到最好,取决很多因素,这个过程里面,只要我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该坦然接受,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但这并不是纯然的消极,而是用平常心看待。
教育问题:作者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本义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生长,而不是将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教育分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就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在当前的这个大教育环境里面,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我们依然努力的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断的对孩子灌输着各类知识,辛苦着自己,也累着孩子,我们一味的做,却没有真正的想过,这样做达到我们的预期了吗?当有一天,我们停止这样灌输的时候,当现有的知识更新换代的时候,他们还能不能适应?能不能自主的学习?怀特海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教育就是完全渗入你身心的原理,是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也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名优秀的学生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良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到底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工作也是一样,我们不单单是要记住那些知识、执行文件要求,更是要有将现有理论与我们面对的实际相结合。
【身心安顿读后感-读身心安顿有感】相关文章:
1.欣赏安顿文章精选
3.紧身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