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引裾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4-11-05 10:18:53 志彬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辛毗引裾的成语故事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毗引裾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辛毗引裾的成语故事

  词语解释

  “辛毗引裾”中,“辛毗”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臣,“引裾”意思是拉住衣襟。这个词语主要讲述的是辛毗为了劝阻魏文帝曹丕的行为而做出的一个动作,体现了辛毗刚正不阿、敢于直谏的品质。

  出处

  此典出自《三国志·魏书·辛毗传》。

  历史背景

  当时曹丕想要从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河南(黄河以南)充实其地。那时连年蝗灾,百姓饥饿穷困,群臣大多认为此时不宜这样做,但曹丕心意已决。

  辛毗作为臣子,深知此举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在曹丕上朝议事时,辛毗再次进谏,曹丕听后很不高兴,不想再听,起身就要回宫。辛毗情急之下,冲上前去拉住曹丕的衣襟,继续恳切地陈述迁徙百姓的害处。曹丕用力挣脱,回宫后很久,还对辛毗的举动耿耿于怀。但最终曹丕还是听从了辛毗的建议,减少了迁徙的户数。

  人物形象体现

  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辛毗作为臣子的责任感。他不顾皇帝的不悦,甚至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一心为百姓和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这种忠诚、正直、果敢的形象,在历史记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文学作品引用及意义

  在许多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辛毗引裾”常被用来作为臣子敢于直谏的典型事例。它象征着不畏权贵、坚守正义的精神,对于研究古代政治文化以及人物品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激励后人在面对不公或不合理的决策时,要有勇气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故事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操的嫡长子曹丕(字子桓)用禅让的形式结束了汉朝的统治,自己当上了皇帝,改国号为魏。

  同年十二月,曹丕开始营建洛阳宫室。因久经战乱,洛阳地区人口十分稀少,魏文帝曹丕打算迁移冀州士兵家属十万户,来充实河南的人口。那时连年闹蝗灾,遍地饥民,国家各部门都认为这事不好办,而魏文帝的意愿极其强烈。侍中辛毗和朝廷大臣都要求召见,魏文帝知道他们打算劝谏,就满脸不高兴地召见他们,大臣们不敢说话了。辛毗说:“陛下您打算迁移士兵家属,有什么具体计划?”魏文帝说:“你认为我迁移他们到这里不对吗?”辛毗说:“我确实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魏文帝说:“我不跟你一起议论了。”辛毗说:“陛下您不认为我无能,而把我放在您的身边,安排在谋议的官员当中,怎么能不跟我议论问题呢!我所讨论的一切,不是图谋个人私利,本是为国家考虑的呀,您怎么能恼恨我呢!”魏文帝也不搭理他,站起来进入内官,辛毗追随上来,拽住文帝衣服的后襟,文帝奋力摆脱,不愿意理会他。过了很长的时间,文帝才走出内宫,说:“佐治(辛毗字佐治),你逼我为什么那样急呢?”

  辛毗说:“在这种情况下搞移民,既丧失民心,又没有粮食给他们吃啊!”于是,魏文帝只迁徙了原定数额一半的移民。

  辛毗引裾造句:

  1. 在历史的长河中,“辛毗引裾”的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臣子忠直敢谏的光辉。

  2. 朝堂之上,若都有像辛毗引裾那般为了正义和国家利益而不惧权威的勇气,国家必将兴盛。

  3. 他就像现代版的“辛毗引裾”,面对不合理的决策,毅然决然地站出来据理力争。

  4. 这位老臣的行为宛如“辛毗引裾”,死死拉住那走向错误方向的“衣角”,试图挽回局面。

  5. 我们应当学习“辛毗引裾”所体现出的精神,在面对问题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维护公平与正义。

  6. 在公司的会议上,他效仿“辛毗引裾”,坚决反对那个会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方案。

  7. 历史故事“辛毗引裾”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在权势面前失去坚持真理的勇气。

  8. 学者们在研究古代谏诤文化时,“辛毗引裾”是一个无法绕过的经典案例,它展现了谏臣的坚韧。

  9. 她的坚持如同“辛毗引裾”一般,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也不放弃让大家重新审视那个决定的机会。

  10. 当团队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时,需要有人像“辛毗引裾”那样,用行动去改变既定却错误的路线。

【辛毗引裾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千辛万苦成语故事03-11

抛砖引玉成语故事11-16

抛砖引玉经典成语故事12-04

抛砖引玉的成语故事及意思03-09

去辛店作文03-28

关于辛福作文11-25

殷商之帝辛博弈04-02

辛唐米娜经典语句12-09

王昌龄送别辛渐的诗句12-07